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出血症病毒对人类红细胞的血凝谱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克领 郎利敏 +2 位作者 王四保 魏成斌 《中国养兔杂志》 1999年第6期17-19,共3页
应用兔出血症病毒标准毒株与人类各型红细胞进行血球凝集反应(HA)。结果表明,兔出血症病毒能凝集人类各型红细胞,且对“O”型、“B”型和“AB”型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快而强烈,HA效价很高(5×213 ~5×215);而对“A”型红细胞的凝... 应用兔出血症病毒标准毒株与人类各型红细胞进行血球凝集反应(HA)。结果表明,兔出血症病毒能凝集人类各型红细胞,且对“O”型、“B”型和“AB”型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快而强烈,HA效价很高(5×213 ~5×215);而对“A”型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慢而弱,HA效价很低(5×21)。据此认为,除“A”型红细胞外,其它3 种血型的红细胞均可用于兔出血症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 人类红细胞 血球凝集反应 血凝谱
下载PDF
兔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三联苗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克领 杜全德 《中国养兔杂志》 1998年第3期11-15,共5页
通过对兔出血症(RHD)、魏氏梭菌病(CWD)和巴氏杆菌病(PMD)三联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兔三联苗)的研究,制备出了安全有效的兔三联苗。用2mL/只免疫实验兔,4天后对RHD和CWD、14天后对PMD均产生良好的... 通过对兔出血症(RHD)、魏氏梭菌病(CWD)和巴氏杆菌病(PMD)三联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兔三联苗)的研究,制备出了安全有效的兔三联苗。用2mL/只免疫实验兔,4天后对RHD和CWD、14天后对PMD均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21天后测定,疫苗的平均保护率为RHD97%、CWD86.2%、PMD65.2%;6个月后测定,平均保护率为RHD100%、CWD80%、PMD58.8%。该疫苗的保存期为8~10℃8个月。在此病流行地区使用兔三联苗免疫家兔1500万头份,有效地控制了该三种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症 魏氏梭菌病 巴氏杆菌病 三联苗
下载PDF
西晋泰始七年设置宁州原因辨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孔德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6-90,共5页
晋武帝泰始7年8月,西晋分益州设宁州,《晋书.地理志》解释为因益州地广,但事实很快否定了这一点,西晋统一后不久的282年又撤销宁州,恢复了南夷建制。其原因是263年5月,交州地区爆发的吕兴领导的反贪官的农民起义,引发了晋吴对交州的争夺... 晋武帝泰始7年8月,西晋分益州设宁州,《晋书.地理志》解释为因益州地广,但事实很快否定了这一点,西晋统一后不久的282年又撤销宁州,恢复了南夷建制。其原因是263年5月,交州地区爆发的吕兴领导的反贪官的农民起义,引发了晋吴对交州的争夺,晋国失败后为了进一步对抗交州,达到牵制吴国的战略目的,设置了宁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州 交州 抗吴
下载PDF
评司马懿的战略战术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阴山学刊》 2013年第2期24-28,共5页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从政治高度去规划战略,调整战争走向,从而改变三国格局和进程。他常以粮食为武器,去打击敌人。即以自己和对方的粮食制定战略战术,在和孟达、诸葛亮、公孙渊作战时,因情况不同,采取了...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从政治高度去规划战略,调整战争走向,从而改变三国格局和进程。他常以粮食为武器,去打击敌人。即以自己和对方的粮食制定战略战术,在和孟达、诸葛亮、公孙渊作战时,因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攻守方略,最后对手都因没有粮食而败北。他还用抓住对方的要害方法,进行攻防转换去战胜敌人。这种战略战术的有机结合,标志着司马懿军事思想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懿 战略 战术 军事思想
下载PDF
《晋书·宣帝纪》曹仁“焚弃(樊、襄阳)二城”辨误 被引量:2
5
作者 郝红红 《阴山学刊》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汉献帝延康时期(220年曹丕代汉之前),汉政府得知一小股吴军西过襄阳,马上派丞相府长史司马懿向襄阳守将曹仁传授应对方略,西来吴军必不敢为患,襄阳战略要地一定守住,曹仁竞违令焚弃二城。《晋书·宣帝... 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汉献帝延康时期(220年曹丕代汉之前),汉政府得知一小股吴军西过襄阳,马上派丞相府长史司马懿向襄阳守将曹仁传授应对方略,西来吴军必不敢为患,襄阳战略要地一定守住,曹仁竞违令焚弃二城。《晋书·宣帝纪》这段记载有误,理由是:《晋书》上这段引文错误很多严重失实;曹仁无故焚弃樊、襄阳军法不容;这也和曹仁的作战经历不符;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曹仁没有"焚弃(樊、襄阳)二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仁 《三国志》 《晋书》 焚弃二城
下载PDF
易中天《品三国》补正 被引量:2
6
作者 孔德刚 《阴山学刊》 2008年第1期11-14,18,共5页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提出了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三项准则,即:"还原"、"比较"、"分析"。易教授在贯彻这三项原则时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一、把襄阳、赤壁之战说成曹刘之战...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提出了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三项准则,即:"还原"、"比较"、"分析"。易教授在贯彻这三项原则时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一、把襄阳、赤壁之战说成曹刘之战不能成立;二、曹操一封信促成孙刘联盟的提法不妥;三、《白衣渡江》引用了《吕蒙传》上有两条错误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中天 《品三国》 襄阳之战 赤壁之战 孙刘联盟 《吕蒙传》
下载PDF
《通鉴》所记“除汉宗室禁锢”辨误 被引量:2
7
作者 《阴山学刊》 2001年第3期64-66,共3页
《通鉴》与《晋书》均有“除汉宗室禁锢”和“除魏宗室禁锢”的记载 ,但二书作者没有发现两种禁锢的本质差别 ;胡三省在注《通鉴》时发现了这一点 ,但对曹魏是否实行过禁锢汉宗室的措施未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 ,又犯了以讹传讹的错误。
关键词 《晋书》 禁锢 胡三省 《资治通鉴》 曹魏 汉朝
下载PDF
料仓内粉体静态应力分布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阳阳 +2 位作者 梁财 陈晓平 刘道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81-1687,共7页
料仓内的粉体静态应力分布是指导料仓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在三维有机玻璃料仓中,对料仓应力分布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应力传感器对料仓壁面及粉体内部水平、竖直应力进行研究,获得料仓中粉体内部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基于拱效应对... 料仓内的粉体静态应力分布是指导料仓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在三维有机玻璃料仓中,对料仓应力分布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应力传感器对料仓壁面及粉体内部水平、竖直应力进行研究,获得料仓中粉体内部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基于拱效应对料仓中的应力分布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料仓内部水平应力与距出口及料仓中心的距离基本无关,壁面处的水平应力在筒锥结合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加料高度的增加大幅度增加。料仓内部垂直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筒锥结合处近筒段的料仓中心位置。同一平面,从料仓中心至仓壁,垂直应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加料高度的增加,垂直应力均逐渐增加。在壁面处,侧压力系数随着距出口高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筒锥结合处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仓 粉体 应力分布 拱效应 侧压力系数
下载PDF
《晋书·宣帝纪》所载孟达反魏失误二则 被引量:1
9
作者 《阴山学刊》 2006年第2期54-57,共4页
《晋书.宣帝纪》所载孟达反魏事件,有两处失误:1、孟达反魏诸葛亮欲促其事;2、把孟达反魏地点新城说成西城、上庸。
关键词 《晋书》 西城 孟达
下载PDF
三国时期的社会保障举措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德刚 《阴山学刊》 2012年第4期68-71,共4页
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实行社会保障的调控措施,即政府赏赐、社会优待抚恤和社会赈济等。政府赏赐指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官吏给予奖赏;抚恤指对立功及捐躯者家属进行抚恤慰问;社会赈济指对受灾地区的救济扶贫等。这一... 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实行社会保障的调控措施,即政府赏赐、社会优待抚恤和社会赈济等。政府赏赐指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官吏给予奖赏;抚恤指对立功及捐躯者家属进行抚恤慰问;社会赈济指对受灾地区的救济扶贫等。这一措施进展的如何,是衡量当时经济发展的天然尺度。值得关注的是,三国统治者在实行这些措施时,吸取了东汉末期的赏赐唯亲的教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公平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社会保障 赏赐 抚恤 赈济
下载PDF
曹植犯禁出司马门时间地点新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银翠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6-90,共5页
曹植于何时何地犯禁出司马门,众説纷纭。关于时间,主要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之说,但却忽略了《魏书·曹植传》"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的记载,因为以法治国是曹操任魏王后于该年确立的基本国策,如果曹植犯禁出司马门发生... 曹植于何时何地犯禁出司马门,众説纷纭。关于时间,主要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之说,但却忽略了《魏书·曹植传》"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的记载,因为以法治国是曹操任魏王后于该年确立的基本国策,如果曹植犯禁出司马门发生在这一年,犯了法还增加封户,则连桓、灵之世也不如,故曹植犯禁出司马门不可能发生在217年,而应在216年5月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之后的当年之内。关于地点,郦道元在《水经·谷氺注》上所説曹植犯禁出司马门时的景物,如宣阳门、铜驼街等建筑物并不存在,此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地名。而从"王者有兵卫,亦卫司马门"上看,曹植犯禁所出司马门,应为邺城魏王宫的西门,《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此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门 邺城 曹植
下载PDF
论《三国志》对孟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阴山学刊》 2001年第1期67-70,共4页
重民轻君 ,以民为本 ,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思想。陈寿著《三国志》对孟子民本思想又有所发展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以安民为大道 ;二是诚心爱民 ,定创嘉绩 ;三是用司法权和行政权保护民众 ;四是君民密切配合。
关键词 孟子 陈寿 《三国志》 民本思想
下载PDF
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3年第5期27-28,共2页
自1987年以来,我省一些地、市兔群中、流行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某兔场从西德引进青年新西兰肉兔87只,发病36只,发病率为41.3%。
关键词 兔病 支气管败血 波氏杆菌病 诊断
下载PDF
孙权攻陷皖城献疑 被引量:1
14
作者 《阴山学刊》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三国志.吴主传》中有关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吴主孙权亲自带兵攻下汉魏重镇皖城和建安十四年(209年)汉魏"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的记载有误。孙氏占据皖城是从建安四年(199年)八月开始,孙策乘袁术署任的庐江太守刘勋不备... 《三国志.吴主传》中有关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吴主孙权亲自带兵攻下汉魏重镇皖城和建安十四年(209年)汉魏"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的记载有误。孙氏占据皖城是从建安四年(199年)八月开始,孙策乘袁术署任的庐江太守刘勋不备,袭取了庐江郡治皖城。以后皖城一直为孙吴所占据,直至西晋咸宁四年(278年)方失守。因此,汉魏"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的提法也不能成立。《三国志》出现皖城陈述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屯皖"理解有误。不能把"屯皖"理解为军队驻扎在皖城,如果朱光占领了皖城及附近地区,这一地区就不应再叫庐江郡,因为汉魏已设置了一个庐江郡治寿春。这说明对皖城正确的理解应是在皖城地区屯垦。214年孙权所攻打的皖城,就是朱光南下军团的总部,这一地名和皖有一定的联系,逐渐被人淡忘,讹传为皖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吕蒙 皖城 “屯皖”
下载PDF
简索魏晋玄学对《三国志》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美玲 《阴山学刊》 2000年第3期39-42,共4页
玄学是两汉和魏晋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它的“有无”和“独化”思想,直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上揭示了宇宙的本质。“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的观点,向门阀制度发起冲击;人被从神那里提升出来,个性受到尊重。具体到社会问题... 玄学是两汉和魏晋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它的“有无”和“独化”思想,直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上揭示了宇宙的本质。“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的观点,向门阀制度发起冲击;人被从神那里提升出来,个性受到尊重。具体到社会问题上,就是爱民爱才,并为三国统治者采用。揭示了人才使用与国家或集团兴盛与灭亡的关系;用“得意忘言”,即抓宗旨的笔法去描写人物。这些思想均渗透于《三国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有无 独化 爱民 爱才 <三国志> 文学研究
下载PDF
金代皇帝的儒学阅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龙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如何接受儒学,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向中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战略选择,它关系到入主中原大业的成败。金朝是女真人在反抗辽国压迫过程中建立的政权,以后如何发展,是对女真族的严峻考验。以金朝皇帝为首的金政府,根据当时诸多政权林立的... 如何接受儒学,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向中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战略选择,它关系到入主中原大业的成败。金朝是女真人在反抗辽国压迫过程中建立的政权,以后如何发展,是对女真族的严峻考验。以金朝皇帝为首的金政府,根据当时诸多政权林立的国际形势和文化分布,认为应主动和汉族先进的儒学文化接轨,才能适应向外发展的大局。金代皇帝们在儒学文化的熏陶下,采取了尊孔崇儒,阅读汉文典籍等措施,积极推进汉化改革,主张统一,展现了深厚的儒学大一统文化底蕴,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统一和强盛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皇帝 阅读 儒学 融合
下载PDF
孙权经营东北战略构想——以嘉禾二年正月诏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红权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8-40,共3页
孙权极为重视与燕王公孙渊的交往,希望借此达到"普天一统,于是定矣"的恢宏政治构想。但东吴联合公孙渊的诏书下发不久,双方即反目成仇。公孙渊杀害了孙权派遣回访辽东的特使,又向曹魏称臣。这一变化影响了不少研究者对孙权与... 孙权极为重视与燕王公孙渊的交往,希望借此达到"普天一统,于是定矣"的恢宏政治构想。但东吴联合公孙渊的诏书下发不久,双方即反目成仇。公孙渊杀害了孙权派遣回访辽东的特使,又向曹魏称臣。这一变化影响了不少研究者对孙权与辽东交往史的认识。实际上,孙权经营东北的战略构想应该是吴、蜀、公孙渊三方联合,即以吴国为中坚,蜀国为左翼,公孙渊作为右翼,适时从三面进攻曹魏,最终实现统一中原的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权 公孙渊 三国时期 经营东北 政治构想
下载PDF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
18
作者 《阴山学刊》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寿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还是著名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寿 《三国志》 《老子》 辩证法
下载PDF
《三国志》郑宝史料辨析
19
作者 《阴山学刊》 2006年第6期32-35,共4页
郑宝的史料问题有二:一、郑宝是想驱略百姓到江南去的“扬州盗贼”,还是为万民拥戴的地方领袖。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刘晔传》和《吴书.鲁肃传》自相矛盾的记载,以后大多数史家就二者孰是进行辨析,结果都是赞同《魏书》,否... 郑宝的史料问题有二:一、郑宝是想驱略百姓到江南去的“扬州盗贼”,还是为万民拥戴的地方领袖。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刘晔传》和《吴书.鲁肃传》自相矛盾的记载,以后大多数史家就二者孰是进行辨析,结果都是赞同《魏书》,否定《吴书》。其实,《魏书》成书早于《吴书》,从《吴书.鲁肃传》刘晔给鲁肃的信上看,郑宝是江淮地区为万民拥戴,并被刘晔、鲁肃折服的地方领袖。二、《魏书》所记刘晔生平前后矛盾,进一步说明了关于郑宝史料问题上,《魏书》的记载不准确不可信,《吴书》的记载准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郑宝 史料 真实性 刘晔 《吴书》《魏书》
下载PDF
诸葛亮治蜀质疑二则
20
作者 孔德刚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8-71,共4页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负荷超重,纵向看大大超过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横向看也超出了魏国和吴国。因此,诸葛亮治蜀不但没能使经济好转,反而加重蜀国人民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治蜀 不公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