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行政与行政权的发展 被引量:75
1
作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行政权力 法治行政 行政主体 依法行政 行政行为 行政管理 行政职能 法律地位 行政参与 法治国家
下载PDF
公民权与公民社会 被引量:82
2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8,共10页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成员具有公民与私人的双重身份和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双重权利的理论,可以将民间社会理解为具有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公民社会是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是组织化的政治存在,区别于分散的自然人社会...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成员具有公民与私人的双重身份和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双重权利的理论,可以将民间社会理解为具有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公民社会是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是组织化的政治存在,区别于分散的自然人社会的经济存在或民事主体存在。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核心力量。公民社会的特性和作用是让各个社会阶层有其组织和表达民意的渠道来参与国家政治,影响国家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 公民社会 非政府组织
原文传递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 被引量:69
3
作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知情权和信息公开体现主权在民和国家资源共享的民主、共和原则 ,体现保障公民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政原则。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前提 ,信息公开是国家权力主体对公民对社会的义务 ,是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实现... 知情权和信息公开体现主权在民和国家资源共享的民主、共和原则 ,体现保障公民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政原则。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前提 ,信息公开是国家权力主体对公民对社会的义务 ,是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实现信息公开和阳光下的政府 ,有赖于我国民主的不断扩大和法治国家的建立 ;有赖于党政干部对人民负责的观念的树立与增强 ,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信息自由 信息公开 公民权利 民主政治 法治
下载PDF
宪政简论 被引量:68
4
作者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8-9,共2页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种修改,是近年来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宪政运作,它使宪法更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符合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党的十四大提出、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建立社会...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种修改,是近年来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宪政运作,它使宪法更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符合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党的十四大提出、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势必要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权利与机遇的平等,竞争的自由和政治的民主化。它促成了宪法的修改,也必将促进宪法的实施。于是,进一步弘扬宪政精神,切实实行宪政的任务,提到了全国人民、执政党和政府的面前。什么是宪政?笔者认为党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包含以下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宪政运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宪政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法治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人大 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论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从人民与人大的法权关系谈起 被引量:66
5
作者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年第2期18-25,共8页
在我国,人民和人大都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权力的原始所有者,人大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的主体,人大是第二个层次的主体,它要对人民负责。人民的权力只能通过代表人民、为了人民的统治阶级中... 在我国,人民和人大都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权力的原始所有者,人大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的主体,人大是第二个层次的主体,它要对人民负责。人民的权力只能通过代表人民、为了人民的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来实际地掌握与行使。人民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遏制权力的扩张与腐败,保证国家权力运行的人民意志性,就不仅要以“权利制衡权力”,而且还必须以“社会权力制衡国家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社会权力 人民群众 法权关系 民与人 政治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 受托人 所有权 国家与社会
原文传递
论权利推定 被引量:77
6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本文认为,有关权利的立法不可能穷尽一切潜在的权利。在法律确认的明示权利外,还存在着法律的"默示权利"、为法律所"漏列的权利"、未预测到的"新生权利"、为法律所保留的"剩余权利"和"空... 本文认为,有关权利的立法不可能穷尽一切潜在的权利。在法律确认的明示权利外,还存在着法律的"默示权利"、为法律所"漏列的权利"、未预测到的"新生权利"、为法律所保留的"剩余权利"和"空白权利"以及种种"习惯权利"。它们可以通过"权利推定"明示出来并取得法律效力。"权利推定"就是以法律的明示权利或与之相关的法律原则、立法精神与宗旨为依据,推定出"默示权利"及其他应有权利的存在并确认其合法性的过程。权利推定在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由权利推定权利、由"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推定权利等多种形式。实行权利推定应遵循相应的规则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推定 法定权利 事实推定 法律地位 习惯权利 应有权利 法律原则 美国宪法 法律解释 默示权力
原文传递
实行司法独立与遏制司法腐败 被引量:59
7
作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15,共11页
司法独立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要消除妨碍司法独立的种种弊端,治本之道应是从整个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上加以改革。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司法权异化为可以进行权钱交易的私有资源,则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救治之道,主要是改革我国的... 司法独立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要消除妨碍司法独立的种种弊端,治本之道应是从整个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上加以改革。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司法权异化为可以进行权钱交易的私有资源,则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救治之道,主要是改革我国的权力结构,使司法权既相对独立,又受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时,也有赖于司法机关与司法人员的自主、自治,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独立 司法腐败 司法权
下载PDF
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 被引量:47
8
作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107,共7页
1998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二次法哲学社会哲学亚洲大会在韩国汉城——济州举行(第一次于1996年10月10日—12日在日本东京——京都举行)。此次会议由国际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IVR)韩国分会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日本、中国、韩国三国的学者40... 1998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二次法哲学社会哲学亚洲大会在韩国汉城——济州举行(第一次于1996年10月10日—12日在日本东京——京都举行)。此次会议由国际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IVR)韩国分会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日本、中国、韩国三国的学者40余人。会议的主题是:“在亚细亚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主义 法哲学 市民社会 多元社会 法治国家 国家权力 社会权力 多元化社会 产业社会 东亚法文化
原文传递
对行政许可是“赋权”行为的质疑──关于享有与行使权利的一点法理思考 被引量:57
9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9,共4页
关键词 行政许可 行使权利 具体行政行为 法定权利 行政主管 一点法 行政许可制度 赋权 具体权利 行政许可行为
原文传递
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共11页
毛泽东“人治加群治”的治国方略 ,实质上是“人治底下的群治” ,是人治的当代形态 ,收效甚微 ,负面作用为主 ,乃至某种程度上造成国无宁日 ,以一场浩劫告终。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路线 ,实行“三有利”原则的社会主... 毛泽东“人治加群治”的治国方略 ,实质上是“人治底下的群治” ,是人治的当代形态 ,收效甚微 ,负面作用为主 ,乃至某种程度上造成国无宁日 ,以一场浩劫告终。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路线 ,实行“三有利”原则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和功利主义法价值观 ,为使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开辟了道路。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 ,不可能完全摆脱人治的痕迹 ,给其后继者留下了继续革故鼎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人治 法制 法律思想 法治
原文传递
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对立统一 被引量:61
11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共9页
权利和权力是法律上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关于什么是权利,是法学史上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有自由说、意思说、利益说、法律上之力说等等诸多定义.什么是权力,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权... 权利和权力是法律上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关于什么是权利,是法学史上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有自由说、意思说、利益说、法律上之力说等等诸多定义.什么是权力,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权力是指它的保持者在任何基础上强使其他个人屈从或服从于自己的意愿的能力.'有的说,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者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说 法学史 宗教信仰自由权 权利制衡 议行合一 人身自由权 言论自由权 宪法基本权利 私有财产权 宪法权利
原文传递
立法的效益与效率 被引量:41
12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66,共10页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务,其中要求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要强调为促进这两个根本转变服务,而提高立法自身的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务,其中要求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要强调为促进这两个根本转变服务,而提高立法自身的效益与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效益 立法效益 立法目的 法的效益 社会效益 法律规范 法律效率 立法成本 立法者 社会主体
原文传递
建构我国宪政立法体系策议 被引量:48
13
作者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0,42,共9页
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实行民主宪政 ,必先制定保障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和有效监控政府权力的法律 ,并形成体系。要推进宪政立法 ,思想认识上要克服“五怕”的障碍。宪政立法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时 ,应注重公民基本权... 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实行民主宪政 ,必先制定保障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和有效监控政府权力的法律 ,并形成体系。要推进宪政立法 ,思想认识上要克服“五怕”的障碍。宪政立法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时 ,应注重公民基本权利不可侵犯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宪政立法 民主宪政 立法体系 基本原则 公民基本权利不可侵犯原则
原文传递
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 被引量:52
14
作者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7,共8页
国家是人权保障的主要义务主体。这是因为保障人权是国家存在的价值所在和行使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对人权的最大威胁也往往来自国家权力;社会主体之间侵犯人权的行为也仰仗国家的整治。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包括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 国家是人权保障的主要义务主体。这是因为保障人权是国家存在的价值所在和行使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对人权的最大威胁也往往来自国家权力;社会主体之间侵犯人权的行为也仰仗国家的整治。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包括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四个方面。按国家行为的性质可分为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按社会主体的权利性质可分为对私权利和公权利的保护义务;还有经由人权推定而衍生的保护义务;以及国家对人权的国际义务。国家在履行人权保障义务时,应当遵守以人为本、人权保障优位原则;平等保护原则;他律与自律原则(以法控权和"克制保留义务")。国家(政府)违反人权义务应当承担国家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国家义务 国家责任
下载PDF
权威、权力还是权利——对党与人大关系的法理思考 被引量:48
15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1,共9页
在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必要进一步从法理上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探究一下党的领导权的实质,党同国家、同人民、同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这种领导权,在党... 在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必要进一步从法理上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探究一下党的领导权的实质,党同国家、同人民、同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这种领导权,在党与国家关系上,究竟是一种政治权威、社会权力,还是国家权力?是执政党的权力,还是权利?党同人大的关系是组织上的领导,还是政治上的领导?这些问题,理论上似已明确,实际上却较模糊,本文尝试作一探讨。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执政党 党的领导权 领导党 领导权威 地方党委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权力 党组织 无产阶级专政
原文传递
论党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7,共7页
一、政党政治与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现代民主国家或法治国家,也是“政党国家”,即实行以政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权力配置与运作体制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如此,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只是它们在政党制度的形式与政党的阶... 一、政党政治与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现代民主国家或法治国家,也是“政党国家”,即实行以政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权力配置与运作体制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如此,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只是它们在政党制度的形式与政党的阶级本质上有基本区别。 资本主义国家是实行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有一党制。 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特色,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即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执政党 领导党 国家权力 人民群众 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与作用
原文传递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公民社会 被引量:42
17
作者 《政法论丛》 2007年第5期5-12,共8页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法治化的国家,更要形成法治社会;国家既服务于社会,又保障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由。而法治社会则应当是自由的社会、公民社会。这种自由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权力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法的社会化多元化将消减国家法对社会的绝对统治,转为国家法与社会自治规范的共治,最终使法与权力逐渐复归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 法治社会 自由 法社会化
下载PDF
论社会权力与法治社会 被引量:38
18
作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23,共12页
引言。20世纪末,中国的执政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目标,并将它纳入宪法。中国法学界对如何建立法治国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大多是就法治国家论法治,还没有跳出“国家-社会”一体化的格局。
关键词 社会权力 法治社会 中国 依法治国 治国方略
原文传递
权力的特性及其要义 被引量:37
19
作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4-69,共6页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某个主体能够运用其拥有的资源,对他人发生强制性的影响力、控制力,促使或强迫对方按权力者的意志和价值标准作为或不作为,此即权力。法的本质内容主要是自由、权利与权力这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其中权力是法自由和...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某个主体能够运用其拥有的资源,对他人发生强制性的影响力、控制力,促使或强迫对方按权力者的意志和价值标准作为或不作为,此即权力。法的本质内容主要是自由、权利与权力这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其中权力是法自由和法权利的支柱。权力这个范畴在法学上受到重视,始于近代权力分立理论的启蒙和现代公法的发展,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扩大,行政权力的无所不在。没有无权力的法。也不容许非法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国家权力 社会权力 本质内容
下载PDF
人权观念与人权入宪 被引量:36
20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1,共5页
20 0 4年 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中国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是宪法内容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修改始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 20 0 4年 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中国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是宪法内容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修改始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内涵深刻 ,立意高远 ,都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权与人权的保护性规定 ,对中国宪法发展和我国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观念 宪法 公民权 违宪审查制度 人权保障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