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邓冬英 年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9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分析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拉坦... 目的:分析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相较对照组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坦前列素 小切口囊外摘出术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 并发症
下载PDF
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2
作者 郑家新 温延斌 +2 位作者 欧阳琼 年波 刘平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提高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提高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垂体大腺瘤12例,颅咽管瘤6例,Rathke囊肿4例,鞍区脑膜瘤2例,胶质瘤3例,表皮样囊肿2例,生殖细胞瘤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T与手术、病理符合率83.3%,MRI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3.3%。结论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但依据病灶发生的部位及影像特点,CT和MRI相结合,多能术前作出较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鞍区占位性病变 影像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临床与磁共振影像研究
3
作者 温延斌 年波 +2 位作者 栾丽娟 刘平兰 刘其生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临床与磁共振影像研究,探讨影响视神经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基线水平上及治疗后的随访终点发现50例患者中分别有85、26只... 目的:通过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临床与磁共振影像研究,探讨影响视神经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基线水平上及治疗后的随访终点发现50例患者中分别有85、26只眼睛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急性期视神经炎患者核磁共振成像(MRI)有36例出现多节段受累;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基线视力水平、视神经受累节段数量是影响视神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析随访资料发现,单相病程、疾病复发、转变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分别为40例、9例、1例。结论:AQP4抗体阴性视神经炎病发率较高,预后视功能较差;易复发,但不易转变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水通道蛋白4 抗体 临床资料 磁共振影像
下载PDF
眼表微环境与泪膜稳态对视觉质量影响的新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琳 冯云 +21 位作者 傅瑶 高华 顾正宇 年波 洪佳旭 胡亮 黄晓丹 接英 晋秀明 柯碧莲 李贵刚 李炜 陆成伟 潘志强 王辉 王林农 吴洁 徐建江 张弘 张运江 周文天 曾庆延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881-887,共7页
2020年发布的中国干眼专家共识第一次将眼表微环境的概念新增到了干眼的定义中。强调了泪膜不稳定和眼表微环境失衡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并将视功能障碍作为干眼病情发展的重要结局之一。为了加强对新共识的认识,推动相关的基础... 2020年发布的中国干眼专家共识第一次将眼表微环境的概念新增到了干眼的定义中。强调了泪膜不稳定和眼表微环境失衡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并将视功能障碍作为干眼病情发展的重要结局之一。为了加强对新共识的认识,推动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开展及转化,为广大干眼患者提供更为细致的诊疗建议,专家组于2021年3年26日在江西吉安召开讨论会,对眼表微环境和泪膜稳态这两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围绕干眼的这两个核心机制的新认识、与视觉质量的关系、临床的评估和治疗手段的建议和未来发展新方向等提出建议和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泪膜 视觉质量 推荐意见
原文传递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冬英 年波 栾丽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9期92-94,共3页
目的:对比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在斜视V征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斜视V征患者16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1例。 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 目的:对比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在斜视V征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斜视V征患者16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1例。 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均采用手术内外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斜肌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9%,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4,P〉0.05)。A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4%,B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1,P〉0.05)。 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明显低于A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都能够很好的治疗斜视V征的效果,恢复患者下斜肌功能,但相比而言,下斜肌转位术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切断术 下斜肌转位术 斜视V征 效果比较
下载PDF
眼眶眶壁骨折30例CT影像学诊断研究
6
作者 温延斌 刘其生 +5 位作者 张付生 申世鹏 唐鹏钧 年波 郑家新 卢艳芳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S01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眼眶眶壁骨折CT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眼眶眶壁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CT影像学诊断方式,对其分型和部位、影像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爆裂骨折8例,直接骨折15例,... 目的探讨分析眼眶眶壁骨折CT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眼眶眶壁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CT影像学诊断方式,对其分型和部位、影像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爆裂骨折8例,直接骨折15例,复合性骨折7例。骨折发生位置:眶内壁13例,眶下壁5例,眶外壁6例,眶上壁3例,两壁以上3例。骨质连续性中断18例。眶壁骨折伴发局部8例。眼外肌增粗4例。骨质连续性中断伴移位8例,累及双壁8例,累及三壁5例。眶壁骨折伴发局部累及筛窦2例,上颌窦2例,上颌窦积血3例,额窦积血1例。眼外肌增粗患者中内直肌受累3例,上直肌受累2例,下直肌受累2例,外直肌受累1例。结论眼眶眶壁骨折在临床上经常发生,由于X线片分辨率不高,极易漏、误诊,通过CT方式可将眶壁骨折的部位、类型显示出来,并显示了临近软组织的损伤,可充分了解眶壁骨折,其全面性和准确性等优势突出,值得在眼眶眶壁骨折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眶壁骨折 CT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后黄斑结构的观察
7
作者 邓冬英 俞芳良 +2 位作者 年波 吴克雄 栾丽娟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79-80,共2页
目的:探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后黄斑结构的观察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前患者黄斑中... 目的:探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后黄斑结构的观察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前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60.24±25.36)μm,术后1周、4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分别为(184.64±24.98)μm、(190.78±22.35)μm,相比治疗前而言,术后黄斑结构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会明显增加,运用光学相干断层对患者黄斑结构进行观察,可以更加直观、快捷的了解黄斑结构变化,确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黄斑厚度
下载PDF
25例Behect病误诊分析
8
作者 刘其生 年波 +1 位作者 张运江 刘继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15-115,134,共2页
Behect病是一种HL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葡萄膜炎中占有一定比例,特殊类型葡萄膜炎中排行第四位[1].它对视力损害严重,致盲率很高[2],然而误诊病例并非少见,复习十年来我院眼科门诊首诊的68例Behect病中,最后确诊者43例,误诊25例,现对... Behect病是一种HL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葡萄膜炎中占有一定比例,特殊类型葡萄膜炎中排行第四位[1].它对视力损害严重,致盲率很高[2],然而误诊病例并非少见,复习十年来我院眼科门诊首诊的68例Behect病中,最后确诊者43例,误诊25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ect病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年波 吴克雄 刘其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4期140-141,共2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21例高度近视患者(38眼),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等,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术后观察术眼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干眼和并发症等...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21例高度近视患者(38眼),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等,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术后观察术眼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干眼和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d≥0.8 27眼(71.05%),术后1周≥0.8 32眼(84.21%),术后1个月≥0.8 36眼(94.73%),术后3个月≥0.8 37眼(97.37%)。术后1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31眼(81.58%);术后3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33眼(86.84%)。术后1个月干眼8眼(21.05%),术后3个月干眼1眼(2.63%)。干眼症状1例(2.63%),球结膜下出血2例(5.26%),经随访用药,均缓解,未影响视力,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LASIK术 高度近视
下载PDF
晚期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年波 刘其生 张付生 《北方药学》 2010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晚期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70眼)晚期青光眼在表麻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调节缝线等技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眼压、视野.结果:术后随访6-24月,眼压〈21mmHg者66眼(... 目的:观察晚期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70眼)晚期青光眼在表麻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调节缝线等技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眼压、视野.结果:术后随访6-24月,眼压〈21mmHg者66眼(99.29%),视力提高者27眼(38.57%)、不变者36眼(51.43%),视野扩大者25眼(37.71%),不变者41眼(58.57%),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麻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较好地保存残存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青光眼 手术 表面麻醉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年波 邓冬英 刘其生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4512-4512,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5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5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CD为(2.16±0.21)mm,术后增加到(3.56±0.18)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下载PDF
54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12
作者 年波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5期168-168,共1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l艋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行斜视矫正术,随访观察3~12个月。结果54例患者,正位者47例,4~8岁年龄组正位率为96.8%,而8~12岁组为7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l艋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行斜视矫正术,随访观察3~12个月。结果54例患者,正位者47例,4~8岁年龄组正位率为96.8%,而8~12岁组为73.9%,术后完全功能治愈率为59.3%。4~8岁组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眼位及视功能等,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临床疗效 手术
下载PDF
SBK与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效果对比研究
13
作者 年波 吴克雄 刘其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419-419,共1页
目的:研究SBK与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高度近视115例患者(209眼),术前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泪膜破裂时间等,观察两种术后术眼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干眼情况等。结果 SBK... 目的:研究SBK与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高度近视115例患者(209眼),术前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泪膜破裂时间等,观察两种术后术眼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干眼情况等。结果 SBK组,裸眼视力:术后1w≥1.0占89.3%;术后1个月≥1.0占95.5%;术后3个月≥1.0占98.2%,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83.9%;术后3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90.2%,干眼:术后1个月占32.1%;术后3个月占12.5%;术后6个月占2.7%。超薄LASIK组,裸眼视力:术后1w≥1.0占88.7%;术后1个月≥1.0占94.8%;术后3个月≥1.0占97.9%,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81.4%;术后3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89.7%,干眼:术后1个月占39.2%;术后3个月占19.6%;术后6个月占4.1%。结论 SBK组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略优于超薄LASIK组,术后SBK干眼症状恢复明显优于超薄LASI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K 超薄LASIK术 高度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