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表现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媛 杨志刚 +2 位作者 闵鹏秋 余建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 讨论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 32例,其中霍奇金病(HD)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6例。在增强多层螺旋CT图像上,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优...  目的 讨论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 32例,其中霍奇金病(HD)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6例。在增强多层螺旋CT图像上,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优势解剖分布。结果 83. 3%HD和 80. 8% 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 16. 7%HD和 19.2%NHL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和NHL均主要累及小网膜(60. 9% )、胰腺周围 (59. 4% )、腹主动脉周围上部 (93.8% )及下部(78. 1% )淋巴结。HD和NHL常同时累及 2个部位以上的淋巴结。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特征可揭示恶性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淋巴瘤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玲 潘云 +3 位作者 宁刚 李昌宪 欧阳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3T MR DWI)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初诊宫颈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短径≥5mm的转移性淋巴结(24枚)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92枚)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MeanADC)、... 目的探讨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3T MR DWI)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初诊宫颈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短径≥5mm的转移性淋巴结(24枚)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92枚)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MeanADC)、最小表观弥散系数(MinADC)、最大表观弥散系数(MaxADC)、淋巴结短径、长径及短长径比,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淋巴结的MeanADC、MaxADC值、MinADC值、短径及短长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MeanADC值其ROC曲线面积(AUC)最大为0.828;两组淋巴结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MeanADC值以0.778×10-3 mm2/s为阈值诊断宫颈癌患者短径≥5mm的盆腔转移性淋巴结,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5%,以常规形态学指标中的淋巴结短径取10mm和短长径之比取0.7为阈值,其敏感度分别为46%、58%,特异度分别为86%、74%。结论 3T MR DWI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较高;MeanADC值较常规淋巴结形态学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漏斗胸畸形程度对心脏形态和位置等影响的螺旋CT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余建群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真林 张梅 卢春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 评价漏斗胸畸形的螺旋CT表现及胸骨凹陷对心脏形态和位置等的影响。方法 搜集 1999~ 2 0 0 3年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漏斗胸 32例。在CT图像上 ,观察和测定漏斗胸的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 [左胸矢状内径 (b)与胸椎体前... 目的 评价漏斗胸畸形的螺旋CT表现及胸骨凹陷对心脏形态和位置等的影响。方法 搜集 1999~ 2 0 0 3年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漏斗胸 32例。在CT图像上 ,观察和测定漏斗胸的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 [左胸矢状内径 (b)与胸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 (a)的比值 ]、心脏旋转角度 (胸椎体前缘至心尖连线与胸矢状线的夹角 )和左下肺静脉干轴线与胸矢状线的夹角 (PV角 ) ,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32例漏斗胸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胸骨凹陷 ,平均凹陷深度为 (2 1± 7)mm ,CT凹陷指数 (b/a )为 2 9± 1 8,心脏旋转角为 (5 5 9± 9 8)° ,静脉角为 (49 8± 14 0 )°。胸骨轻度畸形 11例 (b/a <2 4 )、中度 12例 (b/a =2 4~ 2 9)、重度 9例 (b/a >2 9) ,胸骨平均凹陷深度分别为17、2 1、2 7mm ,三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 =5 39,P <0 0 1) ;心脏旋转角分别为 4 9 7°、5 5 5°和6 6 9° ,三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 =7 4 4 ,P <0 0 1) ;而PV角分别为 5 8 7°、4 6 5°和 4 2 4° ,三者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F =3 33,P <0 0 5 )。随着CT凹陷指数的增加 ,心脏旋转角度也增大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3(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畸形程度 心脏形态 位置 螺旋CT 评价
原文传递
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媛 杨志刚 +2 位作者 闵鹏秋 余建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明确结核与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淋巴结结核20例和淋巴瘤35例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类型和优势解剖分布。结果95%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呈... 目的明确结核与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淋巴结结核20例和淋巴瘤35例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类型和优势解剖分布。结果95%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呈环状强化,而环状强化在淋巴瘤仅占17.2%。70%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形成“多房样”征象,仅8.6%淋巴瘤增大淋巴结有“多房样”征象。82.9%淋巴瘤呈均匀强化,而均匀强化在结核仅占5%。结核和淋巴瘤更多累及肠系膜、门腔间隙、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和腹主动脉周围上部淋巴结。环状强化特征对诊断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2.9%、87.3%、76%%和96.7%;结合均匀强化和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受累指标对诊断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95%、87.3%、96.7%和76%。结论结核与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类型及优势解剖分布有差异,据此可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淋巴结 结核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7
5
作者 毛怡 李学明 +3 位作者 余建群 宋彬 郜发宝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LC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腹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观察临床特征、CT以及MRI表现,并总结其影像...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LC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腹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观察临床特征、CT以及MRI表现,并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8例患者表现为脾大,无明显脾功能亢进症状;10例表现为多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2例为单发病灶;12例均未见钙化以及包膜。CT扫描7例病灶边界清楚,3例边界欠清,平扫病灶多表现为稍低密度结节或脾脏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为低密度结节,呈逐渐缓慢强化。在MRI上所有病灶边界清楚,呈长T1以及混杂长T2信号,其内可见点状低T2信号影,钆增强扫描呈高信号,并逐渐强化;在DWI、ADC图上病灶相对于正常的脾组织扩散增加。结论LCA在CT和MR图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恩森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媛 余建群 邓渝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3-907,共5页
探讨肺内单发性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39例单发性肺癌空洞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对空洞及邻近结构的CT征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核空洞好发于上叶和... 探讨肺内单发性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39例单发性肺癌空洞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对空洞及邻近结构的CT征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核空洞好发于上叶和下叶背段,且以洞壁钙化、边缘光滑整齐和卫星灶、病变周围炎、淋巴结钙化及病变较小、空洞壁较薄为多见,而肺癌空洞好发部位无明显特点,以壁结节、偏心空洞、深分叶、粗短毛刺和淋巴结肿大无钙化、血管集束征及病变较大、空洞壁较厚为多见。因此得出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成像特点,可以详细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从而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性肺空洞 结核 恶性肿瘤 对照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强化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志刚 李媛 +3 位作者 闵鹏秋 余建群 周翔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7-930,共4页
目的 观察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回顾性观察46例腹部淋巴结结核(其中血行播散型13例、非血行播散型33 例)的CT强化表现(病灶大小、形态、强化类型)及其解剖分布。血行播散... 目的 观察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 回顾性观察46例腹部淋巴结结核(其中血行播散型13例、非血行播散型33 例)的CT强化表现(病灶大小、形态、强化类型)及其解剖分布。血行播散型结核合并有肺部粟粒型肺结核。结果 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常优势地累及网膜、肠系膜、胰周及腹主动脉周围上部淋巴结, 但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受累常见于血行播散型结核(69.2%),而少见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6.1%,P<0.01)。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淋巴结CT强化特征无差别,97%病例淋巴结增大呈周边强化,常伴“多房样”征象。结合上述CT征象,诊断腹部淋巴结结核的正确率90%,敏感度93%,特异度89%。全部血行播散型病例肝脏、脾脏增大,肝脏多数呈均匀密度,而脾脏有散在低密度灶,46%血行播散型病例肾脏有低密度灶。结论 血行播散型与非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淋巴结及淋巴结外器官存在一定的优势解剖分布,这与淋巴结结核的感染途径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上腺结核的增强CT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志刚 +2 位作者 李媛 闵鹏秋 余建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增强 CT 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结核30例,在 CT 强化图像上观察肾上腺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强化特征,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加以分析,采用 Cochran ...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增强 CT 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结核30例,在 CT 强化图像上观察肾上腺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强化特征,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加以分析,采用 Cochran Armitage 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上腺结核累及双侧共27例(90.0%),单侧3例(10.0%)。肾上腺肿块样增大13例,轻度或中度增大17例,轮廓仍保持完整。肾上腺增大密度均匀2例(6.7%),不均匀增大28例(93.3%)。周边强化16例(53.3%),钙化17例(56.7%)。经抗结核治疗后的6例复查 CT 示,5例双侧增大的肾上腺体积缩小或恢复正常,其内低密度消失,新出现点状钙化2例。钙化多见于临床后期,17例钙化中,病程>12个月者10例,存在随病程增长而递增的分布趋势(X^2=7.47,P<0.05),而周边强化则多见于临床早期,16例中有11例临床病程≤12个月,存在随病程增长而递减的分布趋势(X^2=6.60,P<0.05)。结论肾上腺结核 CT 具有特征性表现,与临床病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志刚 +1 位作者 张梅 余建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 ,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5例 ,髓性脂肪瘤 4例 ,淋巴瘤 3例 ,囊肿、神经鞘瘤各 2例以及神... 目的 探讨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 ,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5例 ,髓性脂肪瘤 4例 ,淋巴瘤 3例 ,囊肿、神经鞘瘤各 2例以及神经节母细胞瘤、畸胎瘤各 1例。在CT图像上 ,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 ,1例有点状钙化。髓性脂肪瘤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淋巴瘤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良性神经鞘瘤为软组织肿块 ,有囊变及钙化 ;恶性神经鞘瘤也为软组织肿块 ,内见坏死区 ,伴淋巴结转移。囊肿呈水样密度 ,壁薄光整 ,1例有囊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为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 ,内见坏死灶 ,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畸胎瘤为含钙化、脂肪及软组织成分的肿块。结论 CT可揭示肾上腺少见肿瘤的病理基础 ,它们存在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 ,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 少见肿瘤 软组织肿块 肾上腺 病理基础 CT表现 神经节 囊壁
下载PDF
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媛 杨志刚 +4 位作者 余建群 卢春燕 白红利 朱培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5-1049,共5页
通过对3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何杰金氏病和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在多层螺旋CT强化图像上观察所有病例增大淋巴结的大... 通过对3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何杰金氏病和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在多层螺旋CT强化图像上观察所有病例增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强化特征,并结合美国胸科协会(ATS)纵隔淋巴结的解剖分区,明确其优势解剖分布。结果表明,31例患者中增大的淋巴结均呈圆形或类圆形,72.7%HD和88.9%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27.3%HD和11.1%NHL呈部分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常优势地累及2R(77.8%)、3(55.6%)、4R(88.9%)、4L(55.6%)、5(66.7%)、6(55.6%)、7(66.7%)及10R(55.6%)等区域;而NHL则常优势地累及2R(68.2%)、3(54.5%)、4R(59.1%)、4L(50%)、5(54.5%)、6(54.5%)、7(54.5%)及8(50%)等区域。同时心包(19.4%)、胸膜(19.4%)、大血管(6.4%)、肺(6.4%)、胸壁(3.2%)及乳腺(3.2%)等结外器官也受累。提示纵隔恶性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存在优势解剖分布,可为临床诊断和分期提供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学 美国胸科协会
下载PDF
3.0T心脏磁共振对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华燕 杨志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6期45-48,共4页
目的运用3.0 T心脏磁共振(CMR)延迟强化(LGE)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获得LGE与心肌标志物即心肌代谢酶的关系,从而探究HCM患者心肌标志物升高是否与心肌纤维化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有关。方法纳入34例HCM患者(... 目的运用3.0 T心脏磁共振(CMR)延迟强化(LGE)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获得LGE与心肌标志物即心肌代谢酶的关系,从而探究HCM患者心肌标志物升高是否与心肌纤维化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有关。方法纳入34例HCM患者(HCM组)与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3.0 T CMR扫描,包括短轴位心脏电影及LGE序列。心脏功能用短轴为心脏电影序列测定;运用LGE序列测定HCM与正常对照组的LGE参数,包括总LGE率、LGE体积及LGE质量;测定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含量,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积矩相关对心肌标志物及LGE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M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均大于临床正常范围。通过LGE检测,HCM组的LGE参数,包括总LGE率、LGE体积及LGE质量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95±9.87)%vs.(50.82±14.18)%、(8.50±4.50)ml vs.(86.26±41.99)ml及(9.00±4.80)g vs.(90.58±44.11)g,均P<0.05]。Pearson积矩相关证明,HCM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总LGE率、LGE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9、0.448,P值分别为0.000、0.008)。肌钙蛋白与总LGE率、LGE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7、0.578,P值均为0.000)。结论 3.0 T CMR LGE技术可用于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定量检测,HCM患者心肌标志物与心肌的LGE率呈正相关,表明心肌纤维化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内的代谢酶类即心肌标志物释放,从而影响心肌的代谢功能,最终造成心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肌病 肥厚性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心肌损伤标志物
原文传递
卵巢恶性畸胎瘤的CT表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容豫 王金清 +3 位作者 王荣品 刘远成 张著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卵巢畸胎瘤是最常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按组织学类型分为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及单胚性或高特异性畸胎瘤(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神经外胚层肿瘤、皮脂腺肿瘤等)[1],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少见。恶性卵巢畸胎瘤主要包括成熟畸胎瘤... 卵巢畸胎瘤是最常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按组织学类型分为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及单胚性或高特异性畸胎瘤(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神经外胚层肿瘤、皮脂腺肿瘤等)[1],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少见。恶性卵巢畸胎瘤主要包括成熟畸胎瘤恶变及未成熟畸胎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文兵 杜瑛 +3 位作者 蔡秋艺 谢俊诗 胡良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6年2月国内外文献发表的多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工具偏倚评...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6年2月国内外文献发表的多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工具偏倚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选用不同的效应模型,计算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及其95%置信区间(CI),绘制森林图及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检查证实共计1 431处先天性心脏病畸形。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的总灵敏度、总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95%CI分别为96%(95%CI 94%~97%)、100%(95%CI 100%~100%)、365.94(95%CI 231.18~579.26)、0.04(95%CI 0.03~0.05)。SROC AUC为99.86%,Q指数=0.987 9。结论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SROC AUC较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 前瞻性心电门控 META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恩森 杨志刚 +3 位作者 张立 贺勇 董志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其中46例图像(93.88%,46/49)达到诊断标准,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50%、50%~75%、≥75%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54.88%、47.50%、93.15%,特异性分别为99.42%、95.68%、97.13%。64层螺旋CT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1,P〈0.01)。结论64层螺旋CTA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卵巢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18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凤林 曲海波 +3 位作者 宁刚 赵福敏 李学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卵巢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NOC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NOCS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术前CT明确诊断为NOCS 17例,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诊断符合率为94.4%。双侧附件正常大小或...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卵巢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NOC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NOCS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术前CT明确诊断为NOCS 17例,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诊断符合率为94.4%。双侧附件正常大小或稍大,卵巢形态正常2例;卵巢形态不规则16例,其中呈结节样10例(1例伴钙化),小囊实性6例;18例"卵巢血管蒂"征阳性。18例均有大网膜呈"饼状"或(和)结节样增厚,2例腹膜增厚伴有钙化,4例肠系膜结节样增厚,2例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增厚。17例有不同程度的腹水。4例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显示,其中2例有淋巴结稍增大。1例肝右后叶下段低密度灶。结论:CT检查NOCS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腹膜种植转移灶的检出有一定的敏感性,能有效地提示淋巴结转移,可全面反映病灶形态及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卵巢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 卵巢血管蒂征
下载PDF
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病变的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奕兰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华 邓雯 李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0,44,共7页
为明确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通过观察3例尸体横断面、3例矢状面标本胸腹交界中线区结构的位置、形态特点,并结合93例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的MDCT表现,阐明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 为明确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通过观察3例尸体横断面、3例矢状面标本胸腹交界中线区结构的位置、形态特点,并结合93例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的MDCT表现,阐明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发现断面尸体上,中线区域膈上有心包膜、心脏,膈下有镰状韧带、肝左叶,前方有胸壁,后方有胸后壁和附着于脊柱的膈肌脚,膈肌内从前向后依次有腔静脉孔、食管裂孔和主动脉裂孔。MDCT图像上,同时累及胸腹交界中线区域膈上、膈下疾病93例,包括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开放23例、主动脉夹层18例、下腔静脉病变8例、淋巴瘤9例和脊柱多椎体病变12例;食道胸下段癌合并上腹部淋巴结转移7例;食道下段-贲门癌9例;食管裂孔疝4例;后纵隔或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3例。因此,胸腹交界中线区域解剖、病理特点影响该区域疾病的局部、扩散和相互通连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纵隔 膈肌裂孔 上份腹膜后间隙 解剖学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心脏核磁共振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文凌仪 邵恒 +4 位作者 邝琰 刘曦 张帅 杨志刚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8-751,共4页
评价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MRI)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致性以及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分级的影响。对32例患者进行CMRI和2DTTE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并据EF将左心室... 评价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MRI)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致性以及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分级的影响。对32例患者进行CMRI和2DTTE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并据EF将左心室收缩功能分为三级。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使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两种测量方法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EDV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TE组测得ESV明显低于CMRI组(P<0.05),而EF则较CMRI组明显偏高(P<0.05)。Bland-Altman法发现两种方法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分级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MRI相比,32例患者中,使用2DTTE,5例测量值所得心功能分级升高一级,1例升高二级,共5例由失代偿升高到正常。CMRI和2DTTE均可获得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但对有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CMRI更具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收缩功能
原文传递
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志刚 +2 位作者 张梅 余建群 韩新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 3 .0cm)CT表现并评价其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44例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 9例 ,...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 3 .0cm)CT表现并评价其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44例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 9例 ,其中≤ 2 .0cm的 2 2例 ( 75 .9% ) ,皮质醇增多症 13例 ,其中 2 .1~ 3 .0cm的 11例 ( 11/13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表现为均匀脂质低密度 2 0例 ( 69.0 % ) ,皮质醇增多症中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和均匀软组织密度共 10例 ( 10 /13 )。病理发现CT为脂质密度的腺瘤含较多的透明细胞 ,而软组织密度的腺瘤含较多的颗粒细胞。结论 :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特征与其临床和病理改变有一定关系性。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小腺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 3 .0cm)CT表现并评价其与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44例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 9例 ,其中≤ 2 .0cm的 2 2例 ( 75 .9% ) ,皮质醇增多症 13例 ,其中 2 .1~ 3 .0cm的 11例 ( 11/13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表现为均匀脂质低密度 2 0例 ( 69.0 % ) ,皮质醇增多症中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和均匀软组织密度共 10例 ( 10 /13 )。病理发现CT为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小腺瘤 CT表现 病理学 肿瘤 病例资料
下载PDF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多层螺旋CT胸部检查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真林 杨志刚 +4 位作者 余建群 李媛 陈宪 谈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8-860,共3页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进行评判,并记录评价结果。数据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电流调制组有效mAs为(87.69±2.74)mAs,较恒定组(100mAs)降低约12%(P<0.001)。管电流调制组CTDIw(6.16±0.23mGy),明显低于恒定组(7.0mGy)(P<0.001)。管电流调制组DLP(202.03±18.27mGy·cm)约为恒定组(230.13mGy·cm)的87.7%(P<0.001)。相同扫描条件和图像后处理方式下,管电流调制组的图像质量不仅未降低,而且还可选择性地改善(P>0.05)。结论管电流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CT剂量,并不牺牲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流调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影像学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陶铠 许彦嘉妮 +2 位作者 张恒 叶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5,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但ICIs的应用会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ICIs相关心肌炎(ICI-MC)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其早期检出和合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方法在ICI-MC的检出和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ICI-MC...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但ICIs的应用会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ICIs相关心肌炎(ICI-MC)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其早期检出和合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方法在ICI-MC的检出和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ICI-MC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磁共振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