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材线虫病的分布、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27
1
作者 蒋敏 黄斌 +4 位作者 余旭 郑文婷 金伊丽 廖梦娜 倪健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83-91,共9页
简述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病分布与危害现状,着重论述松材线虫病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鉴定、野外调查与取样方法及其危害等级的划分,以及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防治对策,包括检疫手段与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并对未来的研... 简述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病分布与危害现状,着重论述松材线虫病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鉴定、野外调查与取样方法及其危害等级的划分,以及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防治对策,包括检疫手段与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并对未来的研究与防治进行展望,包括加强检疫与预防,阻断传播路径;分子和遗传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发防疫和杀虫新药物;近自然林恢复及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增加生态景观异质性,增加植物和动物多样性,加强生物防治;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松林自身健康度和抵抗力;加强空中监测与地面检测,引入无人机巡航,提高诊断手段和技术及加强定期疫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调查与诊断 分布与危害现状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护理文化建设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卫华 张建凤 +2 位作者 李志菊 金伊丽 余梅 《现代护理》 2001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 探索护理文化建设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意义。方法 对全院 30 5位护士加强护理文化建设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实施前后的效果比较 ,并通过自身对照分析其对护士自身素质、工作质量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实施后护士在服... 目的 探索护理文化建设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意义。方法 对全院 30 5位护士加强护理文化建设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实施前后的效果比较 ,并通过自身对照分析其对护士自身素质、工作质量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实施后护士在服务理念、仪表、修饰、礼仪、服务形象规范化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与实施前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质量等亦产生积极影响 ,P <0 .0 1。结论 护理文化建设可塑造现代护士的新形象 ,提高整体素质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提高 ,改善医院形象 ,拓宽医疗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文化 护理文化建设 护理人员
下载PDF
人本观点在护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和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建凤 余梅 +2 位作者 于卫华 金伊丽 李志菊 《齐鲁护理杂志》 2001年第10期796-797,共2页
关键词 护理文化 人本观点 整体护理 护士长 天使形象
下载PDF
浙江景宁县大仰湖沼泽泥炭地形成过程及气候背景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凯 金伊丽 +1 位作者 谭斌 徐洪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4-1392,共9页
全新世气候演变与湿地泥炭形成、发育具有密切关系。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浙江省受到东亚季风气候的显著影响,其南部发育着亚高山湿地群,是研究东亚夏季风演变过程及其区域响应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以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湿地保护区(27°50... 全新世气候演变与湿地泥炭形成、发育具有密切关系。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浙江省受到东亚季风气候的显著影响,其南部发育着亚高山湿地群,是研究东亚夏季风演变过程及其区域响应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以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湿地保护区(27°50'37"~28°00'29 N",119°39'25"~119°47'39"E;613.8~1556.9 m a.s.l.)获得的1.4 m沉积钻孔为研究对象,基于5个AMS14C测年结果构建的年代模型,通过对钻孔沉积物140个样品的粒度、有机质含量以及磁化率等指标分析,揭示了大仰湖沼泽泥炭地的形成时间,并结合区域其他山地泥炭记录以及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探讨了中全新世区域山地沼泽泥炭地形成的气候环境背景。年代模型结果显示,大仰湖钻孔沉积物始于4800 cal.a B.P.左右。沉积粒度组分、有机质含量以及磁学参数等分析结果表明,钻孔下部沉积物颗粒较粗、磁化率较高且烧失量和含水率较低,表现为沉积速率较快的河流相沉积;而在约4200 cal.a B.P.前后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粒度明显细化,磁化率很低,烧失量和含水率升高,沉积速率显著下降,指示了水体沼泽化的开始。大仰湖沼泽泥炭地形成时间与区域内山地泥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4500~4000 cal.a B.P.是区域山地泥炭或沼泽形成的重要时期。该时期东亚夏季风显著减弱是大仰湖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风降水减少导致研究区水动力显著减弱,水生植物开始扩张,水体沼泽化,进而导致了大仰湖沼泽泥炭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泥炭 东亚夏季风 大仰湖湿地 浙江景宁县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 被引量:4
5
作者 金伊丽 王皓言 +8 位作者 魏临风 侯颖 胡景 吴铠 夏昊钧 夏洁 周伯睿 李凯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6-854,共9页
为便于了解青藏高原植被特殊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分布格局,该文利用2018–2021年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内调查的338个样地、共758个样方的数据,分析了高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和植被分类,整合形成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 为便于了解青藏高原植被特殊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分布格局,该文利用2018–2021年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内调查的338个样地、共758个样方的数据,分析了高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和植被分类,整合形成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和温性植物群落758个样方中,共有植物65科279属837种;其中,物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是菊科(134种)、禾本科(88种)、豆科(75种)、蔷薇科(43种)和莎草科(40种),物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是蒿属(Artemisia,29种)、马先蒿属(Pedicularis, 27种)、风毛菊属(Saussurea, 25种)、黄耆属(Astragalus, 23种)和早熟禾属(Poa, 23种)。植物区系主要由温带(145属)和世界广布(36属)的成分所组成。物种的生长型以草本(83.51%)和灌木(10.87%)为主,草本和木本的生活型分别以多年生草本(88.23%)和落叶灌木(83.67%)为主。338个样地可以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 10个植被型, 20个植被亚型, 78个群系组和117个群系,其中草原群系34个,草甸群系33个,荒漠群系33个,灌丛群系14个和针叶林群系3个。该数据集覆盖青藏高原绝大部分高寒灌丛、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植被区域,可为研究高原植被特征和地带性分异规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高原植被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为下一代中国植被图的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方资料 青藏高原 高寒植被 植被分类 物种组成
原文传递
藏东南巴松错200年沉积过程及其对硅藻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梦娜 金伊丽 +1 位作者 李晨瑜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9-1100,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寒山区广泛发育冰川湖泊,湖泊沉积过程同时受控于区域气候、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湖泊形态特征。基于放射性210Pb/137Cs和14C定年法,对巴松错沉积物理(粒度、分选系数)和化学指标(TOC、TN、C/N)进行分析,发现18世纪末... 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寒山区广泛发育冰川湖泊,湖泊沉积过程同时受控于区域气候、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湖泊形态特征。基于放射性210Pb/137Cs和14C定年法,对巴松错沉积物理(粒度、分选系数)和化学指标(TOC、TN、C/N)进行分析,发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湖泊沉积过程显著变化,表现为迅速变缓趋势。通过分析区域树轮重建的气候序列(温度、降水及相对湿度)及冰川地貌调查资料,认为气候变化及流域冰川分布位置是影响该湖泊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小冰期末期冰川前缘靠近湖区,随后温度上升导致冰川融水激增、水动力加强,从而引起湖泊沉积粒度的粗化。随着冰川前缘不断后退,径流输送距离增长、沉积分选变好、粒度细化。此外,该地区活跃的地质活动也可能是湖泊沉积过程明显变化的重要诱因。湖泊沉积硅藻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有力指标。过去200多年巴松错硅藻组合变化不明显(DCCA=0.47 SD),说明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未超过其生态阈值。通过与其他沉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巴松错硅藻记录受到流域水文和湖泊沉积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外源输入和/或湖岸浅水区来源的底栖属种在湖心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增加。1770-1901年总体上具有较低的Procruste残差,说明期间沉积硅藻和粒度具有较一致的波动过程,也说明了巴松错沉积硅藻记录对沉积过程的响应较为敏感。藏东南地区很多湖区均受到冰川和地质作用的强烈影响,因此在利用微体古生物手段对该地区湖泊进行气候变化研究时,建议考虑沉积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松错 沉积过程 硅藻 过去200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