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捕诉一体模式下双向通报机制的建构
1
作者 陆力强 曹纪元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9-41,共3页
在“捕诉分离”案件中,由于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分属于不同的检察部门负责,客观上导致侦查活动存在一定的“监督盲区”,这既不利于引导侦查取证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侦查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同时也不利于落实司法责任制的要求。在现... 在“捕诉分离”案件中,由于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分属于不同的检察部门负责,客观上导致侦查活动存在一定的“监督盲区”,这既不利于引导侦查取证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侦查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同时也不利于落实司法责任制的要求。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通过在“负责逮捕的检察院”与“负责起诉的检察院”之间建立“双向通报”机制,明确各自在不同办案环节的职责,重点解决“捕诉分离”案件中侦查监督工作出现空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诉一体办案机制 侦查监督 双向通报
下载PDF
实践视角下的涉黑涉恶案件检察建议工作
2
作者 罗静 《天津检察》 2019年第3期54-56,共3页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实现检察监督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检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结合执法办案等方式向有关单位发出的一种建议形式,其目的是为了督促有关单位不断强化自我管理与规范,切实增强遵法、守法意识,提...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实现检察监督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检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结合执法办案等方式向有关单位发出的一种建议形式,其目的是为了督促有关单位不断强化自我管理与规范,切实增强遵法、守法意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建议 案件 实践 社会服务能力 检察机关 监督目的 监督职责 执法办案
原文传递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实践模式及启示
3
作者 《天津检察》 2019年第1期67-68,共2页
笔者通过索检北大法宝、最高人民检察院信息公开网及其他互联网公开信息,归纳出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刑事案件的司法处置结果主要包括偷逃税款数额较低作不起诉处理、情节轻微不起诉、起诉后判处缓刑、起诉后判处实... 笔者通过索检北大法宝、最高人民检察院信息公开网及其他互联网公开信息,归纳出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刑事案件的司法处置结果主要包括偷逃税款数额较低作不起诉处理、情节轻微不起诉、起诉后判处缓刑、起诉后判处实刑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货物 走私 认罪 物品 最高人民检察院 实践 不起诉
原文传递
共享经济的刑事犯罪风险分析
4
作者 胡家宝 《天津检察》 2018年第1期24-25,共2页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社会的发展趋势,共享将分散化的使用权整合并重新分配,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该领域内刑事犯罪风险也日渐高企。面对该类风险,刑事法律规制应当采取“进退结合”的路径,刑事司法应当谨慎进入.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刑事犯罪风险 刑事法 律规制
原文传递
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所得数额”问题研究
5
作者 任婧 《天津检察》 2021年第2期42-43,共2页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相关条文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对刑法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修改较大,...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相关条文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对刑法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修改较大,认定构成犯罪的标准从原来的“销售金额数额较大”修改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刑法修正案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数额较大 销售金额 其他严重情节 相关条文 违法所得数额
原文传递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问题探究
6
作者 《天津检察》 2017年第4期63-64,共2页
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当今的信息社会。互联网空间中,通过瞬息连接世界的网络,无数信息时刻在产生与流动,产生了大量机遇,也存在较多刑事风险。④网络服务提供者掌握着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者。作为信息所有者,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网络... 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当今的信息社会。互联网空间中,通过瞬息连接世界的网络,无数信息时刻在产生与流动,产生了大量机遇,也存在较多刑事风险。④网络服务提供者掌握着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者。作为信息所有者,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服务提供者 信息犯罪 公民个人 问题探究 信息技术革命 个人信息 信息社会 互联网
原文传递
商誉保护的尺度: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认定
7
作者 王洁 《天津检察》 2018年第3期51-52,共2页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较为冷门,却极易引起公众关注。有文章将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统称为商誉,笔者在本文中也采用这一概念。商誉会直接影响到商业主体在经济市场中的商业地位、评价以及社会生存能力等,直接关系到商业主体的经济...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较为冷门,却极易引起公众关注。有文章将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统称为商誉,笔者在本文中也采用这一概念。商誉会直接影响到商业主体在经济市场中的商业地位、评价以及社会生存能力等,直接关系到商业主体的经济损失或者经济收益。破坏商誉之行为如果超过必要的界限,则可能会面临刑事的风险。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又应当如何把握本罪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声誉罪 商誉保护 商业信誉 损害 社会生存能力 商业主体 商业地位 经济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