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幔对流拖曳力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运动格局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祝爱玉 张东宁 +1 位作者 朱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3-367,共15页
基于近期关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速度、流变结构和地壳形变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了地幔对流拖曳力、高原重力势能、块体间相互作用等外部和内部条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现今运动格局... 基于近期关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速度、流变结构和地壳形变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考虑了地幔对流拖曳力、高原重力势能、块体间相互作用等外部和内部条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现今运动格局的控制作用.将地表运动速率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动地块相互作用和高原地形蓄积的重力势能对高原内部向高原边缘逐渐变小的地壳运动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以往关注不多的地幔对流拖曳力对青藏高原内部的地壳运动方向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此外,基于岩石圈水平运动速率与下伏地幔对流速度差异、地震波各向异性观测提出的不同地块垂直连贯变形差异等观点,提出模型范围不同地块岩石圈底部地幔拖曳力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的设想,并引入了地幔拖曳力强度因子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地表形变速率模拟结果与GPS观测结果更为一致,模拟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地震波各向异性观测提出的观点,即不同地块的壳幔耦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运动 地幔对流拖曳力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高温高压下麻粒岩电导率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多君 +2 位作者 李和平 刘在洋 于英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81-2687,共7页
麻粒岩是下地壳的重要组成物质,模拟其在下地壳温压条件下的电导率对于认识下地壳的电导率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用交流法在1GPa下,373~1002K范围内研究了麻粒岩样品的复阻抗,并且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阻抗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阻... 麻粒岩是下地壳的重要组成物质,模拟其在下地壳温压条件下的电导率对于认识下地壳的电导率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用交流法在1GPa下,373~1002K范围内研究了麻粒岩样品的复阻抗,并且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阻抗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阻抗对频率具有依赖性,且随温度的升高,复阻抗的实部、虚部均变小.在实验给出的温度范围内,电导率结果符合Arrhenius关系式.当温度在373~663K范围内时,实验所获得的激化焓为0.31eV,表明样品的电导率由低能带杂质离子所控制;当温度在673~1002K范围内时,激化焓为0.67eV,此时可能为小极化子导电.将所得电导率结果与西南峨边—马边地区以及华北应县—商河地区的大地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所模拟的下地壳温压范围内,实验室测得的电导率位于野外MT数据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麻粒岩 电导率 导电机制
下载PDF
以形变观测为约束的芦山M_S7.0地震孕震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祝爱玉 张东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61-1672,共12页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后在震中附近开展的形变观测研究结果为约束,利用震区天然地震成像、大地电磁测深、人工地震探测剖面、余震精确定位、震源破裂过程、地质考察、GPS观测、构造应力场等结果,建立了芦山地震震中及邻...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后在震中附近开展的形变观测研究结果为约束,利用震区天然地震成像、大地电磁测深、人工地震探测剖面、余震精确定位、震源破裂过程、地质考察、GPS观测、构造应力场等结果,建立了芦山地震震中及邻近地区的深浅部构造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了青藏高原向东挤出运动、区域地形特征、地壳内低速带和滑脱面、震区主要断裂带活动等可能因素对芦山地震孕育和破裂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后的青藏高原东部物质相对四川盆地运动速率增大是引发或加快芦山地震发生的主要动力学控制因素,龙门山断裂带西侧上中地壳内部低速带和滑脱面的存在是控制芦山地震震源位置的重要条件,其他因素则是控制龙门山断裂带长时间尺度区域构造活动的动力学因素;同时本文给出了主震破裂为复杂"y"型双破裂面的同震位移,模拟计算的地表垂直位移与观测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余震精确定位提出的主震为"y"型破裂面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y”型破裂 发震构造 动力学控制因素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斜长石、辉石混合模型的电导率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东宁 +2 位作者 祝爱玉 郑军 佟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22-3734,共13页
以岩石实验中矿物的几何形态及空间分布为建模依据,以实验条件及单矿物电导率的测量结果为约束条件,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不同微观结构的斜长石、辉石混合物在施加电压后电势及电流的分布情况,并计算了混合模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电导... 以岩石实验中矿物的几何形态及空间分布为建模依据,以实验条件及单矿物电导率的测量结果为约束条件,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不同微观结构的斜长石、辉石混合物在施加电压后电势及电流的分布情况,并计算了混合模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电导率.研究结果显示,数值模型网格数及矿物颗粒数的选取对电导率计算结果的精度有较大影响,在体导电情况下,模型电导率因矿物比例含量和排列结构而异.当斜长石及辉石随机分布时,随着辉石含量的增加,混合模型电导率在不同温度下均有所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电导率的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接近于有效介质渗透理论模型,且位于并、串联模型之间以及HS模型的上、下边界范围内;在斜长石及辉石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各矿物的排列分布对电导率计算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矿物颗粒大小接近且分布均匀时,模型中电势沿电流传导方向变化较为均匀,模拟计算得出的电导率相对较高,当矿物颗粒大小差别较大及分布不均匀时,电势分布受到一定的扰动,电导率计算结果也较低.将混合模型电导率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辉长岩、辉绿岩及玄武岩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显示这3种岩石样品电导率与温度变化关系的斜率均与混合模型计算结果的斜率相接近,表明这些岩石在所选温度段导电机制与斜长石、辉石混合模型相似,用斜长石、辉石混合模型的电导率研究玄武岩、辉长岩及辉绿岩的导电性具有适用性.将混合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玄武岩、辉长岩、辉绿岩覆盖区地壳大地电磁实测结果对比,发现大地电磁电导率结果位于混合模型计算结果范围内,用斜长石、辉石混合模型模拟玄武岩、辉长岩等岩石地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数值模拟 矿物混合模型 电导率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角闪片麻岩的电导率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于英杰 王多君 +3 位作者 李和平 刘在洋 李丹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4-770,共7页
在1.0GPa压力、343~962K温度和0.1~10^6Hz频率的条件下,使用Solartron 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对含角闪石的片麻岩从平行和垂直面理两个不同方向分别进行了电阻抗的测定,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片麻岩的微观导电机制.高温高压实验... 在1.0GPa压力、343~962K温度和0.1~10^6Hz频率的条件下,使用Solartron 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对含角闪石的片麻岩从平行和垂直面理两个不同方向分别进行了电阻抗的测定,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片麻岩的微观导电机制.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片麻岩的复阻抗对温度、频率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片麻岩的电导率在平行和垂直面理两个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平行面理方向的电导率远大于垂直面理方向.二者的导电机制分别在~799K和~881K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可能与角闪石的脱水相关.片麻岩中角闪石的脱水作用可使电导率增大.低温阶段,二者的激化焓分别为0.31eV和0.56eV,高温阶段分别高达2.24eV和4.21eV.实验室模型与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对比表明,实验结果为地球内部高导层的形成提供可能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片麻岩 电导率 阻抗谱 导电机制
下载PDF
MT约束的青藏高原东南缘上地幔热结构研究——以兰坪-贵阳剖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雨 朱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35-3352,共18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青藏高原软弱物质运移的关键位置,研究其深部结构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的扩张机制.本文利用穿过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条起始于兰坪—思茅块体,穿过川滇菱形块体,终止于华南块体的长约75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的电阻率...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青藏高原软弱物质运移的关键位置,研究其深部结构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的扩张机制.本文利用穿过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条起始于兰坪—思茅块体,穿过川滇菱形块体,终止于华南块体的长约75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的电阻率结构,基于上地幔矿物和熔融体温度与电导率的关系,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幔温度结构与熔融百分比分布.结果表明,采用随深度变化的含水熔融上地幔矿物组分模型才能合理地获得整个上地幔温度;上地幔全岩含水量约4.69(40 km深度)~0.13 wt%(150 km深度),矿物熔融百分比约0~1.4%之间,并在70 km深度附近出现了较明显的局部熔融带;上地幔温度位于400~1300℃之间,随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加;70 km以浅的温度表现出相对强烈的横向变化,且川滇和兰坪—思茅块体的上地幔温度和矿物熔融百分比的深度平均值明显高于华南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上地幔 热结构 熔融百分比
下载PDF
复杂断层数值建模及程序接口实现 被引量:4
7
作者 祝爱玉 +1 位作者 孙丰成 张东宁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2期90-97,共8页
数值模拟计算是地学研究领域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其中一个重点和难点为如何精确快速地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值模型,常用数值计算软件或者建模能力较弱,或者建模方法较为困难,制约着数值计算的准确度和精确性。本研究中,利用油藏地质研究中... 数值模拟计算是地学研究领域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其中一个重点和难点为如何精确快速地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值模型,常用数值计算软件或者建模能力较弱,或者建模方法较为困难,制约着数值计算的准确度和精确性。本研究中,利用油藏地质研究中常用的Petrel软件,针对南北地震带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建模研究,解决复杂断层(如倾斜断层甚至铲状断层)之间连接、切割等建模难点,并考虑地形及地层对网格构建过程的影响,实现复杂地质构造的快速建模。同时,构建Petrel与Adina等软件网格数据之间的接口程序,实现网格数据的相互移植,为进一步进行模型有限元模拟计算创造条件。以龙门山—鲜水河断裂带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为例,通过Petrel软件的快速建模及Adina软件的有限元计算,提供一种模型快速构建与大型有限元计算相结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模型 PETREL ADINA 软件接口
下载PDF
西藏南部蛇绿岩套电导率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多君 +2 位作者 李丹阳 周永胜 于英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4-3444,共11页
大地电磁(MT)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地壳及地幔中普遍存在着高导层.作为大陆造山带中古洋盆岩石圈残片,蛇绿岩套的电导率测量可为了解古洋盆地区地壳及地幔的电性结构提供极其有用的信息.本研究中,我们在压力为1GPa或3GPa下,用交流阻抗谱法... 大地电磁(MT)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地壳及地幔中普遍存在着高导层.作为大陆造山带中古洋盆岩石圈残片,蛇绿岩套的电导率测量可为了解古洋盆地区地壳及地幔的电性结构提供极其有用的信息.本研究中,我们在压力为1GPa或3GPa下,用交流阻抗谱法测量了采自西藏南部地区的蚀变辉长岩、玄武岩、角闪橄榄岩及方辉橄榄岩四个样品的阻抗谱,并进一步得出样品的电导率,不同样品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满足Arrhenius关系式.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蛇绿岩套电导率的对数logσ位于-6.0^-0.5S/m之间,且随着温度的增高,不同样品电导率增大约4~5.5个量级.样品在未脱水的情况下,低温段的活化焓变化范围在0.4~0.6eV之间,高温段的活化焓变化范围为1.7~2.6eV之间.同时,我们研究了样品中结构水含量及铁含量对实验电导率的影响,验证了样品电导率与铁含量之间呈正比关系.当对样品结构水含量进行归一化后,相同温度下各样品的电导率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对样品铁含量归一化后,相同温度下各样品的电导率随样品中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将实验电导率与藏南地区大地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本研究中各样品高温段实验电导率结果均落在大地电磁结果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蛇绿岩套 电导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花岗岩电导率研究及地球物理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多君 +5 位作者 周永胜 刘在洋 于英杰 李丹阳 张东宁 祝爱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0-870,共11页
青藏高原地壳不同区域电导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花岗岩是青藏高原地壳的主要组成岩石,通过高温高压下研究花岗岩的电导率对于认识青藏高原电性结构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1.0GPa压力下,通过实验测量了西藏亚东地区白云母花岗岩5... 青藏高原地壳不同区域电导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花岗岩是青藏高原地壳的主要组成岩石,通过高温高压下研究花岗岩的电导率对于认识青藏高原电性结构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1.0GPa压力下,通过实验测量了西藏亚东地区白云母花岗岩577~996K温度范围内以及拉萨地区黑云母花岗岩587~1382K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率,结果发现含白云母花岗岩低温(577~919K)下的活化焓为0.92eV,高温(919~996K)下的活化焓为2.16eV;而黑云母花岗岩在低温(587~990K)下的活化焓为0.48eV,在高温(990~1382K)下的活化焓为2.06eV.两种花岗岩不同温度段活化焓的变化可能与花岗岩中的白云母和黑云母脱水有关.将花岗岩样品实测电导率与采样点附近的野外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在电导率数值及变化趋势上比较接近,预示着这两个地区上地壳导电性可能与花岗岩关系密切.通过有效介质模型及HS边界模型计算了白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混合模型的电导率,并与青藏高原南部地壳的电导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地电磁电导率结果大部分位于岩石混合模型电导率结果范围内,青藏高原南部地壳电性结构特征能用花岗岩来解释,其底部大范围的高导现象可能与花岗岩中含水矿物的脱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高温高压 花岗岩 青藏高原南部
原文传递
地球深部电导率的实验室约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多君 于英杰 +2 位作者 刘在洋 李丹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5,共6页
矿物岩石电导率实验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实验室中研究了一些典型地壳和地幔矿物、岩石的电导率,并将实验结果与野外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矿物的脱水和存储于名义无水... 矿物岩石电导率实验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实验室中研究了一些典型地壳和地幔矿物、岩石的电导率,并将实验结果与野外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矿物的脱水和存储于名义无水矿物中的水会显著提高岩石的电导率。含水矿物的脱水可能是导致地壳出现高导层的主要原因,而地幔的高导层则可能是由名义无水矿物中赋存的水所引起。实验室矿物、岩石电导率模型与野外大地电磁结果的对比,为研究地球内部的热状态和水含量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岩石 电导率 地温梯度 高导层
下载PDF
四川威远—荣县工业开采区地壳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51-3463,共13页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MT)探测了威远—荣县工业开采区的电性结构,并据此推断了穿过剖面的断层的位置和深部延伸状况,探讨了开采区地震活动性的控制因素.在探测中,在开采区的北部布设了2条长度约90 km的EW向展布以及1条穿越威远背斜的...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MT)探测了威远—荣县工业开采区的电性结构,并据此推断了穿过剖面的断层的位置和深部延伸状况,探讨了开采区地震活动性的控制因素.在探测中,在开采区的北部布设了2条长度约90 km的EW向展布以及1条穿越威远背斜的长度约100 km的NW-SE向展布的MT剖面.利用带地形的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了反演,获得了这3条剖面的电阻率分布图.结果表明,开采区约5 km以浅区域的电阻率较低(10~30Ωm),且存在着电阻率很低(<5Ωm)的多个孤立的局部区域.在5 km以深,西/西北部为高阻区,且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存在变薄的趋势,东/东南部为低阻区,电性结构比较均匀.电阻率图像还揭示了3条剖面经过的区域内的主要断层的形态和延伸状况,除长山镇断层的下端埋深可能超过了20 km外,其他断层向下延伸深度可能不超过5 km.断层可能不是开采区内地震活动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断层 地震活动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蛇纹岩电导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在洋 王多君 +2 位作者 李和平 于英杰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压力为2.0和4.0 GPa、温度为373~933 K的条件下,利用交流阻抗谱仪,在0.1~106Hz的频率范围内测量了蛇纹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蛇纹岩的复阻抗对频率有明显的依赖性,电导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压力对电导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当温度为69... 在压力为2.0和4.0 GPa、温度为373~933 K的条件下,利用交流阻抗谱仪,在0.1~106Hz的频率范围内测量了蛇纹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蛇纹岩的复阻抗对频率有明显的依赖性,电导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压力对电导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当温度为690~761 K时,蛇纹岩发生脱水,致使电导率发生突变;脱水前,蛇纹岩的活化能约为0.6 eV,脱水后则高达2 eV。根据测得的电导率和活化能,分析了蛇纹岩脱水前、后的微观导电机制。分析认为,脱水前蛇纹岩的微观导电机制可能与内部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的电子移动有关,脱水后则可能是离子导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蛇纹岩 电导率 复阻抗 脱水
原文传递
石墨-石英模型电导率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地球物理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涛 郑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31-4042,共12页
地壳高导异常及各向异性成因是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断裂带区域常呈现出高电导率特征,对于石墨富集的断裂带,石墨形态及分布对导电性的影响已经引起关注.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石墨-石英三维模型,探讨了石墨含量、排列方式... 地壳高导异常及各向异性成因是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断裂带区域常呈现出高电导率特征,对于石墨富集的断裂带,石墨形态及分布对导电性的影响已经引起关注.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石墨-石英三维模型,探讨了石墨含量、排列方式、孔隙度及温度对模型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连通前,温度的增加能使模型电导率显著增大,而在石墨连通后,石墨含量的增加、片状石墨沿导电方向的定向排列以及石墨直径与厚度比值的增大,均能导致模型电导率发生显著增加,孔隙度的增大则导致模型电导率减小.同时,这些参数的变化也会使模型电导率突变时的石墨含量阈值发生改变,当石墨排列方向改变时,这一阈值变化显著,对于石墨富集的一些断裂带区域,石墨定向排列可能是引起高导的一种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石英模型 电导率 数值模拟 定向排列 孔隙度
下载PDF
上地幔剪切波各向异性约束下的中国大陆岩石圈底部的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84-2700,共17页
地幔对流在岩石圈底部产生的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的估计有助于理解和认识板块构造运动、岩石圈变形特征和应力分布格局、地壳长期运动状态和克拉通演化的深部动力学环境,但准确地估计它们是一个挑战.本文利用核相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约束... 地幔对流在岩石圈底部产生的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的估计有助于理解和认识板块构造运动、岩石圈变形特征和应力分布格局、地壳长期运动状态和克拉通演化的深部动力学环境,但准确地估计它们是一个挑战.本文利用核相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约束下获得的全球和区域地震速度结构“耦合”的地幔对流模型计算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底部的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结果表明,与地幔对流速度相比,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具有更加复杂的分布格局;剪切拖曳力的大小位于前人估计的范围之内,但其最大值明显较小,不超过4.0 MPa.中国西部的剪切拖曳力明显大于东部;剪切应变率不超过45/100 Ma;地幔黏度的横向变化可能会导致剪切拖曳力与剪切应变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地幔对流 剪切应力 剪切应变率
下载PDF
1.0GPa下榴闪岩电导率的研究
15
作者 李丹阳 王多君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在1.0GPa压力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在10^-1-10^6 Hz频率范围内对陕西商南地区的榴闪岩样品进行了电阻抗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复阻抗对温度和频率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在给定温度下,复阻抗的模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相角随频率... 在1.0GPa压力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在10^-1-10^6 Hz频率范围内对陕西商南地区的榴闪岩样品进行了电阻抗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复阻抗对温度和频率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在给定温度下,复阻抗的模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相角随频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变大;在给定频率下,复阻抗的模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相角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榴闪岩电导率值的范围为10^-6-1S/m,并且电导率与温度之间满足Arrhenius关系式。低温区活化焓约为33-58kJ/mol,高温区活化焓约为108-163kJ/mol。榴闪岩的导电机制可能是Fe^2+与Fe^3+之间的电子跳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榴闪岩 电导率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孕震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祝爱玉 张东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882-1895,共14页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野外地质调查、同震位移和汶川地震前形变观测结果为约束,分析研究了高海拔地形蓄积的重力位能作用下,中地壳低速层的存在以及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同时破裂的条件下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龙门...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野外地质调查、同震位移和汶川地震前形变观测结果为约束,分析研究了高海拔地形蓄积的重力位能作用下,中地壳低速层的存在以及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同时破裂的条件下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龙门山南段孕震环境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模型壳幔介质属性及空间结构下,龙门山断裂带西侧低速层的存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的地形特征以及汶川地震时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同时破裂的条件,是控制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孕震环境影响程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形和低速层对汶川地震引发的芦山地震孕震环境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所选剖面的北东段,地形特征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汶川地震双破裂面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孕震环境 库仑破裂应力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黑云斜长片麻岩电导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多君 +1 位作者 李丹阳 陈小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7-917,共11页
在压力为1.0GPa、温度为400~1 073K条件下,用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采自山东泰山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平行及垂直面理方向的电导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黑云斜长片麻岩实验样品电导率的对数值为-6.0~0.5S/m,满足Arrhenius方程.电导率在平行面... 在压力为1.0GPa、温度为400~1 073K条件下,用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采自山东泰山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平行及垂直面理方向的电导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黑云斜长片麻岩实验样品电导率的对数值为-6.0~0.5S/m,满足Arrhenius方程.电导率在平行面理方向比垂直面理方向高出约1个数量级.平行面理方向样品电导率分别在第3轮升、降温过程中的881~1 040K之间出现1个明显的电导率突变过程,这可能与黑云母的脱水有关.在低温段,垂直及平行面理方向样品的活化焓分别为0.43和0.49eV,在高温段则分别为3.40和1.53eV.将该实验电导率结果与华东地区大地电磁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中下地壳范围内,该实验结果部分位于大地电磁结果范围内,说明黑云斜长片麻岩可能是组成这一地区中下地壳的候选岩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电导率 黑云斜长片麻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