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诚 巨积辉 +1 位作者 侯瑞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虎口瘢痕挛缩7例,虎口角平均(45.17±6.32)°,虎口宽平均(3.30±1.19)cm,手术松解挛缩虎口并采用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 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虎口瘢痕挛缩7例,虎口角平均(45.17±6.32)°,虎口宽平均(3.30±1.19)cm,手术松解挛缩虎口并采用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2.0cm×1.8cm^3.5cm×2.6cm。全厚皮片植皮覆盖供区创面。用克氏针将第1、2掌骨弹性固定于外展位4周。结果本组7例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3个月,虎口角平均(82.32±2.21)°,虎口宽度平均(5.32±1.12)cm,皮瓣及供区均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外观好,无臃肿,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及拇指功能,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瘢痕 掌背动脉 虎口 挛缩
原文传递
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参与雌激素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志敏 巨积辉 +3 位作者 刘跃飞 吴建龙 侯瑞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与雌激素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建立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与雌激素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建立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雌激素组(C组)、JNK抑制剂组(D组)。术后第七天观察各组皮瓣大体情况,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并计算成活率,HE染色观察各组皮瓣组织学改变,测定皮瓣组织中JNK、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5(MKP-5)的表达。分析皮瓣成活率与JNK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c组和D组皮瓣生长良好,皮瓣成活率较B组明显提高,皮瓣组织学改变较B组轻。C组、D组皮瓣州K、P—JNK表达量较B组明显降低,c组、D组州K负性调控因子MKP-5表达明显较B组增高。结论雌激素能明显改善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其机制可能是雌激素通过调控JNK通路发挥了对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外科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
原文传递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脱套伤 被引量:9
3
作者 黄钰 巨积辉 +3 位作者 侯瑞兴 光哲 王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7年6月,对13例(31指)多手指皮肤脱套伤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择期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毁损。皮瓣移...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7年6月,对13例(31指)多手指皮肤脱套伤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择期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毁损。皮瓣移植术后3~4个月行分指术、皮瓣修薄整形术。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随访6~14个月,11例(26指)受区皮瓣质柔软,外形较好,屈伸活动正常;2例(5指)皮瓣显臃肿,行整形修薄术后外形得到改善,患者对皮瓣外形较满意。术后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形成线状瘢痕,无明显挛缩。结论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脱套伤,患手功能及外形恢复均较满意,是治疗多手指皮肤脱套伤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套状撕脱伤 多个手指 旋髂浅动脉 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18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跃飞 巨积辉 +5 位作者 周荣 胡昌庆 杨亮 陈鲁成 张广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对18例外伤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坏死缺损,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7例,皮瓣切取面...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对18例外伤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坏死缺损,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7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1.0 cm×9.0 cm,最小为5.0 cm×3.0 cm,血管蒂长度10.0~16.0 cm。术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皮瓣外观与质地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3例皮瓣一期成活,伤口愈合良好;2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1~2个月植皮修复;2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术后远端皮缘少许坏死瘢痕愈合。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16例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2例伤口瘢痕增生明显,供区无明显瘢痕挛缩。所有患者踝关节伸、屈功能无明显受限,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16例,良2例。结论依据足跟部创面特点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具有血管蒂长、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足跟 修复
原文传递
邻近指蹼的多手指创面修复 被引量:6
5
作者 巨积辉 +2 位作者 侯瑞兴 徐磊 刘跃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邻近指蹼的多个手指创面的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累及指蹼的多个手指创面的患者,采用4类不同皮瓣对其进行修复。应用足背皮瓣修复18例,其中2例为足背远端分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3例;趾蹼皮瓣修复4例;尺动脉腕... 目的探讨邻近指蹼的多个手指创面的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累及指蹼的多个手指创面的患者,采用4类不同皮瓣对其进行修复。应用足背皮瓣修复18例,其中2例为足背远端分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3例;趾蹼皮瓣修复4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1例,共累及50个指蹼。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植皮处理。6例足背皮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行分指、指蹼加深术。结论根据患者具体伤情选用合适的皮瓣修复创面,能使患者手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指蹼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ERK通路参与雌二醇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巨积辉 +2 位作者 侯瑞兴 徐磊 刘跃飞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大鼠腹部轴型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为雌二醇应用于临床治疗I/R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I/R组(...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大鼠腹部轴型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为雌二醇应用于临床治疗I/R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I/R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雌二醇组(Ⅳ组)及抑制剂组(Ⅴ组),每组10只。于大鼠左下腹切取3.0cm×6.0cm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用无创显微血管夹夹闭腹壁浅动静脉,以形成大鼠腹部皮瓣I/R模型。术后2、4、6d观察皮瓣变化情况,术后第七天测定皮瓣成活率。取皮瓣组织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皮瓣组织ERK、p-ERK、MK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Ⅳ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Ⅱ、Ⅲ、Ⅴ组,Ⅴ组皮瓣成活率高于Ⅱ、Ⅲ组(P〈0.05);Ⅳ组ERK、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Ⅲ、Ⅴ组(P〈0.05),而MK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Ⅱ、Ⅲ、Ⅴ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Ⅰ和Ⅳ组较其他组明显低(P〈0.05)。结论雌二醇可能通过抑制MKP-1介导ERK磷酸化表达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使皮瓣I/R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外科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原文传递
缝合神经的邻指背顺行筋膜蒂皮瓣修复儿童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志见 巨积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缝合神经的邻指背顺行筋膜蒂皮瓣修复儿童手指近中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6年5月,我们对13例儿童手指近中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邻指背顺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并将皮瓣内的神经与患指远端背侧神经缝合。其... 目的探讨缝合神经的邻指背顺行筋膜蒂皮瓣修复儿童手指近中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6年5月,我们对13例儿童手指近中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邻指背顺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并将皮瓣内的神经与患指远端背侧神经缝合。其中急诊一期修复10例,二期修复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0.7cm×1.0cm~1.3cm×2.1cm,蒂长2.4~3.7cm。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覆盖。结果术后13例全部存活,其中1例起水泡,经抽吸换药后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4-24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弹性均良好,患指功能恢复满意,远端背侧感觉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缝合神经的邻指背顺行筋膜蒂皮瓣能有效修复儿童手指近中节皮肤缺损,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儿童 筋膜蒂皮瓣
原文传递
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玉军 巨积辉 +5 位作者 徐磊 赵强 李祥军 程贺云 王本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模拟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手术方法,验证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8例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用示、中、环指共24指,解剖观测指浅屈肌腱及中央腱、伸肌腱的相关解剖结构。选取12指(示、中、环指各4指)新鲜成人手... 目的模拟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手术方法,验证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8例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用示、中、环指共24指,解剖观测指浅屈肌腱及中央腱、伸肌腱的相关解剖结构。选取12指(示、中、环指各4指)新鲜成人手指标本进行模拟手术,均人为设计中央腱止点断裂。将指浅屈肌腱两侧部分腱束从中节掌侧止点处经指骨钻孔后引至背侧,与背侧中央腱断端编织缝合重建中央腱止点,测量不同缝合间距的PIP(近指间关节)被动伸直角度和被动屈曲角度。结果指浅屈肌腱缝合间距大时,被动伸屈角度大,但中央腱和指浅屈肌腱松弛明显;指浅屈肌腱缝合间距小时,被动伸屈角度小,且中央腱和指浅屈肌腱张力大,均不能保证手指被动伸屈活动。指浅屈肌腱的缝合间距在1.5 cm时,PIP的被动屈曲角度约75°,缝合间距在1.0 cm时,PIP的被动屈曲角度约30°,缝合间距在1.0~1.5 cm时,即切取到Camper腱交叉时,PIP被动伸直和屈曲角度最接近手指功能位时的角度。结论切取转移的指浅屈肌腱至Camper腱交叉时可以完成中央腱止点重建,供腱损伤小,重建止点是相对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止点 中央腱 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双侧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全足皮肤脱套伤创面的血供重建方式及疗效分析
9
作者 周荣 巨积辉 +12 位作者 刘禹城 杨亮 郭礼平 柳志锦 王桂洋 杨林 程俊楠 黄永涛 葛成伟 曹阳 王石 董帅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299-306,共8页
目的:探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组合修复全足皮肤脱套伤创面的血供重建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创面修复科应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串联组合修复全足脱套伤创面患者18例(36块皮瓣)资料,单块皮瓣... 目的:探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组合修复全足皮肤脱套伤创面的血供重建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创面修复科应用双侧股前外侧皮瓣串联组合修复全足脱套伤创面患者18例(36块皮瓣)资料,单块皮瓣面积24 cm×7 cm~42 cm×11 cm,采用直接串联、内增压后串联或串联后混合内增压3种不同血供重建方式组合2块皮瓣。术后观察记录皮瓣张力、皮色、皮温、毛细血管反应、皮瓣存活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如有血管危象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处理。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供瓣区瘢痕及功能影响等。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定皮瓣修复效果,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结果:18例(36块皮瓣)皮瓣均成功切取。8例(16块皮瓣)皮瓣内穿支均共干,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直接行串联修复足部创面;6例(12块皮瓣)皮瓣内部分穿支不共干,进行内增压后串联修复足部创面;4例(8块皮瓣)皮瓣部分穿支不共干,行串联混合内增压后修复足部创面。术后3例(3块皮瓣)出现张力高、皮色暗、皮温凉、毛细血管反应快等静脉危象表现,通过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供受区伤口2~3周愈合,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1.3(10~27)个月。11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于皮瓣修复术后6~9个月行II期皮瓣修薄整形术。末次随访,大腿供区遗留线状瘢痕,膝关节、髋关节运动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18例(36块皮瓣)皮瓣修复效果评定为优者13例(26块皮瓣)、良者5例(10块皮瓣),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2~S3级。结论:双侧股前外侧皮瓣串联组合,穿支增压方式灵活,血供可靠,覆盖创面面积大,供区损伤小,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皮瓣修复效果及感觉功能,是修复足脱套伤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套伤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足损伤
原文传递
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
10
作者 王强 巨积辉 +4 位作者 于晓宇 王凯 唐晓强 光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我们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患者21例,其中掌骨骨折9例,指骨骨折12例,合并肌... 目的探讨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我们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患者21例,其中掌骨骨折9例,指骨骨折12例,合并肌腱、血管、神经损伤18例.本组均为骨干粉碎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按照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路径指导患者康复.结果本组21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60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中复查X线片未见内固定断裂,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1例出现针道轻度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例出现针头局部皮肤激惹增生.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为7~12周,平均10周.所有患者均重返工作岗位,时间为4~6个月,平均5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价标准评定,优8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且固定牢固,无需跨关节固定,可早期康复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指骨 粉碎型骨折 髓内固定 克氏针 钢丝
原文传递
1/3管型钢板在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二期内固定辅助复位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跃飞 +5 位作者 黄军强 邢强强 吴成龙 赵亮 虞鑫 巨积辉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1/3管型钢板在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二期内固定辅助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苏州瑞华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例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1例。急诊行清创,腓骨采用钢板或髓... 目的探讨1/3管型钢板在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二期内固定辅助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苏州瑞华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例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1例。急诊行清创,腓骨采用钢板或髓内针固定,胫骨远端采用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修复血管神经及肌腱,根据创面情况采用皮瓣或植皮修复。伤口愈合及皮瓣或植皮存活后,取外固定支架更换为内固定。先用1/3管型钢板辅助复位固定,再用主力钢板确定性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下肢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者行内固定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1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8.0个月,平均5.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骨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判定优良率: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3.33%。结论1/3管型钢板在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二期内固定中辅助复位具有容积小、增加稳定性等作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骨折内固定术 骨板 植骨
下载PDF
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治疗陈旧性钮孔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军 巨积辉 +4 位作者 徐磊 赵强 程贺云 王本元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8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治疗陈旧性钮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中央腱陈旧性损伤患者11例(11指),观察其术后近指间关节(PIP)的稳定性、PIP及远指间关节(DIP)主... 目的探讨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治疗陈旧性钮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的中央腱陈旧性损伤患者11例(11指),观察其术后近指间关节(PIP)的稳定性、PIP及远指间关节(DIP)主动屈伸改善情况、手指钮孔畸形纠正情况、外形满意度等指标,根据Caroli功能评定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1例患者(11指)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及延迟愈合。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7个月,PIP均稳定无松动。术后PIP和DIP屈伸活动度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指钮孔畸形基本得到纠正,外形满意率为91.0%。按照Caroli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1.8%。结论应用指浅屈肌腱束经骨隧道重建中央腱止点治疗陈旧性钮孔畸形临床效果满意,患者手指外形和功能均可获得较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止点 中央腱 钮孔畸形
下载PDF
动脉和静脉完全换位在游离皮瓣动脉危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磊 巨积辉 +4 位作者 程贺云 李友 蒋国栋 侯瑞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和静脉完全换位在游离皮瓣动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7年4月,对13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修复,皮瓣血管吻合后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反复吻合血管均不能缓解,遂将皮瓣内的动、静脉完全换位与... 目的探讨动脉和静脉完全换位在游离皮瓣动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7年4月,对13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修复,皮瓣血管吻合后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反复吻合血管均不能缓解,遂将皮瓣内的动、静脉完全换位与受区处动、静脉吻合,即皮瓣内静脉与受区动脉吻合重建皮瓣血供,皮瓣内动脉与受区静脉吻合重建皮瓣回流。其中游离下腹部皮瓣5例,股前外侧皮瓣8例;修复手部创面10例,小腿创面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6cm×7cm^6cm×4cm;皮瓣面积18cm×8cm^7cm×4cm。结果10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大部分成活,边缘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结痂愈合,2例行植皮治疗。术后皮瓣表现为皮色由紫红色变为暗红色最后接近正常皮色,皮瓣边缘会有不同程度的瘀斑形成;皮瓣切口渗血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早期皮瓣肿胀明显,后期肿胀消退。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皮瓣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质地柔软。结论动脉和静脉完全换位在游离皮瓣移植后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可作为一种备选方案,挽救皮瓣,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动脉危象 动脉和静脉换位 修复
原文传递
MKP-1/ERK通路参与雌二醇减轻中性粒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徐磊 +2 位作者 光哲 巨积辉 侯瑞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f-MLP诱导的体外中性粒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这种作用与ERK通路及其上游蛋白MKP-1的关系.方法将HL-60诱导分化成类中性粒细胞(dHL-60).用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E2、f-MLP、PD98059或混合液对dHL-60的影响.通过Tran...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f-MLP诱导的体外中性粒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这种作用与ERK通路及其上游蛋白MKP-1的关系.方法将HL-60诱导分化成类中性粒细胞(dHL-60).用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E2、f-MLP、PD98059或混合液对dHL-60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和超氧化物检测E2、PD98059对f-MLP诱导的dHL-60迁移和超氧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RK、p-ERK、MKP-1的表达水平.结果E2、f-MLP、PD98059单独或联合使用对dHL-60细胞的存活率没有影响.f-MLP能显著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和过度氧化.生理、药理学剂量的E2和PD98059可以有效抑制f-MLP的这种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MLP诱导ERK磷酸化,而E2和PD98059有效抑制f-MLP的这种作用.另外,雌二醇能有效地增加MKP-1的表达.结论雌二醇可能通过增加MKP-1蛋白降低ERK磷酸化,从而抑制f-MLP诱导的体外中性粒细胞迁移及超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超氧化物类 中性粒细胞迁移 MKP-1/ERK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