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松耕作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怀怀 于晓芳 +3 位作者 高聚林 马达灵 胡树平 王利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5,共15页
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当前玉米增密增产的有效调控手段,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深松是否影响玉米籽粒脱水特性,还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据此,本试验选用1970s—2010s 5个年代的代表性玉米品种,采用深松(35 cm)和传统浅旋(15... 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当前玉米增密增产的有效调控手段,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深松是否影响玉米籽粒脱水特性,还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据此,本试验选用1970s—2010s 5个年代的代表性玉米品种,采用深松(35 cm)和传统浅旋(15 cm)两种耕作方式,设置裂区试验,探究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脱水特性及其对深松耕作的响应规律,为机械化籽粒直收背景下采取该措施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存在显著差异,2000s和2010s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低于其余品种,2010s品种的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明显低于其余品种,而2000s和2010s品种的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高于其余品种。对比浅旋,深松后1970s—2010s各品种吐丝后15~35 d籽粒含水率的下降幅度增加,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有小幅度增加,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无显著变化,且深松对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的影响均较小。深松后各品种苞叶和穗轴生理成熟前、后脱水速率均降低,而穗柄脱水速率无明显变化。综合来看,2000s和2010s品种的籽粒脱水特性明显优于其余年代品种,而深松耕作主要通过提升吐丝后15~35 d籽粒含水率的下降量促进了籽粒脱水,使深松下玉米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有较小幅度增加;深松后苞叶、穗轴生理成熟前、后脱水速率降低,而对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耕作 不同年代品种 脱水特性 穗部器官
下载PDF
1970s—2010s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利青 高聚林 +3 位作者 王富贵 马达灵 于晓芳 怀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60,共17页
为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升过程中籽粒营养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970s—2010s五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3年大田试验,分析产量提升过程中各年代品种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产量... 为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升过程中籽粒营养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970s—2010s五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3年大田试验,分析产量提升过程中各年代品种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等变化规律及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比1970s—2000s的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产量提高了9.37%~55.89%,收获穗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18%~10.48%和9.85%~33.48%(P<0.05)。2010s品种(‘登海618’)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百粒重,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提升依赖于籽粒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显著增加。相较于1970s和1990s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6.56%~16.48%和0.70%~2.14%,但其籽粒粗蛋白含量则降低3.98%~8.17%。吐丝后65 d,2010s品种(‘登海618’)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较其他年代品种提高31.86%~105.35%;成熟期时,其穗位叶SPAD较其他年代品种也增加8.22%~42.66%(P<0.05);同时其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也较1970s(‘中单2号’)、1980s(‘丹玉13’)、1990s(‘掖单13’)、2000s(‘先玉335’)代表品种分别增加0.72%~33.22%和5.34%~43.77%。综上,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总淀粉含量均较高,但籽粒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保证花期较高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持生育后期的穗位叶SPAD,同时显著增加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则是2010s品种(‘登海618’)籽粒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高于1970s和1990s品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营养品质 冠层结构 物质积累 产量
原文传递
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壤肥力差异影响玉米籽粒营养物质积累
3
作者 王利青 刘洪月 +3 位作者 于晓芳 高聚林 马达灵 怀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5-1717,共13页
【目的】针对土壤肥力对玉米灌浆期籽粒营养品质组分调控规律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玉米籽粒营养物质积累、产量及其对土壤肥力水平的响应,旨在为玉米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始于2018年的耕作方式定位试验(共9个处理,2... 【目的】针对土壤肥力对玉米灌浆期籽粒营养品质组分调控规律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玉米籽粒营养物质积累、产量及其对土壤肥力水平的响应,旨在为玉米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始于2018年的耕作方式定位试验(共9个处理,27个小区),于2020—2021年采样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计算了肥力综合值,将所有处理下的小区土壤进行高、中、低聚类。在玉米吐丝后20、40、60天(生理成熟期),采样分析籽粒中的总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成熟期调查了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对吐丝后(即籽粒灌浆过程中)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深松秸秆粉碎全量混拌还田和深翻秸秆粉碎全量还田两种耕作方式的土壤两年均处于高肥力水平。2020年,土壤低肥力水平的耕作方式包括免耕、推茬清垄条深旋、浅旋,土壤中肥力水平的耕作方式包括深松、深翻、免耕秸秆粉碎全量覆盖还田、推茬清垄条深旋秸秆还田。2021年,土壤低肥力水平的耕作方式仅为浅旋耕作,其余耕作方式为土壤中肥力水平。各土壤肥力水平间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幅在花后40~60天差异最大,总淀粉含量的变幅在花后20天差异最大,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幅在花后20~40天差异最大。与低土壤肥力相比,高土壤肥力下两年花后40天至60天的籽粒粗蛋白含量的降幅分别显著增加29.85%~34.64%,籽粒粗脂肪的增量显著降低28.07%~54.01%,花后20天的籽粒总淀粉含量显著增加5.98%~8.95%,花后20天至40天的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降幅显著增加14.63%~25.34%。土壤肥力的提升可显著改变生理成熟期玉米籽粒的营养物质含量。与低土壤肥力相比,高土壤肥力下生理成熟期的籽粒总淀粉含量增加1.44%~2.43%,籽粒粗脂肪含量增加3.81%~4.10%,籽粒可溶性总糖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玉米 产量 籽粒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形成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利青 于晓芳 +4 位作者 高聚林 马达灵 胡树平 怀怀 刘爱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25-2637,共13页
为了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光合和灌浆特性对增加种植密度的响应差异,为玉米合理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我国1970s—2010s五个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4.5万株hm^(-2)和10.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进行3... 为了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光合和灌浆特性对增加种植密度的响应差异,为玉米合理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我国1970s—2010s五个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4.5万株hm^(-2)和10.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进行3年大田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年代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片光合性能和籽粒灌浆特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种植密度下,2010s品种(登海618,Denghai 618,DH61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吐丝–吐丝后50 d穗位叶Pn和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均较1970s—2000s品种显著提高了2.18~12.05、0.57~4.88μmol CO_(2)m^(-2)s^(-1)和0.02~0.09 g kernel^(-1)d^(-1),活跃灌浆期显著延长了2.62~4.74 d,从而使其粒重和产量显著增加(P<0.05)。增密后,1970s和1980s品种产量降低,1990s品种产量变化不显著,而2000s和2010s品种产量显著增加,且2010s品种产量增加幅度最大,达到2.11 t hm^(-2)。进一步对光合性能、灌浆特性与百粒重和产量等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高种植密度下2010s品种的百粒重对活跃灌浆期依赖程度增大(r=0.70),其在吐丝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均较1970s—2000s品种保持相对高的SPAD(提高了6.42%~41.92%),延缓了叶片衰老,使花后玉米叶片仍维持较高的光合势(leaf area duration,LAD)和吐丝后30~50 d的Pn(提高了1.09%~88.95%),从而积累了较多的光合产物,促使活跃灌浆期延长8.73%~15.80%,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3.39%~24.33%,进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百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同年代品种 种植密度 灌浆特性 冠层结构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年代玉米子粒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树平 王利青 +3 位作者 于晓芳 高聚林 马达灵 怀怀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90,共9页
以我国1970~2010年代5个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5万株/hm^(2)和10.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灌浆特性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增密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代品种(DH618)的子粒产量较其余年代... 以我国1970~2010年代5个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5万株/hm^(2)和10.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灌浆特性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增密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代品种(DH618)的子粒产量较其余年代品种显著提高10.22%~68.79%(P<0.05),且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种植密度增加后,1970~2010年代品种渐增期和快增期灌浆速率均降低,1970、1990、2000年代品种缓增期灌浆速率降低,1980、2010年代品种缓增期灌浆速率增加。2010年代品种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较其余年代品种增加了7.68%~51.55%、3.39%~30.22%和3.39%~30.22%,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增加了-16.37%~3.31%、3.65%~14.19%和8.26%~30.18%,百粒重增加了16.99%~34.86%。2010年代品种在高密度种植条件时可有效保障灌浆持续时间并提高缓增期的灌浆速率,缓解百粒重的降低幅度,最终实现了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灌浆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年代玉米主栽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变化及其杂种优势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青 于晓芳 +4 位作者 高聚林 马达灵 胡树平 怀怀 刘爱业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3期1-15,共15页
【目的】明确我国1970s—2000s玉米主栽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指标及其杂种优势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指标相互关系及各项指标杂种优势利用情况,为选育粒重和品质兼优的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不同年代主栽的玉米单交... 【目的】明确我国1970s—2000s玉米主栽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指标及其杂种优势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指标相互关系及各项指标杂种优势利用情况,为选育粒重和品质兼优的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不同年代主栽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年代玉米主栽品种的籽粒活跃灌浆期、平均灌浆速率和营养品质及各项指标相互关系,同时计算各项指标的杂种优势。【结果】随着年代的推进,玉米主栽品种的百粒重显著提高(P<0.05),2000s单交种与1970s、1980s、1990s单交种相比分别提高了6.99%、6.86%和14.99%,杂种优势明显提高,籽粒容重显著增加(P<0.05)。2000s单交种活跃灌浆期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显著高于1970s、1980s、1990s单交种(P<0.05),平均灌浆速率的杂种优势伴随年代推进逐渐增加。通径分析表明,籽粒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对百粒重起正的直接效应,粗蛋白、可溶性糖和赖氨酸含量对百粒重起负的直接效应。年代推进过程中,籽粒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以1990s单交种最高,与1970s、1980s、2000s相比分别增加8.76%、10.41%和9.94%,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年代的推进,玉米单交种的百粒重和籽粒容重大幅度提高,活跃灌浆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明显增加,籽粒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粗脂肪含量变化以1990s显著高于1970s、1980s、2000s;百粒重、活跃灌浆期、平均灌浆速率和粗脂肪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浆特性 营养品质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蒙古黄芪幼苗生长及其药用成分的影响
7
作者 王贤 崔世茂 +2 位作者 宋阳 潘璐 怀怀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蒙古黄芪幼苗生长及其药用成分的影响,为蒙古黄芪进行营养液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采用园土(CK)、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1)、1/2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2)...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蒙古黄芪幼苗生长及其药用成分的影响,为蒙古黄芪进行营养液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采用园土(CK)、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1)、1/2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2)、1/3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3)4个处理进行无土培养,分析蒙古黄芪生长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药用成分含量。【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Y1处理可提高蒙古黄芪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分枝数、茎粗、芦头茎粗、主根粗。与CK相比,Y1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蒙古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P<0.05)降低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P<0.05)增加出苗后70~77 d蒙古黄芪幼苗根系中黄芪总黄酮含量和出苗后49~77 d黄芪总多糖含量。【结论】采用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育苗,可以促进蒙古黄芪幼苗生长和药用成分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液 蒙古黄芪 幼苗 生长 黄芪总黄酮 黄芪总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