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补偿深度的白洋淀沉水植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严俊 王颖 +4 位作者 王一博 王京刚 杨文 陈泽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53-2865,共13页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为实现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修复,对白洋淀淀区沉水植物历年变化和2018年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于2019年3月和5月测定了水下光场的变化;在考察水下光场、沉水植物耐污性和光敏感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沉水植...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为实现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修复,对白洋淀淀区沉水植物历年变化和2018年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于2019年3月和5月测定了水下光场的变化;在考察水下光场、沉水植物耐污性和光敏感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沉水植物群落2个阶段(耐污种+中等耐污种和敏感种)恢复方案。结果表明:以2018年春、夏、秋3季调研的沉水植物群落为目标,测定的群落光补偿点和群落组成与优势物种的种类具有相关性,植物比例对其群落光补偿点的影响不大,如龙须眼子菜+金鱼藻的搭配,以龙须眼子菜为优势种(2∶1和50∶1)的群落光补偿点的光强分别为22.46μmol·(m2·s)^-1和26.05μmol·(m2·s)^-1,以金鱼藻为优势种(1∶2和1∶5)的群落光补偿点的光强分别为35.01μmol·(m2·s)^-1和37.79μmol·(m2·s)^-1;白洋淀水下光衰减系数呈现东低西高的趋势,且与叶绿素a和总悬浮物空间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叶绿素的影响较大,高值区存在于人为干扰较多区域,低值区人为干扰较少;沉水植物种群(群落)光补偿深度与透明度符合线性回归模型,且其显著性较高(大部分R2>0.74);利用沉水植物种群(群落)光补偿深度和实际水深的比值评估第一阶段白洋淀修复区域,并通过前期光衰减系数与叶绿素a、悬浮物和DOC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可通过降低水体中叶绿素a和悬浮物含量,从而提高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进而实现沉水植物群落恢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及北方湖泊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补偿深度 阶段性生态恢复 白洋淀 沉水植物
原文传递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2
作者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年第2期00150-00152,共3页
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情感渗透的具体操作方式展开论述,希望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情感渗透 教育策略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白洋淀生态系统近10年结构与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京刚 +2 位作者 王颖 陈泽豪 严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80,共12页
基于2018年白洋淀生态调研数据和白洋淀2010年的文献数据,将白洋淀生态系统划分为浮游藻类、底栖藻类、沉水植物、浮游动物、螺类、虾类、其他底栖动物、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碎屑12个功能组,采用EwE(Ecopa... 基于2018年白洋淀生态调研数据和白洋淀2010年的文献数据,将白洋淀生态系统划分为浮游藻类、底栖藻类、沉水植物、浮游动物、螺类、虾类、其他底栖动物、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碎屑12个功能组,采用EwE(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白洋淀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Ecopath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白洋淀生态系统,并对比分析了2010年和2018年白洋淀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8年营养结构基本一致,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是系统中的主要能流,食物网结构较简单,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与2010年相比,2018年白洋淀生态系统对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利用率增加,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略有增加,系统总流量提高54.64%,系统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比值(TPP/TR)由9.56减少到1.51,即2018年白洋淀生态系统整体规模增大;连接指数(CI)和系统杂食指数(SOI)分别增加了14.65%和49.23%,Finn’s循环指数增加,食物链变长,功能组间影响增大,系统稳定性略微增加,处于生态发育期,且有向稳态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ECOPATH模型 生态系统结构 能量流动
下载PDF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之我见
4
作者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第9期93-93,共1页
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情感渗透的具体操作方式展开论述,希望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情感渗透 教育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