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指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74
1
作者 杨丽霞 瑞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714-717,共4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袭或者破裂的前提下,以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一般症状是发作性胸闷、胸痛,可迅速进展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袭或者破裂的前提下,以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一般症状是发作性胸闷、胸痛,可迅速进展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指南解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2
作者 魏玲 杨丽霞 +5 位作者 传明 王先梅 齐峰 王燕 石燕昆 瑞威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在高血压动脉硬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93例高血压患者 ,平均年龄 5 9.2岁 ,男 15 6例 ,女性 137例 ,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及进行冠脉造影 ,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静息心率77.98± 10 ...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在高血压动脉硬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93例高血压患者 ,平均年龄 5 9.2岁 ,男 15 6例 ,女性 137例 ,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及进行冠脉造影 ,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静息心率77.98± 10 12bp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2 12± 11 2 5bpm(P <0 0 5 )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高于无左室肥厚组 (P<0 0 5 )。高血压合并高血糖者高于血糖正常者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冠脉病变者 ,尤其是合并左前降支狭窄者RHR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息心率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
下载PDF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施鹏 瑞威 李世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云南省急救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急救的522例为观察组,实施急...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云南省急救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急救的522例为观察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急救的3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院内急救相关指标、心功能(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救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1.04±0.11)min、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1.56±0.25)min、急救总时间(10.63±2.2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82±0.26)min、(5.99±1.06)min、(18.65±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功救治率(94.25%)明显高于对照组(42.02%),住院时间[(6.09±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8.92±1.65)d],并发症总发生率(13.01%)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急诊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STEMI患者急救相关时间,且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诊绿色通道
原文传递
绿色通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瑞威 杨丽霞 +1 位作者 齐峰 张维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行绿色通道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行绿色通道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分析临床诊治及疗效,对比不同入院方式对门-球时间的影响。结果 152例患者门-球时间为(78.5±28.8)min,其中56例直接入导管室患者的门-球时间为(52.6±10.5)min,96例经过住院部后入导管室的患者的门-球时间为(89.6±29.7)min,显著高于直接入导管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0例,临时起搏器27例,抽吸导管使用58例。血流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1级2例,TIMI 2级7例,TIMI 3级143例;TIMI 3级的发病时间显著低于TIMI 1级患者发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3.8)h vs.(14.5±1.1)h,P<0.05]。因肾功能衰竭、感染等原因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8.02%。结论急诊PCI治疗绿色通道的建立并保持畅通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绿色通道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H型高血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淑娟 杨丽霞 +3 位作者 石燕昆 王先梅 陈长征 瑞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606-612,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H型高血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内科行直接...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H型高血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11例,其中226例资料完整,符合要求。按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是否≥15.0μmol/L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68例,单纯高Hcy组54例,单纯高血压组64例及非高Hcy、非高血压组40例。比较四组患者基线资料,PCI术中及住院期间相关数据,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3个月内因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绞痛而再住院次数及死亡患者数。结果四组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心绞痛史、平均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平均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心肌总缺血时间、肌酸激酶峰值、术前血糖水平、用药情况及血脂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比例、血清肌酸酐水平、Hcy水平、尿酸水平及术后3个月内再住院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Hcy水平大于单纯高血压组[21.0(17.3,28.5)μmol/L比11.7(8.8,13.1)μmol/L,P<0.001],非高Hcy、非高血压组[21.0(17.3,28.5)μmol/L比10.7(8.3,11.9)μmol/L,P<0.001];单纯高Hcy组Hcy水平大于单纯高血压组[19.2(16.6,24.4)μmol/L比11.7(8.8,13.1)μmol/L,P<0.001],非高Hcy、非高血压组[19.2(16.6,24.4)μmol/L比10.7(8.3,11.9)μmol/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患者3个月内再住院次数大于单纯高Hcy组[(0.80±0.51)次比(0.53±0.50)次,P=0.006],单纯高血压组[(0.80±0.51)次比(0.59±0.50)次,P=0.030]及非高Hcy、非高血压组[(0.80±0.51)次比(0.53±0.51)次,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型高血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谭志晖 瑞威 +2 位作者 谭志胜 刘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0期21-24,共4页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TG),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被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TG),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被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 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现已成为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最有效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方面非降脂作用,其中包括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还具有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治疗骨质疏松症、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多种作用。而本文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阐述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并就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系列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综述 临床指导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润军 杨丽霞 +2 位作者 齐峰 瑞威 徐安妨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造影术患者337例,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CHD组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造影术患者337例,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CHD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H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非CHD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CHD组(P<0.05或P<0.01);(2)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史、TC、LDL-C、HDL-C、吸烟、FBG、年龄、FIB、TBIL入选回归方程(P<0.05或P<0.01),其中高脂血症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B=1.064,95%可信区间1.588~4.264,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增龄、吸烟,LDL-C、TC、FBG及FIB水平升高,TBIL、HDL-C水平降低,为CHD的显著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胸痛中心STEMI患者直接入导管室行pPCI治疗的护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维 保春萍 +1 位作者 杨丽霞 瑞威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477-477,50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导管室护理工作白对策调整。方法选取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导管室护理工作白对策调整。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73例,观察绕行急诊科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患者比例、启动导管室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患者病死率等指标,回顾总结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对策经验。结果 73例患者中绕行急诊科患者为70例(95.9%),启动导管室时间为(13.6±5.4)min,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101.29±14.6)min,患者病死率为2.7%。结论介入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是胸痛中心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尽快建立成熟的护理工作流程,更有效地参与胸痛中心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胸痛中心 护理
下载PDF
具有脑梗死史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的安全性及冠心病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杜贵芳 杨淑娟 +4 位作者 杨丽霞 王先梅 石燕昆 陈长征 瑞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48-53,共6页
背景目前我国心脑血管人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脑卒中现患病人数为1300万,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和致残原因。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风险和益处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持续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目的分析具有脑梗死史... 背景目前我国心脑血管人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脑卒中现患病人数为1300万,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和致残原因。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风险和益处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持续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目的分析具有脑梗死史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DAPT 1年的安全性及冠心病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心内科行PCI后DAPT的冠心病患者576例,因临床数据或随访资料缺乏剔除124例患者,最后纳入452例患者。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患有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50例,无脑梗死组40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PCI前用药情况、PCI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扩张次数、支架长度及直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病变支数、PCI中使用替罗非班情况、PCI后用药情况;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脑梗死、因心绞痛再住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行PCI后DTPA 1年再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无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小于脑梗死组,高血压、糖尿病、PCI前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者所占比例低于脑梗死组,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高于脑梗死组(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因心绞痛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再发脑梗死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再发脑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的脑梗死史发生率高于未再发脑梗死的冠心病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史(β=18.025,SE=2004.643,Waldχ^2<0.001,P=0.993,OR=67311447.328)不是冠心病患者行PCI后DTPA 1年再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具有脑梗死史的冠心病患者行PCI后DAPT 1年再发脑梗死率较高,未增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但脑梗死史并不是冠心病患者行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再发脑梗死 安全性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丽霞 田祥全 +3 位作者 瑞威 刘宏 齐峰 叶金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40-743,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水平与斑块形态特征的关系.方法 入选136例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8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采用流式细胞技...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水平与斑块形态特征的关系.方法 入选136例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8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EMMPRIN表达情况,以平均荧光强度(MFI)反映其表达强弱.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uPA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斑块形态特征分为Ⅰ型斑块(33例)、Ⅱ型斑块(59例)和Ⅲ型斑块(44例),其中108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粥样斑块CT值分为软斑块(42例)、纤维斑块(34例)和钙化斑块(32例),比较不同斑块类型间EMMPRIN及uPA水平变化.结果 (1) ACS组主要为Ⅱ型斑块(48例)、软斑块(35例);SAP组主要为Ⅰ型(20例)、Ⅲ型(17例)、纤维斑块(16例)和钙化斑块(22例).(2)Ⅱ型斑块者EMMPRIN水平(MFI:11.61 ±0.81)和uPA[(0.89 ±0.17)mg/L]高于Ⅰ型斑块者[EMMPRIN MFI:6.65±1.32,uPA:(0.53±0.06) mg/L]及Ⅲ型斑块者[EMMPRIN MFI:9.47±1.16,uPA:(0.56 ±0.04) mg/L](P均<0.05),Ⅲ型斑块者EMMPRIN水平高于Ⅰ型斑块者(P<0.05),但两组间u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软斑块者(EMMPRIN MFI:11.37 ±0.76)、uPA[(0.97 ±0.12)mg/L]高于纤维斑块[EMMPRIN MFI:8.93±1.21,uPA:(0.52±0.09) mg/L]及钙化斑块[EMMPRIN MFI:6.94±1.19,uPA:(0.49±0.12) mg/L](P均<0.05),纤维斑块EMMPRIN水平高于钙化斑块(P<0.05),但2组间u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随着EMMPRIN、uPA表达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下降,提示EMMPRIN与uPA可能共同参与了ACS斑块不稳定过程,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细胞外基质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原文传递
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瑞威 杨丽霞 +2 位作者 木丽华 齐峰 刘浩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622-62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根据是否绕行急诊科分为绕行组(115例)和对照组(5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根据是否绕行急诊科分为绕行组(115例)和对照组(59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CI过程相关数据,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统计分析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多支病变、抽吸导管、支架长度、发病至入院时间(PTD)及肌酸激酶(CK)峰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绕行组患者门球时间(D2B)显著低于对照组[(67.7±21.5)min比(89.4±23.6)min,P<0.001];两组患者30 d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TV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绕行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2%比1.7%,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PTD、CK峰值是直接PCI后30d MACE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绕行急诊科可以缩短D2B时间,降低直接PCI后30 d的总MACE发生率,因此缩短总缺血时间将能给急性心肌梗死带来更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绕行急诊科 门球时间 胸痛中心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β和IL-6含量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齐峰 杨丽霞 +2 位作者 瑞威 传明 王先梅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66-469,4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对冠心病发病和严重度的预测作用。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另有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水平,并比...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对冠心病发病和严重度的预测作用。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另有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IL-1β、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冠心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中IL-6水平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IL-1β、IL-6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血清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炎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瑞威 杨丽霞 +2 位作者 齐峰 张维 保春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8-900,共3页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 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52例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休克组和非休克组...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 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52例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休克组和非休克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病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克组糖尿病史率(42.9%)显著高于非休克组(24.5%,P〈0.05).休克组中左前降支闭塞发生率(66.7%)显著高于右冠闭塞发生率(33.3%,P〈0.05);休克组中左前降支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46.4%,P〈0.05).休克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率显著低于非休克组(P〈0.05),多支血管病变率(81.0%)显著高于非休克组(65.5%,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泵辅助下早期开通闭塞血管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支数有关,在IABP辅助下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是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造影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丽霞 沈珠甫 +1 位作者 瑞威 齐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AngⅡ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Ⅱ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AngⅡ及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素B1(fumonisin B1,FB1)处理细胞,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技术对bax mRN... 目的探讨AngⅡ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Ⅱ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AngⅡ及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素B1(fumonisin B1,FB1)处理细胞,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技术对bax mRNA及蛋白进行表达分析。结果AngⅡ处理组内皮细胞的凋亡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对照组和10-7、10-6、10-5mol/L AngⅡ处理24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1)%、(6.0±1.2)%、(17.5±2.3)%、(27.4±4.5)%;终浓度10-6mol/L的AngⅡ处理6、24、48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2.3)%、(15.5±3.1)%、(21.6±2.5)%;FB1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5),AngⅡ处理组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FB1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AngⅡ通过神经酰胺及bax诱导细胞凋亡,其中bax作为神经酰胺的下游基因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瑞威 杨丽霞 +1 位作者 齐峰 陈长征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62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PCI后即刻冠脉造影评价根据心肌...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62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PCI后即刻冠脉造影评价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 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病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即可恢复TIMI 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96.7% vs 87.5%,P<0.05),30 d再发心绞痛率低于氯吡格雷组(3.3% vs 12.5%,P<0.05);两组患者30 d内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微出血发生率替格瑞洛组高于氯吡格雷组(13.3% vs3.1%,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但在国人中有增加出血风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心肌梗死/治疗 急性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急诊处理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星 杨丽霞 +5 位作者 瑞威 刘宏 杨智华 朱国富 齐峰 石燕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采用ApoE-/-小鼠,共喂养18周,分别于6周、10周、14周...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采用ApoE-/-小鼠,共喂养18周,分别于6周、10周、14周和18周4个时间点处死小鼠行HE染色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EMMPRIN和uPA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到EMMPRIN和uPA表达均增高,与普通饮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uPA表达随喂养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 EMMPRIN和uPA在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随着斑块病变程度的严重性增加表达增高,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性斑块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瑞威 杨丽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88-290,共3页
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与免疫、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物学事件有着密切联系。近来大量研究表明其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特异性的调控心力衰竭时期核因子κB活性必将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治疗 核因子-KB活性 核转录因子 细胞凋亡 发病机制 生物学 特异性
下载PDF
院后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凤云 张艺梅 +4 位作者 张维 保春萍 杨丽霞 齐峰 瑞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743-744,共2页
目的分析院后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6例ST段抬高型AMI行直接PCI患者,其中失访34例。将随访1年的192例患者... 目的分析院后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6例ST段抬高型AMI行直接PCI患者,其中失访34例。将随访1年的192例患者中长期进行院后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未进行院后护理干预的8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门诊随访依从性、再入院率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药物漏服率、门诊漏访率、再入院率和1年内心绞痛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护理干预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应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后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丽霞 李松森 +4 位作者 齐峰 石燕昆 瑞威 传明 李明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366,369,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60例健康人,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CHD组携带E3/4基因型较对照组增高,对照组携带E...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60例健康人,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CHD组携带E3/4基因型较对照组增高,对照组携带E3/3基因型较CHD组增高(P<0.05)。E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D组中TG、LDL-C血浓度较对照组增高,E3/4和E3/3基因型较E2/3基因型血中TG、LDL-C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apoEE4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子,不同的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血脂而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糖蛋白Ⅵ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丽霞 方日亮 +4 位作者 瑞威 李文琴 齐峰 叶金善 陈长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糖蛋白Ⅵ(GPⅥ)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顺序选取13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2例,另选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糖蛋白Ⅵ(GPⅥ)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顺序选取13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2例,另选40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血小板,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表面EMMPRIN和GPⅥ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根据冠脉造影斑块形态特征分为Ⅰ、Ⅱ、Ⅲ型;并接受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脉成像检查,根据冠脉粥样斑块CT值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比较不同斑块形态及类型间EMMPRIN及GPⅥ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小板表面EMMPRIN、GPⅥ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MMPRIN MFI:5.82±0.81、3.45±0.48 vs 1.35±0.15)、(GPⅥMFI:16.22±5.27、8.20±2.87 vs 4.14±1.17);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急性冠脉综合征组Ⅱ型斑块者、Ⅲ斑块者血小板表面EMMPRIN、GPⅥ表达水平较I型斑块者升高(EMMPRIN MFI:6.35±1.05、4.09±0.67 vs 2.45±0.27)、(GPⅥMFI:19.50±4.55、10.81±2.33 vs 5.89±1.28);Ⅱ型斑块者较Ⅲ型斑块者也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软斑块者、纤维斑块者血小板表面EMMPRIN、GPⅥ表达水平较钙化斑块者升高(EMMPRIN MFI:6.18±1.01、3.87±0.56 vs 2.43±0.25)、(GPⅥMFI:19.14±4.27、11.08±1.94 vs 5.96±0.99);软斑块者较纤维斑块者也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EMMPRIN表达水平与斑块类型[95%可信区间(CI):-0.359^-0.206,标准化的回归系数(β):-0.211]呈负相关,与临床类型(95%CI0.893~1.034,β:0.893)呈正相关,血小板表面GPⅥ表达水平与斑块类型(95%CI-1.222^-0.586,β:-0.181)呈负相关,与临床类型(95%CI 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糖蛋白Ⅵ 急性冠脉综合征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