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被引量:1226
1
作者 袁明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8,共4页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 ,获得了四个方面的认识。①页岩气成藏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特征 ,体现出了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②在页岩气的成藏过程中 ,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和成藏类型逐渐改变 ,含气丰度和富集程度逐渐...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 ,获得了四个方面的认识。①页岩气成藏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特征 ,体现出了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②在页岩气的成藏过程中 ,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和成藏类型逐渐改变 ,含气丰度和富集程度逐渐增加。③完整的页岩气成藏与演化可分为 3个主要的作用过程 ,自身构成了从吸附聚集、膨胀造隙富集到活塞式推进或置换式运移的机理序列。④相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变化对页岩气的成藏与分布产生了控制和影响作用 ,岩性特征变化和裂缝发育状况对页岩气藏中天然气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具有控制作用。研究了我国的情况 ,认为我国的许多盆地存在工业性页岩气藏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 ,其中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水西沟群是页岩气发育的重要区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分布特征 天然气 干酪根 有机质 压力 渗透率
下载PDF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特殊性问题 被引量:226
2
作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2,共8页
中国至少有3 0 0×1 08t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是十分重要的勘探领域。在近5 0年的勘探历程中虽有塔河、普光等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发现,但探明储量仍然很低,这与勘探投入低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 中国至少有3 0 0×1 08t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是十分重要的勘探领域。在近5 0年的勘探历程中虽有塔河、普光等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发现,但探明储量仍然很低,这与勘探投入低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特殊性。经研究其特性可概括为7个方面:(1)碳酸盐岩层系形成于多旋回的叠合盆地;(2)碳酸盐岩层系时代老,埋藏深;(3)烃源岩具有多元、多期生烃;(4)储集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5)圈闭类型多样,以隐蔽圈闭和复合圈闭为主;(6)油气藏改造、破坏严重,保存条件复杂;(7)油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要尽快实现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的快速增长,缓解国内油气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强碳酸盐岩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文中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理论的研究凝练为三个方面的科学问题:(1)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环境、构造演化及其对有效烃源岩的控制作用;(2)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3)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多期成藏与保存机理;同时指出要加大碳酸盐岩地区的地震、钻井和测井等系列技术的攻关力度,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特殊性 油气聚集 勘探技术 叠合盆地 资源量 中国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 被引量:211
3
作者 朱东亚 +3 位作者 胡文瑄 张学丰 王毅 闫相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53,T0002,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时发生了强烈的岩浆-火山作用,与之相关的热液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以及不整合面活动,并与所经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反应,使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改造,主要表现在:1热液溶蚀和热褪色现象显著;2沉淀生成多种热液矿物组合,如...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时发生了强烈的岩浆-火山作用,与之相关的热液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以及不整合面活动,并与所经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反应,使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改造,主要表现在:1热液溶蚀和热褪色现象显著;2沉淀生成多种热液矿物组合,如萤石-石英组合、闪锌矿-绿泥石-方解石组合,重晶石-石英-黄铁矿-菱铁矿组合等;3热液作用区域碳酸盐岩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Fe、Mn、Si等元素含量的升高,比正常灰岩高出几倍至几十倍。上述特点与岩溶作用和成岩溶蚀作用特征明显不同。对典型钻孔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表明,无论灰岩还是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都会产生大量的微小溶蚀孔洞,储层物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热液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热液 矿物组合 溶蚀
下载PDF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183
4
作者 张水昌 张宝民 +5 位作者 边立曾 王大锐 张兴阳 高志勇 陈践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8,共10页
烃源岩的形成取决于生烃母质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有机质良好的保存条件,这两大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又取决于生物繁殖时和埋藏时的古气候、古洋流、古构造及古环境等各要素的良好匹配。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中等含氧量、干... 烃源岩的形成取决于生烃母质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有机质良好的保存条件,这两大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又取决于生物繁殖时和埋藏时的古气候、古洋流、古构造及古环境等各要素的良好匹配。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中等含氧量、干热的气候、冰期-冰后期之交的气温快速转暖、冰川迅速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等密切相关。大洋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也是控制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上升洋流富磷、富硅、富铁族元素等营养盐和富绿硫细菌极大地促进了有机质生产力、埋藏率的激增。通过研究,建立了中国华南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上升洋流分布模式、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斜坡灰泥丘相源岩形成时的反气旋洋流分布模式。研究发现,优质烃源岩仅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裂谷、克拉通内裂谷、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欠补偿盆地、蒸发潟湖、台缘斜坡(灰泥丘)和半闭塞—闭塞欠补偿海湾,是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环境;低的无机物输入和低的沉积速率,有利于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呈斜坡的海底地貌,有利于烃源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控制因素 古气候 古洋流 古构造 古环境 塔里木盆地 华南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成藏期分析理论和新方法 被引量:125
5
作者 王飞宇 +3 位作者 吕修祥 肖贤明 彭平安 孙永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54-762,共9页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 ,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 ,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近 10年来成藏期分析是...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 ,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 ,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近 10年来成藏期分析是在构造发展史、埋藏史、热演化史、沉积成岩史 4个方面地质历史分析基础上 ,更多地依靠成藏化石记录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结果 ,获得成藏期定量数据。评述了成藏期定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包括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流体充注序次、自生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储层磁性矿物古地磁学、生烃期精确分析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成藏期 成藏化石记录 流体历史分析 地质年代学 储层有机岩石学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源-盖控藏”富集 被引量:128
6
作者 聂海宽 +1 位作者 边瑞康 杜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71,共15页
根据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和勘探发现,基于"源-盖控烃"论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1"源控"主要表现在优质页岩厚度、面积、有机碳含量等物质基础参数控制... 根据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和勘探发现,基于"源-盖控烃"论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1"源控"主要表现在优质页岩厚度、面积、有机碳含量等物质基础参数控制了页岩的生烃能力和储集能力,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下部页岩(WF2—LM4笔石页岩段)具有沉积速率低、有机质类型好、有机碳含量高和生烃能力强等特点,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发育生烃物质基础;浮游藻类来源的成烃生物有利于大量生烃和有机质孔大量发育,且高有机碳含量保证了发育大量有机质孔并形成三维连通的有机质孔孔隙网络,为天然气提供良好的赋存空间和渗流通道。2"盖控"的盖层包括直接盖层和间接盖层,直接盖层指龙马溪组一段中上部(LM5笔石页岩段及其以上)页岩对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一段下部页岩(WF2—LM4笔石页岩段)的封闭;中下三叠统膏盐岩、泥岩间接盖层(区域盖层)保证了一定的压力封闭,使得其下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气能有效富集,形成高压富集的页岩气藏(焦石坝、富顺—永川、长宁等地区);在中下三叠统缺失的地区,先存的高压封闭体系被破坏,页岩气保存失去有效性,形成低压—常压富集的页岩气藏(渝东南彭水、云南昭通等地区)。源-盖空间匹配关系的数量(静态匹配)和质量(动态匹配)控制着页岩气富集位置和富集程度。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下部页岩(WF2—LM4笔石页岩段)发育厚度大,中下三叠统膏盐岩、泥岩盖层发育,主成藏期在J3—K1以新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源-盖控藏 盖层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25
7
作者 赵建华 +4 位作者 振奎 温馨 耿一凯 颜彩娜 聂海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2-586,共15页
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和环境条件控制着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生物组成及沉积构造的不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灰质页岩、含介壳灰岩泥质/泥灰岩、粉砂岩—细砂... 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和环境条件控制着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生物组成及沉积构造的不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灰质页岩、含介壳灰岩泥质/泥灰岩、粉砂岩—细砂岩和斑脱岩。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并不是一直在低能的水动力条件下以悬浮的形式沉积,大量硅质生物化石、具粒序特征的生物碎屑、粉砂纹层、透镜状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表明,还存在生物沉积、风暴沉积和底流沉积作用。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部硅质页岩形成于贫氧/缺氧环境,富含有机质;随后海平面逐渐下降,同时受到底流的影响,岩相类型向粉砂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转变,贫氧/缺氧环境受到破坏,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富有机质页岩 岩相类型 沉积过程 缺氧环境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8
作者 李丕龙 +3 位作者 张善文 庞雄奇 肖焕钦 姜在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济阳坳陷勘探 40年共发现 70个油气田 ,资源探明程度达 5 6.97% ,已属中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剩余石油资源总量为 46.72× 10 8t ,占坳陷剩余资源总量的 5 5 % ,整个坳陷还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勘探存在 3方面问题 :①有待... 济阳坳陷勘探 40年共发现 70个油气田 ,资源探明程度达 5 6.97% ,已属中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剩余石油资源总量为 46.72× 10 8t ,占坳陷剩余资源总量的 5 5 % ,整个坳陷还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勘探存在 3方面问题 :①有待重新评价资源潜力和重新总结油气分布规律 ;②隐蔽油气藏 (尤其是岩性油气藏 )在新发现油气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理论和勘探技术 ;③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变化大 ,成藏机理还认识不清。用门限控烃理论研究的结果 ,济阳坳陷进入成藏门限的 19个成藏体系的剩余资源潜力为 1.42× 10 8~ 6.3 1× 10 8t,7个成藏体系尚未进入成藏门限 ;根据三元复合成藏理论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必须满足 3个条件 :一是砂体的成因类型要有利 ,二是包裹砂体的烃源岩生、排烃要达到一定数量 ,三是砂体的物性要达到一定的临界条件。图 8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勘探现状 隐蔽油气藏 成藏门限 发现过程 三元成藏
下载PDF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被引量:111
9
作者 龙胜祥 +4 位作者 周雁 沃玉进 肖开华 杨志强 殷进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583,593,共14页
全球膏盐岩盖层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封盖了大多数已发现油气储量,并且是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聚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的密切关系也表明,膏盐岩分布特征研究是认识、评... 全球膏盐岩盖层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封盖了大多数已发现油气储量,并且是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聚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的密切关系也表明,膏盐岩分布特征研究是认识、评价中国南方天然气保存条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膏盐岩主要形成于盆地发展演化的中、后期。在中国南方,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中-下寒武统、石炭系、中-下三叠统及白垩系—古近系,但分布不均,其封盖作用的重要性差异很大。受沉积、构造环境及后期破坏作用的影响,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及黔西北地区;石炭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分布在湘中区;白垩系—古近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江汉盆地。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对区内天然气的封盖作用最为重要,对四川盆地、黔北区、楚雄盆地及中、下扬子部分地区的天然气都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条件 膏盐岩 海相沉积 油气成藏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02
10
作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资源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与决策规划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评价方法的改进、发展及其选择应用决定了资源评价的工作质量和预测精度。作者提出了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成因原则、黑箱原则、相似性原则、最弱因素法则、测不准原理、地... 资源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与决策规划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评价方法的改进、发展及其选择应用决定了资源评价的工作质量和预测精度。作者提出了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成因原则、黑箱原则、相似性原则、最弱因素法则、测不准原理、地质虑波理论、无限逼近原则以及系统原则等。它们是油气资源评价方法选择与改进、应用分析与结论研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评价方法 原则 系统分析 研究
下载PDF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与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98
11
作者 王清晨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1期1-12,共12页
我国的含油气沉积盆地以经历过多次构造与沉积叠加为特征,可用“叠合盆地”去统称那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原型盆地叠加或复合在一起的盆地.这些盆地的特性可概括为“多期成盆、多期改造、多套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多期运聚散”.针... 我国的含油气沉积盆地以经历过多次构造与沉积叠加为特征,可用“叠合盆地”去统称那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原型盆地叠加或复合在一起的盆地.这些盆地的特性可概括为“多期成盆、多期改造、多套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多期运聚散”.针对叠合盆地的特性,应用波动分析方法进行“成盆-成烃-成藏”过程分析,建立油气成藏体系理论将有助于提高此类盆地的油气勘探效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重点介绍当前在成盆、成烃及成藏研究过程中的重大进展.成盆研究进展有:(i)地球物理综合剖面揭示了塔里木板块向天山造山带的“层间插入消减”以及具有东西分段特征;(ii)沉积-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研究成果揭示了库车坳陷中新生代的演化阶段及盆地性质;(iii)野外调查及应力恢复结果显示,第四纪以来库车坳陷处于天山挤压隆升后的浅层重力伸展阶段.成烃研究进展有:(i)建立了海相碳酸盐岩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环境指标;(ii)确立了有效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成藏研究进展有:(i)建立起适应不同条件下流体包裹体古压力与古温度确定方法;(ii)通过油源对比分析,指出轮南、塔河地区的原油可能源于中上奥陶统源岩;(iii)对轮南地区不同时代储层石油包裹体进行分期并探讨其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叠合盆地 油气成藏 波动分析 沉积-地球化学 海相碳酸盐岩
原文传递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87
12
作者 张明利 +1 位作者 汤良杰 李京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3-608,共6页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 4个不同的阶段 ,即早、中侏罗世裂陷阶段 ;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 ;早第三纪 (路乐河期 )—上新世晚期 (上油砂山期 )区域挤压坳陷与局部走滑、逃逸阶段 ;上新世晚期 (狮子沟期 )—第四纪挤压、推覆...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 4个不同的阶段 ,即早、中侏罗世裂陷阶段 ;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 ;早第三纪 (路乐河期 )—上新世晚期 (上油砂山期 )区域挤压坳陷与局部走滑、逃逸阶段 ;上新世晚期 (狮子沟期 )—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裂陷阶段 ,在柴北缘形成中、下侏罗统烃源岩 ;挤压坳陷阶段 ,伴随盆地西部整体坳陷 ,在盆地西部形成第三系烃源岩层 ;挤压、推覆阶段 ,随着盆地西部的隆升 ,东部地区的强烈沉降 ,在盆地东部第四纪坳陷中沉积了第四系烃源岩。柴达木盆地断裂、褶皱构造十分发育 ,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油气藏为主 ,其中背斜、断鼻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茫崖凹陷 ,而与断层有关的断鼻、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柴北缘断陷区。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气储层中沸腾包裹体的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中新生代 盆地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91
13
作者 蔡立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2-730,共9页
塔河、普光大油气田的发现表明中国海相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但是,中国海相层系形成时间早,演化历史长;盆地多阶段演化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导致了多期成藏和后期的多次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风险大。... 塔河、普光大油气田的发现表明中国海相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但是,中国海相层系形成时间早,演化历史长;盆地多阶段演化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导致了多期成藏和后期的多次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风险大。因此,要取得海相层系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发现更多、更大的油气田,必须坚持勘探和持续投入,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针对海相层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我国的海相油气成藏理论技术,围绕“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聚散机理与富集规律”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构造演化这一条线,把握三个重点-烃源岩、储层、保存有效性研究重点,强化三个结合-理论创新与勘探实践结合、区域评价与目标评价结合、地质研究与工程技术结合,定能在海相层系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勘探 油气聚散机理 富集规律 保存有效性
下载PDF
我国海相地层膏盐岩盖层分布与近期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89
14
作者 周雁 +2 位作者 孙冬胜 龙胜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5-724,共10页
以"勘探反演"的思路,总结了近年来膏盐岩下油气勘探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膏盐岩盖层的分布特点,讨论了我国膏盐岩下海相地层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认为,膏盐岩是优质盖层,在我国四川和塔里木两大盆地的海相地层中分布广泛;膏盐... 以"勘探反演"的思路,总结了近年来膏盐岩下油气勘探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膏盐岩盖层的分布特点,讨论了我国膏盐岩下海相地层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认为,膏盐岩是优质盖层,在我国四川和塔里木两大盆地的海相地层中分布广泛;膏盐岩下油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南方地区,除白垩-古近系外,膏盐岩盖层分布的层位主要有中-下寒武统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平面上分布范围很广,但不同地区分布差异性大。其中,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油气分布关系密切;寒武系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较厚,对海相油气的封盖能力最强。石炭系在湖南中部地区已有一定范围分布。塔里木盆地也发现和落实了多套膏盐岩盖层。在塔里木台盆区最主要的盖层有两套,即寒武系膏盐岩层和石炭系中上部膏盐泥岩层,同样显示出优越的封盖条件。特别是石炭系,是塔里木台盆区最主要的区域性盖层;寒武系膏盐岩盖层在巴楚-麦盖提地区分布面积广,连续厚度大。综合考虑膏盐岩下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特别是斜坡带、枢纽带的控油气作用,提出了南方和塔里木盆地2个地区5个领域或区带为近期有利勘探区。其中,四川盆地3个领域或区带,分别是三叠系膏盐岩下镇巴区带、寒武系膏盐岩下川南区带和寒武系膏盐岩下鄂西渝东区带;塔里木盆地两个领域或区带,分别是寒武系膏盐岩下巴-麦区带和石炭系膏盐岩下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盖层 油气保存条件 勘探潜力 油气藏 海相地层 中国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 被引量:80
15
作者 戴俊生 叶兴树 +4 位作者 汤良杰 邵文斌 胡勇 张兵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 ,主要依据基底性质和起伏、地层展布、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演化特征、断裂和山脉的分割性和含油气系统的分布等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 4个一级单元和 ...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 ,主要依据基底性质和起伏、地层展布、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演化特征、断裂和山脉的分割性和含油气系统的分布等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 4个一级单元和 2 1个二级单元。依据烃源岩的分布、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发育程度等 ,按Ⅰ类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构造分区 油气远景 地质构造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77
16
作者 汤良杰 +4 位作者 张明利 刘池阳 吴汉宁 由福报 张兵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1-429,共9页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 :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 ,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 ,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 ,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 ,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 ,生物发育 ;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 ,石炭纪时位于北纬 11 9° ,二叠纪时位于北纬 12 7° ,三叠纪时位于北纬 2 2 2° ,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 ,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 ,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侏罗纪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古地磁 叠合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67
17
作者 王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82-486,共5页
主要介绍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和宇宙成因核素分析法等3 种恢复和计算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它们的优点是不但给出一个剥蚀面造成的地层总的剥蚀量,还能详细刻画整个剥蚀过程,从而能计算出每一期构造抬升引起... 主要介绍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和宇宙成因核素分析法等3 种恢复和计算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它们的优点是不但给出一个剥蚀面造成的地层总的剥蚀量,还能详细刻画整个剥蚀过程,从而能计算出每一期构造抬升引起的地层剥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层剥蚀量 宇宙成因核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 被引量:74
18
作者 汤良杰 +3 位作者 张明利 由福报 张兵山 骆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可分为三大裂陷—挤压旋回 :①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旋回 ,分为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 (发育由震旦系—中奥陶统暗色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构成的潜在烃源岩系 )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挤压阶段 ;②晚泥盆世...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可分为三大裂陷—挤压旋回 :①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旋回 ,分为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 (发育由震旦系—中奥陶统暗色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构成的潜在烃源岩系 )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挤压阶段 ;②晚泥盆世—三叠纪旋回 ,分为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裂陷阶段 (发育石炭纪台地—陆棚相暗色泥页岩和泥灰岩、灰岩构成的烃源岩系 )和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阶段 ;③侏罗纪—第四纪旋回 ,分为侏罗纪—白垩纪陆内裂陷阶段 (发育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系 )和第三纪—第四纪挤压阶段。这三大裂陷—挤压旋回的挤压期是盆地中构造圈闭的形成时期 ,相应有三个油气成藏阶段 ,其中以侏罗纪—第四纪油气成藏阶段最为重要。认为在柴达木盆地北缘 ,北部断陷的侏罗系油气远景良好 ,3个大型反“S”型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其中冷湖—马海—南八仙构造带侏罗系保存良好 ,处于生油凹陷的有效供油带 ,构造完整 ,是最有利的聚油构造带 ;德令哈坳陷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和侏罗系 ,山前构造带与欧龙布鲁克—牦牛山凸起之间的沉陷地带是油气运移指向地带 ,应作为重点勘探目标。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可分为三大裂陷—挤压旋回 :①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旋回 ,分为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 (发育由震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阶段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被引量:60
19
作者 邱楠生 胡文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95-97,102,共4页
对东营凹陷胜坨和牛庄油田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分析 ,结合其构造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东营凹陷油气成藏充注过程中油气运移的相态、运移通道及其成藏过程的脉动性和成藏的时间。首次在东营凹陷发现的沸腾... 对东营凹陷胜坨和牛庄油田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分析 ,结合其构造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东营凹陷油气成藏充注过程中油气运移的相态、运移通道及其成藏过程的脉动性和成藏的时间。首次在东营凹陷发现的沸腾包裹体说明了胜坨油田呈现“突发式”成藏的可能性和牛庄油田砂岩体油气充注“间歇性”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胜坨油田坨 76砂体油气充注的时间是东营末期至馆陶期 ,牛庄油田牛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沸腾包裹体 油气充注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大型盐推覆构造 被引量:68
20
作者 汤良杰 +4 位作者 贾承造 皮学军 陈书平 谢会文 王子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5,共9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发育-系列盐相关构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盐推覆构造。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遥感资料和钻井资料揭示,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西秋立塔克山发育大型盐推覆构造,总体呈近东西走向,并略呈往西南凸出的弧形展布,沿走向延伸超过200km,由北往南逆冲推覆距离达30km以上。主断层沿古新统-始新统盐岩层发育,外来推覆体由古新统-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第四系盐上层序组成,表现为受断层控制的单面山,逆冲推覆在原地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之上。地质分析和剖面复原结果表明,盐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末期以来的喜马拉雅晚期阶段,现今仍具有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不均匀推覆作用,在盐推覆构造的不同地段,逆冲推覆距离、冲断层产状、外来岩系和原地岩系的叠置关系以及盐相关构造的发育都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走向上分段性特点。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受区域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褶皱 冲断带构造 地层层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