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1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 被引量:302
1
作者 王丽艳 秦倩倩 +7 位作者 丁正伟 蔡畅 李东民 李培龙 葛琳 陈方方 崔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掌握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最新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对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经过查重、核实后的截至2015年底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5岁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 目的掌握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最新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对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经过查重、核实后的截至2015年底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5岁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数据,对其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及传播途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底,报告现存活15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57.1万,报告病例数超过1万的省份达到了15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58.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0.1%,经注射吸毒传播占13.6%;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是农村的构成比分别为60.2%、59.6%,同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为城市的构成比为69.1%;现存活病例的男女比为2.6∶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的病例,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63.3%、65.8%、52.7%。2015年新发现15岁以上HIV感染者11.5万,超过5 000例的省份达到了9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66.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8.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现住址为农村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7.1%和60.4%,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者现住城市构成比为66.1%;2015年新发现病例男女比为3.7∶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73.8%、68.0%、55.6%。结论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程度较高,整体疫情以性传播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和城乡流行模式也表现不同。流行模式表现复杂,未来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现状 疫情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 被引量:242
2
作者 刘招君 董清水 +6 位作者 叶松青 朱建伟 李殿超 柳蓉 张海龙 杜江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876,共8页
2004~2006年我国首次开展了全国性油页岩资源评价工作。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油页岩的分布规律厦特征,按不同地区、不同层系、不同含油率、不同埋深和不同地理环境进行了归类汇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分布... 2004~2006年我国首次开展了全国性油页岩资源评价工作。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油页岩的分布规律厦特征,按不同地区、不同层系、不同含油率、不同埋深和不同地理环境进行了归类汇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分布在20个省和自治区、47个盆地,共有80个含矿区。全国油页岩资源为7199.37亿t,页岩油资源为476.44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为119.79亿t。全国油页岩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区和中部区,东部区油页岩资源为3442.48亿t,中部区油页岩资源为1609.64亿t,青藏区油页岩资源为1203.20亿t,西部区油页岩资源为749.94亿t,南方区油页岩资源为194.61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48%、22%、17%、10%和3%。全国油页岩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新生界,其中,中生界油页岩资源为5597.92亿t,新生界油页岩资源为1052.31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77.76%和14.62%,油页岩形成时代从西北至东南方向逐渐变新。我国油页岩含油率中等偏好,其中含油率〉5%~10%的油页岩资源为2664.35亿t,含油率〉10%的油页岩资源为1266.94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37%和18%。我国油页岩埋藏深度较浅,埋深在0~500m之间的油页岩资源为4663.51亿t,埋深在50O~1000m之间的油页岩资源为2535.86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64.78%和35.22%。我国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黄土塬地区,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油页岩资源为3256.53亿t,分布于黄土塬地区的油页岩资源为1562.86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45%和21%。油页岩资源巨大的盆地有: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页岩 基本术语 油页岩资源 资源现状1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10-2015年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45
3
作者 葛琳 李东民 +2 位作者 李培龙 崔岩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分析2010-2015年中国艾滋病监测哨点8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暗娼... 目的分析2010-2015年中国艾滋病监测哨点8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暗娼、男男性行为者、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孕产妇、青年学生和男性流动人口8类人群进行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信息。结果 2010-2015年,吸毒者HIV抗体总阳性率从4.48%下降至2.96%,男男性行为者HIV抗体总阳性率从5.73%上升至7.98%,其他人群HIV抗体总阳性率整体水平均低于1.00%;吸毒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4.00%~5.00%之间,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从8.61%下降至5.27%,暗娼梅毒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2.00%~3.00%之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5.00%~6.00%之间,其他人群梅毒抗体总阳性率均低于1.00%;吸毒者HCV抗体总阳性率从41.81%下降至33.38%,男男性行为者、暗娼HCV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0.60%~0.80%之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CV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0.70%~0.90%之间,其他人群HCV抗体总阳性率均低于0.50%。结论男男性行为者和吸毒人群是HIV的主要流行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和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梅毒持续处于较高水平,HCV感染率在吸毒人群中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哨点监测 血清学检测
原文传递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242
4
作者 王丽艳 秦倩倩 +4 位作者 葛琳 丁正伟 蔡畅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 目的 分析中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HIV/AIDS人口学、行为学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信息,并根据CD4计数水平推算这些病例可能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结果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2014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是2008年的4.2倍,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8.0%)。其中,83.9%自述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该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占95.1%),女性病例经非婚异性传播和配偶间传播分别占53.4%和46.6%。根据首次CD4检测结果推测病例感染与发现时间间隔,估计近3年感染者比例为15.5%,从感染到被发现时间间隔在8年以上者比例为43.6%。新发现的年龄50岁及以上病例中,约有66.5%的病例可能是在50岁及以后感染,从感染到被检测发现的平均时间为(6.8±2.7)年。结论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的增加是该年龄段高危行为暴露和既往感染晚期发现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以诊断病例为线索进一步开展溯源和专题调查,排查与控制影响该年龄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年龄 流行特征 感染时间
原文传递
中国2006-2010年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87
5
作者 黑发欣 王璐 +4 位作者 秦倩倩 王岚 李东民 丁正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分析2006-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男男性传播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及哨点监测系统中MSM的HIV抗体检出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结果艾滋病病例报告...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分析2006-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男男性传播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及哨点监测系统中MSM的HIV抗体检出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结果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显示,2006-2010年男男性传播病例构成比从1.5%增长到10.8%,是增长最快的传播途径。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男男性传播HIV/AIDS病例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5~29岁为主(54.6%)、文化程度较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69.8%)、未婚为主(64.8%)、干部/教师/医生/离退休人员(14.3%)及学生(7.9%)等职业占相当高的比例、流动性强(流动人口占36.2%)、城市为主(城市人口占72.6%)、专题调查(26.7%)及无偿献血(6.4%)检出比例较高。地区分布差异大,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广东、重庆、江苏、辽宁、上海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哨点监测系统显示,2006-2010年中国MSM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为3.4%,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中位数)为73.2%。结论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传播艾滋病报告病例构成比增长快速,哨点监测发现MSM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表明MSM艾滋病流行严重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15~29岁青年学生及无偿献血人员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十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66
6
作者 郝阳 崔岩 +8 位作者 孙新华 夏刚 丁正伟 秦倩倩 刘清 王丽艳 汪宁 吴尊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分析"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目的分析"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的特征,分析6类哨点监测人群HIV感染率变化。结果 2004-2013年的10年间,我国每年开展HIV抗体检测量从2004年的1 968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1 100万人次,上升了5.6倍,每年新发现并报告的病例数从2004年的4.76万例增加到2013年的9.01万例,增加了1.9倍。艾滋病主要流行模式从以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传播为主。除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外,暗娼、性病男性就诊者、长卡司机和孕产妇人群的HIV感染率均保持在1%以下的低水平,吸毒者HIV感染率从2005年的7.5%一直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3.6%,累计下降了52%。结论 "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我国基本控制了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随着艾滋病流行模式的转变,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亟需在政策和策略上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例报告 哨点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1995-2009年艾滋病哨点监测主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62
7
作者 王岚 王璐 +4 位作者 丁正伟 阎瑞雪 李东民 汪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5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1995-2009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暗娼、性病... 目的 分析中国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5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1995-2009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5类人群进行监测(采血及问卷调查).结果 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6年开始呈快速上升,1999-2000年达到高点(19.2%),2001-2003年逐步下降,2004年后趋于平稳状态;在疫情居中省份从2001年开始呈小幅上升,2004年达到相对高点(2.9%)后趋于平稳,近两年又呈小幅下降趋势;在疫情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暗娼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9年开始小幅上升并达到高点(1.5%),之后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疫情居中省份和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性病门诊就诊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0.7%.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近两年均大于1%,部分哨点大于10%,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近年来推动艾滋病疫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孕产妇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7年开始呈缓慢上升,之后趋于平稳状态(0.3%);在疫情居中省份和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人群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都趋于相对平稳状态.吸毒人群疫情仍集中在疫情较重的6个省份.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人群疫情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流行范围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监测 疫情
原文传递
中国2010-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39
8
作者 李东民 葛琳 +4 位作者 王岚 丁正伟 李培龙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高危行为等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MSM人群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 目的:了解我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高危行为等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MSM人群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MSM 149848人。其中,12.3%来自浴池(A组)、30.1%来自网络招募(B组)、其他来源占57.5%(C组),历年样本来源构成相似。A组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最低,从2010年的30.2%上升至2013年的37.8%,B组从34.7%上升至42.9%,C组从35.3%上升至43.1%,趋势检验P<0.01。HIV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7.8%上升至2013年的9.2%、B组从5.0%上升至6.8%、C组从5.6%上升至6.5%,趋势检验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13.2%下降至2013年的9.5%、B组从6.1%下降至5.7%、C组从8.7%下降至6.2%,趋势检验P<0.01。监测对象中,21~40岁年龄组占77.1%,41~50岁占9.4%,>50岁占2.8%。>50岁年龄组的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10.1%和13.6%。结论近年来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来自浴池和高年龄组MSM的HIV感染状况更为严重,应重点对该两组MSM人群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梅毒 抗体阳性率 危险行为
原文传递
2008-2014年中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0
9
作者 王丽艳 丁正伟 +3 位作者 秦倩倩 蔡畅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 流行
原文传递
中国2006-200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分析 被引量:104
10
作者 王岚 丁正伟 +9 位作者 阎瑞雪 李东民 丁国伟 王丽艳 秦倩倩 黑发欣 李培龙 葛琳 王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15~24岁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06-2009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选择所在...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15~24岁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06-2009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选择所在地区大学、大专、职高和中专的在读学生,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每个哨点每年监测样本量约为800名.结果 2006-2009年历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呈上升趋势,历年报告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39%、0.50%、0.83%和1.0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2006、2008和2009年开展监测的6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中,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3%、4.5%和6.1%;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3%、0.2%和0.3%;最近一年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7%、0.2%和0.2%;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均为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49.0%、75.0%和80.5%;最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4.2%、54.3%和50.2%.结论 近年来青年学生的HIV/AIDS报告数有所上升,但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部分青年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等危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疫情 监测 青年学生
原文传递
营养和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对慢阻肺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8
11
作者 张继华 张丽琼 +8 位作者 杨耀鹏 李晓 张毅 王丽英 石红 姜华 沐黎 曾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以营养补充和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为主的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2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依据肺功能分轻、中、重、极重度,各... 目的探讨以营养补充和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为主的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2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依据肺功能分轻、中、重、极重度,各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再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管理组。对照组予劝导戒烟、疫苗接种、氧疗、规范药物使用等常规治疗,综合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营养补充、心理干预、肺康复训练操。1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上臂围、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等。结果综合管理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51.1±7.2)比(47.0±9.1)mmHg](1 mmHg=0.133 kPa);NRS2002评分[(1.1±1.1)比(2.2±1.0)分]、焦虑评分[(4.1±2.2)比(5.6±2.7)分]、抑郁评分[(4.1±2.0)比(5.5±2.6)分]、SGRQ总分[(36.8±20.8)比(48.6±1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MWD显著长于对照组[(368.4±72.0)比(343.4±75.0)m](P<0.05);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FEV1%预计值、FEV1/FVC、PaCO2、BMI、ALB、上臂围、mMRC及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的综合肺康复管理措施可降低慢阻肺患者的营养风险,改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康复 营养疗法 心理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青年学生2010—2015年艾滋病相关性行为连续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80
12
作者 葛琳 崔岩 +2 位作者 李东民 李培龙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1-1613,1617,共4页
目的了解2010—2015年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相关性行为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0—2015年4—6月,在全国每个省份选择大中专和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所选地区采用分阶段整群... 目的了解2010—2015年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相关性行为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0—2015年4—6月,在全国每个省份选择大中专和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所选地区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抽取青年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其性行为情况。结果 2010—2015年共调查312 016人,调查对象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8.3%,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48.5%,其中最近1 a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94.7%,20.7%,3.9%和3.1%,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曾发生性行为的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7.118,27.414,34.897,P值均<0.01),低年龄组(小于18岁)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较高;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5.8%,36.8%,43.2%和24.5%,其中女性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高于男性(χ2值分别为69.784,12.239,P值均<0.01),低年龄组(<18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2010—2015年间,调查对象曾经发生性行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5),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略有上升,但总体水平仍较低(χ2=136.494,P<0.01)。结论青年学生性行为方式呈多元化,并存在一定比例的高危性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增加了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且男性和低年龄组的感染风险相对较大。应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行为 横断面研究 学生
原文传递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41
13
作者 王嗣敏 刘招君 +2 位作者 董清水 朱建伟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 ,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 ,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决定了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 ,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 ,也受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上述诸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影响着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周期性变化 ,进而控制着各级层序的发育和内部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层序地层 形成机缺 可容空间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构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0
14
作者 陈方方 +6 位作者 王丽艳 李东民 秦倩倩 李培龙 蔡畅 曲书泉 崔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0-553,共4页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经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的主要方式,为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控制提供线索。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新发现经性传播病例的既往性接触史,比较不同人群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方式。结果 2014年1-6月,完成了对...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经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的主要方式,为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控制提供线索。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新发现经性传播病例的既往性接触史,比较不同人群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方式。结果 2014年1-6月,完成了对3257例经非婚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HIV病例的调查,男性2586人,女性671人。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方式有显著差异,男性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77.8%),其次为临时异性性伴传播(15.5%);女性中,商业性伴、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传播各占1/3。男性感染方式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分组中情况不同,女性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复杂、多样,各地区差异较大。应深入了解各地区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异性性传播 感染方式
原文传递
1997-2011年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0
15
作者 秦倩倩 +4 位作者 王丽艳 阎瑞雪 葛琳 王璐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 描述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97-2011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 自1997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4年网络直报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 目的 描述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97-2011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 自1997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4年网络直报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03/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2.97/10万.15~49岁年龄组每年报告例数所占比例均>50%,≥50岁年龄组报告例数和所占比例同样逐年上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全国报告城乡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病例数比从2005年的1.47下降至2011年的0.99.1997-2011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多分布在北方省份.74.8%的HCV/HIV双重感染者报告有注射毒品史或献血浆史或输血史或手术史.结论 中国丙型肝炎病例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地区疫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报告发病率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52
16
作者 刘招君 +13 位作者 董惠民 赵羽君 刘招君 董惠民 赵羽君 刘招君 董惠民 赵羽君 刘招君 董惠民 赵羽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松辽盆地各级层序的识别标志和层序地层格架,将松辽盆地地层划分为白垩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和第三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并将白垩纪裂谷盆地巨层序进一步划分为3个超层序组,7个超层序和19个层序。...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松辽盆地各级层序的识别标志和层序地层格架,将松辽盆地地层划分为白垩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和第三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并将白垩纪裂谷盆地巨层序进一步划分为3个超层序组,7个超层序和19个层序。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和萎缩期3个阶段,断陷湖盆与坳陷湖盆成因机制不同。因此,层序地层内部特征及充填序列有较大差别。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内各体系域生储盖层发育特征、组合规律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认为:水退体系域是储集砂体最发育、油气资源量最多的层段,其次为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含油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序地层 体系域 断陷盆地 坳陷湖盆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群HIV感染现况及行为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7
作者 江光煚 吴国辉 +1 位作者 裴迎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10-512,F0003,共4页
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一般把≥50岁人群归于老年人,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报告新发现的老年HIV/AIDS病例有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防护意识差,老年男性普遍仍存在性行为,相当比例存在非... 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一般把≥50岁人群归于老年人,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报告新发现的老年HIV/AIDS病例有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防护意识差,老年男性普遍仍存在性行为,相当比例存在非婚性行为,多通过婚外性行为感染HIV,老年女性多为婚内感染。老年人感染HIV后生理、心理均受到较大影响,治疗难度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医疗护理。目前国内针对性研究较少,值得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HIV 行为学特征
原文传递
社区微更新:北京老城公共空间的设计介入途径探讨 被引量:62
18
作者 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18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北京逐渐从大规模的快速城市建设转向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文章以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首先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日常性,认为它是由居民的主动行为和非正规活动而创造,并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接着,文章指出社区营造... 在北京逐渐从大规模的快速城市建设转向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文章以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首先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日常性,认为它是由居民的主动行为和非正规活动而创造,并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接着,文章指出社区营造是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主要方式,而基于社区营造的设计介入则成为了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沟通的平台,并提出了基于社区文化的引导参与、平衡利益和诉求的协作改造和共同参与下的功能嫁接设计介入途径,然后讨论了设计介入的过程性特征和相关平台的构建设想,从而可能对类似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微更新 日常生活 设计介入 公共空间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1
19
作者 崔林丽 杜华强 +2 位作者 史军 陈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7-793,共7页
基于2001-2010年MOD17A3年均NPP数据和气象站点气温、降水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中国东南部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及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植被年均NPP总体上呈现从南到北、由东至西逐渐减... 基于2001-2010年MOD17A3年均NPP数据和气象站点气温、降水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中国东南部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及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植被年均NPP总体上呈现从南到北、由东至西逐渐减少的分布,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存在明显差异,以常绿阔叶林最高,落叶针叶林最低。2001~2010年间,植被NPP整体上略有减少。空间上植被NPP在南部地区明显减少,而在北部地区明显增加。植被NPP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中国1995-2009年吸毒者艾滋病毒感染和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55
20
作者 曲书泉 +4 位作者 丁正伟 阎瑞雪 李东民 王岚 王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吸毒者艾滋病和梅毒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95年以来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和疫情估计信息,分析吸毒者艾滋病病例报告数量与分布变化情况,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吸毒行为的...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吸毒者艾滋病和梅毒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95年以来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和疫情估计信息,分析吸毒者艾滋病病例报告数量与分布变化情况,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吸毒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国吸毒者规模在过去6年中基本保持稳定,艾滋病病例报告中吸毒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2005年之前的44.2%下降到2009年的25.8%。2009年哨点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西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的态势较为明显。2009年吸毒者哨点HIV抗体平均检出率为6.2%,梅毒为3.7%;注射吸毒者HIV平均感染率为9.2%,梅毒为4.0%。多年监测结果显示,1995—1999年为全国吸毒人群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000年之后注射吸毒者流行进入平台期,最近3年HIV抗体检出率维持在9.0%.10.0%、梅毒检出率在3.5%~4.5%之间波动。结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吸毒行为仍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区域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者 艾滋病 梅毒 流行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