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李糖脂的复配驱油体系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乐建君 伍晓林 +4 位作者 马亮亮 盟华 刘洪涛 麻成斗 吴晓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用鼠李糖脂复配体系对大庆油田采油七厂葡北三断块进行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的复配驱油体系在有效质量分数(0.125%~1.0%)低而宽的范围内,与葡北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大幅下降(10-2mN/m数量级);在模... 用鼠李糖脂复配体系对大庆油田采油七厂葡北三断块进行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的复配驱油体系在有效质量分数(0.125%~1.0%)低而宽的范围内,与葡北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大幅下降(10-2mN/m数量级);在模拟油层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上注入0.5VP(VP为孔隙体积)的鼠李糖脂复配驱油体系,采收率比水驱提高7.9%~9.3%;13个月驱油累积增油2014 t,平均单井增油224 t,日产油量由试验前的1.5t上升到1.85 t,含水率最低下降1.5%,投入产出比达到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复配驱油体系 界面张力 采收率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烷烃中间产物分离鉴定及代谢途径 被引量:7
2
作者 盖立学 陆原鹏 +1 位作者 盟华 金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142,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降解原油烃的效率,采用铜绿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和地衣芽孢杆3株采油菌株进行微生物降解烷烃途径研究,建立了中间产物分离制备方法,采用重氮甲烷衍生的方法对酸性中间产物进行甲基化衍生,实验菌株对正十四烷、正...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降解原油烃的效率,采用铜绿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和地衣芽孢杆3株采油菌株进行微生物降解烷烃途径研究,建立了中间产物分离制备方法,采用重氮甲烷衍生的方法对酸性中间产物进行甲基化衍生,实验菌株对正十四烷、正二十二烷和非正构烷烃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利用GC-MS方法,在实验菌株作用正二十二烷的产物中,检测到二十二烷酸、十八烷酸和十六烷酸,可以判断采油微生物是以末端单加氧的形式代谢正二十二烷生成二十二烷醇,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进入β-氧化过程.该研究为微生物摄取原油中不同组分和控制降解过程、进一步改善微生物采油技术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烷烃降解 GC-MS 代谢途径 β-氧化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7
3
作者 乐建君 柏璐璐 +4 位作者 王蕊 盟华 张继元 侯兆伟 伍晓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29-1138,共10页
我国大多数陆上主力油田已进入"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采阶段。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石油采收率,本研究发现了一种促进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高效激活剂,且该激活剂已通过室内产气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及岩心... 我国大多数陆上主力油田已进入"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采阶段。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石油采收率,本研究发现了一种促进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高效激活剂,且该激活剂已通过室内产气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及岩心电镜观察和454(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方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激活剂在高压容器中静置培养60 d后产气增压达到2 MPa,用量0.35 PV,浓度为1.8%(W/W)的激活剂溶液在聚合物驱后的天然岩心上石油采收率可再提高3%,并在电镜观察到岩心内部激活的内源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现场于2011年12月在萨南南二区东块的1注4采井组开展了试验,监测到4口有效生产井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δ13C(PDB)含量产生明显变化,与萨南南二区东块对照试验区产油量增幅35.9%,含水稳定在94%,在3年半期间阶段累计增油5 957 t,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激活剂 聚合物驱后油藏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原文传递
大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盟华 陆原鹏 +2 位作者 窦绪谋 王蕊 王艳玲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大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种类。方法:应用T-RFLP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比较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了与采油功能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初步研究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规律。结果:利用聚驱后油藏细菌群落16S rDN... 目的:进一步研究大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种类。方法:应用T-RFLP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比较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了与采油功能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初步研究了聚驱后油藏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规律。结果:利用聚驱后油藏细菌群落16S rDNA构建克隆文库,共挑取了49个阳性克隆,T-RFLP分型结果,共出现21个不同类型,所得的序列在Genbank中比对的结果表明细菌克隆可分为5个类群,分属于变形杆菌、拟杆菌、脱铁杆菌、厚壁菌以及未确定分类的类群;同时构建了聚驱后油藏古菌群落16S rDNA的克隆文库,共挑取了48个阳性克隆,根据T-RF分型结果共有5个类群,构建的古菌克隆文库的12个阳性克隆分属5个不同的类群,这些克隆和产甲烷菌亲缘关系很近。结论:该研究为大庆油田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FLP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田东油田微生物吞吐室内实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成明 李蔚 +2 位作者 李佳华 盟华 张润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112-113,共2页
针对田东油田油井产量低、水驱调整潜力小等问题,利用采油井产出液和注入水样品,在对水质和微生物分析基础上,筛选适合油藏条件的混合菌株,并对微生物采油体系性能进行评价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对原油有很好的乳化效果、含蜡率和含胶率... 针对田东油田油井产量低、水驱调整潜力小等问题,利用采油井产出液和注入水样品,在对水质和微生物分析基础上,筛选适合油藏条件的混合菌株,并对微生物采油体系性能进行评价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对原油有很好的乳化效果、含蜡率和含胶率及粘度降低、轻质组分增加、表面张力降低、产气量提高,油田具有开展微生物吞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内源微生物 采油菌筛选 原油组分
下载PDF
萨北过渡带微生物增效水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乐建君 李蔚 +3 位作者 盟华 金海军 李红梅 赵春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针对萨北过渡带原油黏度大,含蜡、胶量高,单纯注水开采难度大的特点,开展了3注7采的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现场共注入微生物菌剂和营养剂的混合液9600m3。在微生物驱后的16个月内,注入、采出液的监测指标(有机酸质量浓度,界面张力... 针对萨北过渡带原油黏度大,含蜡、胶量高,单纯注水开采难度大的特点,开展了3注7采的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现场共注入微生物菌剂和营养剂的混合液9600m3。在微生物驱后的16个月内,注入、采出液的监测指标(有机酸质量浓度,界面张力,原油蜡、胶质量分数和族组成等)均显示出微生物地下发酵的迹象。微生物驱试验区含水率由试验前的94.19%下降到91.74%,降低2.45个百分点,阶段累计增油量2743.8t,阶段提高采收率2.7%,投入产出比为1:8。试验表明微生物增效水驱投入成本低、施工简便、生物环保,为水驱油藏高效开发探索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北过渡带 微生物驱油 3注7采试验区 中心井 矿场试验
下载PDF
有机物质对大庆原油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7
作者 盟华 《采油工程》 2014年第3期12-14,共3页
在微生物降解原油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微生物摄取原油组分和降解过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质A能有效地增加原油中长链烷烃C16-C22在水相中含量,同时在协同采油菌作用下,对原油中的沥青质最高降解率达92%,对芳烃的最高降解率... 在微生物降解原油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微生物摄取原油组分和降解过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质A能有效地增加原油中长链烷烃C16-C22在水相中含量,同时在协同采油菌作用下,对原油中的沥青质最高降解率达92%,对芳烃的最高降解率达15.8%。有机物质A浓度增高对采油菌生长活性有利,但有机物质A浓度过高对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质 微生物降解 黏度 原油组分 流变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