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6
1
作者 星华 储卉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8,共8页
本文试图引入社会距离 (socialdistance)的概念 ,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 ,对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新生代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正在逐渐增大 ,他们缺乏主动介入城市生活的积极性 ,并且感觉... 本文试图引入社会距离 (socialdistance)的概念 ,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 ,对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新生代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正在逐渐增大 ,他们缺乏主动介入城市生活的积极性 ,并且感觉与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日趋隔离 ,社会距离的增大使得民工群体自愿选择结成自己的社群网络 ,并以此与城市生活产生隔离。本文对社会距离增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新一代民工的身份认同变化、城市居民的刻板印象以及传统网络的存在是社会距离增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 城市居民 社会距离 城市生活 身份认同 社会网络 自我隔离 矛盾心理
下载PDF
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4
2
作者 星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8,共8页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 ,我国城市居民的相对剥夺感相当强烈 ,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 ,但人们普遍感到自己的相对社会地位和相对经济收入下降了。这种相对剥夺感的强烈程度与被访者的个人生活状况和对社会现实的评价有关。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实证研究 生活水平 经济收入 中国 下降 调整 相对剥夺 个人生活 普遍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3
3
作者 星华 王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7,共7页
关于中国法治进程的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并且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我们曾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走向法治化的中国社会》一文。本文的实证调查则是以我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这就成了姊妹篇。本文... 关于中国法治进程的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并且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我们曾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走向法治化的中国社会》一文。本文的实证调查则是以我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这就成了姊妹篇。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发生纠纷的现状与类型,指出了产生纠纷之后有三种解决途径:社会网络、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人们在选择纠纷解决途径时既有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有理性的考量。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农村,大传统、小传统和国家法律这三种规范还是共同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法律意识 法律行为 法律纠纷 解决途径 一元化视角 多元化视角 国家法律 司法机构 社会网络
下载PDF
城市民工群体的自愿性隔离 被引量:67
4
作者 星华 杨杰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7-62,共6页
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在拉大,两个群体之间的自愿性隔离的程度很高。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等歧视性政策、城市居民对城市民工的整体性偏见与歧视,是造成民工与城市居民自愿性隔离的主要原因,而民工的社会网络... 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在拉大,两个群体之间的自愿性隔离的程度很高。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等歧视性政策、城市居民对城市民工的整体性偏见与歧视,是造成民工与城市居民自愿性隔离的主要原因,而民工的社会网络又为民工选择自愿性隔离提供了现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 社会距离 自愿性隔离
下载PDF
漂泊与寻根: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二重性 被引量:70
5
作者 星华 李飞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4,共11页
本文在对北京农民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和经验个案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在现实中不是同质线性和单一维度的,而是复杂、多维的,具有二重性的特征。此外,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状况、与城市居民收入的比较、每年在京打工时... 本文在对北京农民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和经验个案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在现实中不是同质线性和单一维度的,而是复杂、多维的,具有二重性的特征。此外,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状况、与城市居民收入的比较、每年在京打工时间以及未来身份归属等因素均对其二重性认同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认同 认同度 二重性
原文传递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 被引量:59
6
作者 星华 姜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是农民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将农民工研究领域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起着联结、纽带、桥梁的作用。本文主要提炼出几种与农民工城市适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微观理论,即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距离...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是农民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将农民工研究领域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起着联结、纽带、桥梁的作用。本文主要提炼出几种与农民工城市适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微观理论,即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试图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梳理出研究的方向。最后提出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适应 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基层纠纷社会治理的探索——从“枫桥经验”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1
7
作者 星华 任建通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以往的"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在转型社会中如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纠纷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qu...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以往的"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在转型社会中如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纠纷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枫桥经验"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以社会治理为视角,借鉴"枫桥经验"的优良传统,分析和探讨了乡土精英参与地方自治的基层治理模式,结果表明,诉讼与调解相融合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关系和谐与秩序维系应是治理向度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 纠纷解决 治理向度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关系七十年回望:国家权力的下沉、回缩与再进入——有关城乡关系变迁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43
8
作者 星华 刘朔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0,共10页
友好城乡关系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和谐状态,是社会整体秩序的有机构成部分。以社会学的视野,从历史性的角度考察建国七十年来城乡关系变迁,分析国家权力在城乡关系变迁中对社会结构产... 友好城乡关系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和谐状态,是社会整体秩序的有机构成部分。以社会学的视野,从历史性的角度考察建国七十年来城乡关系变迁,分析国家权力在城乡关系变迁中对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尝试性地解读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独特的内在机理。我们发现,在中国独特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条件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代替国家权力所能承担的社会功能。随着国家权力在基层乡村社会的下沉、回缩和再进入,城乡差距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明显的结论即是:构建友好城乡关系需要国家权力的合理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国家权力 市场机制
下载PDF
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杭生 星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17,共8页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评判基本上是统一的,或者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评判不是统一的而是多样的。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都能得到相应的价值评判的支持,同时受到另一种价值评判体...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评判基本上是统一的,或者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评判不是统一的而是多样的。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都能得到相应的价值评判的支持,同时受到另一种价值评判体系的贬斥,除了违法行为之外。究竟以哪一种价值评判体系来裁决社会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呢?本文根据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描述了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转型的轮廓,指出当代中国已形成多样化价值评判的格局,即存在原有的、不定的和新生的三种价值评判体系。代差的扩大,道德评判的模糊成为价值评判体系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还试图分析价值评判体系转型的方向,认为尊重隐私权、尊重个性将成为新生价值评判体系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评判 被调查者 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期 转型社会 现代社会 中老年 社会行为 隐私权 传统社会
原文传递
从送法下乡到理性选择——乡土社会的法律实践 被引量:34
10
作者 星华 邢朝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乡土社会的法律实践是一个法律逐渐"祛魅化"的过程,即从基层司法建设魅化法律到农民法律参与下的法律脱魅。法律的祛魅化使农民对法律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知和选择。法律实践和法律参与的"知情祛魅"逻辑从主体角度... 乡土社会的法律实践是一个法律逐渐"祛魅化"的过程,即从基层司法建设魅化法律到农民法律参与下的法律脱魅。法律的祛魅化使农民对法律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知和选择。法律实践和法律参与的"知情祛魅"逻辑从主体角度抑制了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而基层司法体制的诸多弊端和缺陷则从外在限制了农民的法律需求。由此可见,结构混乱虽然使乡土社会产生了法律需求,但这种需求的扩展性和持续性存在问题。因此,当下乡土社会的法律实践并非简单地从"送法下乡"向"迎法下乡"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法下乡 迎法下乡 乡土社会 法律实践 法律祛魅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与精神健康——基于北京和珠三角地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星华 才凤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北京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精神状态欠佳;影响其精神状态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社会交...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北京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精神状态欠佳;影响其精神状态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社会交往层面,其中群体性交往尤为重要。研究认为,从根本上根除"流动劳动力体制"是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关键。在现有条件约束下,通过国家、企业和社区的协同努力,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性群体交往并进而增强其对城市的社会认同,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问题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健康 社会交往 城市认同
下载PDF
闲暇生活与农民工的市民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星华 胡文嵩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闲暇生活 农民工 市民化 “民工潮” 城市化进程 农村人口 进城务工
原文传递
高学历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4
13
作者 星华 邢朝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与流动人口中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不同,高学历青年流动人口(在北京工作的这一群体俗称"北漂")的社会认同具有独特性。以社会认同链这一分析框架,对"北漂"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北漂"... 与流动人口中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不同,高学历青年流动人口(在北京工作的这一群体俗称"北漂")的社会认同具有独特性。以社会认同链这一分析框架,对"北漂"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北漂"对城市的发展和形象与自身的关系持较肯定的态度,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不强;与市民交往的深度和广度比较有限;与市民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感大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感。此外,"北漂"的社会认同受其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经历、与市民的交往情况、在北京的安全感程度以及受歧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北漂”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链
下载PDF
从摒弃到尊重:现代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邢朝国 星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9,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中。在此分类范畴中,西方文化代表着现代、全新、开放、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认为是滞后的、沉重的、狭隘的,因而是需要变革的。作为这种认知方式的实践,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法律改革总体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大规模移植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深嵌了东方主义逻辑。在法律移植的路径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项,并且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被批判、摒弃。当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习惯于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层面来寻找原因,如中国人的观念、习惯等。但司法实践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因此,法治建设需要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它、摧毁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法治建设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无讼、厌讼与抑讼——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星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5,共8页
"无讼"是古代国家精英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中国传统社会存在非制度化、制度化和半制度化等三种抑制诉讼的途径。非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国家精英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道德感化、劝民息讼的同时,也努力营造"... "无讼"是古代国家精英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中国传统社会存在非制度化、制度化和半制度化等三种抑制诉讼的途径。非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国家精英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道德感化、劝民息讼的同时,也努力营造"为讼有害"的社会舆论,以增加诉讼的道德成本。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的诉讼制度通过限制诉讼主体和诉讼时限以增加民众提起诉讼的难度,使诉讼不是人人、时时、事事都可采用的手段。半制度化抑讼途径方面,以乡里调处、宗族调处为代表的民间调处在明清时期已形成系统规范,并被纳入国家司法体系之中,在纠纷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历史上抑讼力度有大小之差别,但"抑讼"仍然是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文化 无讼 厌讼 好讼 抑讼
原文传递
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 被引量:29
16
作者 星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共11页
从法治建设、犯罪问题、民间纠纷等三部分的法社会学探索,笔者对其研究团队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其中,法治建设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从法制到法治、法律的双向诠释、法律的"在场"与"不在场"、法... 从法治建设、犯罪问题、民间纠纷等三部分的法社会学探索,笔者对其研究团队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其中,法治建设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从法制到法治、法律的双向诠释、法律的"在场"与"不在场"、法律的实践逻辑、从"送法下乡"到理性选择、中美法律意识的比较等六个部分;犯罪问题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社会转型与犯罪成本、犯罪人的自我归因、女犯的生活世界、堕入犯罪的"漏斗效应"等四个部分;民间纠纷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法律的"差序利用"、初级关系的变迁与民间纠纷解决、弱者诉讼的谋略、法律的"甩干机制"等四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验 法社会学 本土化
下载PDF
徘徊在情理与法理之间——试论中国法律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 被引量:27
17
作者 星华 隋嘉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中国人遵循基于情境的"情理"取向的行为模式。"情理"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一般性社会规范、双方的特殊关系、双方过去的交往经历、对将来交往的预期,以及双方自身情况都进行整体权衡的行为模式。中国传统纠纷解决... 中国人遵循基于情境的"情理"取向的行为模式。"情理"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一般性社会规范、双方的特殊关系、双方过去的交往经历、对将来交往的预期,以及双方自身情况都进行整体权衡的行为模式。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注重基于"情理"对情境困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权衡,以恢复或调整双方原有社会关系为目的。现代性法律的"法理"以形式理性为特性,是具体事实通过法律逻辑适用法律原则的过程。在法律运行中"情理"式的行为模式与"法理"式的司法过程发生冲突,是中国法律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文中对如何解决这种困境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现代性 情理 法理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被引量:24
18
作者 星华 黄家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的现代性 法律的地方性 法律移植 法社会学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推拉之间 被引量:25
19
作者 星华 王嘉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文章尝试使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巨大的人口迁移流进行解释。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村给予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力"依旧、"拉力"却越来越小;而城市给予他们的"拉力&q... 文章尝试使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巨大的人口迁移流进行解释。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村给予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力"依旧、"拉力"却越来越小;而城市给予他们的"拉力"和"推力"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推拉"因素之中有一部分制度性因素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歧视造成的"推力"过大、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导致"拉力"过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我们提出两条思路,一方面,城乡户籍限制的放开是根本途径,但先决条件是解决大城市"拉力"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口退出机制"亟待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推拉理论 城市化
下载PDF
社会失范与越轨行为 被引量:18
20
作者 星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我国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旧的规范对人们社会行为的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减弱 ,而新的规范尚不具备制约行为的能力 ,产生了所谓“规范真空”状态。在社会失范状态下 ,各种旧的规范、新的规范以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人... 我国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旧的规范对人们社会行为的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减弱 ,而新的规范尚不具备制约行为的能力 ,产生了所谓“规范真空”状态。在社会失范状态下 ,各种旧的规范、新的规范以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人们自创的规范杂然并存 ,越轨行为受到社会规范制裁的力度和几率都大大下降 ,导致越轨行为的成本大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失范 越轨行为 社会转型 社会控制机制 社会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