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永双 +3 位作者 姚鑫 杨志华 吴瑞安 杜国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3)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4)断裂活动是地质灾害链的源头,为地质灾害提供物源。上述表现形式及灾害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是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根据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研究提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灾机理是未来地质灾害研究方向,将为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内外动力耦合 地震滑坡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1
2
作者 张永双 吴瑞安 +3 位作者 王立朝 姚鑫 杨志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8-740,共13页
古滑坡是斜坡长期复杂演化过程的产物,物质组成复杂、岩土力学性质特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扰动敏感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国内外发生了大量古滑坡复活导致的交通、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等灾难... 古滑坡是斜坡长期复杂演化过程的产物,物质组成复杂、岩土力学性质特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扰动敏感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国内外发生了大量古滑坡复活导致的交通、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等灾难性事件,灾害风险日益严峻。通过梳理国内外古滑坡研究现状,总结了古滑坡区域发育规律及古滑坡判识研究、古滑坡体和古滑带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古滑坡的复活机理研究、古滑坡复活过程及其模拟分析、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结合当前防灾减灾需求,提出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是:(1)古滑坡自动化判识方法和准则;(2)基于新强度理论的古滑坡复活起滑机理;(3)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模型和评价方法。破解这些关键科学问题,将为重大工程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混杂堆积体 强度理论 复活机理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玉龙山西麓更新世冰川作用及其与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6
3
作者 赵希涛 张永双 +1 位作者 曲永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4,共10页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理冰期,其中玉龙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丽江和大理冰期为山谷冰川,干海子冰期则为山麓冰川与山谷冰川的过渡类型。来自玉龙山西坡的玉龙冰期冰碛物充填于现今金沙江谷底的事实和大具金沙江下渡口西岸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表明,金沙江在早更新世早期即已存在,也说明了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多处发现的湖相沉积物是冰川沉积堰塞河谷而成石鼓古湖的结果。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仅发现拔河50m左右以内的4级河流阶地,且往往以这些湖相沉积为基座的现象,则是石鼓古湖被外泄后金沙江现代河谷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山西麓 更新世 ESR测年 冰川作用 金沙江河谷发育
下载PDF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调查与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永双 马寅生 +3 位作者 胡道功 杨农 熊探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605,共13页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续延伸的左旋走滑破裂,在隆宝镇的"郭央烟宋多"附近(坐标:北纬33°03′11″、东经96°51′26″)最大水平位移达1.75m,可定为宏观震中;中段主要位于县城南侧,由多条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东段表现为逆冲兼左旋走滑。玉树地震除了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外,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砂土液化及其引起的公路变形、地震滑坡、地震诱发水渠破坏及其链生土质滑坡和泥石流等。通过对内外动力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表破裂 宏观震中 地质灾害 避让选址
下载PDF
甘肃舟曲南峪江顶崖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复活机理 被引量:38
5
作者 任三绍 +4 位作者 李雪 张永双 杨志华 吴瑞安 金继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江顶崖古滑坡位于甘肃舟曲白龙江左岸,区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坪定—化马断裂带从区内通过,造成地层岩性极为破碎,古滑坡发育,且复活特征明显。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 江顶崖古滑坡位于甘肃舟曲白龙江左岸,区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坪定—化马断裂带从区内通过,造成地层岩性极为破碎,古滑坡发育,且复活特征明显。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江顶崖古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复活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41×106~49×106m3,为在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巨型古滑坡,位于坪定—化马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形成的断裂带内。根据滑坡不同位置和坡体结构特征,将江顶崖古滑坡共划分为古滑坡崩塌区、滑坡岩体变形区、古滑坡堆积区等3个大区,以及4个古滑坡复活区等7个区域,坡体内断错陡坎和拉裂缝极为发育。江顶崖古滑坡的中部复活区是主要变形和破坏区,1991年和2018年的复活区均位于该区域内,2018年复活滑坡体体积为480×104~550×104m3,为缓慢滑动的牵引式滑坡。江顶崖古滑坡复活机理复杂,在断裂活动和地震作用下形成的破碎岩土体和斜坡结构特征为滑坡复活提供了内因,强降雨作用增加了坡体自重并弱化了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在暴雨期形成的强烈河流侵蚀作用进一步切割坡脚,从而诱发滑坡的复活;因此,江顶崖古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古滑坡复活案例。目前江顶崖古滑坡区域内的4个滑坡复活区仍处于蠕滑状态,在强降雨和河流侵蚀等作用下极可能再次发生复活,并造成堵江和毁坏国道等灾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古滑坡复活 活动断裂 江顶崖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川藏铁路廊道关键水工环地质问题: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永双 +3 位作者 李向全 毕俊擘 马剑飞 刘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世纪工程,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导致铁路廊道地质环境差异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复杂多变,在工程施工及今后运营中值得高度关注。在简要回顾川藏铁路廊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铁路建设面临的...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世纪工程,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导致铁路廊道地质环境差异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复杂多变,在工程施工及今后运营中值得高度关注。在简要回顾川藏铁路廊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铁路建设面临的水工环地质问题,包括高原构造岩溶高压突涌水、断裂带基岩裂隙高压突水突泥、高温热水热害等水文地质问题,活动断裂断错与强震灾害、高地应力与深埋隧道岩爆和大变形、特殊岩土体的不良工程特性与灾害效应、高位远程滑坡灾害链等工程地质问题,含煤地层和热液矿床酸性水腐蚀性、湿地生态退化演替、铁路建设与敏感生态环境的互馈效应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水文地质方面包括高原岩溶发育层序规律与构造岩溶蓄水构造类型、深埋隧道突水突泥的孕灾致灾模式与预测方法、活动断裂控热机制与地下热水循环模式、高温热害风险识别及地热资源化技术等问题;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方面包括活动断裂的精细特征与工程断错效应、复杂地质构造区深部构造应力场特征、构造混杂岩带工程地质特性与灾害效应、水-力-热多场耦合作用下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与灾害效应、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高位远程滑坡机理及风险防控技术等问题;环境地质方面包括高原多源水转化循环机制与生态脆弱区生态需水量控制技术、隧道建设的水文生态环境效应、生态地质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关键技术、全球气候变暖的地质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从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工程勘察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地质调查是基础、科技攻关是关键、灾害隐患监测与工程治理协调推进的应对策略,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区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GIS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4
7
作者 杜国梁 张永双 +2 位作者 高金川 孙於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评价,将研究区滑坡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9%,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白龙江两侧以及软弱岩土体分布的区域;中易发区占27.85%;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支流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低易发区占33.09%,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基本上无断裂带通过的区域;其余区域为极低易发区,占25.46%。对比分析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GIS 层次分析法 白龙江流域
下载PDF
滇西北丽江地区石鼓古湖的发现及其在现代金沙江河谷发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希涛 曲永新 +2 位作者 张永双 胡道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0-969,共10页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aBP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上覆的第四级阶地沉积物的年龄为88.0~80.9kaBP。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地球化学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其沉积环境有由温湿向湿热转化的趋势。根据对玉龙雪山更新世冰川作用的研究,石鼓古湖最初应是玉龙雪山西麓中更新世早期玉龙冰期冰碛物堰塞金沙江河谷而成的,中更新世晚期丽江冰期的冰水沉积物进一步加以堰塞,直至8万多年前被金沙江侵蚀而再次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石鼓“长江第一湾” 同位素年龄测定 中-晚更新世 古湖 金沙江河谷发育
下载PDF
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永双 任三绍 +2 位作者 姚鑫 周能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3-775,共13页
活动构造带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界长期关注的难点,主要涉及断裂剧烈活动(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隧道震害、斜坡地质灾害、非震期活动断裂带隧道应力异常、碎裂岩带大变形,以及活动断裂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斜坡岩体... 活动构造带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界长期关注的难点,主要涉及断裂剧烈活动(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隧道震害、斜坡地质灾害、非震期活动断裂带隧道应力异常、碎裂岩带大变形,以及活动断裂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斜坡岩体结构和局部地应力场的影响等。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研究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重点梳理总结了地面工程避让活动断裂、隧道工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稳定性评价、活动断裂带斜坡地质灾害效应等方面的主要进展,结合作者以往研究认为:①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影响带宽度或避让距离有所差异,逆断型地表破裂影响带宽度(D)与垂直位移(H)基本符合线性关系D=10H+16.0m,可据此确定避让距离,走滑型地表破裂的避让距离取15m为宜。②结合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选线和施工过程,给出了隧道工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合理角度,以及地震期和非地震期活动断裂带附近的隧道变形破坏特征。③从活动断裂带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断裂活动为地质灾害链提供大量物源等方面,揭示了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综合以上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活动构造区工程地质研究和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避让距离 隧道稳定性 斜坡地质灾害 重大工程
下载PDF
滇藏铁路滇西北段蒙脱石化蚀变岩的工程地质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永双 曲永新 +1 位作者 刘景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1-536,共6页
滇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构造成矿带之一,与其相伴出现的蚀变岩常引起一系列工程问题。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表明:滇藏铁路滇西北段出露的多为蒙脱石化蚀变岩带,蚀变岩的黏土矿物组成绝大多数都是单矿物的蒙脱石,导致该地区... 滇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构造成矿带之一,与其相伴出现的蚀变岩常引起一系列工程问题。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表明:滇藏铁路滇西北段出露的多为蒙脱石化蚀变岩带,蚀变岩的黏土矿物组成绝大多数都是单矿物的蒙脱石,导致该地区的蚀变岩既是强度极低的软岩,又是典型的膨胀岩。蒙脱石化蚀变岩的发育分布与三江地区热液矿床的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本文以滇藏铁路滇西北段为例,阐述了蒙脱石化蚀变岩的发育特征和工程特性,并针对隧道建设中由蚀变岩引起的工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化 蚀变岩 膨胀性 热液作用 滇藏铁路
下载PDF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选线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光伟 杜宇本 +3 位作者 蒋良文 沈维 刘筱怡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6,共14页
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地应力测量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规划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高地温、高地应力、活动断裂断错、岩爆、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和边坡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高地温和热害是... 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地应力测量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规划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高地温、高地应力、活动断裂断错、岩爆、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和边坡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高地温和热害是制约高黎贡山深埋隧道段建设的关键因素。根据地热钻探、测试资料分析,该区的地热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黄草坝断裂具有阻水隔热的工程地质特性。对比分析认为,C12K方案(34.5 km越岭长隧道方案)位于黄草坝阻水隔热断层之南,通道内相对低温,且在隧道口处避让了古滑坡等不利工程地质问题,在众多比选方案中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调查研究结果对大瑞铁路全线贯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瑞铁路 高黎贡山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选线 线路方案
下载PDF
玉龙雪山西麓冰碛(水)砾岩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永双 +2 位作者 石菊松 曲永新 赵希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作为滇西北、川西和西藏地区最重要的第四纪堆积物类型之一,冰川堆积物的工程性质及其相关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研究日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通过对上述地区大量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的现场调查发现,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是一类成分、结构和... 作为滇西北、川西和西藏地区最重要的第四纪堆积物类型之一,冰川堆积物的工程性质及其相关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研究日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通过对上述地区大量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的现场调查发现,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是一类成分、结构和性质都十分复杂的第四纪堆积物,其工程性质主要与母岩成分和充填胶结物的矿物成分密切相关。发育在石灰岩地区的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因钙质(方解石)的次生胶结,而成为单轴抗压强度达10.94-14.22 MPa的岩石,作者称其为“冰碛(水)砾岩”。结合滇藏铁路滇西北段线路比选和优化工作,对云南玉龙雪山西麓第四纪冰川堆积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在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冰碛(水)砾岩的胶结物成分与胶结作用、水稳性、力学性质、声波速度等方面的特性,这不仅可以丰富现代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而且对本区铁路工程建设和水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作用 冰碛砾岩 冰水砾岩 工程地质特性 玉龙雪山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地质力学模式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永双 杜国梁 +3 位作者 李向全 任三绍 吴瑞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5-617,共13页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了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的6类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堆积体滑移型、顺层滑移拉裂型、卸荷剪断型、岩溶贯通拉裂型、崩滑溃散型和构造控制型等。结合典型高位滑坡案例,重点剖析了各类滑坡启动的简化力学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成因解析。综合考虑不同类型高位滑坡的控制因素和易发性分区结果,初步圈定了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高位滑坡易发靶区,对高位滑坡隐患早期识别、重大工程选址选线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地质力学模式 锁固段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高原峡谷区
下载PDF
川西松潘上窑沟古滑坡复活特征及危险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瑞安 张永双 +3 位作者 杨志华 任三绍 陈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59-1667,共9页
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剧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古滑坡复活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工程设施和城镇安全。以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县上窑沟古滑坡为例,在剖析古滑坡复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破坏范围和失稳概率,并采... 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剧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古滑坡复活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工程设施和城镇安全。以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县上窑沟古滑坡为例,在剖析古滑坡复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破坏范围和失稳概率,并采用DAN^(3D)软件模拟研究了滑坡运动过程和堆积范围,开展了古滑坡复活的危险性预测评价。结果表明:(1)受坡脚浸润侵蚀和强降雨的影响,上窑沟古滑坡前缘局部H1已经复活,呈现出多级序、多期次活动的特点,目前地表宏观变形迹象清晰,存在进一步失稳可能;(2)H1在20 a一遇的10 d连阴雨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失稳概率达99.12%,而后部的H2在100 a一遇10 d连阴雨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失稳概率达96.36%,可能和前部H1发生连续失稳下滑;(3)仅前缘局部H1失稳时,滑体最远运移距离约350 m,堆积体前缘不会抵达居民区;(4)当后部H2和前部H1连续失稳时,滑体最远运移距离达550 m,沟口居民区的排导槽首端至国道G213间半径约150 m的扇形区遭受滑坡–碎屑流的危险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危险性预测 复活特征 失稳概率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深切河谷区古滑坡:判识、特征、时代与演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永双 刘筱怡 +2 位作者 吴瑞安 任三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5,共12页
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古滑坡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基于大量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年龄测试资料,总结了青藏高原东缘深切河谷区古滑坡的判识方法、主要发育特征、形成时代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古滑坡具有规模巨大、高位起动、物质组成和结构... 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古滑坡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基于大量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年龄测试资料,总结了青藏高原东缘深切河谷区古滑坡的判识方法、主要发育特征、形成时代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古滑坡具有规模巨大、高位起动、物质组成和结构复杂等特征,其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岩性组合和活动构造等因素关系密切。古滑坡在区域上受气候变化影响较明显,一般形成于河流强烈下切阶段,与河流阶地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数已发现的古滑坡与T 2阶地时代相当,时间跨度为40~10 ka,集中分布于30~20 ka。构造活动和地震造成古滑坡在不同区段的分布具有差异性,一般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密集发育,现今发现的古滑坡多为这种成因。这些认识对于科学认知古滑坡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未来巨灾风险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河流阶地 活动构造 遥感判识模型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强震区震后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志华 兰恒星 +1 位作者 张永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3-753,共11页
地震通过改变地表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使得震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显著增强的现象在震后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趋... 地震通过改变地表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使得震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显著增强的现象在震后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趋势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地震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尚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且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地震扰动区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研究可为震后地质灾害的长期防灾减灾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支持,也能对地震地质灾害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灾害 长期活动性 活跃周期 综述
下载PDF
滇藏铁路滇西北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雷伟志 +1 位作者 张永双 刘景儒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28-235,共8页
滇藏铁路滇西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部位,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地震活动频繁。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加之降雨、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造成该地区成为... 滇藏铁路滇西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部位,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地震活动频繁。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加之降雨、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造成该地区成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引起交通中断、毁坏房屋及人员伤亡事故。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滇藏铁路滇西北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对于减少和预防铁路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铁路 滇西北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下载PDF
云南腾冲地区粘土质硅藻土公路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能娟 +2 位作者 付晓晓 张永双 张瑞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1-2030,共10页
腾冲地区分布的粘土质硅藻土是一种特殊性的岩土体,具有孔隙大、密度低、含水量高,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结构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已发生一系列与粘土质硅藻土相关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较大损失。在粘土质硅藻土工程地质特性测试分析... 腾冲地区分布的粘土质硅藻土是一种特殊性的岩土体,具有孔隙大、密度低、含水量高,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结构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已发生一系列与粘土质硅藻土相关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较大损失。在粘土质硅藻土工程地质特性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腾冲地区粘土质硅藻土滑坡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粘土质硅藻土滑坡以中小型滑坡为主,受公路切坡、采矿、降雨等因素影响较大;公路边坡滑坡多发生在坡体的中部和后部,在牵引作用下部分滑坡可发生大范围滑动。粘土质硅藻土具有膨胀性和极强的结构性,其边坡稳定性较差。以新修建腾泸公路边坡滑坡为例,对S238省道冯家大山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受粘土质硅藻土膨胀性、结构性等的影响,人类工程扰动、降雨等引起边坡表部土体出现强度分层、膨胀性增强和力学强度降低,从而导致原支护结构破坏;在此基础上,对冯家大山边坡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综合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区 粘土质硅藻土 地质灾害 防治优化设计
下载PDF
川西鲜水河呷拉宗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筱怡 张永双 +3 位作者 吴瑞安 任三绍 沈亚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67-1777,共11页
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乃至全球地形陡度最大、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天气变化极端频繁的区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导致该区成为古滑坡分布最集中和复活危害最大的地区。本文以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呷拉宗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钻探和物... 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乃至全球地形陡度最大、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天气变化极端频繁的区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导致该区成为古滑坡分布最集中和复活危害最大的地区。本文以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呷拉宗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钻探和物探、InSAR监测、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对呷拉宗古滑坡的发育特征、形成演化过程及复活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呷拉宗古滑坡形成于距今约42~30ka的晚更新世晚期,体积达3150×10^4m^3,属巨型古滑坡;②鲜水河断裂活动是呷拉宗古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历史强震的震裂效应形成古滑坡的雏形,后续的断裂蠕滑作用进一步造成坡体开裂,加剧大气降水渗入,并对裂缝有扩展作用;③SBAS-InSAR监测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目前该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在多个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陡坎及坍塌,局部变形强烈,在强震和极端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较大规模复活滑动。建议加强采取排水和抗滑等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构造地貌 古滑坡 复活 InSAR监测技术
下载PDF
陕北砂黄土高边坡可靠度分析及边坡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永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5-10,共6页
在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北部砂黄土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并分析了制约砂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以陕北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条分法,建立了砂黄土边坡的状态方程;将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作... 在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北部砂黄土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并分析了制约砂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以陕北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条分法,建立了砂黄土边坡的状态方程;将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作为随机变量,采用蒙特卡罗(Monte_Carlo)法对砂黄土高边坡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计算结果与已发生破坏的典型砂黄土边坡对比分析表明,抛物线型破坏面可以较好地逼近实际滑裂面;对于同一边坡而言,在大致相同的总体坡度条件下,阶状坡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坡形为一坡到顶的边坡。文章基于分析计算结果,对210国道绥德段砂黄土边坡进行了优化设计,所提出的砂黄土高边坡优化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供工程设计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黄土 高边坡 黄土滑塌 可靠度分析 优化设计 陕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