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内皮细胞抗体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鄂维 赵玲莉 +1 位作者 李玉玲 马川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抗原为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或吸附于其上的一组异质性抗原。AECA广泛参与了与血管病变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疾病病情活... 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抗原为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或吸附于其上的一组异质性抗原。AECA广泛参与了与血管病变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疾病病情活动呈正相关关系。AECA可能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用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情判断、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对医学论文数据库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整理,阐述关于AECA及其抗原本质的异质性、参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内皮细胞抗体 异质性 致病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相关性疾病 炎症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IL-11、sIL-11R水平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琳 苏娟 +4 位作者 柴克霞 杨洁 秦雅婧 鄂维 李玉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游离白细胞介素11受体(s IL-11R)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RA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PLT)是否>300×109/L,分为血小板升高组24例和血小板正常组36例,另选健康...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游离白细胞介素11受体(s IL-11R)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RA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PLT)是否>300×109/L,分为血小板升高组24例和血小板正常组3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IL-11、s IL-11R。分析RA患者血清IL-11、s IL-11R与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降钙素原(PCT)、RA患者病情评分(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氨酸肽抗体(ACCP)的相关性。结果血小板增多组血清IL-11、s IL-11R水平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和正常组(P均<0.05)。RA组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s IL-11R、PLT、PCT、DAS28、ESR、CRP呈正相关(P均<0.05),与MPV、PDW、RF、ACCP无相关性(P均>0.05);RA组血清s IL-11R水平与PLT、PCT、DAS28、ESR、CRP、RF、ACCP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RA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IL-11、s IL-11R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 游离白细胞介素11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GP7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党英男 贾舒婷 +2 位作者 赵伟 索晓东 鄂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3期4580-4584,457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CHB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CHB组),另选取同时期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CHB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CHB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的CHB患者IL-17A、GP73水平及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TBi L)]的差异,并分析IL-17A、GP73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B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IL-17A、GP73、ALT、AST及TBi 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IL-17A、GP73、ALT、AST及TBi L水平逐渐升高,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CHB组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的IL-17A、GP73、ALT及AST水平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P<0.05),而白蛋白和TBi 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HB患者血清IL-17A、GP73均与ALT、AST及TBi L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中IL-17A、GP7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呈明显相关性,临床中可联合检测用于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A 高尔基体蛋白73 肝功能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CD19^+ CD5^+ B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鄂维 赵玲莉 李玉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5例稳定期SLE患者及65例活动期SLE患者,同时选择7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5例稳定期SLE患者及65例活动期SLE患者,同时选择7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水平。比较3组的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与SLE活动度评分(SLEDAI)及补体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及稳定组CD19^+CD5^+B细胞数量、白蛋白、C3、C4均低于对照组,IL-10、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CD19^+CD5^+B细胞数量、白蛋白、C3、C4低于稳定组,SLEDAI评分、IL-10、ESR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CD5^+B细胞数量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IL-10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随着SLEDAI评分的增加,CD19^+CD5^+B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而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19^+CD5^+B细胞数量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随着病情活动程度的增加,外周血CD19^+CD5^+B细胞及IL-10水平变化更明显,可以作为评价SLE活动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基于PD-1/PD-L1信号通路的肝棘球蚴病免疫逃逸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康洁 芦永良 鄂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8-225,共8页
PD-1/PD-L1共同组成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刺激信号通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同时,其信号通路也被证实与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了PD-1和PD-L1的化学结构及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综述了P... PD-1/PD-L1共同组成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刺激信号通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同时,其信号通路也被证实与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了PD-1和PD-L1的化学结构及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在肝棘球蚴病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即PD-1/PD-L1信号通路在三种理论下参与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以期从新的角度探讨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为肝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逃逸
下载PDF
肝泡型包虫病肝组织和血清中巨噬细胞极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鄂维 芦永良 +2 位作者 张灵强 宇文昊 王志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肝组织和血清中巨噬细胞极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30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和血液标本,均来自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将肝脏标本分为病灶邻近(PL)组织和正常(N)肝脏组织,进行H...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肝组织和血清中巨噬细胞极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30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和血液标本,均来自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将肝脏标本分为病灶邻近(PL)组织和正常(N)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CD11c和CD206阳性表达状态。另外收集30例健康人群地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另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2/M1比值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经HE染色,PL肝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且CD86^+巨噬细胞和CD206^+ M2型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百分比/视野明显高于N肝组织(P <0.05);但PL肝组织和N肝组织中CD11c^+ M1型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百分比/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泡型包虫病PL肝组织中M2/M1比值(3.98±0.76)明显高于N肝组织(1.0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M2/M1比值与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性,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 <0.05),且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升高,M2/M1比值增加。另外,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血清IL-6、TNF-ɑ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 <0.05)。结论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病灶邻近肝组织中存在大量CD86^+巨噬细胞浸润,且以CD206^+ M2型巨噬细胞为主,M2/M1比值与患者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巨噬细胞极化 病灶邻近肝组织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多房棘球蚴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鄂维 芦永良 +4 位作者 祁秉民 庞明泉 王志鑫 张灵强 樊海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13-2818,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AE患者120例,另外选取33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间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IL-6... 目的探究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AE患者120例,另外选取33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间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IL-6、IL-10、TNFα、TGFβ1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与AE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检查对AE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各指标与HAI评分和Metavi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E组血清IL-6[13.97(9.64~23.62)pg/mL vs 1.30(0.35~2.71)pg/mL,Z=-5.980,P<0.001]、TNFα[2.26(1.65~4.13)pg/mL vs 1.40(1.04~2.10)pg/mL,Z=-3.114,P<0.01]、TGFβ1[3.64(2.71~5.72)pg/mL vs 2.91(2.20~3.35)pg/mL,Z=-2.594,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是肝AE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2.721(1.730~4.280)、3.527(1.158~10.747),P值均<0.05]。经ROC曲线分析,包虫抗体IgG联合血清IL-6、TNFα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95.8%,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0.937~0.964),均高于IL-6、TNFα、包虫抗体IgG的单独诊断(Z值分别为-3.458、-4.011、2.379,P值均<0.05)。经Spearman分析,血清IL-6、TNFα、TGFβ水平与HAI评分(r值分别为0.560、0.644、0.465,P值均<0.001)、Metavir纤维化评分(r值分别为0.530、0.758、0.567,P值均<0.001)均呈正相关性,而血清IL-10与HAI评分(r=-0.232,P=0.011)和Metavir纤维化评分(r=-0.288,P=0.001)则呈负相关性。结论肝AE患者普遍存在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且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IL-6、TNFα、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和进展有关,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硬化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Bcl-2、Bcl-xl、Bax及Bid在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媛清 崔森 +2 位作者 李占全 冀林华 鄂维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81-2883,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Bcl-xl、Bax及Bid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CMS患者(CMS组)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BMMNCs Bcl-2、Bcl-xl、Bax及Bid蛋白水平,采用...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Bcl-xl、Bax及Bid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CMS患者(CMS组)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BMMNCs Bcl-2、Bcl-xl、Bax及Bid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Bcl-2、Bcl-xl、Bax、Bid及EPO与CMS主要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MS组BMMNCs Bi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59±0.40 vs.0.36±0.27,P=0.037)。两组间BMMNCs 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9 7(0.00,0.45)vs.0.051 4(0.00,0.51),Z=-0.56,P=0.57)]。CMS组BMMNCs Bax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0.50 vs.0.73±0.50,P=0.75)。CMS组及对照组BMMNCs均未检测到Bcl-xl蛋白表达。CMS组外周血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28±127.77)pg/m L vs.(131.31±67.65)pg/m L,P=0.004]。CMS患者血红蛋白、CMS积分和EPO分别与Bcl-2、Bax、Bid蛋白间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MS造血细胞Bcl-2家族分子Bid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说明CMS造血细胞Bcl-2凋亡相关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对红细胞过度积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BCL-2家族蛋白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藏西药联合对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兰桂 赵秀丽 +4 位作者 黄茜 马丽萍 鄂维 铁婷婷 张璟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藏药红景天和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西宁地区脑卒中汉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帕罗西汀组、联合用药组(盐酸帕罗西汀+红景天),各4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天、60天进... 目的探讨藏药红景天和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西宁地区脑卒中汉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帕罗西汀组、联合用药组(盐酸帕罗西汀+红景天),各4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天、60天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计算3组治疗30天、60天PSD发生率,同时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天、60天血浆hs-CRP水平。并对上述结果行相关分析。结果 1)联合用药组在治疗30天时PS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帕罗西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在治疗60天时PS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在治疗30天和60天时PSD发生率低于盐酸帕罗西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用药组和盐酸帕罗西汀组治疗30天和60天时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低于对照组,同时联合用药组低于盐酸帕罗西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用药组和盐酸帕罗西汀组治疗30天和60天时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低于盐酸帕罗西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红景天和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对西宁地区卒中后抑郁有一定预防作用,同时可改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联合应用效果更佳;预防作用可能机制之一: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预防 红景天 盐酸帕罗西汀
下载PDF
红景天对脑缺血-低氧大鼠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元凋亡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党英男 贾舒婷 +1 位作者 赵伟 鄂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究红景天对缺血-低氧(HIE)大鼠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共30只,分为假手术组、HIE (建立HIE模型)和红景天组(HIE模型给予红景天灌胃),每组10只。比较三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波检测仪检测)、学习能力(Morris... 目的探究红景天对缺血-低氧(HIE)大鼠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共30只,分为假手术组、HIE (建立HIE模型)和红景天组(HIE模型给予红景天灌胃),每组10只。比较三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波检测仪检测)、学习能力(Morris水迷宫试验)、神经元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组织病理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及HIF-1 α蛋白(蛋白印迹)差异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低氧组大鼠收缩压(119.18 ± 5.63) mmHg、舒张压(78.41 ± 6.35) mmHg、平均动脉压(93.85±8.63) mmHg及心率(302.49 ± 48.53)次·min^(-1)均明显降低(P <0.05),红景天治疗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于缺血-低氧组大鼠均有所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低氧组各个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明显升高(P<0.05),治疗1d时,红景天治疗组与缺血-低氧组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比较无意义(P>0.05),剩余时间点红景天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低于缺血-低氧组(均P<0.05);与假手术大鼠海马神经元相比,缺血-低氧组及红景天治疗组神经元凋亡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红景天治疗组相比于缺血-低氧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低氧组神经元细胞中HIF-1 α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缺氧-缺氧组比较,红景天治疗组缺氧诱导因子-1明显降低(P<0.05),红景天治疗组与缺氧诱导因子-1抑制剂组相比,神经元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蛋白无显著差(P> 0.05)。结论红景天能够改善HIE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其学习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IF-1 α蛋白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脑缺血-低氧大鼠 血流动力学 神经元凋亡
下载PDF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鄂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与D-二聚体(DD)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HAP患者作为HAP组,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KL-6与DD水平。然后分别按照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重... 目的探讨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与D-二聚体(DD)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HAP患者作为HAP组,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KL-6与DD水平。然后分别按照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重症肺炎判断标准及预后将HAP患者进行分组,比较PSI不同严重程度、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KL-6与D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AP组患者KL-6与D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PSI危险程度越高,KL-6与DD水平越高(P<0.05),重症肺炎组与死亡组的KL-6与DD水平分别高于非重症肺炎组与生存组(P<0.05)。结论 HAP患者KL-6与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可以作为HA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D-二聚体 医院获得性肺炎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1,25(OH)2D3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小平 苏娟 +4 位作者 秦雅婧 刘慧慧 鄂维 李晓凤 刘婉婷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测定1,25二羟维生素D3[1,25 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及其可溶性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氏菌病患... 目的测定1,25二羟维生素D3[1,25 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及其可溶性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氏菌病患者21例(布病组),将布病组又分为骨关节受累组(14例)和无骨关节受累组(7例);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布病组及对照组血清中1,25(OH)2D3及VDR的水平,分析其在布鲁氏菌病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布病组患者血清中1,25(OH)2D3及VD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4.84(177.90,286.72)]pg/mL比[286.05(272.15,304.67)]pg/mL,[2.28(1.81,2.91)]ng/mL比[4.07(1.99,6.77)]ng/mL,z值分别为-2.46,-2.19,P值均<0.05};与骨关节受累组相比,无骨关节受累组患者血清1,25(OH)2D3及VDR水平都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氏菌病组血清中1,25(OH)2D3及VDR表达水平下降,推测维生素D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布鲁氏菌病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1 25二羟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原文传递
MAPK信号通路——肝棘球蚴病治疗新靶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琳琳 芦永良 +2 位作者 鄂维 张翔 赵玲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4-718,共5页
MAPK信号通路可介导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癌症、免疫紊乱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过程,其在肝棘球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MAPK信号通路的结构及调节过程,重点阐述了肝棘球蚴病中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即MAPK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可介导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癌症、免疫紊乱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过程,其在肝棘球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MAPK信号通路的结构及调节过程,重点阐述了肝棘球蚴病中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即MAPK信号通路在肝棘球蚴病中存在虫体与宿主的双重激活,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治疗产生影响,以MAPK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治疗有望成为肝棘球蚴病治疗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MAP激酶信号系统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对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清代谢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伟 鄂维 +2 位作者 张志芳 赵远 胡连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2期2375-2378,共4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探讨无偿献血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差异,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寻找潜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探讨无偿献血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差异,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寻找潜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月在青海省血液中心检测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57例(研究组)与同期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63例(对照组),利用UPLC-QTOFMS技术建立两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两组间有差异的小分子物质,确定与乙型肝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代谢机制。结果: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筛选出8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别为缬氨酸、胆碱、甘氨鹅去氧胆酸、肉毒碱、高丝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血清溶菌酶和花生四烯酸,涉及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结论:无偿献血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清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寻找乙型肝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血液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乙型肝炎 血清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凝血因子Ⅶ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宿主免疫力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王德元 祁秉民 +1 位作者 鄂维 谢海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0期2133-2136,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宿主免疫力的价值。方法 4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脓毒症组(n=16)、FⅦ组(n=16),脓毒症组与FⅦ组都采用三棱针穿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FⅦ组小鼠在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FⅦ静脉注...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宿主免疫力的价值。方法 4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脓毒症组(n=16)、FⅦ组(n=16),脓毒症组与FⅦ组都采用三棱针穿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FⅦ组小鼠在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FⅦ静脉注射,持续应用10 d。观察与记录所有小鼠存活情况,检测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变化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小鼠都成活,脓毒症组建立模型后在2 d内死亡4例,FⅦ组死亡3例,脓毒症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10 d,脓毒症组与FⅦ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50.0%和7.7%,FⅦ组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FⅦ组小鼠存活小鼠的PT、APTT、PLT值与脓毒症组存活小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Ⅶ组小鼠存活小鼠的血清MIF值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与假手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肺泡间隔显著增宽,肺间质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FⅦ组较脓毒症组肺损伤程度减轻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功能完整。结论 FⅦ能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宿主免疫力,改善凝血功能紊乱,促进肺病理组织恢复正常,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脓毒症 凝血因子Ⅶ 免疫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