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化粘土负载ZnCl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苯苄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春晖 罗锡平 +3 位作者 葛忠华 李小年 蔡晔 郭红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9-584,共6页
以酸化粘土矿物蒙脱土为载体 ,采用浸渍蒸发法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ZnCl2 固体酸催化剂 ,并以苯与苄基氯的苄基化反应评价了其催化性能 .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苄基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再生性能 ,比较了负载前后催化剂的活性 .利用XRD ,... 以酸化粘土矿物蒙脱土为载体 ,采用浸渍蒸发法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ZnCl2 固体酸催化剂 ,并以苯与苄基氯的苄基化反应评价了其催化性能 .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苄基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再生性能 ,比较了负载前后催化剂的活性 .利用XRD ,TG DTA和FT I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较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 :原矿土经 30 %硫酸酸化处理 4h ,ZnCl2 负载量为 2 0mmol/ g,催化剂于 2 5 0~ 35 0℃焙烧活化 .过量的苯和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苄基氯的转化率 ,催化剂与苄基氯的用量比为 1 5 g/mol.产物二苯甲烷的收率最高可达 83 5 %.表征分析表明 ,蒙脱土酸化处理后层状结构遭到破坏 ,比表面积增大 ,负载和活化处理使ZnCl2 与蒙脱土载体的羟基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 ,提高了蒙脱土表面的总酸量 ,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蒙脱土 氯化锌 固体酸催化剂 苄基氯 烷基化 二苯甲烷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振宇 郭红 +3 位作者 姚健 吴若宁 董越 梅艳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促进延长油田化学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延长HZP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驱波及范围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渗吸体系的渗吸驱油效率和规律。结果表明,润湿性不... 为了促进延长油田化学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延长HZP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驱波及范围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渗吸体系的渗吸驱油效率和规律。结果表明,润湿性不同的岩心渗吸驱油速度和效率由强到弱依次为亲水性、中性、亲油性,注入水体系中,原油在亲水岩心中的粘附功最小,仅有2.4645×10^(-3) J/m^(2),在亲油岩心中的粘附功达到16.7437×10^(-3) J/m^(2),是亲水岩心的6.8倍,不同表面活性剂均可以使粘附功不同程度的降低。十六烷基磺酸钠溶液渗吸效率最高,亲水岩心中渗吸效率达到25.2%,中性润湿岩心中渗吸效率为20%,均高于注入水渗吸驱油效率。矿场应用后油井综合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对低渗油藏化学渗吸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特低渗油藏 渗吸驱油 润湿性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钻井过程中储层损害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若宁 刘云 +4 位作者 成志刚 邓富元 郭红 包恒 郭星波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问题,以东部油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分析了水平井钻井中的储层损害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问题,以东部油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分析了水平井钻井中的储层损害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黏土矿物主要以绿泥石和高岭石为主,伊蒙混层次之,不含蒙脱石。水敏指数为53.82%,盐敏指数为55.86%,碱敏指数为67.20%,应力敏感指数为85.88%,水锁损害率为82%,敏感性损害和水锁损害是造成储层损害的重要因素。采用“防水锁+强抑制”的储层保护对策,优选出高效的防水锁剂F-113和强抑制剂聚胺CYF-1+KCl,形成了“多元协同”的保护特低渗储层的钻井液体系,体系配方为原钻井液+(0.3%~0.5%)防水锁剂F-113+1%聚胺CYF-1+1%KCl。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渗透率恢复率大于85%,满足延长油田东部油区钻井工程及储层保护的技术要求,为延长油田东部油区水平井钻井过程的储层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损害 水锁 配伍性 储层保护
下载PDF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不同瓦斯抽采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桂波 冯增朝 +2 位作者 王彦琪 郭红 上官禾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2-1366,共5页
煤层的瓦斯抽采是避免煤矿瓦斯灾害发生的根本防治措施。根据瓦斯解吸理论,提出通过水力割缝及水力冲孔技术,在煤体中人为再造裂隙,增大煤体在空气中的暴露面积,同时形成瓦斯流动通道,达到加快瓦斯解吸,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目的。本文以... 煤层的瓦斯抽采是避免煤矿瓦斯灾害发生的根本防治措施。根据瓦斯解吸理论,提出通过水力割缝及水力冲孔技术,在煤体中人为再造裂隙,增大煤体在空气中的暴露面积,同时形成瓦斯流动通道,达到加快瓦斯解吸,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目的。本文以水力割缝及水力冲孔进行机理分析为基础,根据在阳泉矿区某煤矿回风巷中进行现场实验,对普通钻孔抽放瓦斯、水力冲孔抽放瓦斯以及高压水力割缝抽放瓦斯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高瓦斯矿井中通常采用的普通钻孔抽放瓦斯,水力割缝技术瓦斯抽放量提高了4.11-4.34倍,水力冲孔技术瓦斯抽放量提高了0.46-0.56倍。水力冲孔对提高瓦斯抽放速度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割缝 水力冲孔 瓦斯抽采
下载PDF
用膨润土作载体的酸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春晖 葛忠华 +2 位作者 罗锡平 李小年 郭红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共3页
研究采用浸渍蒸发法制备ZnCl2 /膨润土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 ,以催化苯与苄氯烷基化模型反应考察了膨润土酸化时间、ZnCl2负载量和活化温度等制备参数 ,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利用XRD、BET、TG DTA、Hammett指示剂法、吡啶吸附FTIR对催化剂... 研究采用浸渍蒸发法制备ZnCl2 /膨润土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 ,以催化苯与苄氯烷基化模型反应考察了膨润土酸化时间、ZnCl2负载量和活化温度等制备参数 ,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利用XRD、BET、TG DTA、Hammett指示剂法、吡啶吸附FTI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参数通过影响催化剂的孔结构和表面酸性 ,影响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酸催化烷基化性能试验表明 ,膨润土负载Zn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固体酸催化剂 浸渍蒸发法 载体 氯化锌 制备方法 酸化时间 活化温度 催化性能 苄氯 孔结构 表面酸性 烷基化
下载PDF
基于相位簇扰动的下垂控制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晓寰 张旭东 郭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8-1738,共11页
传统孤岛检测方法多基于恒功率控制和电流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研究,随着下垂控制等其他控制策略并网逆变器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机并网逆变器的广泛应用,传统孤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必须寻找一种通用性更强的检测方法来适应分布式发电... 传统孤岛检测方法多基于恒功率控制和电流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研究,随着下垂控制等其他控制策略并网逆变器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机并网逆变器的广泛应用,传统孤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必须寻找一种通用性更强的检测方法来适应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发展。该文首先针对下垂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基于P-f有功功率环相位簇扰动的孤岛检测方法,根据Goertzel算法提取的各次谐波幅值求和进行孤岛检测,该方法应用于下垂控制并网逆变器中,能够有效地增强抗干扰能力,无盲区地检测出孤岛,并适用于传统并网控制策略和多机并网系统。最后在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基础上建立仿真和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相位簇扰动主动孤岛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系统 孤岛检测 下垂控制 相位簇
下载PDF
基于图像检索技术的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CT描述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彦琪 冯增朝 +1 位作者 郭红 赵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34-2540,共7页
基于X射线的CT扫描技术,因其具有多层位、对同一岩石试件可连续、无损扫描等优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进行实时CT扫描,也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三维显微CT试验系统实时监测煤岩... 基于X射线的CT扫描技术,因其具有多层位、对同一岩石试件可连续、无损扫描等优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进行实时CT扫描,也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三维显微CT试验系统实时监测煤岩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因位移误差会引起扫描层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试验结果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检索技术的CT扫描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煤岩试样在单轴载荷作用下破坏过程的CT实时监测,并引入基于Manhattan距离的相似性计算方法,检索出岩石试件同一层位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相似扫描层。结果表明,采用图像检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煤岩在加载破坏过程中位移误差的影响,更好地通过CT图像来描述煤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微裂纹分布状况和演化规律,从而在细观层次上揭示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破坏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轴压缩 图像检索技术 小试件 显微CT 细观层次
下载PDF
煤中吸附气体的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冯增朝 郭红 +2 位作者 李桂波 赵静 吕兆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3601-3605,共5页
随孔隙压力的增大,煤的渗透率呈"V"字形变化,渗透率最小值对应的孔隙压力为临界孔隙压力。研究表明:临界孔隙压力两侧是2种物理机制不同的渗流过程,当孔隙压力小于临界孔隙压力时,渗流以滑脱效应为主,滑脱系数与围压之间的关... 随孔隙压力的增大,煤的渗透率呈"V"字形变化,渗透率最小值对应的孔隙压力为临界孔隙压力。研究表明:临界孔隙压力两侧是2种物理机制不同的渗流过程,当孔隙压力小于临界孔隙压力时,渗流以滑脱效应为主,滑脱系数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呈"V"字形变化;当孔隙压力大于临界孔隙压力时,气体流动以线性渗流为主,渗透率的倒数与孔隙压力的平方呈线性关系。研究对于从机制上正确认识低渗透煤储层的渗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滑脱效应 低渗透煤层 渗流 孔隙压力
原文传递
纳米孔硅铝层柱蒙脱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春晖 李庆伟 +2 位作者 葛忠华 李小年 郭红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2,共6页
 以蒙脱石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胺为结构导向剂,直接利用正硅酸乙酯和异丙醇铝混合物为层柱前驱体,合成了新型纳米孔径硅铝层柱蒙脱石复合材料。运用XRD、TG、FT-IR和N2等温吸附-脱附等技术表征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合...  以蒙脱石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胺为结构导向剂,直接利用正硅酸乙酯和异丙醇铝混合物为层柱前驱体,合成了新型纳米孔径硅铝层柱蒙脱石复合材料。运用XRD、TG、FT-IR和N2等温吸附-脱附等技术表征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合成材料具有大通道(层间距为3.45nm)、孔径较大且分布窄(平均孔径为2.0nm)、高比表面积(SBET=502.0m2/g)和高热稳定性(大于750℃)。和硅层柱多孔粘土复合材料相比,铝的掺入对孔结构和热稳定性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酸性和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孔粘土 蒙脱石 合成 催化
下载PDF
金溪膨润土钠化改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慧宇 余志伟 郭红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7,共2页
对金溪膨润土进行了钠化改型研究 ,取得了一定效果 ,阳离子交换容量提高 19 2mmol/ 10 0g ,从而为发掘该资源的潜在价值 ,拓宽其应用范围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金溪膨润土 钠化改型 阳离子交换容量
下载PDF
ZnCl_2/Si-MCM-41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春生 周春晖 +2 位作者 葛忠华 王晖 郭红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96-500,共5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新型的环境友好催化剂ZnCl2/Si-MCM-41。考察了它在苯与苄氯的苄基化反应上的活性,探索了制备ZnCl2/Si-MCM-41负载试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研究表明:ZnCl2/Si-MCM-41的最佳制备条件是负载量为4mmol/g,活化温度为150℃,活...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新型的环境友好催化剂ZnCl2/Si-MCM-41。考察了它在苯与苄氯的苄基化反应上的活性,探索了制备ZnCl2/Si-MCM-41负载试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研究表明:ZnCl2/Si-MCM-41的最佳制备条件是负载量为4mmol/g,活化温度为150℃,活化时间为5h。通过XRD、TG、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ZnCl2在较低负载量时,ZnCl2充分分散在载体孔道内,对催化剂载体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此负载试剂上苯的苄基化反应的活性中心不是晶体ZnCl2,而是存在于载体表面的非晶态ZnCl2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L2 氯化锌 Si-MCM-41 环境友好催化剂 浸渍法 分子筛 负载试剂 苄基化反应 活性 表征
下载PDF
延长油田X区块低渗油藏N2泡沫驱油效率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红 杜敏 +4 位作者 贠玉平 冯洋 史鹏涛 王振宇 康万东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1期95-99,115,共6页
针对特低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油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指进和舌进现象,导致水驱动用程度差的开发现状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泡沫驱油过程中不同注采参数对N2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得到X区块N2泡沫驱油的最优参数,并将其应用到矿场中。实... 针对特低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油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指进和舌进现象,导致水驱动用程度差的开发现状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泡沫驱油过程中不同注采参数对N2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得到X区块N2泡沫驱油的最优参数,并将其应用到矿场中。实验结果表明,N2泡沫封堵性能受压力影响,压力增大,封堵性能先增强后减弱,注入速度从0.1~0.3 ml/min,驱油效果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优化的注入速度为0.2 ml/min,泡沫段塞大小为0.3 HCPV为宜。该研究为低渗油藏N2泡沫驱油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矿场应用表明N2泡沫确实在延长油田具有较好的堵水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N2泡沫 岩心驱替 参数优化
下载PDF
680t网架整体顶升施工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皓 张倩 +2 位作者 高璞 郭红 杨帆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30-33,39,共5页
某焊接球-螺栓球斜放四角锥网架,平面投影尺寸为84m×60m,采用地面散拼、整体顶升的施工方式,整体顶升质量约为680t,顶升高度9.25m。针对工程特点,进行网架顶升点优化,包括顶升方式及顶升点位置优化等;对网架同步顶升及分级卸载进... 某焊接球-螺栓球斜放四角锥网架,平面投影尺寸为84m×60m,采用地面散拼、整体顶升的施工方式,整体顶升质量约为680t,顶升高度9.25m。针对工程特点,进行网架顶升点优化,包括顶升方式及顶升点位置优化等;对网架同步顶升及分级卸载进行全过程仿真模拟,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装工程 钢结构 网架 顶升 优化 卸载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砂岩岩心模型的微观水驱油渗流规律和剩余油赋存状态实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洋 杨国旗 +9 位作者 李颖涛 郭红 杜敏 刘欣 刘婵 文明 刘磊 卢婷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了深入认识真实砂岩岩心微观驱替过程中流体的流动规律和驱替完成后剩余油赋存状态,通过自主研制的一套微观可视化驱替观测装置,研究了3种不同岩心薄片模型的水驱油过程,并利用尼康高倍金相显微镜和拟三维数值图像分析技术,对3种岩心... 为了深入认识真实砂岩岩心微观驱替过程中流体的流动规律和驱替完成后剩余油赋存状态,通过自主研制的一套微观可视化驱替观测装置,研究了3种不同岩心薄片模型的水驱油过程,并利用尼康高倍金相显微镜和拟三维数值图像分析技术,对3种岩心模型微观驱油剩余油赋存状态进行观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真实模型驱替实验中油水间无清晰界面;微观模型从入口到出口剩余油分布增多,饱和度增大;驱替完成后,剩余油主要以孤立点珠状、膜状、不规则珠串状、渠道状以及段塞状赋存于岩石孔隙中。以上成果对认识微观驱替过程中流体的流动规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岩心 微观水驱油 驱替效率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X区块低渗油藏注气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敏 郭红 +4 位作者 贠玉平 冯洋 史鹏涛 王振宇 王苗苗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1期84-89,120,共7页
为研究X区块低渗油藏注气混相驱油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探讨了原油相态特征和注入气与地层流体的相态特征,开展细管实验测试了注入气与地层流体的最小混相压力,为X区块低渗油藏注CO2和注伴生气可行性提供基础。实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为研究X区块低渗油藏注气混相驱油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探讨了原油相态特征和注入气与地层流体的相态特征,开展细管实验测试了注入气与地层流体的最小混相压力,为X区块低渗油藏注CO2和注伴生气可行性提供基础。实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该区块原始地层压力为31.1 MPa,饱和压力为11.03 MPa;注CO2在保压、降黏膨胀和抽提方面的效果好于注伴生气;两种气体注入与地层流体不能实现一次接触混相驱,可以实现多级接触混相,压力分别为27.85 MPa和29.2 MPa。细管实验的驱替效率在94.2%,确定了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3.56 MPa,由此可见X区块油藏适合注CO2混相驱油,为目标区块后续注CO2驱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可行性 CO2 相态 混相驱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延长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郭红 杜敏 +3 位作者 姚健 王振宇 张金元 刘海伟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CO_(2)驱油在特低渗油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以延长油田H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根据动静态参数将井组分成2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2类井组CO_(2)驱油的开发方式、注气时机、注气速... CO_(2)驱油在特低渗油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以延长油田H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根据动静态参数将井组分成2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2类井组CO_(2)驱油的开发方式、注气时机、注气速度、井底流压及气水交替周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气水比1∶1且气水交替的方式在油井含水40%~60%时注气效果最佳。第1类注气井组的最优注气速度为10~15 t/d,井底流压1 MPa,气水交替周期60天;第2类注气井组最优注气速度为5~10 t/d,井底流压2 MPa,气水交替周期30天。该研究结果对H区块低渗油藏现场注CO_(2)驱油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特低渗油藏 数值模拟 注气速度 气水交替
下载PDF
延长油田X区块高含水油藏不稳定注水可行性机理研究
17
作者 杜敏 郭红 +2 位作者 夏晨丹 黄宝杰 杨水胜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4-28,51,共6页
为研究X区块高含水油藏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通过CMG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了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并且对影响不稳定注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稳定注水技术相比于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好,日产油量相比于常规注水能提高57%,累... 为研究X区块高含水油藏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通过CMG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了不稳定注水的可行性,并且对影响不稳定注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稳定注水技术相比于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好,日产油量相比于常规注水能提高57%,累计产油量相比于常规注水能提高943 m3,含水率比常规注水低5.27%,且在不稳定注水方式下的注水量可以比常规注水减少5245.2 m3,毛管力、原油黏度、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不稳定注水开发效果。X区块高含水油藏适合利用不稳定注水进行开发,该研究为目标区块后续进行不稳定注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注水 可行性 高含水 低渗油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X区块低渗油藏CO_(2)混相驱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郭红 杜敏 +2 位作者 夏晨丹 黄宝杰 王嘉歌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研究X区块低渗油藏注CO_(2)混相驱的影响因素,通过开展室内实验分析注入气CO_(2)与地层流体的最小混相压力,分析接触时间、渗透率、非均质性、杂质气体对CO_(2)混相驱油的影响,为X区块低渗油藏注CO_(2)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主要得到以... 为研究X区块低渗油藏注CO_(2)混相驱的影响因素,通过开展室内实验分析注入气CO_(2)与地层流体的最小混相压力,分析接触时间、渗透率、非均质性、杂质气体对CO_(2)混相驱油的影响,为X区块低渗油藏注CO_(2)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通过细管实验测定得到该区块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7 MPa。接触时间、渗透率和杂质气体会影响CO_(2)混相驱的效果,CO_(2)与地层流体的接触时间越长,CO_(2)与地层原油的混相效果越好。低渗油藏中CO_(2)混相驱的效果优于中高渗油藏。非均质性对混相的影响较小。CO_(2)混相压力随N_(2)及CH_(4)的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升高,随C_(2)及C_(4)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注入气CO_(2)的纯度应该在95%以上,以上分析为目标区块后续注CO_(2)混相驱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混相驱 影响因素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延长油田低渗油藏CO_(2)封存适宜度评价方法研究及试验
19
作者 姚健 郭红 +2 位作者 张金元 张添锦 李嘉欣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3期40-45,共6页
【目的】CO_(2)地质封存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建立完善的选址标准,是确保安全封存的前提条件,并能提高CO_(2)地质封存的成功率。【方法】针对延长油田CO_(2)封存选址优选困难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实施CO_(2)封存的油... 【目的】CO_(2)地质封存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建立完善的选址标准,是确保安全封存的前提条件,并能提高CO_(2)地质封存的成功率。【方法】针对延长油田CO_(2)封存选址优选困难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实施CO_(2)封存的油藏实例,本着CO_(2)地质封存选址“安全性第一,既经济又环境友好”等原则,从工程地质条件、封存潜力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3方面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建立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结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准确评价延长油田各个区块CO_(2)封存的适宜度。【结论】研究成果为延长油田低渗油藏CO_(2)封存优选场地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低渗油藏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法 适宜度评价
下载PDF
延长油田低渗油藏注CO_(2)后原油相态特征研究
20
作者 成志刚 欧阳华劲 +2 位作者 郭栋栋 薛泽 郭红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为了解决延长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面临水淹水窜等一系列开发矛盾问题,通过室内CO_(2)与原油PVT相态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研究了地层原油中注CO_(2)后相态变化特征及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注CO_(2)后,... 为了解决延长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面临水淹水窜等一系列开发矛盾问题,通过室内CO_(2)与原油PVT相态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研究了地层原油中注CO_(2)后相态变化特征及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注CO_(2)后,饱和压力逐渐上升,原油膨胀能力很强,目前地层压力下地层原油的体积膨胀系数为1.2023,原油粘度的最大降幅可以达到70%以上,细管实验表明CO_(2)与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2.51 MPa,原始地层压力下不能实现混相驱。该研究为延长油田注CO_(2)驱油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延长低渗透油藏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 多级接触 相态变化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