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嘉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研究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病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 应用薄层色谱法测定ARDS早期病人 ( 5例 )和晚期病人 ( 5例 )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并和正常对照组 ( 5例 )作比较。结果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含... 目的 研究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病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 应用薄层色谱法测定ARDS早期病人 ( 5例 )和晚期病人 ( 5例 )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并和正常对照组 ( 5例 )作比较。结果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在对照组、早期组、晚期组分别为6 7 6± 7 2、44 0± 7 3、31 3± 6 5 μg/ml肺灌洗液 ,呈递减改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活性成份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和二磷脂酰甘油的百分比在ARDS早期升高 ,分别达 5 6 2 %± 2 8%、9 2 %±1 5 %和 2 9%± 0 7%。在ARDS晚期 ,上述三种活性成份分别降至 39 7%± 5 2 %、5 6 %± 0 7%和 2 6 %± 0 6 %。结论 ARDS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加重 ,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和主要活性成份逐渐减少。提示若使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ARDS ,不仅要在数量上补足 ,而且需要恢复活性成份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 甘油 ARDS
下载PDF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表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嘉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使用的四类吸入性麻醉药对肺泡表面张力的影响。方法 50只家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 10只),一组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另四组分别吸入 55%- 60%氧化亚氮( N组)、4.5%-5%乙醚(E组)、0.8%-... 目的观察临床使用的四类吸入性麻醉药对肺泡表面张力的影响。方法 50只家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 10只),一组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另四组分别吸入 55%- 60%氧化亚氮( N组)、4.5%-5%乙醚(E组)、0.8%-1.0%氟烷(F组)和0.8%-1.0%异氟醚(I组),4 h后,用Wilhemly平衡仪测定其肺泡灌洗液的表面张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F、I三组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明显升高,稳定指数(S)显著下降( P< 0. 01), N组无显著性变化( P> 0. 05)。结论吸入脂溶性全身麻醉药可使表面张力升高,稳定指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性 肺泡表面张力
原文传递
猝死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嘉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 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 10例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和 10例对照新生儿 (死于非呼吸系疾病 )的全肺表面活性物质作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全肺表面活性物质定性分析得到 11个组分 ... 目的 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 10例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和 10例对照新生儿 (死于非呼吸系疾病 )的全肺表面活性物质作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全肺表面活性物质定性分析得到 11个组分 :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鞘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磷脂酸、胆固醇和中性脂类。定量分析显示 :猝死组全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为 ( 8.9± 1.0 ) mg/g肺湿重 ,显著少于对照组的( 12 .6± 1.4 ) mg/g肺湿重 ( P<0 .0 1)。猝死组的磷脂酰胆碱 ( 4 9.4± 2 .9) %和磷脂酰甘油 ( 2 .6±0 .7) %比例下降 ,而对照组分别为 ( 61.5± 3 .0 ) %和 ( 4 .3± 1.5 ) % ( P<0 .0 1 )。结论 猝死新生儿生前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 :合成数量的减少和合成品种的比例失调。这种缺陷是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肺泡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嘉振 林桂芳 +1 位作者 沈健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676-678,共3页
目的 观察临床使用的 4个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5 0只家兔随机分成五组 ,每组 10只。除对照组 (C组 )外 ,另四组分别吸入 5 5 %~ 6 0 %氧化亚氮 (N组 )、4 5 %~ 5 0 %乙醚 (E组 )、0 8%~ 1 0 %氟烷 (F... 目的 观察临床使用的 4个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5 0只家兔随机分成五组 ,每组 10只。除对照组 (C组 )外 ,另四组分别吸入 5 5 %~ 6 0 %氧化亚氮 (N组 )、4 5 %~ 5 0 %乙醚 (E组 )、0 8%~ 1 0 %氟烷 (F组 )、0 8%~ 1 0 %异氟醚 (I组 ) 4小时后 ,用薄层色谱法对全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作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定性分析得到 9种磷脂、胆固醇及甘油脂类。定量检测显示 ,与C组相比 ,全肺组织及细胞内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在E、F和I组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N组基本不变。肺泡灌洗液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在E、F和I三组不变 ,而N组显著增高 (P <0 0 1)。表面活性物质的各磷脂组分含量百分比检测结果显示 ,磷脂酰胆碱在全肺组织的E、F、I组及肺泡灌洗液的N、E、F、I组均显著升高。结论 吸入非脂溶性全身麻醉药后肺泡腔内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吸入脂溶性全身麻醉药后全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 ,但滞留在细胞内。吸入上述四个全身麻醉药后磷脂酰胆碱的比例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全血麻醉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磷脂酰胆碱
下载PDF
薄层层析法测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脂类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嘉振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9年第4期21-23,共3页
介绍一种灵敏、稳定的薄层层析法用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脂类的检测。定性结果显示,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检测到甘油三脂、胆固醇及9种磷脂。人肺灌洗液中磷脂酸占0.7%±0.6%、二磷脂酰甘油占1.9%±1.1%、磷脂... 介绍一种灵敏、稳定的薄层层析法用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脂类的检测。定性结果显示,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检测到甘油三脂、胆固醇及9种磷脂。人肺灌洗液中磷脂酸占0.7%±0.6%、二磷脂酰甘油占1.9%±1.1%、磷脂酰油占4.9%±0.7%、磷脂酰乙醇胺占20.7%±2.1%、磷脂酰肌醇占5.2%±1.0%、磷脂酰丝氨酸占4.7%±0.9%、磷脂酰胆碱占49.5%±4.9%、神经鞘磷脂占8.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 磷脂 薄层层析法
下载PDF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宋嘉振 林桂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观察3种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C组)外,另3组分别吸入55%~60%氧化亚氮(N组)、0.8%~1.0%氟烷(F组)及0.8%~1.0%异氟醚(I组),4h后即制备肺组织标本。用透射... 目的:观察3种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C组)外,另3组分别吸入55%~60%氧化亚氮(N组)、0.8%~1.0%氟烷(F组)及0.8%~1.0%异氟醚(I组),4h后即制备肺组织标本。用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对板层体作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与C组相比,F、I两组肺泡Ⅱ型细胞内板层体的数量(ND)增多(P<0.05),体积(VD)增大(P<0.05);N组板层体的ND和VD基本不变,但“胞吐”现象活跃。结论:吸入非脂溶性麻醉药后板层体分泌不受影响。吸入脂溶性麻醉药后板层体聚集在细胞内,分泌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 肺泡Ⅱ型细胞 超微结构 吸入性麻醉药 板层体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加强护理
7
作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7X期73-74,共2页
目的:评估呼吸衰竭新生儿加强护理的结果。方法:在系统监测和程序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5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加强护理,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加强护理组治愈率明显提高(67%,108/162;87%,137/158,P<0.05);死亡... 目的:评估呼吸衰竭新生儿加强护理的结果。方法:在系统监测和程序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5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加强护理,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加强护理组治愈率明显提高(67%,108/162;87%,137/158,P<0.05);死亡率下降(33%;13%,P<0.05)。结论:加强护理能显著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愈率,其核心是加强呼吸道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加强护理 呼吸道护理
下载PDF
13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抢救与监测
8
作者 《南京医学情报》 1998年第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新生儿 抢救 监测
下载PDF
Study on Pulmonary Surfactant of Sudden Death of Infant
9
作者 宋嘉振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Objective To find the pathogenesis of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from change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Methods By means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surfactant in whole lung specimens of 10 inf... Objective To find the pathogenesis of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from change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Methods By means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surfactant in whole lung specimens of 10 infants with SIDS and 10 control infants without SIDS (dead of nonrespiratory diseases) were examin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Results Eleven components in pulmonary surfactant were examined qualitatively, including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sphingomyelin, phosphatidylcholine, phosphatidylserine, 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hosphatidylglycerol, diphosphatidylglycerol, phosphatidic acid, cholesterol and neutral lipids.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surfactant of whole lung specimens in sudden death group [(8.9±1.0) mg/g wet lung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2.6±1.4) mg/g wet lung weight, P<0.01]. Qualitative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49.4%±2.0%) and phosphatidylglycerol (2.6%±0.7%) decreased markedly in sudden death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61.5%±3.0% and 4.3%±1.5%, P<0.01). Conclusion Before death there is serious defect on metabolism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in sudden death infants, with the amount decreasing and the ratio of its components being disturbed,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ogenies of S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pulmonary surfactant
下载PDF
戴隐形眼镜入睡可能致盲
10
作者 许雄斌 《保健与生活》 2016年第11期73-73,共1页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戴隐形眼镜入睡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问题,甚至致盲。
关键词 隐形眼镜 致盲 研究人员 永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