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部彈力纖維瘤1例
1
作者 賴一凡 古杰嗚 《镜湖医学》 2024年第1期64-65,F0004,共3页
彈力纖維瘤是一種彈力纖維組織假瘤,臨床罕見,位於眼部的彈力纖維瘤更加少見。本患者的眼表腫物外觀與假性胬肉相似,經病理學多項特殊染色後確診為軟組織腫瘤中少見的彈力纖維瘤樣變。患者接受了手術切除治療,術後隨訪12年未見復發。現... 彈力纖維瘤是一種彈力纖維組織假瘤,臨床罕見,位於眼部的彈力纖維瘤更加少見。本患者的眼表腫物外觀與假性胬肉相似,經病理學多項特殊染色後確診為軟組織腫瘤中少見的彈力纖維瘤樣變。患者接受了手術切除治療,術後隨訪12年未見復發。現報導如下,根據腫物的臨床特徵及病理學檢查進行鑒别,並複習相關文獻,以期進一步加強對該病的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染色 假瘤 眼表 理學 眼部 假性胬肉 切除 治療
下载PDF
白內障術後無張力瞳孔臨床分析
2
作者 陳濱暉 +1 位作者 幸曉華 蔡勝詩 《镜湖医学》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白內障術後無張力瞳孔臨床上少見,表現爲術後瞳孔散大,對光反應、調節反射及對縮瞳劑反應消失,其機制至今不明,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國內外報導不多,本文收集自96年至今內地文獻已報導的61例(64眼)及本院2例(2眼)共63例(66眼),就... 白內障術後無張力瞳孔臨床上少見,表現爲術後瞳孔散大,對光反應、調節反射及對縮瞳劑反應消失,其機制至今不明,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國內外報導不多,本文收集自96年至今內地文獻已報導的61例(64眼)及本院2例(2眼)共63例(66眼),就其臨床特點,發生原因及高危因素進行分析(表1)。本院2例報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無張力瞳孔 白內障摘除術 倂發症
下载PDF
永存原始玻璃體增生症繼發閉角型青光眼1例
3
作者 賴一凡 《镜湖医学》 2016年第1期80-80,26,F0003,共3页
患者男性,29嵗,因右眼紅、痛、視朦伴頭痛1天,於2014年4月26日來本院就診。視力:右眼無光感,左眼1.0。眼壓:右眼48mmHg,左眼22mmHg。雙眼位正,右眼固視時水平震顫,右眼結膜混合充血明顯,角膜彌漫霧樣水腫混濁,周邊前房清失,前房軸深1.5... 患者男性,29嵗,因右眼紅、痛、視朦伴頭痛1天,於2014年4月26日來本院就診。視力:右眼無光感,左眼1.0。眼壓:右眼48mmHg,左眼22mmHg。雙眼位正,右眼固視時水平震顫,右眼結膜混合充血明顯,角膜彌漫霧樣水腫混濁,周邊前房清失,前房軸深1.5CT,瞳孔圓,直徑3.5mm,對光反射消失,晶狀體皮質膨脹混濁。晶狀體後上方見一團白色機化膜,眼底看不入,左眼球未見異常。眼軸長度:右眼20.00mm,左眼23.8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反射消失 混合充血 左眼球 青光眼 MMHG
下载PDF
急性後極部多灶性鱗狀色素上皮病變1例
4
作者 李瑞蓮 賴一凡 《镜湖医学》 2018年第2期72-73,共2页
急性後極部多灶性鱗狀色素上皮病變(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是少見病,表現為單眼或雙眼突然無痛性視物模糊,眼底改變為深層視網膜出現多灶、彌散或偶有融合、黃白色、平坦的邊界不清病灶,... 急性後極部多灶性鱗狀色素上皮病變(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是少見病,表現為單眼或雙眼突然無痛性視物模糊,眼底改變為深層視網膜出現多灶、彌散或偶有融合、黃白色、平坦的邊界不清病灶,病灶主要集中在後極部。該病無確切發病率,有報導指發病年齡為8歲~66歲[1,2],大多數為20歲~30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多灶性 急性
下载PDF
大角膜合併白内障一例
5
作者 陳濱暉 +2 位作者 幸曉華 蔡勝詩 顏群群 《镜湖医学》 2008年第1期43-44,共2页
大角膜(Megalocomea)是一種罕見的眼前段發育異常。具有先天性、雙側性、非進展性和遺傳性等特點。一般認爲大角膜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角膜橫徑在13mm以上,垂直徑在12mm以上,晶狀體、晶狀體懸韌帶及睫狀環亦相應增大,而角膜本身在組織學... 大角膜(Megalocomea)是一種罕見的眼前段發育異常。具有先天性、雙側性、非進展性和遺傳性等特點。一般認爲大角膜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角膜橫徑在13mm以上,垂直徑在12mm以上,晶狀體、晶狀體懸韌帶及睫狀環亦相應增大,而角膜本身在組織學上是正常的。從臨床上看,其變化僅限於眼前段,而眼壓、眼底及視功能均在正常範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角膜 白内障 先天性
下载PDF
澳門地区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1130例分析
6
作者 袁淑敏 賴一凡 《镜湖医学》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瞭解澳門地區兒童青少年屈光狀況的分佈規律,為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月到本院眼科門診散瞳驗光檢查的3歲~18歲屈光不正患者共1,130例2,219眼的資料,並進行分析。結果3歲~6歲組的等... 目的瞭解澳門地區兒童青少年屈光狀況的分佈規律,為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月到本院眼科門診散瞳驗光檢查的3歲~18歲屈光不正患者共1,130例2,219眼的資料,並進行分析。結果3歲~6歲組的等效球鏡度中位數為+0.50D;7歲~12歲組的等效球鏡度中位數為-2.00D;13歲~18歲組的等效球鏡度中位數為-3.00D。3歲~6歲組屈光不正中遠視居首位,遠視與近視之比為1.07:1;7歲~12歲及13歲~18歲組則以近視為主,近視與遠視之比分別為9.90:1及18.89:1。散光與近視的轉歸截然不同,散光隨年齡增加變化不大,3歲~6歲組的散光中位數為+0.00D;7歲~12歲組的散光中位數為-0.50D;13歲~18歲組的散光中位數為-0.75D。本研究弱視(59例)佔2.7%,各年齡組弱視均以遠視眼為主,佔52.54%。結論隨着兒童青少年年齡增長,屈光狀態呈近視化發展。防治屈光不正應從學齡前期開始,對有屈光不正者,應儘早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近視 兒童 青少年 澳門
下载PDF
玻璃體切除聯合C3F8填充術治療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療效分析
7
作者 賴一凡 幸曉華 《镜湖医学》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討玻璃體切除聯合C3F8眼内填充術治療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方法及療效。方法回顧11例(11眼)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採用玻璃體切除聯合C3F8眼内填充術治療的患者,分析其術後視網膜復位情況;術後視力與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術後隨... 目的探討玻璃體切除聯合C3F8眼内填充術治療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方法及療效。方法回顧11例(11眼)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採用玻璃體切除聯合C3F8眼内填充術治療的患者,分析其術後視網膜復位情況;術後視力與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術後隨訪2月~5年,一次手術視網膜達到解剖復位有10例(90.9%);除了1例發生繼發青光眼(絕對期),視力無光感,其餘10例術後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術後視力的恢復與裂孔大小及病程長短有關。結論玻璃體切除聯合C3F8眼内填充術是治療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黃斑裂孔 視網膜脫離 玻璃體切除術 眼内填充術
下载PDF
半劑量維替泊芬PDT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療效分析
8
作者 賴一凡 +1 位作者 譚健文 陳濱暉 《镜湖医学》 2016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討半劑量維替泊芬PDT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療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診斷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並行半劑量維替泊芬(PDT)的患者共41治療眼次。主要觀察指標:患者的一般資料、PDT治療前及治療... 目的探討半劑量維替泊芬PDT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療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診斷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並行半劑量維替泊芬(PDT)的患者共41治療眼次。主要觀察指標:患者的一般資料、PDT治療前及治療後1w、1m及6m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和OCT檢查視網膜神經上皮脫離層下積液高度。結果男女比例28:10(73.7%:26.3%),平均發病年齡45.05±7.35(y),術後1w、1m及6m患者的平均LogMAR視力分別為0.075±0.251、0.028±0.208及0.013±0.221,術後1m及6m的視力較術前有統計學差異(P=0.036&P=0.012)。OCT檢查視網膜神經上皮脫離層下積液高度,術後1w及1m分別為150.02±116.06(µm)及15.02±33.00(µm),較術前的積液高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治療後無一例併發症出現,1眼在首次PDT治療後18月復發。結論半劑量維替泊芬PDT是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縮短CSC的病程並維持療效至少半年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 光動力治療 維替泊芬 療效
下载PDF
十年72例嚴重眼外傷回顧性分析
9
作者 李瑞蓮 +2 位作者 賴一凡 陳濱暉 蔡勝詩 《镜湖医学》 2014年第2期30-33,29,共5页
目的回顧過去10年在本院須住院手術的嚴重眼外傷患者,分析其致傷原因、臨床特徵及預後情況。方法研究對象為2005年1月~2014年7月在本院診治的開放性眼外傷患者61例(61眼);嚴重的閉合性眼外傷患者11例(11眼),合共72例(72眼)。主要觀察指... 目的回顧過去10年在本院須住院手術的嚴重眼外傷患者,分析其致傷原因、臨床特徵及預後情況。方法研究對象為2005年1月~2014年7月在本院診治的開放性眼外傷患者61例(61眼);嚴重的閉合性眼外傷患者11例(11眼),合共72例(72眼)。主要觀察指標:患者的基本資料、手術前後最佳矯正視力、致傷原因、受傷類型及部位、預後情況。結果本院每年平均收治嚴重眼外傷患者7例,男女比例9:1,兒童青少年患者有5例(6.9%)。病因以工業意外傷佔首位(49例68.1%),其中最多是金屬碎片傷(39例54.2%)。眼前節Ⅰ區或/和Ⅱ區是主要受傷部位(71例/98.6%),合併有Ⅲ區受累者術後視力預後差。有4例開放性眼外傷發生眼內炎,其中3例就診時間超過24小時。術後最佳矯正視力≥0.3的有47例(65.3%),而屬1級盲即最佳矯正視力<0.02~NLP者有16例(22.2%),有9例(12.5%)患者最終眼球萎縮或裝置義眼。結論過去10年本院嚴重眼外傷的主要原因是工業意外傷,以青壯年男性多見。視力預後與外傷部位有關。就診時間越長,發生眼內炎機會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開放性眼外傷 嚴重閉合性眼外傷 回顧性分析
下载PDF
A超與IOL MASTER測量人工晶體度數的準確性比較
10
作者 方守諾 +3 位作者 袁淑敏 熊倩瑜 陳濱暉 賴一凡 《镜湖医学》 2018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比較和分析白内障手術前A超與IOL MASTER測量人工晶體度數的準確性。方法選取本院過去半年病例,200例年齡相關性白内障患者,術前分別探用A超和IOL MASTER設備測量人工晶體度數,作為預測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 目的比較和分析白内障手術前A超與IOL MASTER測量人工晶體度數的準確性。方法選取本院過去半年病例,200例年齡相關性白内障患者,術前分別探用A超和IOL MASTER設備測量人工晶體度數,作為預測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術中及術後1個月無任何併發症。術後1月檢測手術眼屈光度,並與術前A超或IOL MASTER測量的預測值做配對比較,分析術前預測值與術後1個月實際屈光度的差異。結果術前A超和IOL MASTER的預測值與手術後1個月實際屈光度的平均誤差分別為:0.40±0.37DS和0.41±0.35DS,統計學分析,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A超和IOL MASTER對年齡相關性白内障患者術前預測值與術後1個月實際屈光度有良好的一致性,兩種檢測方法對患者術後屈光度誤差無明顯差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齡相關性白内障 人工晶狀體 A超 IOL Master
下载PDF
聚維酮碘囊腔內沖洗治療結膜囊腫6例
11
作者 李瑞蓮 陳濱暉 《镜湖医学》 2014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了解聚維酮碘囊腔內沖洗治療結膜囊腫的效果。方法對6例結膜囊腫患者應用聚維酮碘進行囊腔內沖洗,並觀察治療後是否復發及有否發生併發症。結果5例結膜囊腫患者治療後無復發,1例復發,所有患者均無發生併發症。結論聚維酮碘囊腔內沖... 目的了解聚維酮碘囊腔內沖洗治療結膜囊腫的效果。方法對6例結膜囊腫患者應用聚維酮碘進行囊腔內沖洗,並觀察治療後是否復發及有否發生併發症。結果5例結膜囊腫患者治療後無復發,1例復發,所有患者均無發生併發症。結論聚維酮碘囊腔內沖洗治療結膜囊腫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更大病例數去進一步證明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維酮碘 結膜囊腫
下载PDF
散光人工晶狀體矯正白内障合併角膜散光的療效
12
作者 李慧菁 +2 位作者 黃詠恒 陳濱暉 賴一凡 《镜湖医学》 202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觀察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人工晶狀體(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後角膜散光及殘餘散光的變化以及術後視力情況,評估Acrysof IQ Toric IOL的效果和穩定性。方法選取白内障合併角膜散光(≥1.5D)的連續患者,實驗組共59人(72眼)... 目的觀察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人工晶狀體(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後角膜散光及殘餘散光的變化以及術後視力情況,評估Acrysof IQ Toric IOL的效果和穩定性。方法選取白内障合併角膜散光(≥1.5D)的連續患者,實驗組共59人(72眼)行白内障超聲乳化吸出聯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術,對照組共29人(36眼)行白内障超聲乳化吸出聯合單焦IOL植入術,術後平均隨訪時間6個月。主要觀察指標:患者的一般資料、術前角膜散光的大小及軸位、術後裸眼視力及最佳矯正視力、術後角膜散光及殘餘散光的大小及軸位。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前平均角膜散光分別為2.18±0.82D和2.01±0.73D;術後平均殘餘散光分別為0.89±0.54D和2.25±0.72D,兩組術後平均殘餘散光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06)。實驗組術後平均裸眼視力約0.8,對照組術後平均裸眼視力約0.4。結論Acrysof IQ Toric IOL能有效矯正白内障患者合併角膜散光,可提高術後裸眼視力,且術後平均殘餘散光越少,裸眼視力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散光人工晶狀體 視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