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板块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地格局 被引量:64
1
作者 刘建忠 李三忠 +2 位作者 周立宏 高振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共10页
华北板块东部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演化差异、盆地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空间叠合关系是中国东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中生代期间 ,郯庐断裂带应对应依兰—舒兰断裂带 ,它们与兰考—聊城—盐山 -台安—大洼 -敦化 -密山断裂带呈共轭关系。两断裂带将... 华北板块东部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演化差异、盆地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空间叠合关系是中国东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中生代期间 ,郯庐断裂带应对应依兰—舒兰断裂带 ,它们与兰考—聊城—盐山 -台安—大洼 -敦化 -密山断裂带呈共轭关系。两断裂带将华北板块东部分割为多个三角块体 ,三角块体的构造演化与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有关 ,并控制了华北东部燕山期高原隆升及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盆地 中生代 燕山期 构造变形 断裂带 构造演化 三角 舒兰 东部
下载PDF
东亚原特提斯洋(Ⅱ):早古生代微陆块亲缘性与聚合 被引量:39
2
作者 李三忠 赵淑娟 +11 位作者 余珊 曹花花 李玺瑶 刘鑫 肖文交 赖绍聪 闫臻 李宗会 于胜尧 张剑 兰浩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28-2644,共17页
原特提斯洋内存在塔里木、中祁连、柴达木、扬子、华夏、印支、兰坪-思茅等诸多陆块/微陆块,多数陆块之间在早古生代晚期发育有蛇绿岩带或高压-超高压带。原特提斯域形成于从Rodinia裂解到Pangea超大陆集结期间,存在复杂的洋-陆格局和... 原特提斯洋内存在塔里木、中祁连、柴达木、扬子、华夏、印支、兰坪-思茅等诸多陆块/微陆块,多数陆块之间在早古生代晚期发育有蛇绿岩带或高压-超高压带。原特提斯域形成于从Rodinia裂解到Pangea超大陆集结期间,存在复杂的洋-陆格局和聚散过程。原特提斯洋不同陆块/微陆块属性和关系及其拼合过程是恢复重建Pangea超大陆聚合前构造背景的关键,但对其认识迄今还存在争论。因此,本文采用综合对比方法,以期建立原特提斯洋陆块/微陆块的亲缘性和海-陆格局,厘定原特提斯微陆块拼合时序与方式。结果表明,早古生代早期除华北陆块不具有亲冈瓦纳大陆的特征外,扬子、华夏、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北秦岭-中祁连-中阿尔金、欧龙布鲁克、北羌塘、南羌塘、拉萨、兰坪-思茅、印支等陆块/微陆块都具有亲冈瓦纳的特征。在450-400Ma左右这一系列陆块/微陆块都向南俯冲-增生,并逐步拼合于冈瓦纳大陆北缘东段,原特提斯洋关闭,并形成了原潘吉亚(Proto-Pangea)超大陆;原潘吉亚于380Ma以后裂离出塔里木-华北陆块和大华南陆块,分别出现勉略洋和古特提斯洋,直到240~220Ma逐步向北聚合,形成最终的劳亚古陆,此时才形成潘吉亚超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 微陆块 早古生代 东亚 亲缘性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模型及其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魏云鹤 王镇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评判法对水泥厂周围大气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距离模型综合评判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两种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但模糊距离模型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不能反映部分测点大... 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评判法对水泥厂周围大气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距离模型综合评判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两种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但模糊距离模型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不能反映部分测点大气质量的差异 ,而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评价法则能够反映 .因此 ,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评判法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简便、实用并且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模型 模糊距离模型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丹东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三忠 郝德峰 +3 位作者 赵国春 孙敏 韩宗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7-1423,共7页
新的SHRIMP定年结果表明,原先划归于古元古代的丹东花岗杂岩现在被确定为中生代岩体.其岩浆型环锆石带的年龄代表结晶年龄,为167~157 Ma;但是这些锆石的核部年龄主体为古元古代.本文侧重探讨丹东花岗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论证... 新的SHRIMP定年结果表明,原先划归于古元古代的丹东花岗杂岩现在被确定为中生代岩体.其岩浆型环锆石带的年龄代表结晶年龄,为167~157 Ma;但是这些锆石的核部年龄主体为古元古代.本文侧重探讨丹东花岗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论证其起源和产生的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丹东花岗岩体具铕异常(Eu/Eu*=0.59~1.41),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其微量元素特征与安第斯型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特征一致,其tDM和εNd(t)变化范围分别为1.93~2.30 Ga和-17.95~-21.32.εNd(t)-t图解显示丹东花岗岩的源岩以古元古代中酸性壳源岩石为主.构造环境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岩浆弧.结合中生代丹东地区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本文认为丹东花岗岩体的起源和侵位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花岗岩 ND同位素 安第斯型 辽东半岛 中生代
下载PDF
东亚原特提斯洋(Ⅰ):南北边界和俯冲极性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三忠 赵淑娟 +9 位作者 李玺瑶 曹花花 刘鑫 肖文交 赖绍聪 闫臻 李宗会 于胜尧 兰浩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09-2627,共19页
原特提斯洋是从新元古代Rodinia裂解到早古生代发育于滇缅泰/保山微陆块以北、塔里木-华北陆块以南的一个复杂成因的洋盆。长期以来对原特提斯洋的南、北边界及其早古生代末俯冲极性还存在争论,而这是恢复重建Pangea超大陆聚合前构造背... 原特提斯洋是从新元古代Rodinia裂解到早古生代发育于滇缅泰/保山微陆块以北、塔里木-华北陆块以南的一个复杂成因的洋盆。长期以来对原特提斯洋的南、北边界及其早古生代末俯冲极性还存在争论,而这是恢复重建Pangea超大陆聚合前构造背景的关键。本文综合利用野外地质、构造、岩浆、沉积学、地球化学、构造年代学和层析成像等最新成果,以期界定原特提斯域的南、北边界位置,确定原特提斯洋边界俯冲极性。集成分析结果表明,北界为古洛南-栾川缝合线(或宽坪缝合线)及其直至西昆仑的西延部分;南界为龙木措-双湖-昌宁-孟连缝合线。原特提斯洋北部在华北-阿拉善-塔里木陆块泥盆纪向南俯冲并与冈瓦纳大陆北缘拼合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巨型弯山构造,现保存在祁连-阿尔金-柴达木地区的中国中央造山带内。原特提斯洋南部分支也可能在泥盆纪闭合,使得包括羌北、若尔盖、扬子、华夏、布列亚-佳木斯等在内的大华南陆块、印支陆块等也向南俯冲与冈瓦纳北缘发生了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 边界断裂 早古生代 东亚 俯冲极性
下载PDF
川西盆地演化及盆地叠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忠权 应丹琳 +4 位作者 李洪奎 杨光 曾庆 陈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62-2370,共9页
川西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松潘甘孜构造带东缘龙门山前陆地带,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自震旦纪以来,川西盆地经历了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两个时期的演化,其中陆相盆地演化与松潘-甘孜构造带及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晚三叠世以来,川西盆地... 川西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松潘甘孜构造带东缘龙门山前陆地带,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自震旦纪以来,川西盆地经历了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两个时期的演化,其中陆相盆地演化与松潘-甘孜构造带及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晚三叠世以来,川西盆地与松潘-甘孜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之间经历了盆岭耦合与盆山耦合两期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了结构复杂、多期演化的叠合盆地,其盆地性质、类型在不同地质时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川西盆地经历稳定克拉通海盆发展时期(震旦纪-中三叠世)、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发展时期(上三叠世须家河组一段-须家河组三段)、陆相坳陷盆地发展时期(须家河组四段-中侏罗纪世)、前陆盆地发展时期(晚侏罗世-现今),最终形成了4期单型盆地的有序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盆地 松潘甘孜构造带 盆岭耦合 盆山耦合 断陷盆地 坳陷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基于B/S的综合自动化远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鲍慧 刘春 《电力系统通信》 2006年第1期48-50,58,共4页
为了提高综合自动化和远动信息的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已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对传统M IS所采用的C/S与B/S模式原理及优缺点的比较,提出采用B/S结构模型,克服传统C/S模式M IS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利用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实现与Oracle... 为了提高综合自动化和远动信息的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已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对传统M IS所采用的C/S与B/S模式原理及优缺点的比较,提出采用B/S结构模型,克服传统C/S模式M IS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利用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实现与Oracle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基于B/S模式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远动M IS,从而达到对M IS系统随时随地的维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网页 管理信息系统 客户端/服务器 浏览器/服务器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基底构造单元的重磁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立宏 李三忠 +3 位作者 赵国春 刘展 王金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系统收集并重新处理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的重磁资料,利用处理结果,结合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研究的进展,重新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划分为2个一级重磁异常单元和7个二级重磁异常单元;重点描述了7条分划性断裂的重磁特征,...  系统收集并重新处理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的重磁资料,利用处理结果,结合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研究的进展,重新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划分为2个一级重磁异常单元和7个二级重磁异常单元;重点描述了7条分划性断裂的重磁特征,特别指出中国东部重力梯度带正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带的集中表现,而郯庐断裂带和兰考—聊城—盐山—台安—大洼断裂带是燕山期陆内不同刚性块体调整的重要边界,所以也是重磁特征的变异带.据此,对华北克拉通断裂与构造单元的重磁异常特征赋予了新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现今的地球物理特征能够反映结晶基底构造,其原因是华北克拉通现今构造格局是中新生代构造继承结晶基底构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基底 构造 重力 磁力
下载PDF
配网馈线上分段开关的设置 被引量:19
9
作者 万国成 任震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2,共3页
配电网中主馈线分段开关的设置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途径之一 ,而主馈线的首末两端都设置分段开关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肯定有帮助 ,但从经济的角度却未必划算。利用可靠性理论 ,在综合考虑系统投资效益与可靠性效益的基础上 ,通过分... 配电网中主馈线分段开关的设置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途径之一 ,而主馈线的首末两端都设置分段开关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肯定有帮助 ,但从经济的角度却未必划算。利用可靠性理论 ,在综合考虑系统投资效益与可靠性效益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每段主馈线末端分段开关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给出了在每段主馈线末端是否应该设置分段开关的判据 ,并以RBTS5的 1、2两条馈线为例验证了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馈线 分段开关 可靠性 输电线路
下载PDF
活动大陆边缘的板片窗构造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三忠 +3 位作者 侯方辉 吕海青 金宠 刘保华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第11期6-18,共13页
正俯冲的洋中脊的持续扩张作用将会使该洋中脊两侧的洋壳板片之间形成一个持续加宽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板片窗。板片窗往往形成于小于10Ma左右具浮力的大洋岩石圈俯冲时期。板片窗形态依赖于3个主要因素:板块的相对运动、俯冲前的洋脊... 正俯冲的洋中脊的持续扩张作用将会使该洋中脊两侧的洋壳板片之间形成一个持续加宽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板片窗。板片窗往往形成于小于10Ma左右具浮力的大洋岩石圈俯冲时期。板片窗形态依赖于3个主要因素:板块的相对运动、俯冲前的洋脊—转换断层组合样式、俯冲角度。影响板片窗形态的次要因素还有热侵蚀、相变等因素。在板片窗出现的活动大陆边缘,软流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发生独特的多圈层相互作用,是地球系统最为活跃的地带。由于该地带的洋底消减往往与生长轴呈一定角度相交,不仅引起盆地的不对称消减,而且使得板片窗之上的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岩浆、成矿和热效应明显不同于洋中脊平行于俯冲带的消减作用产生的构造、岩浆、成矿和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片窗 大陆边缘 岩浆作用 构造 变质
下载PDF
GC/MS分析黄花菜精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明 +3 位作者 张文龙 韩龙洋 袁新凯 黄树勇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黄花菜干粉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鉴定出29种对卷烟有明显致香作用的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4-烯丙基苯甲醚(16.363 4mg/g),该物质有茴香和草香香气,具有增加卷烟烟气辛香,掩盖杂气的作用。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黄花菜 GC/M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4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产妇进行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自由体位分娩,并给与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产程进展情...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产妇进行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自由体位分娩,并给与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由体位分娩产妇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的缩短产程所需时间,值得在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护理 模式 自由体位 分娩 产程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资料揭示青藏高原东缘龙日坝断裂带构造属性和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锐 +4 位作者 G.Randy Keller 沙爱军 徐啸 王海燕 李文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04-2012,共9页
龙日坝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地块的东北部,距离其东侧龙门山断裂带大约200km.龙日坝断裂带具有右旋逆冲活动特征,呈北东向展布,与龙门山断裂带基本平行.这条新发现的陆内走滑断裂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目前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利... 龙日坝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地块的东北部,距离其东侧龙门山断裂带大约200km.龙日坝断裂带具有右旋逆冲活动特征,呈北东向展布,与龙门山断裂带基本平行.这条新发现的陆内走滑断裂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目前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并结合SinoProbe-02深反射地震剖面数据进行由段到面的综合研究,揭示了扬子板块西部边界的伸展和龙日坝断裂带的构造属性.结果显示扬子板块西边界呈不规则分布,而龙日坝断裂带的形成与扬子板块的不规则分布有关.扬子西边界的北段已越过龙门山断裂带延伸至龙日坝断裂带附近,南段则逐渐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龙日坝断裂带代表了扬子板块结晶基底延伸的最西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成了青藏高原物质北东-东向运移.至松潘地块东缘,由于受扬子板块结晶基底的阻挡,在龙日坝断裂带附近产生了应力差而形成了龙日坝断裂带.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青藏高原东缘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响应,以及揭示青藏高原东缘地震灾害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龙日坝断裂带 重力数据 扬子板块西边界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深部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兴富 高锐 +2 位作者 李文辉 熊小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40-3650,共11页
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机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向外扩张之中,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以一条穿... 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机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向外扩张之中,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以一条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细致的地质构造解译,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位地壳变形以壳内滑脱带为界上、下解耦.滑脱带位于壳内低速层的顶部,深度14~24km.滑脱带之上的地壳部分以一系列南倾、北冲,并向下终止于滑脱带的逆冲断裂变形为主,指示了青藏高原向北的扩张方式;滑脱带之下的地壳以Moho面作为变形标志,指示了复杂的挤压缩短变形.据此我们推测上、下地壳的解耦缩短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变形加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壳的变形加厚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深部地壳结构 Moho面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加厚
下载PDF
MSP430低功耗运行模式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鲍慧 +1 位作者 迟文广 高瑞斌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5年第12期63-65,共3页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单片机层出不穷。MSP430系列单片机以其强大的处理能力、超低功耗等优良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MSP430系列设备的优点,并着重介绍MSP430x1xx系列设备运行模式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 MSP430 运行模式 超低功耗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青藏高原陆-陆碰撞与地壳生长的深部过程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锐 周卉 +7 位作者 卢占武 李文辉 王海燕 李洪强 熊小松 黄兴富 徐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7,共14页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并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以及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对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的探索。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并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以及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对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的探索。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二十多年来,运用这项高技术探测到青藏高原巨厚地壳的精细结构,攻克了难以得到下地壳和Moho面信息的技术瓶颈,揭露了陆-陆碰撞过程。本文在探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青藏高原南北-东西对比,再到高原腹地,系统地综述了青藏高原之下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俯冲的深部行为。印度地壳在高原南缘俯冲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之下,亚洲板块的阿拉善地块岩石圈在北缘向祁连山下俯冲,祁连山地壳向外扩展,塔里木地块与高原西缘的西昆仑发生面对面的碰撞,在高原东缘发现龙日坝断裂(而不是龙门山断裂)是扬子板块的西缘边界,高原腹地Moho面厚度薄而平坦,岩石圈伸展垮塌。多条深反射剖面揭露了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下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的行为,不仅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走向印度地壳俯冲行为存在东西变化,而且印度地壳向北行进到拉萨地体内部的位置也不同。在缝合带中部,研究显示印度地壳上地壳与下地壳拆离,上地壳向北仰冲,下地壳向北俯冲,并在俯冲过程中发生物质的回返与构造叠置,这导致印度地壳减薄,喜马拉雅地壳加厚。俯冲印度地壳前缘与亚洲地壳碰撞后沉入地幔,处于亚洲板块前缘的冈底斯岩基与特提斯喜马拉雅近于直立碰撞,冈底斯下地壳呈部分熔融状态,近乎透明的弱反射和局部出现的亮点反射以及近于平的Moho面都反映出亚洲板块南缘处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 大陆俯冲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高速公路护栏热镀55Al-Zn的质量控制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云鹤 于萍 +4 位作者 王镇 主沉浮 刘秀 张长桥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4,56,共3页
 采用电解活化助镀剂法生产了钢基表面热镀55Al-Zn合金镀层的高速公路护栏。对生产工艺中电解活化电流控制、合金成分控制与维护、表面均匀性及色泽控制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模拟各类大气环境,采用加速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该镀层的...  采用电解活化助镀剂法生产了钢基表面热镀55Al-Zn合金镀层的高速公路护栏。对生产工艺中电解活化电流控制、合金成分控制与维护、表面均匀性及色泽控制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模拟各类大气环境,采用加速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该镀层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电解活化电流密度为5~15A/dm2,活化时间为2min,合金镀液中铝质量分数控制在53%~57%,硅质量分数大于0.6%,热镀后的护栏出炉时采用强制风冷,冷却速度大于13℃/s,可以生产出镀层附着力强、表面均匀的高速公路护栏。与传统热镀锌层相比,耐腐蚀性能提高了4.5~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 高速公路护栏 55Al-Zn合金镀层 金属腐蚀
下载PDF
综合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构造形变及其构造成因独特性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锐 +5 位作者 高建荣 徐啸 王海燕 黄兴富 李文辉 李洪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58-2067,共10页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应的龙门山构造带呈现出高陡的地貌形态:在100 km范围内,海拔高程从四川盆地的500 m陡升至临近的龙门山构造带的3500 m.而青藏高原东北边界所对应的六盘山构造带则与邻近的鄂尔多斯盆地表现为宽缓的地形变化.之前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数据资料,对造成这一地表形态差异所对应的地壳结构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将着重利用前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所获得的165 km长高分辨率深反射地震数据,并结合在此区域所获得的航磁数据资料进行该地区地壳结构的综合解释,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一鄂尔多斯地块构造转换带的地壳结构变形模型.研究表明六盘山地区主要物质组成为构造增生楔,其两侧分别存在陇西火山岛弧和鄂尔多斯结晶基底.高原生长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并不能使相对松散的构造增生楔无限制的抬高而是容易发生重力坍塌,从而造成六盘山地区比较宽缓的地形结构.同时本文还将此地壳结构研究结果与前人在青藏高原东缘所获得的地壳结构及变形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模式,并找出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也将为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构造生长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地区 深地震反射剖面 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解释 构造变形模式
下载PDF
海洋核杂岩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三忠 吕海青 +3 位作者 侯方辉 金宠 刘保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了解释洋壳中大量铲形正断层及垂直洋中脊的大量线理(如大西洋中脊的巨型窗棱构造)等现象,通过与大陆上变质核杂岩对比,近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海底构造类型———海洋核杂岩。在洋底深地震剖面上核杂岩结构形态可以分为3部分,其中第1部... 为了解释洋壳中大量铲形正断层及垂直洋中脊的大量线理(如大西洋中脊的巨型窗棱构造)等现象,通过与大陆上变质核杂岩对比,近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海底构造类型———海洋核杂岩。在洋底深地震剖面上核杂岩结构形态可以分为3部分,其中第1部分为层1和层2,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第2部分为脆-韧性过渡层,拆离带发育其中,由白色结壳式碳酸盐岩和强烈蛇纹石化的橄榄岩或玄武岩、超镁铁质糜棱岩、糜棱状辉长岩等组成。拆离面之上为未变质的薄层海洋沉积层,其下为热洋幔的退变质岩石组成;第3部分为核部,以塑性变形为特征,常被超基性岩体(尤其是辉长岩侵入体)底辟侵入。与大陆变质核杂岩相比,海洋核杂岩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海洋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同样有数十千米的位移量,因而,可能导致出现海底磁条带的局部错位现象,使得洋壳磁条带的平面结构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核杂岩 岩浆作用 大洋中脊
下载PDF
洋中脊—地幔柱、地幔柱—海沟与海沟—洋中脊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三忠 侯方辉 +3 位作者 吕海青 金宠 刘保华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第11期1-5,共5页
由热点假说的提出发展到静态地幔柱学说和动态地幔柱模式,到现在研究较多的大型火成岩省、脊—柱相互作用和脊—沟相互作用,海底构造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柱—脊相互作用可导致洋中脊的分段、跃迁与石化过程,反之,洋中脊的变化也可导致... 由热点假说的提出发展到静态地幔柱学说和动态地幔柱模式,到现在研究较多的大型火成岩省、脊—柱相互作用和脊—沟相互作用,海底构造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柱—脊相互作用可导致洋中脊的分段、跃迁与石化过程,反之,洋中脊的变化也可导致地幔柱的形态与直径等发生变化。洋中脊与地幔柱相遇可以出现不同的柱—脊相互作用。地幔柱除可以出现在离散型板块边缘外,还可以随板块迁移进入俯冲带,并出现柱—沟相互作用。地幔柱在俯冲带出现的位置不同,因而其对俯冲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效果也相应不同,目前提出了6种地幔柱与海沟或俯冲带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脊—柱相互作用和脊—沟相互作用对传统的板块俯冲作用过程是个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洋中脊 大火成岩省 构造 海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