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平原造林的成效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成 贾宝全 +4 位作者 郄光发 古琳 张昶 孙睿霖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6期6-11,共6页
2012年北京市实施了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对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平原区森林景观风貌带来了重大影响,2015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委托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开展《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成效综合评价研究》。文章从生态承载力、非首都功... 2012年北京市实施了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对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平原区森林景观风貌带来了重大影响,2015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委托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开展《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成效综合评价研究》。文章从生态承载力、非首都功能疏解、宜居环境改善、水资源调控、生态意识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进行了评价,得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现实成效与潜在价值相结合的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平原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造林 城市森林 生态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 对策建议 北京
下载PDF
森林城市群建设的评价指标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成 张昶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面向城市群地域空间尺度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对于避免城市连片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污染跨区域传播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指导森林城市群规划和建设...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面向城市群地域空间尺度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对于避免城市连片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污染跨区域传播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指导森林城市群规划和建设。文章研究并提出了森林城市群建设的评价指标,包括生态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等6个一级指标,蓝绿空间比、林木覆盖率等20项二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4项,引导性指标6项。该研究可为城市群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标准,也为世界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模式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群 建设指标 生态资源 空间分布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街景图像的城市街道绿视率计量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晓天 孙冰 +9 位作者 廖超 施招婉 范黎明 唐艺家 何继红 何卫忠 杨龙 孙倩 裴男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2-1031,共10页
【目的】针对街景图像在绿视率计量研究中的使用做出了说明,综合研究现状,对不同的绿视率数据获取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方法】对比了传统方法和利用算法模型(PSPNet或SegNet)的自动化方法,阐述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损耗大、... 【目的】针对街景图像在绿视率计量研究中的使用做出了说明,综合研究现状,对不同的绿视率数据获取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方法】对比了传统方法和利用算法模型(PSPNet或SegNet)的自动化方法,阐述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损耗大、精确度低等不足,而自动化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结果】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图像语义分割,使街景图片的处理与分析变得更为简便,但自动化方法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完善。【结论】文章指出利用机器学习来处理数据问题是未来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预测融合机器学习和遥感技术的街景图像自动化计量方法将在城市规划建设、绿道效益评估等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视率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街景图像 语义分割 城市林业 人居环境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乡森林建设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成 张昶 +1 位作者 孙睿霖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森林生态建设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在多年开展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等京津冀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近期城市森林建设、城市绿地建设、乡村生态建设... 森林生态建设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在多年开展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等京津冀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近期城市森林建设、城市绿地建设、乡村生态建设等存在的现实与潜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12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森林城市 城乡绿化 生态遗产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我国4个典型城市近30年绿色空间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成 贾宝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72,共12页
【目的】以长沙、大连、南昌和深圳为例,探究城市绿色空间格局近30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完善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型提供数据支持,为城市绿色空间管理提升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0 m分辨率的Landsa... 【目的】以长沙、大连、南昌和深圳为例,探究城市绿色空间格局近30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完善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型提供数据支持,为城市绿色空间管理提升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0 m分辨率的Landsat TM/ETM+合成影像为数据源,运用NDVI阈值将绿色空间分为4种类型,利用景观指数量化绿色空间格局特征,并引入距离归一化指数(NDI)进行城乡梯度分析,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测分别计算绿色空间格局在时间和城乡梯度上的单调变化趋势,运用时间动态弯曲法(DTW)探究不同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轨迹的差异性,采用最大信息非参数勘探法(MINE)对影响绿色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85—2011年,长沙、大连和深圳高密度植被面积比例平均增加0.26%,斑块面积平均增加0.11 hm^2,而中密度植被面积比例平均下降0.40%;中密度植被平均斑块面积在南昌和深圳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0.15和0.04 hm^2,而在长沙和大连则分别减少0.01和0.08 hm^2;低密度植被面积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在长沙和南昌均呈增加趋势,其面积比例分别增加0.12%和0.23%,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增加0.04和0.01 hm^2,而在大连和深圳则均呈减少趋势,低密度植被面积比例分别减少0.22%和0.63%,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减少0.04和0.06 hm^2;高密度植被面积比例在长沙和南昌呈“∩”型轨迹;低密度植被面积比例在长沙和深圳呈单调下降轨迹,而在大连和南昌呈“∪”型轨迹;绿色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与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市区面积比例之间有极强的非线性相关。【结论】1985—2011年,长沙、大连和深圳高密度植被比例增加,其斑块空间分布更集中,而中密度植被则相反;所选城市中,内陆城市的低密度植被比例增加,破碎度减少,而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 城乡梯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宜荆荆恩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总体布局研究
6
作者 姜莎莎 张昶 +5 位作者 徐慎东 孙振凯 殷鲁秦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和恩施州构成的宜荆荆恩城市群是湖北省三大城市群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开展森林城市群建设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安全格... 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和恩施州构成的宜荆荆恩城市群是湖北省三大城市群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开展森林城市群建设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森林湿地资源、生态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现状,从城市群尺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山区强四库,平原织两网,城乡提三景,全域筑四链”的宜荆荆恩森林城市群总体建设布局,并阐述具体的建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荆荆恩城市群 森林城市群 协同发展 建设布局
下载PDF
宁波都市区城市群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应对策略
7
作者 殷鲁秦 +5 位作者 姜莎莎 古琳 孙睿霖 陈玉飞 史依凡 杨玉坤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综合分析城市组团之间生态空间、森林质量与景观风貌、外来入侵植物、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城乡居民生态福祉、平原村庄风貌等9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群域区生态共建共享共治、中心区生态空间查漏补缺、核心区生态服务能力提升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挖潜4方面的森林应对策略,以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协同、助力美丽杭州湾建设、构建宁波都市区生态安全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都市区 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应对策略
下载PDF
杨柳飞絮浓度测定与污染状况评价方法
8
作者 韩丛海 孙睿霖 +2 位作者 韩彦华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杨柳飞絮作为植源性污染物代表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普遍存在,科学测定和评价杨柳飞絮污染状况,对于精准制定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首次提出空气飞絮浓度拍照测量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和飞絮浓度计算方法,并在北京市... 杨柳飞絮作为植源性污染物代表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普遍存在,科学测定和评价杨柳飞絮污染状况,对于精准制定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首次提出空气飞絮浓度拍照测量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和飞絮浓度计算方法,并在北京市进行测定试验和污染等级评价,在此基础上,把空气中飞絮浓度高低与居民室外活动感受相结合,将杨柳飞絮污染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即Ⅰ级低度污染(空气飞絮浓度<4个/m^(3))、Ⅱ级轻度污染(飞絮浓度为4~9个/m^(3))、Ⅲ级中度污染(飞絮浓度为9~13个/m^(3))、Ⅳ级重度污染(飞絮浓度>13个/m^(3)),其中Ⅰ级情况下居民正常活动不受影响,市民可以接受。空气飞絮浓度拍照测量法能够及时有效地测定空气中杨柳飞絮浓度,实现杨柳飞絮浓度的快速观测,具有简便、快速、实时、准确的特点,为后续研究飞絮问题提供了比较科学实用的方法,有助于飞絮治理更加科学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飞絮 飞絮浓度 拍照测定法 污染等级
下载PDF
城市化地区河岸带植被特征及其与河岸硬度的关系——以晋江市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昶 王成 +4 位作者 孙睿霖 郄光发 梁冰晶 李喆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03-3713,共11页
确立了滨河河道硬度与滨河土地硬度两个指标,用以研究城市化地区河岸带的植物构成、多样性与均匀度、优势植物等特征与河岸硬度的关系。选定晋江市都市区12条主要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相应指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确立了滨河河道硬度与滨河土地硬度两个指标,用以研究城市化地区河岸带的植物构成、多样性与均匀度、优势植物等特征与河岸硬度的关系。选定晋江市都市区12条主要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相应指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河流的河岸带植被物种共计70科143属159种,其中乔木20科30属41种,灌木15科15属20种,草本35科98属98种,草本居主导地位,河流间种类分布不均衡;(2)河岸带植物乔灌草区系均以广义热带性成分居多,其次为世界性成分、温带性成分,无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乔木中广义热带成分占绝对主导,直观反映地带性特征,灌木与草本中的温带成分多于乔木中的温带成分,类型趋于多元,种类更丰富;(3)从河岸植被优势植物构成来看,主要优势乔木与灌木基本为本土植物,而主要草本中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对地带性植物景观的指示显然不及乔木与灌木;(4)从河岸植被的人工美学属性来看,灌木优势植物中园林观赏植物的种类数显著多于乔木、草本优势植物,反映出晋江人工审美主导的滨河景观空间主要改变与塑造了灌木层植被景观;(5)从河岸植物的人居需求属性来看,龙眼、杨桃等多见于庭院林、水岸林的水果树种也在河岸植被中频繁出现,反映出人口密集区由于对植物生产用途的重视而对河岸植被产生的影响;(6)滨河土地硬度与河道硬度对河岸带灌木植物的影响最强烈,二者均对河岸带植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且前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后者直接影响了河岸植物的分布形态,出于生产与审美目的的人为干扰对河岸带植物优势种的影响力随滨河硬度的增加而加强,低滨河硬度有助留存原生植被群落;(7)天然弯曲的河流形态对河流植被特征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保留更多本土植被类型,并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乔灌草的植物种类,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地区 河岸带 植物多样性 变化 河岸硬度
下载PDF
珠海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郄光发 王成 +9 位作者 贾宝全 邱尔发 陈家平 梁杰明 林溪 陈少峰 姜莎莎 张喆 王兴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第1期65-69,共5页
森林城市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是搞好城市群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文中选择我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程度高的珠海市为研究对象,依据珠海市城市地理区域特征、生态格局和发展态势,结合国际宜居之都和浪漫旅游城市... 森林城市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是搞好城市群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文中选择我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程度高的珠海市为研究对象,依据珠海市城市地理区域特征、生态格局和发展态势,结合国际宜居之都和浪漫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提出了以"四带、五心、十核、百岛、千廊、万家"为框架的珠海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体系和16项配套支撑工程,以期为我国城市群地区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 森林城市 总体规划 城市群
下载PDF
北京平原造林后景观格局与热场环境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成 贾宝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23-3734,共12页
在人类积极的土地利用调控下(植树造林),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城乡热场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的城市造林工程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并为未来景观格局与热场环境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本研究以北京平原区百万亩造林项目为背景,运用遥感技术和... 在人类积极的土地利用调控下(植树造林),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城乡热场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的城市造林工程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并为未来景观格局与热场环境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本研究以北京平原区百万亩造林项目为背景,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矩阵转移及耦合分析,评估平原造林对城市热场环境的实际作用,探究因城市造林工程引起的景观格局变化与城市地表温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后,森林和公园的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7.6%和0.5%;平原区有19.2%区域热场强度降低,其中,城郊有23.3%区域的热场强度减弱,但仍有23.5%的城市区域存在热场增强的情况;在城乡尺度上,森林和公园面积比例、森林和湿地的平均斑块面积(MPS)与地表亮温(LST)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在城市市区,森林的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与LS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在城郊区域,森林的MPS和AWMST与LST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公园则相反.北京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后,增加的城市森林和公园对城市热场的缓解有一定作用,但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城郊区的造林点周围,且森林与湿地越集中,越有利于热场的缓解;受研究粒度、时相、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调控引起的景观格局变化与地表温度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工程 城市与城郊 相对亮温 相关性 缓解热场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景观视角的城镇河岸带风貌特征评价——以晋江市河溪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昶 王成 +2 位作者 孙睿霖 唐赛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526-8535,共10页
基于生态-景观视角构建了河岸带风貌(RV,riparian view)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域型城镇化典型代表地区晋江市12条主要河溪的120个河段进行数据取样与河岸带风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以此分析了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的现状,并从整体最优与... 基于生态-景观视角构建了河岸带风貌(RV,riparian view)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域型城镇化典型代表地区晋江市12条主要河溪的120个河段进行数据取样与河岸带风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以此分析了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的现状,并从整体最优与各项影响因子最优两个层面探讨了河岸带风貌的指标优化控制值,结果表明:(1)受城镇化影响晋江目前河溪河岸带风貌整体情况并不乐观,目前已不存在状态非常好的河段,且96.67%河溪的河岸带风貌已经处于消失、丧失、破坏的状态,3.33%河溪的河岸带风貌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2)滩涂特征与岸线特征处于非常差状态的河段比例分别达到了57.5%与29.17%,植被特征无明显的非常好与非常差的极端状态,基本集中在36.67%较差、50%一般、13.33%较好的状态,而水体特征(除水质)总体相对较好的河段数量比例为56.67%;(3)浅滩保有率、滩涂宽度、自然滩涂保有度、滨河土地硬度、河道硬度、视线阻隔、植被带高度因子评分值为0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9.17%、50.83%、64.17%、40.83%、52.50%、63.33%、51.67%,均高于其他评分值比例,这些因子的状态以非常差为主,是目前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短板;(4)从整体最优化与各项因子最优化两个角度提出20项指标优化控制值,若实现这些目标值,RV综合评价的得分值将由原有的1.59分别提升至1.96和3.85,晋江河溪河岸带风貌能够从较差的现状提高到一般或非常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河溪 河岸带风貌 生态-景观视角 综合评价 指标优化控制值
下载PDF
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发展指标与总体布局——基于中欧合作研究的城市群森林建设规划
13
作者 张昶 +5 位作者 陈玉飞 姜莎莎 殷鲁秦 古琳 孙睿霖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区域是生态环境的共同体,需要协同在城市群尺度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基于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及国内外经验,构建包括7项一级指标(生态资源总量、生态网络、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生... 区域是生态环境的共同体,需要协同在城市群尺度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基于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及国内外经验,构建包括7项一级指标(生态资源总量、生态网络、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生态福利、区域协同)、24项二级指标的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指标体系;同时,立足宁波都市区现状与发展目标,形成都市区“两山三湾一岛链”,中心区“两屏一区、多廊多点”,生态建设核心区“绿心、绿隔、绿核、绿廊、绿网、绿园”的森林城市群分层布局。研究结果不仅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的落地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也对我国其他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都市区 生态现状 森林城市群 发展指标 总体布局
下载PDF
居民对城市森林的认知和需求研究——来自中国18个省市的城市居民问卷调查
14
作者 张昶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城市森林与人密切关联,揭示居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和认知,对于城市森林的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胡焕庸线东侧18个省份为研究地点,开展全国范围内跨城市尺度的城市森林公众使用和认知调查,并基于7187个有效样本分析中国居民对城... 城市森林与人密切关联,揭示居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和认知,对于城市森林的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胡焕庸线东侧18个省份为研究地点,开展全国范围内跨城市尺度的城市森林公众使用和认知调查,并基于7187个有效样本分析中国居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模式、效益认知和景观偏好。结果表明:1)90%的中国居民会使用城市森林,其中近郊城市森林是最常使用的类型,10%居民是由于时间和距离成本放弃对城市森林使用。2)相比于供给服务,中国居民对城市森林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重要性具有更强认知,其中改善空气质量被认为是最重要正效益;同时对城市森林负效益总体认知偏低,中国居民高度认可城市森林建设。3)城市森林正效益的重要性认知存在空间分异,其中供给服务对于华南地区最重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重要性在华东地区,华北和华南地区内部差异明显;城市森林负效益重要性的认知不存在地区间差异。4)中国居民总体上认为偏人工的城市森林景观具有最强吸引力和最大生态效益,但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收入群体认为偏自然景观具有更强吸引力和更大效益。据此,提出强化近郊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和景观质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使用 城市森林服务 景观偏好 群体差异 地区差异
下载PDF
中欧城市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对比分析——以中国淮北市和德国盖尔森基兴市为例
15
作者 孙振凯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是重要的治理内容。欧美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开始较早,在理论、技术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但是目前我国研究大多是单方面介绍,缺乏对比分析。文章选取矿山生态修复类型...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是重要的治理内容。欧美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开始较早,在理论、技术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但是目前我国研究大多是单方面介绍,缺乏对比分析。文章选取矿山生态修复类型相似的中国淮北市和德国盖尔森基兴市(位于鲁尔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两个城市采煤塌陷地发展概况,以及各自国家、省、城市等不同尺度在生态修复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进展基础上,从多方面进行实践与经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建立法律法规、政策机制等方面的生态修复治理体系在时间上较为同步,但是中国实践进度落后;淮北市和鲁尔区均注重通过矿山生态修复恢复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空间;淮北市资金投入来源少,管理效率和工程效益有待提升;鲁尔区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和管护技术值得借鉴;两个城市的生态修复质量均有待提升,需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工程监督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城市对比 矿山废弃地 棕地 受损弃置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北京平原造林绿化居民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成 +1 位作者 张昶 孙睿霖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1,共9页
文章以北京市平原造林绿化工程为背景,提出了满意度木桶模型,从造林工程质量、绿化环境质量、绿化景观感知、绿地可进入性以及生态文化意识5个方面入手,构建平原造林绿化成效的居民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各指标对满... 文章以北京市平原造林绿化工程为背景,提出了满意度木桶模型,从造林工程质量、绿化环境质量、绿化景观感知、绿地可进入性以及生态文化意识5个方面入手,构建平原造林绿化成效的居民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各指标对满意度评价结果的影响及其对满意度的相对重要性,从中找出目前造林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建设重点。结果表明:北京平原造林能满足人们的基本期望,居民对造林工程的质量十分认可,大面积的造林为人们提供了就近游憩的场所;目前城市绿化建设主要的问题集中在生态空间的扩展、绿地景观提升、生态文化科普以及平原森林养护水平的提高上;景观质量与生态文化科普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今后的绿化建设应以这2个要素为核心,继续拓展平原区生态空间,改善绿地景观,不断提高管护技术,并注重建立反馈机制以便及时把握造林绿化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造林 居民满意度 影响因素 调查问卷 建议
下载PDF
1995—2013年承德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17
作者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第3期6-11,共6页
生态足迹可用于测定与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文章通过对承德市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了城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地区生态足迹消减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95—2013年承德市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状态,由1995... 生态足迹可用于测定与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文章通过对承德市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了城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地区生态足迹消减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95—2013年承德市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状态,由1995年的1.1740 ghm2/人增至2013年的2.4939 ghm2/人,增幅为112.44%;化石能源用地是承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增大的主要原因;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由1995年的0.2888 ghm2/人下降至2007年的0.2471 ghm2/人,降幅为16.88%,而后增加至2013年的0.3758 ghm2/人,增幅为34.25%。承德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增加趋势,1995—201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是全球及全国2008年水平的1.8倍和1.3倍,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1996—2011年平均水平的53.65%、65.20%和98.66%,对减小京津冀地区生态赤字的贡献率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承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