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东湖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49
1
作者 甘义群 永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东湖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以富营养化的危害最大。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武汉东湖十个湖区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得出富营养化的水体占到整个面积的62.21%,中营养的水体占到37.79%。磷是东湖富营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东湖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以富营养化的危害最大。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武汉东湖十个湖区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得出富营养化的水体占到整个面积的62.21%,中营养的水体占到37.79%。磷是东湖富营养化的主控因素,在明确水体中磷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点源污染的前提下,分析了东湖现有治理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建议东湖富营养化的治理要因湖区而宜,在彻底控制点源污染的同时,结合生态建设,用人工湿地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并对富营养化严重的湖区,采取底泥疏浚工程削减内源营养盐。在东湖富营养化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东湖的管理,健全环境立法,强化环境监督,将东湖污染的控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武汉市 富营养化 点源污染 环境保护 治理措施
下载PDF
粉煤灰在工业污水处理上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永龙 王焰新 蔡鹤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9-12,16,共5页
在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综述了利用粉煤灰研究、开发聚合氯化铝等水处理材料的现状以及利用粉煤灰处理重金属、含氟、含磷、造纸。
关键词 粉煤灰 水处理材料 工业污水处理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水热条件下利用微波加热从粉煤灰合成沸石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永龙 王焰新 +1 位作者 蔡鹤生 杨志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着重选用NaOH水溶液为反应前驱物,通过改变反应温度、NaOH浓度与合成时间等参数,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微波加热直接对粉煤灰进行晶化,合成得到了浊沸石、菱沸石、NaP1沸石3种沸石.粉煤灰转化为沸石率约15%~40%.研究表明:(1)反应体系在15mi... 着重选用NaOH水溶液为反应前驱物,通过改变反应温度、NaOH浓度与合成时间等参数,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微波加热直接对粉煤灰进行晶化,合成得到了浊沸石、菱沸石、NaP1沸石3种沸石.粉煤灰转化为沸石率约15%~40%.研究表明:(1)反应体系在15min左右即有合成沸石产生,30min左右合成沸石转化率达到最佳;(2)为保证沸石晶核生成和晶体的生长,反应体系的溶液/粉煤灰比不应低于2.5;(3)在溶液/粉煤灰比为2.5时,应控制加热时间在30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水热反应 微波 合成沸石
下载PDF
中国的水安全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30
4
作者 永龙 武强 +1 位作者 王焰新 蔡鹤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水问题 ,然后从这些水问题出发 ,就可能引发的人为性水安全问题 :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等进行了讨论 ,最后就如何解决我国的... 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水问题 ,然后从这些水问题出发 ,就可能引发的人为性水安全问题 :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等进行了讨论 ,最后就如何解决我国的水安全问题提出了 :遵循水的自然客观规律 ,以及利用与保护、管理与调控、开源与节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资源 水安全 建议
下载PDF
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述评 被引量:28
5
作者 永龙 武强 +1 位作者 王焰新 蔡鹤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从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的特征分析入手,介绍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方案确定的三原则,提出了治理方案的选择及... 从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的特征分析入手,介绍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方案确定的三原则,提出了治理方案的选择及其进一步做好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污染源 生活污水 治理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及其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焰新 永龙 +2 位作者 杨志华 蔡鹤生 X.Querol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36-643,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直接对粉煤灰进行晶化,合成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有NaP1沸石、方沸石、菱沸石三种沸石。粉煤灰转化为单种沸石的最大转化率为40%~75%左右,总转化率达60%~8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的涡流、粘度以及温度、时间... 在水热条件下直接对粉煤灰进行晶化,合成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有NaP1沸石、方沸石、菱沸石三种沸石。粉煤灰转化为单种沸石的最大转化率为40%~75%左右,总转化率达60%~8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的涡流、粘度以及温度、时间、NaOH浓度等参数对合成沸石品种及转化率影响较大。利用合成沸石去除水中Cu^(2+),Pb^(2+)和Cd^(2+)分批实验表明,合成沸石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比粉煤灰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沸石 粉煤灰 水热反应 转化率 废水处理 吸附容量 重金属 去除率
原文传递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处理重金属污水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永龙 武强 +2 位作者 王焰新 杨志华 蔡鹤生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6-30,共5页
本研究中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对含有 Cu2 +、Pb2 +、Cd2 +的制备水样进行批处理振荡实验 ,其吸附容量分别为 9.5 6、0 .89和 0 .2 5 mg/l。实验证明 ,用合成沸石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污水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约为 3h。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 本研究中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对含有 Cu2 +、Pb2 +、Cd2 +的制备水样进行批处理振荡实验 ,其吸附容量分别为 9.5 6、0 .89和 0 .2 5 mg/l。实验证明 ,用合成沸石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污水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约为 3h。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随 p H值降低而降低 ,随沸石用量增加而增加。同等条件下 ,利用粉煤灰处理含 Cu2 +的污水 ,其吸附容量仅为 6 .4 9mg/l,低于合成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合成沸石 重金属污水 吸附
下载PDF
论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及其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永龙 刘红涛 蔡志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主要讨论和揭示了工业建设项目所产生环境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阐述了环境风险如何表征以及它的评价标准———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最后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风险表征量 可接受风险水平 风险评价 工业建设项目 环境风险
下载PDF
绿色社区的理念及其创建 被引量:22
9
作者 永龙 武强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7-38,共2页
绿色社区是城市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绿色社区的概念,阐述了绿色社区与传统社区的主要区别,并从绿色设计、绿色消费与绿色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社区创建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关键词 理念 绿色社区 绿色设计 绿色消费 绿色管理 创建 城市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永龙 王焰新 +2 位作者 蔡鹤生 刘红涛 蔡志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0,共4页
以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填埋场为例 ,阐述了其垃圾填埋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条件 ,并剖析了垃圾填埋过程中渗滤液产生的机理和特征 ;采用污染物在饱和与非饱和孔隙介质中迁移的基本方程式 ,预测评价了其渗滤液垂直下渗锋面影响到... 以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填埋场为例 ,阐述了其垃圾填埋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条件 ,并剖析了垃圾填埋过程中渗滤液产生的机理和特征 ;采用污染物在饱和与非饱和孔隙介质中迁移的基本方程式 ,预测评价了其渗滤液垂直下渗锋面影响到下伏含水层所需的时间 (年 ) ;根据场地内不同地段影响到含水层时间的长短 ,对照渗滤液的产生周期 ,并结合场地及其周边水文地质条件 ,提出了场地周边及其衬底防止渗滤液下渗的相关措施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卫生填埋场 渗滤液 地下水 影响评价 地形 地貌 孔隙介质
下载PDF
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永龙 武强 +1 位作者 王焰新 蔡鹤生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9-41,共3页
本文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在分析、评价材料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建设项目服役期满后其对环境的延伸影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分析、揭示了关于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IEIA)的内涵,并基于建设项目... 本文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在分析、评价材料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建设项目服役期满后其对环境的延伸影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分析、揭示了关于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IEIA)的内涵,并基于建设项目EIA与产品(材料)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基本技术、原则与方法,阐述了开展建设项目IEIA的基本框架,最后还就当前开展建设项目IEIA存在的一些困难提出了几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生命周期 清洁生产 环境影响评价 EIA IEIA
下载PDF
晋中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慧芳 毕如田 +1 位作者 永龙 王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6-224,289,共10页
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格局分析对提升耕地保护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以晋中市2794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2017年晋中市国家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采用累积分布函数、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及GIS分组分析等方法,分析晋中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 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格局分析对提升耕地保护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以晋中市2794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2017年晋中市国家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采用累积分布函数、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及GIS分组分析等方法,分析晋中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16个因子对其影响及交互作用。研究表明:耕地规模由晋中西部平原地区向东部山区呈"梯度递减";耕地质量偏向低值集聚,空间正相关性集聚特征显著,其中HH型主要分布在晋中北部及西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西南部;集聚类型与耕地国家经济等指数分布保持空间一致性。耕地质量空间分异与影响因子密切相关,是多个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从市域看,自然要素的解释力度较强;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强于单因子,且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基于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将晋中市分为耕地高质量区、中质量区和低质量区;高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和田块平整度,属自然要素及工程要素驱动型;中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投入量和灌溉保证率,属综合要素驱动型;低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地貌、坡度、耕作距离、灌溉保证率和田块平整度,属综合要素驱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晋中市
下载PDF
基于Markov-FLUS-MCR模型的晋中市“三生”空间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红润 刘慧芳 +1 位作者 王瑾 永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7-276,共10页
“三生”空间优化是落实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引导土地合理开发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利用Markov-FLUS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晋中市“三生”空间,选取最小累计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在空间上... “三生”空间优化是落实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引导土地合理开发保护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利用Markov-FLUS模型模拟预测2025年晋中市“三生”空间,选取最小累计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在空间上叠加分析模拟预测结果与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对晋中市进行“三生”空间优化。结果表明:1)从模拟预测结果来看,Markov-FLUS模型模拟2018年晋中市“三生”空间变化,与实际数据对比精度达到97.17%,模型具有适用性。2025年晋中市生产与生活空间均呈增长态势,其中生产空间涨幅较大,增长面积达813.53 km^(2),生态空间面积减少892.65 km^(2)。2)从开发适宜性来看,MCR模型将晋中市国土空间分为5种类型:生态保护区、生态优化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适宜开发区。生态优化区面积最大为4 994 km^(2),占整个研究区的30.59%,适宜开发区面积最小为1 546 km^(2)。3)“三生”空间优化后,晋中市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生活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活-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7种类型,表现出“整体集聚,局部零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生态空间面积占比最大,为41.20%。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三生”空间优化理论与方法的深入研究,也可为晋中市国土空间合理开发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分区 Markov-FLUS-MCR模型 “三生”空间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黄土丘陵区耕地整治优先度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笑东 陈利根 +2 位作者 毕如田 永龙 原丽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90,共7页
[目的]从生态适宜性角度构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体系,确定耕地整治优先度及其模式,为制定差别化耕地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从生产潜力、空间形态、区位条件3个维度构建了黄土丘陵区耕地... [目的]从生态适宜性角度构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体系,确定耕地整治优先度及其模式,为制定差别化耕地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从生产潜力、空间形态、区位条件3个维度构建了黄土丘陵区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通过评判耕地现实生态位与最适生态位的贴近程度确定各研究单元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并采用GIS标准分类法对此进行耕地整治优先度划分,最后结合关键指标组合法确定不同区域的耕地整治模式。[结果]研究区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范围介于26.02~93.57之间,且整体分布非均衡性突出。根据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结果,可将研究区划为优先、一般和限制整治区域,分别占研究区耕地面积的49.50%,30.28%和20.22%。划分结果与研究区耕地利用现状基本吻合。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组合分析确定了耕地整治的3种模式:坡改梯模式、农田水利建设及完善模式和道路通达度提升模式。[结论]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耕地整治优先度科学合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治优先度 整治模式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黄土丘陵区 山西省太谷县
下载PDF
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基明 郑第 +3 位作者 周发武 永龙 胡志刚 鲍建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结合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现状,分别从技术、产品、建设、管理与环境等各不同角度,分析了各因素对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污染源 自动监测 数据 有效性
下载PDF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永龙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结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特点,阐述了进行城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并阐述了在进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注意的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卫生填埋场 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基于Web GIS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永龙 谢英荷 王淑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的特点,按照应用软件工程学中的生命周期法,确立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并对产地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总体设计、系统实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关键词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监测 信息系统 总体设计 WEBGIS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的晋中市土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8
作者 马昕 王瑾 +3 位作者 刘慧芳 永龙 韩苗 王道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11-119,127,共10页
以“三生”功能为视角,定量分析山西省晋中市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探究市域土地利用转型规律。运用地学信息图谱、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探究晋中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图谱特征和隐性形态时空格局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转... 以“三生”功能为视角,定量分析山西省晋中市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探究市域土地利用转型规律。运用地学信息图谱、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探究晋中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图谱特征和隐性形态时空格局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转型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晋中市处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转型状态。2000—2010年图谱单元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农业生产用地向绿地生态用地和农村生活用地的转换,2010—2020年图谱单元类型以农业生产用地与绿地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晋中市各区县转型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在晋中市东北部形成“Z”字形空间集聚特征。榆次区、平遥县与其周边的寿阳县、太谷区、祁县和榆社县共同形成“T”字形高速发展区。土地利用转型是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和交通区位对土地利用显性转型的驱动力较大,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因子对隐性转型的驱动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山西省晋中市
下载PDF
论液氯钢瓶贮运的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永龙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7,共4页
主要讨论了化学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液氯钢瓶在贮运过程中因事故发生泄漏的概率、风险率、泄漏量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并对其发生泄漏后Cl2 对人群健康所产生的风险影响程度与范围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关键词 化学工业 氯气 环境风险 风险评价 液氯 钢瓶贮运
下载PDF
基于形态 结构 功能多维评价体系的耕地保护分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慧芳 毕如田 +1 位作者 永龙 王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7,354,共11页
耕地保护分区是科学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和引导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晋中市为研究区域,从耕地形态、耕地结构和利用功能3个维度构建耕地保护分区评价指标,并在三维特征耦合分析基础上,将耕地保护区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表明:耕地形... 耕地保护分区是科学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和引导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晋中市为研究区域,从耕地形态、耕地结构和利用功能3个维度构建耕地保护分区评价指标,并在三维特征耦合分析基础上,将耕地保护区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表明:耕地形态受地形地貌影响,聚集型斑块主要分布在汾河沟谷和黄土堆积地貌区,散布型耕地斑块分布在剥蚀构造和剥蚀侵蚀地貌区;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弱的正相关性,集聚类型以HH和LL为主,累计面积占比为60.19%,HL和LH型零星分布在全区域;功能协调区域主要分布在晋中市西部,其耕地综合利用潜力较大,功能不协调区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高于生产、经济功能或经济功能高于生态、生产功能两种情况;根据耕地形态、耕地结构和利用功能等三维耦合分类,将晋中市耕地保护区分为永久农田建设区、土地整治潜力区、农业结构调整区和生态修复退耕区,其中永久农田建设区面积占比最大,为4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分区 多维评价 形态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