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舒远招 《云梦学刊》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对他们而言,"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受一定的物质条件制约的人,他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受这些关系制约。但这...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对他们而言,"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受一定的物质条件制约的人,他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受这些关系制约。但这些现实的人之所以要进行物质生产,归根到底是由其肉体需要驱动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肉体组织的需要。需要是人作为肉体存在物的"本性",也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内在驱动力。正是需要使人成为"现实的人",并且使人将自我意识外化到现实的劳动之中。因此,在肯定"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确认"现实的人"的需要在唯物史观中的逻辑上的优先性,并将之视为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需要 劳动 逻辑起点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新视域:审美政治批判的要义阐析
2
作者 林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2,146,147,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与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愈加凸显。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何以可能?究其实质,乃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具有美学的政治向度与政治的美学向度这双重意... 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与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愈加凸显。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何以可能?究其实质,乃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具有美学的政治向度与政治的美学向度这双重意蕴:审美既含育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又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软策略,且二者之间构成美学的“否定辩证法”。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以身体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对象,集中批判了审美、消费与资本共谋中的感性身体宰制,审美与意识形态合谋中的意识形态操纵。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身心双重宰制所导致的异化,并鉴于现实条件下以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条进路难以实现,于是,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提出了一种审美治理方略。藉此,审美渗透到社会革命之中,成为个体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柔性力量,但仅是批判修补而非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政治批判 感性身体 意识形态 审美治理 感觉共同体
下载PDF
论文化消费主义对青年红色记忆的消解及其应对
3
作者 邓琼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1,99,共6页
青年红色记忆是关于红色记忆的记忆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既是推动青年自我认同的心智印象,又是培育青年政治认同的心理路径,更是铸牢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图式。然而,文化消费主义凸显功利娱乐,追求新奇快感,隐秘西方... 青年红色记忆是关于红色记忆的记忆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既是推动青年自我认同的心智印象,又是培育青年政治认同的心理路径,更是铸牢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图式。然而,文化消费主义凸显功利娱乐,追求新奇快感,隐秘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正从消费主义的文化“生产—传播—效用”上消解青年红色记忆,破坏青年红色记忆的“记忆本体—记忆能力—记忆效用”的整体记忆机制。面对这一现实危机,必须坚持纠偏导正、活记情忆、固本清源的原则,重塑青年红色记忆“激活—建构—赓续”的完整记忆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主义 青年 红色记忆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饭圈”文化的三维探析:资本逻辑生成·操控·治理路径
4
作者 邓琼云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饭圈”文化原本是粉丝创造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在资本逻辑主导下逐渐演变成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沿着全球化扩展、文娱市场拓展、社交平台助推、流量明星打造的逻辑进路,不断推动“饭圈”文化对粉丝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引诱和... “饭圈”文化原本是粉丝创造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在资本逻辑主导下逐渐演变成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沿着全球化扩展、文娱市场拓展、社交平台助推、流量明星打造的逻辑进路,不断推动“饭圈”文化对粉丝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引诱和操控,在达到资本自身不断增殖的同时,也导致“饭圈”文化乱象丛生。因此,“饭圈”文化治理的关键,要从资本祛魅——平台规制——偶像审查——群体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让其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文化 资本逻辑 操控 治理路径
下载PDF
清代晚期中国城市用地规模重建与城市体系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智巍 连丽聪 +4 位作者 胡水莲 吕俊捷 蒋梅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4,共7页
定量重建近百年来中国城市用地规模数据集是历史LUCC的重要内容,基于新挖掘的晚清和民国时期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完成的军事地形图资料,格网化重建和测度了中国传统农区17个省区1910s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体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 定量重建近百年来中国城市用地规模数据集是历史LUCC的重要内容,基于新挖掘的晚清和民国时期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完成的军事地形图资料,格网化重建和测度了中国传统农区17个省区1910s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体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县级以上城市用地规模总和为1812. 149km^2,平均值为1.215km^2,变异系数为2. 338。城市用地规模最大的直隶为236. 054km^2,最小的广西为43. 003km^2。全部1022个格网中共计745个有城市用地,其中最大值为65. 236km^2、最小值为0. 068km^2。城市规模分布呈现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无城市分布的格网主要集中在川西和云南西部。总体的城市体系分形维数q=0. 729,R^2=0. 882,具有较好的分形结构特征。热点分析显示,共有6个城市聚集区超过了90%置信度水平,其中三个一级聚集区为京津地区、直隶南部和鲁豫交界区、苏浙皖地区;三个二级集聚区为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省区的城市体系可以分为三类:广西、山东、湖北、福建、湖南、江西、云南、安徽、浙江、山西为第一类,河南、四川、陕西、广东、贵州为第二类,直隶和江苏为第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晚期 中国传统农区 军事地形图 城市用地规模 历史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审美政治阐释
6
作者 《甘肃理论学刊》 2023年第6期5-12,共8页
“审美”作为人的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政治理论的最高价值之一。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代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是一种蕴含美的理念和价值诉求的审美政治。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 “审美”作为人的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政治理论的最高价值之一。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代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是一种蕴含美的理念和价值诉求的审美政治。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审美政治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它继承了马克思审美政治的感性解放的审美理念、美的规律的审美尺度和自由王国的审美愿景。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筑了一个审美的政治共同体,它内含着“各美其美”的政治判断、“美人之美”的政治态度、“美美与共”的政治追求和“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政治面相。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层面的审美共同体建构,是一种五位一体的审美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审美政治 马克思 审美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3-48,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国际共产党人在中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表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初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说明,而使命直接表达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对初心使命的践行...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国际共产党人在中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表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初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说明,而使命直接表达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对初心使命的践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难路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马克思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其理论内容的文本依据在于《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理解初心使命的内涵,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深入理解初心使命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哲学基础
下载PDF
阿伦特论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
8
作者 舒远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1-45,共5页
汉娜·阿伦特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起于柏拉图,终于马克思。在她看来,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开创的关键点在于苏格拉底之死,这直接导致柏拉图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方式来处理城邦的政治事务,使哲学与政治分离并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之中。... 汉娜·阿伦特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起于柏拉图,终于马克思。在她看来,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开创的关键点在于苏格拉底之死,这直接导致柏拉图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方式来处理城邦的政治事务,使哲学与政治分离并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之中。亚里士多德继承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提出沉思生活高于政治生活的观点,由此加固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根基。这一传统在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中迎来了终结。阿伦特认为,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有三个重要论题:"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暴力是历史的助产婆"和"支配他者的人,不能获得自由"。正是凭借这三个论题,马克思已经不自觉地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发起了挑战。的确,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具有突出实践的倾向,颠倒了"哲学"高于"政治"的传统秩序,对"观念论"式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造成了致命一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马克思 西方政治思想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