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碱性磷酸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宣可 +6 位作者 张海雁 张瑜 杜红雁 翟江萍 邹雪婷 宋双敏 春利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0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 分析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表达阳性部位的差异及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病理科和西安新长安妇产医院病理科共140例子宫内膜标本,包括20例增殖期子宫... 目的 分析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表达阳性部位的差异及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病理科和西安新长安妇产医院病理科共140例子宫内膜标本,包括2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简单性增生,2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H-score评分法观察PLAP表达情况并记录;收集TCGA、GEO、ArrayExpress、Oncomine数据库提供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相关数据,对PLAP m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效能进行Meta分析。结果 PLAP在各类子宫内膜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中阳性率为46.7%,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分化)中阳性率为66.7%,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中阳性率为66.7%,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阳性率为65.0%,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中阳性率为15.0%,子宫内膜简单性增生中阳性率为10.0%,增殖期子宫内膜中阳性率为10.0%。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简单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中PLAP表达的H-scor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AP的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样腺癌 胎盘碱性磷酸酶
原文传递
CPBL教学法结合“雨课堂”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顾永耀 危丹明 +3 位作者 陈罡 冯振博 吕自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评价以案例-问题为基础(CPBL)教学法结合“雨课堂”教学模式对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54人采用CPBL教学法结合“雨课堂”教学模式。比... [目的]评价以案例-问题为基础(CPBL)教学法结合“雨课堂”教学模式对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54人采用CPBL教学法结合“雨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验考试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发放网络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实验考试及期末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问卷结果显示,超过85%的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肯定。[结论]CPBL教学法结合“雨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BL 雨课堂 病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增生的输卵管上皮中P53印迹表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苏雪 张海雁 +2 位作者 杜红雁 王明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6期3145-3148,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中P53印迹表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保存的输卵管石蜡标本,所有切片均由2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最终入组增生的输卵管上皮68例,正常输卵管上皮20例(阴性对照... 目的探讨输卵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中P53印迹表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保存的输卵管石蜡标本,所有切片均由2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最终入组增生的输卵管上皮68例,正常输卵管上皮20例(阴性对照组),共8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检测68例输卵管上皮的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中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20例正常输卵管上皮中P53和Ki-67的表达作为阴性对照。结果68例非肿瘤性增生的输卵管上皮中发现3例有P53印迹表达,Ki-67增殖指数相对增高,其中1例局部P53突变表达并形成输卵管上皮内癌,5年后发现大量胸腔积液,确诊为高级别浆液性癌。结论输卵管上皮异常增生并出现P53印迹表达,可能是其进展为上皮内肿瘤甚至发生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前驱病变,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及遗传学特点等进行相应诊断,以提高临床对其发展为高级别浆液性癌的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印迹 输卵管上皮增生 前驱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文传递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假阴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杜红雁 雷莹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840-842,84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无明确转移,但冰余组织中查见转移癌的原因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2014-12—2020-01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甲乳科术前或术中明确为乳腺癌,且术中同时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病例共640例,选取其中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无明确转移,但冰余组织中查见转移癌的原因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2014-12—2020-01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甲乳科术前或术中明确为乳腺癌,且术中同时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病例共640例,选取其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未查见明确转移癌,但冰余组织中查见转移癌的病例,分析前哨淋巴结冰冻活检术诊断不足的原因。结果收集符合上述要求的病例共14例,其中宏转移1例,微转移11例,孤立肿瘤细胞2例。14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2例,其中1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小叶混合癌1例。结论术中冰冻评估前哨淋巴结癌转移的方法,由于转移癌的隐匿性和制片技术的时限性和局限性难以避免诊断不足的情况,影像学无明确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隐匿转移 冰冻切片
下载PDF
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肿瘤性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苏雪 杜红雁 +1 位作者 王明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14-117,122,共5页
目的 对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和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9-01—2020-11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肿瘤性病变,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组织... 目的 对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和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9-01—2020-11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肿瘤性病变,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7例患者,HPV高危型均为阳性,其中SMILE 6例,ISMC 1例。SMILE患者年龄32~48岁,合并HSIL/AIS;1例ISMC,年龄62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16、CK7、AE1/AE3、CEA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40、P63阴性或灶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高达50%以上。组织化学AB和PAS染色证实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所有患者随访均存活。结论 宫颈SMILE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常因合并HSIL或AIS而偶然发现,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阴性可能是SMILE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ISMC可能是SMILE的浸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原位腺癌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下载PDF
年轻女性子宫平滑肌瘤中FH和2SC表达情况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苏雪 杜红雁 +1 位作者 王明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对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病理科年轻女性子宫平滑肌瘤中延胡索酸水合酶(FH)和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20-07—2022-07诊断子宫平滑肌瘤的45岁及以下病例,回顾性分析FH和2SC表达的情况... 目的对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病理科年轻女性子宫平滑肌瘤中延胡索酸水合酶(FH)和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20-07—2022-07诊断子宫平滑肌瘤的45岁及以下病例,回顾性分析FH和2SC表达的情况及其病理学形态特点。结果共收集269例,其中,普通平滑肌瘤157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58例、奇异型平滑肌瘤33例、核分裂活跃的平滑肌瘤21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4例(8.92%)患者具有FH表达缺失并伴2SC过度表达。富于细胞型和奇异型平滑肌瘤更易出现FH蛋白表达缺失。镜下形态显示鹿角样薄壁的血管;肿瘤细胞密度较高,呈栅栏状排列,局部伴水肿,呈肺水肿样外观;具有奇异型核,嗜酸性核仁明显,部分核仁周围可见空晕;胞质内嗜酸性小体较多见。随访24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3例在外院进行了FH基因检测(其余未检测):9例FH检测未突变,3例为FH基因体细胞突变,1例为FH基因胚系突变。结论年轻女性子宫平滑肌瘤,尤其是富于细胞型和奇异型平滑肌瘤进行FH和2SC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提高FH缺陷型平滑肌瘤的识别和对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及肾细胞癌综合征(HLRCC)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年轻女性 延胡索酸水合酶 2-琥珀酸半胱氨酸 FH缺陷型平滑肌瘤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及肾细胞癌综合征
下载PDF
IGF-2及IGFBP-7在绒毛膜癌、葡萄胎及水肿性流产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宁宁 任拼 +4 位作者 刘朝阳 张海雁 王明娟 杜红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绒毛膜癌、葡萄胎(HM)及水肿性流产(HA)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种基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孕早期流产标本及绒毛膜癌标本,其中正常绒...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绒毛膜癌、葡萄胎(HM)及水肿性流产(HA)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种基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孕早期流产标本及绒毛膜癌标本,其中正常绒毛组、HA组、PHM组及CHM组各30例,绒毛膜癌组18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IGF-2及IGFBP-7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半定量分析法对IHC结果进行评分。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这两种基因在疾病中的表达相关性。结果正常绒毛组、HA组、CHM组、PHM组及绒毛膜癌组中的IGF-2表达逐渐升高,而正常绒毛组、HA组、CHM组、PHM组及绒毛膜癌组的IGFBP-7表达逐渐降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GF-2及IGFBP-7在同种疾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4,P<0.01)。结论IGF-2及IGFBP-7可以作为鉴别HA与PHM及CHM的一种指标,这两种基因可能参与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绒毛膜癌 葡萄胎 水肿性流产
下载PDF
KIF4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富集分析
8
作者 邹雪婷 邓晓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1期1-5,15,共6页
目的分析驱动蛋白家族4A(KIF4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KIF4A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数据库中子宫内膜癌相关芯片数据及测序数据分析KIF4A的表达水平。通过WebGestalt基因富集分析在线工具预测KIF4A相关差... 目的分析驱动蛋白家族4A(KIF4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KIF4A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数据库中子宫内膜癌相关芯片数据及测序数据分析KIF4A的表达水平。通过WebGestalt基因富集分析在线工具预测KIF4A相关差异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探索KIF4A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纳入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上述两类组织中KIF4A表达水平,并分析KIF4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Wiki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4A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或通路包括ATM信号通路、ATR介导的DNA损伤与细胞反应、范可尼贫血通路。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KIF4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KIF4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级相关(P=0.037)。结论高表达的KIF4A可能通过依赖ATM/ATR通路介导的磷酸化修饰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驱动蛋白家族4A ATM AT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