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明陪 刘冰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62例,根据采血部位不同将其分为静脉血检验的观察组(32例)和末梢血检验的对照组... 目的: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62例,根据采血部位不同将其分为静脉血检验的观察组(32例)和末梢血检验的对照组(30例),对所有人员均实施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中间细胞(MXD)、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结果:两组受检者的RBC、MCV、MXD、PLT、MCH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检者的WBC、HCT、Hb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末梢血和采静脉血均可进行检验,但是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相比较而言,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更高,其检验结果与正常范围参考值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下载PDF
临床免疫检验采用质量控制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瑞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8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检验采用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6日-2016年7月30日于本院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12月20日为分界点(即从当日起实施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在此之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在此之...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检验采用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6日-2016年7月30日于本院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12月20日为分界点(即从当日起实施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在此之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在此之后(含当日)的1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两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情况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参照组患者最终的疾病总有效率为80%,其中治愈9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0例、无一例死亡;实验组患者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其中治愈106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无一例死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免疫检验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检测仪器的质量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检验标本在运输、保存等过程的影响因素,最大限度的保障检验标本的本性,医院应当重视在全院推广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标本控制
下载PDF
探讨WBC、N%、hsCRP、PCT在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秀敏 王晓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感染中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600例,其中儿科住院细菌性感染患者250例、内科住院细菌性感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细...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感染中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600例,其中儿科住院细菌性感染患者250例、内科住院细菌性感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细菌性感染患者250例,内科住院非细菌性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用相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N%、hs CRP、PCT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WBC、N%、hs CRP、PC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T对于细菌性感染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WBC、N%、hs CRP(P<0.05)。结论 WBC、N%、hs CRP、PCT对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检测指标,并且PCT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C、N%、hs CRP、PCT 细菌性感染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检测对分流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阳性病人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富伟 魏爱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445-1447,共3页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在分流HPV16/18阳性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进行常规新柏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且HPV16和/或18检测阳性,并且NILM患者在18个月内及TCT结果...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在分流HPV16/18阳性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进行常规新柏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且HPV16和/或18检测阳性,并且NILM患者在18个月内及TCT结果异常患者在6个月内进行阴道镜检的剩余TCT标本172例(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34例、ASCUS/LSIL: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轻度增生;HSIL/SCC: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鳞状细胞癌53例),其中具有组织学结果的患者135例。采用QuantiVirus^(TM)HPV E6/E7 mRNA技术检测剩余TCT标本中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结果 E6/E7 mRNA在NILM组、ASCUS/LSIL组、HSIL/SC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4.1%、65.9%、83.0%。HSIL/SCC组mRNA阳性率高于NI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其他2组间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结论 E6/E7 mRNA将有助于HPV16和/或HPV18 DNA阳性患者的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E6/E7 mRNA
原文传递
EDTA-K2和肝素钠抗凝剂对HBsAg ELISA法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秀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0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EDTA-K2和肝素钠抗凝剂对HBsAg 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留取EDTA-K2和肝素钠抗凝标本300份,利用新创和万泰2种试剂同时对血液HBsAg进行ELISA检测,对其中13份HBsAg检测结果呈反应性标本利用非抗凝血进行确认。结果:E... 目的:探讨EDTA-K2和肝素钠抗凝剂对HBsAg 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留取EDTA-K2和肝素钠抗凝标本300份,利用新创和万泰2种试剂同时对血液HBsAg进行ELISA检测,对其中13份HBsAg检测结果呈反应性标本利用非抗凝血进行确认。结果:EDTA-K2和肝素钠抗凝标本300人份中,EDTA-K2抗凝标本HBsAg检测结果新创试剂有5人份呈反应性(s/co〉1)占1.67%(5/300),万泰试剂呈反应性标本8人份占2.67%(8/300),肝素钠抗凝标本均为阴性,经非抗凝血对13份呈反应性标本利用新创和万泰2种试剂进行重新检测HBsAg,结果为阴性。结论:EDTA-K2抗凝剂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有影响,肝素钠抗凝剂对HBsAg ELISA法检测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K2 肝素钠抗凝剂 检测结果
原文传递
叶酸对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秀敏 邢丹丹 +1 位作者 王冬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6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及分析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D–二聚体水平与叶酸干预效果关系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 目的:观察及分析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D–二聚体水平与叶酸干预效果关系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取叶酸治疗,对于两组病例均展开4周时间的治疗,分别观察及统计患者的Hcy、血脂四项、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Hcy、TC、TG、LDL–C以及HDL–C、D–二聚体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Hcy、TC、TG、LDL–C、D–二聚体水平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叶酸治疗,能够改善D–二聚体以及Hcy水平,对于血脂异常问题及时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D–二聚体 叶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