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 被引量:65
1
作者 张颖 陈梅 +1 位作者 段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403例,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癌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403例,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癌5例,均为腺癌;癌前病变22例,均呈不典型增生。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宫腔镜的诊断价值。结果(1)临床特点: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2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76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0±8)、(58±6)岁,平均绝经年限分别为(9.8±8.1)、(8.3±6.9)年,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者分别为13例(48.1%,13/27)、159例(42.3%,159/376),合并高血压病者分别为12例(44.4%,12/27)、140例(37.2%,140/376),合并糖尿病者分别为5例(18.5%,5/27)、43例(11.4%,43/376),两者间以上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3±0.7)cm,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0.8±0.4)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01)。(3)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息肉平均直径为(2.4±1.0)cm,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1.6±1.0)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4)。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共6例,其中腺癌4例,不典型增生2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22.2%(6/27)、100.0%(376/376)、100.0%(6/6)、94.7%(376/397)及94.8%(382/40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息肉 癌前状态 子宫内膜肿瘤 宫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宫腔镜联合B超及腹腔镜在剖宫产切口憩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2
作者 段华 +3 位作者 张颖 彭燕蓁 李长东 王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2008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5例剖宫产切口憩室,均表现为末次剖宫产复经后经期延长至15~26 d。5例均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确诊,宫腔镜见宫颈内口上方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局部缺损呈拱形穹隆样改变,凸向子宫浆膜面,伴局部血管增生,腔... 2008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5例剖宫产切口憩室,均表现为末次剖宫产复经后经期延长至15~26 d。5例均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确诊,宫腔镜见宫颈内口上方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局部缺损呈拱形穹隆样改变,凸向子宫浆膜面,伴局部血管增生,腔内可见陈旧积血,联合超声下可见子宫下段前壁剖宫产切口部位浆膜层连续而肌层不连续,出现"断裂"现象,其内出现无回声区。行腹腔镜下憩室切除子宫缝合修补术。手术时间(60.0±7.9)min。术中出血量10~20ml。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19个月,异常阴道出血症状均消失,月经规律,宫腔镜联合B超二探测量子宫下段剖宫产处肌壁厚度由术前(2.6±0.5)mm增至术后(10.5±1.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剖宫产切口憩室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被引量:42
3
作者 刘芸 成九梅 +4 位作者 夏雪 段华 王金娟 李长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放置前后患者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血清CA125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置LNG-IUS后,患者...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放置前后患者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血清CA125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置LNG-IUS后,患者月经量显著减少,第1个月经量为原来的(35±11)%(P<0.01),12个月后为(6±2)%(P<0.01),26例贫血患者于放置3个月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放置1个月后患者痛经程度明显减轻,痛经评分由放置前的(2.3±0.37)分降为(1.2±0.14)分(P<0.01),放置6个月后,患者的痛经症状均消失;放置LNG-IUS前子宫体积为(232.43±71.14)cm3,放置6个月后子宫体积缩小(187.74±54.07)cm3(P<0.01);血清CA125于放置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且降至正常范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病 痛经 月经过多
原文传递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联合腹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 被引量:42
4
作者 袁静 段华 +3 位作者 王金娟 成九梅 叶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联合腹腔镜治疗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入院手术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联合腹腔镜治疗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入院手术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测量憩室厚度值(憩室顶端至子宫浆膜层的最小距离)决定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疗效、手术情况、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1)27例患者中仅17例由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与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相比,单纯经阴道B超的诊断率为63%(17/27)。(2)以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测量憩室厚度值为指标,其中〈3 mm者19例,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憩室切除修补术;憩室厚度值≥3 mm者8例,行宫腔镜憩室“开渠”术。(3)两种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3/27),其中宫腔镜憩室“开渠”术治疗有效率为7/8,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有效率为16/19,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3)。宫腔镜手术无效患者1例,憩室厚度值及其宽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无效患者3例,憩室厚度值较术前增加,其宽度较术前缩小。结论(1)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准确方法。(2)依据憩室厚度值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小创伤、提高治愈率。(3)手术中对憩室定位不准、切除不完整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手术后并发症 宫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腹腔镜检查 憩室
原文传递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及子宫病灶切除在初治失败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颖 成九梅 +1 位作者 段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及子宫病灶切除在初治失败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院对4例经外院治疗失败的剖宫产瘢痕妊娠,采用在腹腔镜下先分离出双侧子宫动脉并进行动脉阻断,然后行剖宫产...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及子宫病灶切除在初治失败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院对4例经外院治疗失败的剖宫产瘢痕妊娠,采用在腹腔镜下先分离出双侧子宫动脉并进行动脉阻断,然后行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及缝合修补。结果4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行子宫动脉阻断及病灶切除修补,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0~80min,术中出血量30~70ml。术后血hCG4周内均降至正常,月经规律来潮。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及子宫病灶切除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将成为治疗初治失败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 剖宫产瘢痕妊娠
下载PDF
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成九梅 刘芸 +3 位作者 段华 李长东 张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对9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4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对9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4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缝合组有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mL。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皮下血肿,无其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线圈套扎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原文传递
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文莉 张颖 +3 位作者 成九梅 王欣 段华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3期2689-2692,共4页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3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GnRHa治疗...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3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GnRHa治疗3个月后放置LNG-IUS,观察治疗前及放置LNG-IUS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痛经程度、月经情况、血红蛋白变化及子宫体积。结果 2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完成了治疗及随访。28例患者GnRHa治疗后3个月均无月经来潮,无痛经。放置LNG-IUS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放置LNG-IUS后3个月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8例患者GnRHa联合LNG-IUS治疗6个月内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但放置LNG-IUS后6个月子宫体积较放置LNG-IUS前稍有增大(P<0.05),放置LNG-IUS后6个月、12个月后较放置LNG-IUS 1个月后子宫体积增大(P<0.05)。结论 GnRHa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及经量增多症状,抑制子宫体积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痛经
下载PDF
微创技术保守性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段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以腹腔镜、宫腔镜为代表的内镜手术、介入治疗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微创技术,正深入到妇科疾病治疗的各个方面,显示出较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创技术在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凸显,本文对腹腔镜腺肌病病灶切除、腹腔镜腺... 以腹腔镜、宫腔镜为代表的内镜手术、介入治疗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微创技术,正深入到妇科疾病治疗的各个方面,显示出较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创技术在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凸显,本文对腹腔镜腺肌病病灶切除、腹腔镜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宫腔镜子宫内膜及内膜肌层交界区切除、子宫动脉栓塞术、高频聚焦超声等治疗子宫腺肌病进行文献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子宫动脉栓塞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腺肌病
下载PDF
7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三种手术途径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情况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雨声 张颖 +1 位作者 段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8期113-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需行子宫切除三种手术途径(开腹、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患者72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需行子宫切除三种手术途径(开腹、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患者72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组,283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TLH组,251例)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TVH,191例)三组,分析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体温、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三组比较,TAH组患者术中出血最多,TLH组手术时间最长、住院费用最高,但TLH组术后最高体温、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H、TLH和TVH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手术时间略长,住院费用较高以外,TLH在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TVH、TAH。三种全子宫切除途径各有利弊,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子宫切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雨声 +1 位作者 段华 张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妇科微创中心经病理确诊的403例EP的临床资料。结果 EP占同期绝经期宫腔内病变51.7%(403/779),有绝经后出血等... 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妇科微创中心经病理确诊的403例EP的临床资料。结果 EP占同期绝经期宫腔内病变51.7%(403/779),有绝经后出血等临床症状占43.4%(175/403)。超声检查77.9%(314/403)的病人提示内膜回声不均,内膜厚度(0.8±0.4)cm;48.4%(195/403)的病人探及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宫腔镜诊断EP与病理的符合率达88.6%(357/403)。病理结果显示良性息肉占93.3%(376/403),恶性息肉占6.7%(27/403)。同时对息肉外宫腔其余部位内膜活检300例,EP同时合并内膜单纯增生及复杂增生占20.3%(61/300),非典型增生占2.7%(8/300),子宫内膜癌占1.0%(3/300)。结论 EP是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宫腔内病变,宫腔镜是EP有效的诊治方法,需要同时行子宫内膜活检以防遗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子宫内膜息肉 超声 宫腔镜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PGP9.5、NGF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文莉 段华 +2 位作者 张颖 成九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腺肌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探讨神经纤维及其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痛经中... 目的研究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腺肌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探讨神经纤维及其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痛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病灶组织,对照组在位内膜功能层、肌层组织中PGP 9.5、NGF的表达;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ADS痛经程度评分,并分析其与上述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PGP 9.5在ADS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中呈特异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GP 9.5、NGF的表达在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病灶中明显增高(P<0.05);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ADS腺肌病灶中PGP 9.5、NGF的表达与痛经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分别为0.520和0.688,0.543和0.503。结论 ADS在位内膜功能层中PGP 9.5的特异性表达,可能为ADS诊断提供新的途径;ADS中PGP 9.5、NGF的高表达与其痛经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神经纤维 痛经 蛋白基因产物9.5
下载PDF
窄带成像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颖 段华 +5 位作者 孔亮 王永军 成九梅 王金娟 王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189例异常子宫出血可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电子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膜依次使用白光和NBI模式进行分类和...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189例异常子宫出血可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电子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膜依次使用白光和NBI模式进行分类和病灶性质的判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观察模式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作用。结果 189例共取子宫内膜病理标本334份,其中病理阳性病灶(包括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27份,阴性病灶(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性病变)207份。依照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宫腔镜下诊断特征:病灶增厚高出周边内膜、异型血管和(或)组织坏死致病灶表面毛糙不规则,NBI及白光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准确率为93.7%(313/334)及84.7%(283/334)(χ2=14.010,P=0.000),敏感性为95.3%(121/127)及79.5%(101/127)(χ2=14.302,P=0.000),NBI模式均显著高于白光;二者诊断的特异性为92.8%(192/207)及87.9%(182/207)(χ2=2.767,P=0.09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NBI弥补了普通光宫腔镜对病变形态学识别的不足,可明显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NBI指导下的对宫腔内病变的定位活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宫腔镜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下载PDF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颖 +1 位作者 成九梅 段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1月-2007年10月因子宫腺肌病接受TCRE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后痛经缓解率、月经量、血Hb...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1月-2007年10月因子宫腺肌病接受TCRE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后痛经缓解率、月经量、血Hb、CA125水平。结果31例TCRE手术时间(14.4±1.4)min(10-28min),术中出血量10-50ml。术后随访24-48个月,痛经缓解有效率93.5%(29/31),2例痛经不能缓解,且子宫进行性增大,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另1例服用孕三烯酮仍在随访中。1例术后11个月宫腔粘连致宫腔积血,行宫腔扩创引流积血约10ml痊愈。月经量由术前(102.0±4.7)ml减少至术后(15.6±2.1)ml(t=223.77,P=0.000),其中闭经7例,点滴状月经18例,月经量显著减少6例。22例术后3个月内贫血纠正,血红蛋白由术前(78.6±3.6)g/L上升至(126.8±8.9)g/L(t=-27.953,P=0.000)。术后血清CA125除2例持续〉35IU/ml,其余术后3个月降至正常范围。结论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治疗贫血,但术前应排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大小≤8孕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切除术 子宫腺肌病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彭燕蓁 段华 +3 位作者 成九梅 臧春逸 叶红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的109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复...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的109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术后12、24、36个月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9%、22.7%及25.7%。年龄对术后复发率有显著影响,年龄每增加1岁,复发风险就降低10%(RR=0.900,95%CI:0.822~0.986,P=0.023);术前子宫体积增大是术后复发高危因素(RR=1.289,95%CI:1.121~1.678,P=0.005);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是术后复发保护性因素(RR=0.407,95%CI:0.185~0.895,P=0.025)。患者的孕次、术前痛经评分、最大腺肌瘤直径、腺肌瘤位置、术前药物治疗、手术方式、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不是增加术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小、术前子宫体积增大、术后未应用GnRHa治疗是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复发 危险因素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永军 段华 +1 位作者 高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对22例POP-Q分期Ⅲ、Ⅳ期的重度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Y”形聚丙烯网片骶骨阴道固定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分别于膀胱阴道间隙...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对22例POP-Q分期Ⅲ、Ⅳ期的重度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Y”形聚丙烯网片骶骨阴道固定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分别于膀胱阴道间隙和直肠阴道间隙增加植入网片的长度,合并中度以上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者同期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ransobturator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TVT-O),采用POP-Q分期法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7(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分别评价解剖和功能疗效。结果22例均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合并重度SUI同期行TVT-O,术中未发生膀胱、输尿管、直肠他大血管损伤。手术时间(134.3±36.6)min,术中出血量(77.3±37.8)ml,术后2~3 d拔尿管均能自主排尿,无尿潴留。22例术后随访(17.5±8.2)月,无手术失败及术后复发,无网片侵蚀、暴露;POP-Q分期Aa、Ba、C、Ap、Bp各指示点解剖位置中位数由术前1.5、3.0、2.0、-2.3、-1.5 cm分别恢复为术后-3.0、-3.0、-8.0、-3.0、-3.0 cm。 PFIQ-7、PFDI-20评分中位数由术前66.7、66.2分恢复为术后12.0、14.6分,PISQ-12评分由术前(69.4±10.3)分提高到(86.9±10.0)分(t=12.351,P=0.000);UDI-6术前后无改善(Z=-0.337,P=0.736)。术后新发SUI 3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术前6例尿失禁,术后2例症状减轻,4例症状加重,其中1例术后8个月行 TVT-O,3例功能锻炼并观察。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5.4%(21/22)。结论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是治疗重度子宫或穹隆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诱发或加重尿失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 骶骨阴道固定术 合成网片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叶红 段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年第5期381-383,共3页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子宫输卵管性不孕 腹腔镜联合手术 孕中 宫腹腔镜 联合检查 不孕症 育龄妇女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金佟 +1 位作者 张佟 许阡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Ⅲ,CINⅢ)患者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检出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病理...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Ⅲ,CINⅢ)患者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检出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的3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住院并首次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升级为宫颈癌,将入选病例分为病理升级组(44例)及病理未升级组(318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初产年龄、是否有接触性出血、术前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cytologic test,TCT)结果、是否合并高危型HPV感染、转化区类型、病变累及点数等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TCT结果、病变累及点数为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R分别为2.301(95%CI:1.128~4.692)、4.018(95%CI:1.997~8.084)、9.206(95%CI:2.141~39.583)。结论患者年龄、术前TCT结果、病变累及点数是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充分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宫颈冷刀锥切术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167例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长东 段华 +3 位作者 刘芸 成九梅 张为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724-2726,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在诊治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的167例患者的326条输卵管中,有312条提示异常,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比分析宫腹腔镜联合与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子宫输卵管性不孕中的...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在诊治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的167例患者的326条输卵管中,有312条提示异常,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比分析宫腹腔镜联合与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子宫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价值及联合手术在治疗输卵管病变中的优势。结果:167例患者的312条异常输卵管中,正常164条占52.56%(164/312),通畅并形态欠佳4条占1.28%(4/312),部分通畅4条占1.28%(4/312),间质部阻塞48条占15.38%(48/312),伞端阻塞并积水92条占29.49%(92/312)。而提示正常的14条输卵管中,有2条虽全程通畅,但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黏连。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相符的为160条输卵管,符合率49.08%(160/326)。以宫腹腔镜联合检查作为诊断输卵管异常的金标准,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敏感性98.66%、特异性6.82%、阳性预测值47.44%、阴性预测值85.71%。经联合手术确诊的输卵管异常,均在同期麻醉下实施了相应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是输卵管不孕直观准确的诊断方法,联合手术与诊断同期实施,安全、疗效好,是治疗输卵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性不孕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成九梅 段华 +4 位作者 刘芸 张颖 王金娟 李长东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清CA125、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对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合并有盆腔其他病变术中一并处理;监测术后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清CA125、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对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合并有盆腔其他病变术中一并处理;监测术后痛经程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血CA125、性激素水平。结果 9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经病理检查全部证实为子宫腺肌病,平均随访(26.3±8.6)个月,患者术后经量均显著减少,贫血及痛经症状改善,子宫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CA125水平术后显著下降,性激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例患者术后意外妊娠行人流术,手术经过顺利,无胚物残留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可作为年轻、有保留子宫愿望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灶挖除术 子宫动脉阻断术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不同膨宫压力和灌流介质对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蔚 段华 +1 位作者 成九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中不同膨宫压力和灌流介质下患者血钠水平的变化,为降低体液超负荷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术中压力与介质的不同将62例宫腔镜手术按抽签方式分为膨宫压力100 mm Hg 5%葡萄糖组(100+GS,n=16)及生理盐水组(100+NS,n=1...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中不同膨宫压力和灌流介质下患者血钠水平的变化,为降低体液超负荷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术中压力与介质的不同将62例宫腔镜手术按抽签方式分为膨宫压力100 mm Hg 5%葡萄糖组(100+GS,n=16)及生理盐水组(100+NS,n=15);130 mm Hg 5%葡萄糖组(130+GS,n=16)及生理盐水组(130+NS,n=15)。分别于术前,术后0 h、4 h、12 h取静脉血,检测各组手术前后血清钠的水平。结果 (1)2个5%葡萄糖组血钠术后0 h降至最低点(P<0.05);2个生理盐水组术后4 h降至最低点(P<0.05)。130+GS组血钠变化最显著,与2个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0+GS组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率31%(5/16),其中重度占12%(2/16),130+NS组15例均无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3)。100+GS组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率12%(2/16),100+NS组为6%(1/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1.000)。2个5%葡萄糖组稀释性低钠血症共7例,均发生在灌流介质吸收量>1000 ml时,发生率为78%(7/9),其中2例重度者灌流介质吸收量分别为2000、1300 ml,灌流介质吸收<1000 ml的23例无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选择电解质介质灌流的宫腔镜手术,对维持机体血钠指标的稳定效果优于非电解质介质;使用非电解质介质灌流宫腔应慎重增加膨宫压力,以避免体液超负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膨宫压力 灌流介质 稀释性低钠血症 血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