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自由民主评价体系——以传播自由主义民主的几个指数为例 被引量:37
1
作者 杨光斌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1,共10页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浪潮下进而成了各式政治指数的指南,或者说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指数传播的就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政体四"、"自由之家"指数和"经济学人民主指数"。但是,这种基于特定理论和制度标准而设定的所谓的"客观指数",往往与对象国的主观感受指数相去甚远。因此,基于这些指数而形成的各种研究,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民主 政治传播 自由之家 经济学人 政体四
原文传递
历史政治学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光斌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0,M0002,共12页
历史政治学的提出引发了中国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研究路径的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客观的分析主义特征,而且和其它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一样,还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特征。历史政治学首先回答了政治理论的知识来源问题,从而为建... 历史政治学的提出引发了中国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研究路径的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客观的分析主义特征,而且和其它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一样,还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特征。历史政治学首先回答了政治理论的知识来源问题,从而为建构中国自主性政治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基于政治学取向的政治史研究有助于避免因“文化转向”而导致的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这意味着历史政治学研究既追求“真相”也关怀“真理”。历史政治学的知识功能自然有其政治实践价值,那就是为治国理政提供历史解释与现实论述,并为认识合法性政治提供一套不同于理性人假设的历时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自主性知识体系 求善治 合法性
原文传递
时间中的定性比较分析:TQCA与TSQCA的发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6年第1期40-58,共19页
定性比较分析作为一种结合定性定量优势的多重因果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近几十年间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传统QCA软件无法处理涉及时间因素的数据,这使得该方法在分析某些有关时间的因果关系时受到很大限制。TQCA与TSQCA的出现为解决这样的问... 定性比较分析作为一种结合定性定量优势的多重因果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近几十年间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传统QCA软件无法处理涉及时间因素的数据,这使得该方法在分析某些有关时间的因果关系时受到很大限制。TQCA与TSQCA的出现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在介绍传统QCA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两种新型QCA的逻辑原理与实践应用,进而展示时间要素在定性比较分析中的最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比较分析 时间 时序定性比较分析 时间序列定性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世界政治研究的中国传统与史观问题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光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155,共24页
当下主流的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理论面临多重危机,世界政治学的提出有助于为政治学学科发展探索新的出路。世界政治研究所具备的独特含义源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与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实践所形成的中国传统,这一传统通过“论持久战”“三... 当下主流的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理论面临多重危机,世界政治学的提出有助于为政治学学科发展探索新的出路。世界政治研究所具备的独特含义源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与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实践所形成的中国传统,这一传统通过“论持久战”“三个世界”划分等一系列经典命题奠定了事实性的学科基础。但由于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的影响,由世界政治研究分解而来的国际关系与比较政治曾一度因过于迷恋西方理论且缺乏深入的区域国别研究而沦为观念性评述。有赖于新研究单元的提出以及新史学的构建,世界政治研究得以转型升级。世界政治学建立在新史观基础之上,“以世界为方法”的认知模式与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政治思潮这一研究单元被视作诱发国内制度变迁进而塑造世界秩序的核心动力。通过历史性因果叙述,作者构建起中国传统—世界政治—新史观的逻辑链条,它意味着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在世界政治体系中形成的“反向运动”必然为新世界秩序的构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学 中国传统 政治思潮 史观 世界秩序
原文传递
作为世界秩序“底层逻辑”的世界市场——兼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经济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9,共17页
世界秩序关乎所有国家的发展命运,然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一方面忽视了世界秩序得以形成的“过程性结构”,另一方面将世界秩序的变迁简单理解为霸权的此消彼长。针对这一认知偏差,文章以世界市场与政治思潮的错综交互为基础,为世界政治体... 世界秩序关乎所有国家的发展命运,然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一方面忽视了世界秩序得以形成的“过程性结构”,另一方面将世界秩序的变迁简单理解为霸权的此消彼长。针对这一认知偏差,文章以世界市场与政治思潮的错综交互为基础,为世界政治体系的演进提供了四种概念化类型,即新秩序形成、霸权更迭、新方案失败以及旧秩序延续。其中,世界市场构成了世界秩序变迁的“底层逻辑”。1500年之前,世界市场有着多个中心,不同文明的国家处于相对平等的世界秩序之中,但随着以追求无限积累为目标的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包容性、多中心的世界市场被等级制、单中心的世界体系所取代,战争、剥削与压迫成为世界秩序近五百年来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一体系中,霸权转移的基础源自世界市场主导权的转移。在21世纪之后,世界市场浮现多中心趋势,作为世界市场重要中心之一的中国,凭借其文明传统为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蓝图。世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市场 政治思潮 世界秩序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当代社会运动中的政权崩溃——“颜色革命”与“阿拉伯之春”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韩冬临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30-155,共26页
作为导致政权更替的社会运动,"颜色革命"与"阿拉伯之春"从发生以来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运动中不同国家的命运出现了许多差异。之前的研究主要是立足国内政权的性质、抗议力量的特征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等方面... 作为导致政权更替的社会运动,"颜色革命"与"阿拉伯之春"从发生以来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运动中不同国家的命运出现了许多差异。之前的研究主要是立足国内政权的性质、抗议力量的特征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忽视了导致政权颠覆的多重路径。本文对上述两次社会运动浪潮中14个国家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表明,发生政权颠覆的条件组合具有三条相互平行的因果路径,其中大规模抗议人群作为必要条件存在。结果表明,走向政权崩溃的路径具有多样性,且结构性因素、组织动员能力、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及特定的时空场域都会对政权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动 政权崩溃 定性比较分析 颜色革命 阿拉伯之春
下载PDF
历史政治学的方法论基础 被引量:7
7
作者 《中国政治学》 2019年第2期70-98,217,共30页
历史政治学不仅拥有独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而且在方法论上也具有鲜明的特征。过去十余年来,社会科学的历史转向以及定性方法的发展都为历史政治学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历史政治学中的"历史"并非仅仅指代曾经发生的事,它... 历史政治学不仅拥有独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而且在方法论上也具有鲜明的特征。过去十余年来,社会科学的历史转向以及定性方法的发展都为历史政治学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历史政治学中的"历史"并非仅仅指代曾经发生的事,它更强调研究者"历史地"看待政治现象。历史政治学通常以案例研究为基础,尤其关注非对称性的因果关系,其构成概念具有多维性与层次性的特征。作为一种研究传统,历史政治学重点关注情境与时间是如何对那些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观念、制度和行为的起源与流变发挥作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时间与情境在政治分析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历史视野与国际比较重新审视政治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与重大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政治学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研究议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研究方法 情境 时序 因果解释
原文传递
世界政治学视野下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缺陷及其克服
8
作者 陈想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9,共12页
虽然主流学界长期以来报以极大热忱,但全球治理却在实践层面日渐遭遇困局。西方全球治理理论内嵌于自由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帝国主义是推动这一秩序形成的根本动力。而面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国家性缺失问题,学者们却开出了“去国家化... 虽然主流学界长期以来报以极大热忱,但全球治理却在实践层面日渐遭遇困局。西方全球治理理论内嵌于自由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帝国主义是推动这一秩序形成的根本动力。而面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国家性缺失问题,学者们却开出了“去国家化”的药方。由此观之,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危机源自其自身的理论“硬核”,这种“基因缺陷”导致任何制度或政策层面的改善都难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方案,它不仅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世界秩序的桎梏,同时为落后国家追逐现代化提供了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学 全球治理 帝国主义 国家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回到摩尔:重拾民主化研究的阶级分析与历史视野 被引量:5
9
作者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3,共13页
在当代的民主化研究中,转型学范式及其衍生出的丰富的概念家族占据着主流学术市场,在认识论上它们强调线性发展观与二元政体论,在方法论上它们立足微观和静态的视角,着重强调行为人尤其是精英的博弈对民主化的影响。但是,由于现实世界... 在当代的民主化研究中,转型学范式及其衍生出的丰富的概念家族占据着主流学术市场,在认识论上它们强调线性发展观与二元政体论,在方法论上它们立足微观和静态的视角,着重强调行为人尤其是精英的博弈对民主化的影响。但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单纯地凭借量化工具与博弈模型的“反历史”研究无助于研究者认识真相。基于《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一书带来的丰富的思想遗产,巴林顿摩尔及其追随者们的学术传统为当下的民主化研究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分析维度:阶级分析的方法与比较历史的视野。在社会冲突的视角下,阶级力量对比与阶级联盟的态势决定着政治发展的方向;而“民主化研究的历史转向”则更加强调长时段的因果分析,关注民主化过程中的“关键片段”及不同因素在时间序列中的互动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化研究 民主转型范式 阶级分析 比较历史分析
原文传递
重思历史变迁的认知逻辑:历史政治学视阈下的新封建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3,共15页
虽然在理解宏观历史变迁方面存在明显的认识论偏见,但以目的论、阶段论和本质主义为特征的科学研究纲领依然主宰着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思考方式与分析逻辑。“新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对这一研究纲领的“硬核”构成了根本挑战,它呈现出... 虽然在理解宏观历史变迁方面存在明显的认识论偏见,但以目的论、阶段论和本质主义为特征的科学研究纲领依然主宰着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思考方式与分析逻辑。“新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对这一研究纲领的“硬核”构成了根本挑战,它呈现出封建―殖民时代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与那些富有现代性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念“不可思议”的组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森严壁垒被打破,旧世界的权力精英反而成为“好制度”与“好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在形成机理层面,社会史的历史本体属性孕育了新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约束力在时间空间化的动力机制下不断叠加而孕育出捍卫既有秩序的权力精英,最终形成了强大的历史延续性。在知识积累的层面,新封建主义重申了现代化道路的多重可能,同时为理解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形态提供了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封建主义 社会史 历史延续性 时间空间化 科学研究纲领
原文传递
制度变迁中的时间与结构: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脉络。在传统的制度变迁研究中,无论是结构中心主义还是行为人中心主义往往都缺乏时间性的敏锐。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历史进程抽象为由关键事件所构成的因果链条,... 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脉络。在传统的制度变迁研究中,无论是结构中心主义还是行为人中心主义往往都缺乏时间性的敏锐。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历史进程抽象为由关键事件所构成的因果链条,而事件的发展则受制于制度环境与权力结构的双重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家权力排他性地位的确立,制度安排得以成为国家意志的简单反映,户籍管理体制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成为维持社会稳定、服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工具。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制度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市场与社会权力的复苏,参与制度变迁的主体愈加丰富,户籍制度的演化打破了原有的路径,发展轨迹在多重逻辑的制约与互动中逐步确立了通往公正化的总方向。半个多世纪以来,户籍制度的演化展现了政治作为时空约束下的结构化过程,同时凸显了不同权力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制度变迁 时间 结构 权力
原文传递
“好制度”为何不能总是带来“好结果”?——中美洲国家兴衰的比较历史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4-193,共10页
将制度视作"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已经得到西方学界广泛认可。从诺斯到阿西莫格鲁等一大批学者坚信,以保护私有产权为核心的"好制度"可以通过激励投资和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但现实世界表明,许多采取了"... 将制度视作"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已经得到西方学界广泛认可。从诺斯到阿西莫格鲁等一大批学者坚信,以保护私有产权为核心的"好制度"可以通过激励投资和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但现实世界表明,许多采取了"好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并没有因此走向繁荣,反而加剧了经济低迷与不平等。中美洲五国所经历的自由主义改革以及由此形成的发展差异为重思发展经济学构建的"制度崇拜"提供了经验材料。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美洲五国先后开启了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改革。在这场"有效制度"替代"无效制度"的变迁中,民众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地主阶级与商业寡头攫取,中美洲也被彻底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改革虽然带来了出口经济的繁荣,但也阻碍了这些国家的长期发展。比较历史研究的经验表明,私有产权制度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既有赖于贫富分化不那么悬殊的国内社会结构,也有赖于国家在世界体系中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如果缺少这一前提条件,"好制度"不仅很难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巩固甚至加剧既有的不平等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洲国家 私有产权 自由主义改革 比较历史分析
原文传递
阶级冲突下的精英反制与民主崩溃 被引量:3
13
作者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55,共32页
民主政治的终结往往令人悲伤,但人们在惋惜“好制度”轰然倒塌的同时,却鲜有思考崩溃之前建立的民主政治到底是什么。放眼历史,民主政治素来与以精英统治为底色的现实社会之间存在巨大张力。直到20世纪中期以来民主的意涵被简化为竞争... 民主政治的终结往往令人悲伤,但人们在惋惜“好制度”轰然倒塌的同时,却鲜有思考崩溃之前建立的民主政治到底是什么。放眼历史,民主政治素来与以精英统治为底色的现实社会之间存在巨大张力。直到20世纪中期以来民主的意涵被简化为竞争性选举与政党轮替,即只有当民主政治不再意味着变革社会结构与财产关系之后,传统世界的的权力精英才得以与“现代性”的制度设计达成微妙的平衡。然而随着激烈的阶级冲突再度浮现,民主重新被赋予大众政治与财富再分配政治的意涵,权力精英与民主制度之间的脆弱平衡也在前者的强烈反制行动中宣告结束。基于泰国案例,本文遵循“阶级冲突—精英反制—民主崩溃”的逻辑,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崩溃提供了一种过程性解释:民主崩溃的主要推手源自城市与农村权力精英所组成的阶级联盟,而这一联盟往往是针对左翼意识形态的社会动员,尤其是那些动员农村地区所形成的反向运动。这种对民主崩溃的新理解,意味着自由主义脉络下民主政治存续与否都是传统权力精英审时度势的结果,封建—殖民时代延续下来的社会结构与寡头政治不会因民主的到来或离去而发生根本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冲突 权力精英 民主崩溃 泰国 历史性因果叙述
下载PDF
政党适应性的限度: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兴衰镜鉴
14
作者 李朝瑞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81-300,共20页
政党适应性是理解政党发展的重要概念,但为何有的政党会在追求适应性的同时对自身造成损害甚至失去执政地位呢?基于迈克尔·曼的权力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了“政党适应性的限度”这一概念,强调基本权力结构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文章以... 政党适应性是理解政党发展的重要概念,但为何有的政党会在追求适应性的同时对自身造成损害甚至失去执政地位呢?基于迈克尔·曼的权力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了“政党适应性的限度”这一概念,强调基本权力结构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文章以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为例,认为其在追求适应性变革的同时盲目改变了自身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权力网络,进而损害了其执政基础,最终导致丧失执政地位。相反,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所做出的适应性变革都是具体政策层面的,而非基本权力配置层面。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为官方话语的“不忘初心”恰恰是政党适应性的限度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适应性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 新自由主义 权力网络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政治学的两次历史转向: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104,共12页
政治学从来都是一门以历史为基础的学科,但在美国,政治学与历史学的紧密联系却自行为主义革命之后日渐侵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治学的第一次历史转向在社会科学的边缘地带爆发。凭借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创造的恢弘想象力,历史... 政治学从来都是一门以历史为基础的学科,但在美国,政治学与历史学的紧密联系却自行为主义革命之后日渐侵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治学的第一次历史转向在社会科学的边缘地带爆发。凭借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创造的恢弘想象力,历史社会学的开拓者们终结了结构功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概念与作品。21世纪初,美国政治学迎来了第二次历史转向,以历史制度主义为代表的定性阵营与定量阵营展开了激烈的知识交锋。新一波历史转向具有更明确的方法论意识,但能启人心智的成分却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无论采取“科学主义策略”还是“文化主义策略”,第二次历史转向的浪潮都无法有效抵御美国学界长期弥漫的“自然科学诱惑”,而流行的“混合方法”则容易出现本体论层面的根本冲突。面对困境与挑战,历史政治学有望成为重塑政治学历史想象力的可能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学 历史转向 科学诱惑 本体论 历史政治学
原文传递
方法论视野下的比较历史分析:应用逻辑与国内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4-89,共6页
比较历史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曾诞生过一大批经典作品。面对"方法论革命"中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比较历史分析为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项独特的研究方法,近些年来比较历史分析在国内逐渐受到重... 比较历史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曾诞生过一大批经典作品。面对"方法论革命"中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比较历史分析为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项独特的研究方法,近些年来比较历史分析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依旧主要以引介为主,许多实证研究缺乏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因果推论进而流于对历史的叙述。事实上,国内虽鲜有学者将自己明确纳入比较历史的阵营,但已经有不少作品直接或间接体现了该方法的研究特性。其中,横向比较以密尔法为主,纵向演进则主要聚焦于路径依赖于渐进制度变迁。与此同时,比较历史分析关注时间性,如"时机""时序""因果机制"在现实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关注比较历史分析的本土应用,既有利于为研究者进一步廓清此方法的应用逻辑,同时有利于为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结构提供实质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历史分析 密尔法 制度变迁 时间性
下载PDF
墨西哥暴力政治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根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光斌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浪潮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反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其中,墨西哥的毒品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事件尤其值得关注。在经济增长"奇迹"结束之后,墨西哥政府面对日趋严峻的危机选择了... 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浪潮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反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其中,墨西哥的毒品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事件尤其值得关注。在经济增长"奇迹"结束之后,墨西哥政府面对日趋严峻的危机选择了市场化与民主化的改革思路。在"社会自由主义"纲领的指导下,土地私有化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因为缺乏摆脱贫困的途径而被迫种植毒品,再加之自由贸易导致货物跨国流通加速,以致20世纪90年代后墨西哥毒品愈加泛滥。同时,伴随着竞争性选举的推行尤其是革命制度党的垮台,贩毒集团与政府间长期存在的恩庇网络被打破,这些贩毒集团转而选择以暗杀等暴力方式维护既有利益。与此同时,民主化在降低政府效率的同时却增加了政府回应民众诉求的压力,为了谋求连任,墨西哥各级政府不得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打响禁毒战争。以上所有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墨西哥的暴力政治不断升级并使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墨西哥在"好制度""好政策"指引下所犯的颠覆性错误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暴力政治 毒品 新自由主义 民主化
原文传递
“丰裕的贫困”——对历史政治学比较方法的反思 被引量:3
18
作者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95,178,179,共12页
近些年兴起的“因果推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人们对于“科学”“因果”等概念的认知。基于反事实因果观的控制性比较以自然科学的逻辑研究社会现实,很容易在追逐精致研究设计中陷入方法论至... 近些年兴起的“因果推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人们对于“科学”“因果”等概念的认知。基于反事实因果观的控制性比较以自然科学的逻辑研究社会现实,很容易在追逐精致研究设计中陷入方法论至上主义的误区,这隐然对新兴的历史政治学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社会世界的特殊性在于其建构性,社会科学由“心”驱动这一事实既是其相较于自然科学的关键差异,也是其优势所在。基于这样的总体认知,我们可以在实证主义之外赋予“讲故事”以因果性,即把传统的历史叙述建立在律则论因果观的基础之上,从而形成“历史性因果叙述”。历史性因果叙述关注研究对象在具有本体属性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被塑造以及自我塑造的,研究者可以借此完成理论对话、假设检验并进一步探求因果规律,进而实现历史政治学“以史为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比较 建构论 律则论因果观 历史性因果叙述 历史政治学
原文传递
“民族”压倒“阶级”:东南亚三国建国时刻的精英抉择与历史遗产 被引量:2
19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8,共11页
当代国家发展的整体态势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20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成为东南亚国家反抗压迫的重要思想武器,但两者的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几乎所有新政权最终都是受民族主义的话语影响并在其引领的社会运动中建立和巩固的,从而... 当代国家发展的整体态势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20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成为东南亚国家反抗压迫的重要思想武器,但两者的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几乎所有新政权最终都是受民族主义的话语影响并在其引领的社会运动中建立和巩固的,从而在世界政治舞台中上演了一出“民族”压倒“阶级”的历史剧目。两种对抗性意识形态的兴衰殊途,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对既有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的迥异态度。不同于民族话语下的政治革命并不涉及整体性社会变革,共产主义更加强调权力与财富再分配,从而使旧时代的权力精英受到根本挑战。为了维持旧的统治秩序,精英们必然在国家建立的关键时刻力图肃清一切潜在威胁。关键时刻的精英抉择导致“新封建主义”的兴起,自封建―殖民时代业已形成的依附性的人身关系以及碎片化的权力结构与所谓“现代”的制度设计纠缠在一起,新建立的国家仍然在旧秩序中难以自拔。上述情形在东南亚三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突出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阶级 东南亚 权力精英 新封建主义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发展及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冬临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6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在研究方法的认知和应用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基本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体系。40年来,中国学者在政治学研究中始终关注方法论层面研究的进展,历史唯物主义、行为主义、新制度主义、理性选择、政治文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在研究方法的认知和应用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基本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体系。40年来,中国学者在政治学研究中始终关注方法论层面研究的进展,历史唯物主义、行为主义、新制度主义、理性选择、政治文化分析等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对具体研究方法的使用也表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向。但是,研究方法与应用实践之间尚有一定张力,关于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的争论一直存在,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认知与使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术群体的方法论意识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研究方法 研究取向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