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衬砌空洞探地雷达三维探测正演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新荣 舒志乐 +2 位作者 朱成 郭子 李晓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1-2229,共9页
从Maxwell旋度方程出发,推导导电介质UPML(单轴各向异性理想匹配层)吸收边界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公式,在不考虑磁导率的情况下,建立模拟区与UPML吸收边界场量间的联系,统一用UPML吸收边界公式进行正演模拟计算,只是系数不同,减... 从Maxwell旋度方程出发,推导导电介质UPML(单轴各向异性理想匹配层)吸收边界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公式,在不考虑磁导率的情况下,建立模拟区与UPML吸收边界场量间的联系,统一用UPML吸收边界公式进行正演模拟计算,只是系数不同,减少分区及临时存储空间,提高运行速度,并用Matlab编程实现,运用该程序对隧道衬砌内的空洞进行正演模拟,得到其相应的正演合成三维剖视图及切片图,实现雷达三维正演数据的可视化,探讨空洞的三维图谱特性。对隧道衬砌内空洞进行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图谱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相似,验证了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探测能确定空洞大小、形态和位置,更加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空洞的准确信息,提高雷达探测图谱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可根据缺陷的分布位置及大小评估衬砌内空洞病害的危害程度。为空洞雷达图谱的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对隧道质量检测工程及质量司法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UPML吸收边界 模型试验 衬砌空洞 正演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土石混合体强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舒志乐 刘新荣 +1 位作者 刘保县 郭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651-2656,共6页
从土石混合体的非线性特性出发,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强度特征。通过大型三轴试验,对不同粒度分维不同围压下土石混合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强度参数特征及峰值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强度参数、峰值应力差与粒度分维值的... 从土石混合体的非线性特性出发,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强度特征。通过大型三轴试验,对不同粒度分维不同围压下土石混合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强度参数特征及峰值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强度参数、峰值应力差与粒度分维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的应力–应变特性相似于岩石典型应力–应变曲线;不同粒度分维的土石混合体强度包线总体呈线性性质,粒度分维值对强度影响很大,其与抗剪强度的关系近似一抛物线;对于只具一维分形的土石混合体具有最大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属最优级配土石混合体,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土石混合体 分形 分维数 大型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
下载PDF
隧道衬砌空洞探地雷达三维探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舒志乐 刘新荣 +2 位作者 朱成 郭子 李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51-559,共9页
从理论上论证了探地雷达探测时模型边界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隧道衬砌内空洞的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三维探测,实现了探地雷达三维探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了方形空洞在不同显示剖面上的图谱特征,在分析CL4多小波理论的基... 从理论上论证了探地雷达探测时模型边界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隧道衬砌内空洞的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三维探测,实现了探地雷达三维探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了方形空洞在不同显示剖面上的图谱特征,在分析CL4多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多小波预处理的必要性及对CL4多小波进行了平衡化处理,运用Matlab编程实现了CL4平衡多小波阈值滤波算法,并与传统的基于傅立叶变换基础上的滤波效果进行比较。试验和滤波对比结果表明,三维探测能确定空洞大小、形态和位置,更加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空洞的准确信息,提高雷达探测图谱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可根据缺陷的分布位置及大小评估衬砌内空洞病害的危害程度。常规滤波和CL4平衡多小波滤波均可清晰地分辨出异常目标,但经多小波变换后目标特征得到了加强,同相轴更加清晰,噪声去除更彻底,信号保留更完整,图像变得更"干净"。三维探测的实现为隧道衬砌检测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对隧道质量检测工程及质量司法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空洞 三维探测 模型试验 CL4平衡多小波 滤波
下载PDF
不良地质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开裂与治理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新荣 郭子 +2 位作者 谢应坤 舒志乐 宋兴海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隧道支护结构开裂现象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根据工程实例,采用现场监控量测资料阐述了明洞与支护开裂的位置,结合隧道的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随时间和施工进度的变化趋势,得出不良地质情况和严重偏压是明洞与支护开裂的主要原因。依据... 隧道支护结构开裂现象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根据工程实例,采用现场监控量测资料阐述了明洞与支护开裂的位置,结合隧道的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随时间和施工进度的变化趋势,得出不良地质情况和严重偏压是明洞与支护开裂的主要原因。依据现场处理措施得出施作仰拱和对隧道埋深较浅侧进行小导管注浆加固能有效地抑制支护结构裂纹发展。采用变分方法与Bishop条分法相结合定性分析得出偏压隧道薄弱部位及产生偏压的原因。通过数值分析获得明洞的第一主应力分布状态,解释裂缝出现于拱顶与偏压侧拱肩之间的原因;数值分析获得的隧道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与现场监测结果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断面离隧道洞口越近,周边位移向外扩展值越大,表明洞口处为隧道最薄弱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地质 偏压隧道 裂缝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单轴加载状态下岩石多参数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莫忧 曾宇声 +2 位作者 李健 徐珂 郭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7-481,共5页
基于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以加载中岩石的声发射和塑性体积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一个多参数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了岩石的损伤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和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能很好地吻合,峰值强度之前理论值略大,峰值强度之后理论... 基于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以加载中岩石的声发射和塑性体积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一个多参数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了岩石的损伤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和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能很好地吻合,峰值强度之前理论值略大,峰值强度之后理论值下降较快;岩石损伤随轴向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峰值强度之前岩石损伤随加载而增加,峰值强度之后岩石轴向应力减小而损伤增加;该损伤本构模型获取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损伤值能综合体现岩石的声发射和塑性体积应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加载 岩石 多参数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力学特性模型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新荣 郭子 +3 位作者 王吉明 裴丽 林志 王芳其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4-59,共6页
以重庆两江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分析新建隧道施工力学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对模型实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建隧道左侧周边位移普遍大于右侧周边位移;左侧周边... 以重庆两江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分析新建隧道施工力学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对模型实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建隧道左侧周边位移普遍大于右侧周边位移;左侧周边位移大于独立隧道单侧周边位移;右侧周边位移小于独立隧道单侧周边位移;得出不同近接间距下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随隧道开挖的发展趋势;模型实验获得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归一化后得出位移随近接间距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获得的周边收敛和拱顶沉降与还原后模型实验结果相接近,表明模型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隧道 模型实验 新建隧道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单轴压力作用下岩石破坏机理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子 刘保县 +1 位作者 徐珂 舒志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单轴压力作用下,从微观出发,岩石破坏是由体内微裂纹中的拉应力所致,如果出现类似于剪切破坏的情况,可近似地认为是试件端部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力所致。本文采用宏观方法,应用弹性力学和应力叠加原理相组合,从变形协调角度出发,得出试... 单轴压力作用下,从微观出发,岩石破坏是由体内微裂纹中的拉应力所致,如果出现类似于剪切破坏的情况,可近似地认为是试件端部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力所致。本文采用宏观方法,应用弹性力学和应力叠加原理相组合,从变形协调角度出发,得出试件内部不存在拉应力;用数值模拟物体的单轴压力状态仍然没有拉应力。由此提出,最大伸长理论也同样能解释在单轴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破坏。并且推导出在围压达到临界围压时岩石的破坏转变为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力 最大伸长变形 临界围压
下载PDF
应用分子结构拓扑指数计算烷烃沸点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子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3-65,共3页
计算烷烃沸点的结构参数法由于其不能区别不同异构体之间存在的性质差异而受到限制,因而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 1947年H.Wiener提出分子结构拓扑指数的概念,并指出其与有机物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分子结构拓扑指数可以描述不同构造... 计算烷烃沸点的结构参数法由于其不能区别不同异构体之间存在的性质差异而受到限制,因而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 1947年H.Wiener提出分子结构拓扑指数的概念,并指出其与有机物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分子结构拓扑指数可以描述不同构造异构体之间结构与性质变化的特点和差异。本文选择的拓扑指数工作结构参数是由Randic首先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分子结构 拓扑指数 计算 沸点
下载PDF
逐级加载下浅埋软岩隧道动力破坏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子 罗茹月 +2 位作者 李堂勇 邹高强 杨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090,共10页
浅埋隧道围岩的质量普遍较低,整体稳定性差,隧道震害表明强震作用下浅埋隧道极易发生震动破坏。通过开展V级围岩条件下浅埋隧道在小震下的震动响应和逐级加载下的震动垮塌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小震作用下围岩加速度沿地层的分布、衬砌结构... 浅埋隧道围岩的质量普遍较低,整体稳定性差,隧道震害表明强震作用下浅埋隧道极易发生震动破坏。通过开展V级围岩条件下浅埋隧道在小震下的震动响应和逐级加载下的震动垮塌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小震作用下围岩加速度沿地层的分布、衬砌结构的内力变化和围岩内部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强震作用下衬砌结构裂缝开展和围岩震动垮塌。结果表明:围岩加速度随距地表距离的减小而增加,地表加速度约为拱顶处加速度的1.63倍,相同高度平面内靠近隧道的围岩振动具有一定的加强;隧道拱顶围岩内部的水平位移大约是拱腰围岩内部的1.23倍,围岩内部位移随着远离隧道而逐渐减小,随着震动烈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隧道拱顶上方垮塌区形状近似漏斗,震动引起隧道衬砌结构拱脚处的轴力和弯矩变化最大,且拱肩和拱脚处裂缝分布最多,应加强拱肩和拱脚处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振动台试验 震动垮塌 逐级加载 软弱围岩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沸点计算方法的研究——2.烷基苯、环烷烃、氯代烃和羧酸沸点的计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22-27,共6页
本文计算了烷基苯、环烷烃、烷基取代环已烷、氯代烃和羧酸共71个化合物的沸点,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沸点 烷基苯 计算法
下载PDF
岩石塑性应变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保县 郭子 黄敬林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47-50,共4页
岩石塑性变形和损伤变量的微观机制都是岩石中微裂纹的萌生和发育,塑性变形与损伤在岩石材料中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演化规律是相互耦合的。本文采用基于塑性应变的损伤变量,定义岩石在破坏过程中塑性应变增量与损伤增量成正比关系,并把... 岩石塑性变形和损伤变量的微观机制都是岩石中微裂纹的萌生和发育,塑性变形与损伤在岩石材料中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演化规律是相互耦合的。本文采用基于塑性应变的损伤变量,定义岩石在破坏过程中塑性应变增量与损伤增量成正比关系,并把极限塑性应变归一于岩石的临界损伤值,建立了岩石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和本构模型。实验曲线与利用所建立的塑性应变损伤模型计算的应力-应变曲线吻合较好,岩石塑性应变损伤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岩石整个加载过程中的损伤与应力、应变的关系。并根据岩石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分析了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应力和应变与损伤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应变 损伤模型 临界损伤 归一化
下载PDF
卸荷板式挡土墙卸荷板底部的土压应力分析
12
作者 郭子 刘保县 +1 位作者 徐珂 舒志乐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9-71,共3页
卸荷板式挡土墙有自身的许多优越性,常用于工程设计中。本文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对卸荷板底部的土压应力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得出卸荷板底部的土压应力系数,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压应力 挡土墙 卸荷板
下载PDF
FRP树脂石英砂人行道板力学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莫忧 蒋志军 +1 位作者 郭子 张弟强 《建筑技术》 2013年第6期543-545,共3页
应用原型加载试验方法,完成一组FRP树脂石英砂人行道板的力学试验,并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彩色树脂人行道板在设计荷载和超载作用下的挠度值与板底应力值较吻合;在设计荷载和超载作用... 应用原型加载试验方法,完成一组FRP树脂石英砂人行道板的力学试验,并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彩色树脂人行道板在设计荷载和超载作用下的挠度值与板底应力值较吻合;在设计荷载和超载作用下的板底应力均较小,板底挠度增长较快,挠度值是其使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石英砂 人行道板 力学试验
下载PDF
基于塑性体积应变的岩石损伤变形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子 刘新荣 +2 位作者 刘保县 舒志乐 傅晏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分析岩石塑性变形与损伤的关系,在定义岩石的初始损伤和临界损伤,提出塑性体积应变分析方法,从而以塑性体积应变为损伤变量,采用归一化方法建立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采用递增循环加载实验确定岩石损伤本构模型中的弹性卸载模量和弹性... 为分析岩石塑性变形与损伤的关系,在定义岩石的初始损伤和临界损伤,提出塑性体积应变分析方法,从而以塑性体积应变为损伤变量,采用归一化方法建立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采用递增循环加载实验确定岩石损伤本构模型中的弹性卸载模量和弹性应变比例系数两个参数。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当荷载较小时,普通单轴压缩状态下岩石损伤随荷载的增加具有减小趋势,荷载超过一定数值后,岩石损伤才开始增加;单轴递增循环压缩状态下当循环荷载大于约35%峰值强度后,卸载后岩石的损伤具有增加的趋势,小于该荷载之前具有减小的趋势。整个加载过程的理论应力-应变曲线能很好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在循环加载区间理论结果还能体现出岩石实验结果中的回滞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体积应变 卸载模量 归一化 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交错既有隧道次生力学效应三维模型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新荣 郭子 +3 位作者 裴丽 王吉明 林志 王芳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09-2616,共8页
为分析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的内容包括新建隧道开挖引起既有隧道围岩内部压应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既有隧... 为分析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的内容包括新建隧道开挖引起既有隧道围岩内部压应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拱顶径向压应力和拱腰切向压应力具有增加趋势,拱顶切向压应力和拱腰径向压应力具有减小趋势;拱顶围岩内部位移表现为压缩变形,拱腰围岩内部位移为拉伸变形;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轴力和弯矩全为增加,右拱腰的弯矩受到的影响最大;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L8截面的影响较小,对L1和L4截面的影响非常明显,当间距小于L8截面情况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隧道 次生力学效应 模型试验 既有隧道
下载PDF
基于变分法对边坡最不利滑裂面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子 刘新荣 舒志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6,共6页
为了合理地确定边坡的最不利滑裂面、探讨坡顶开裂原因及出现滑坡险情时的应急措施,将变分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一个与边坡稳定相关的泛函,根据边界条件选取适当的基函数,获得了边坡最不利滑裂面。基于所得最不利滑裂面,得... 为了合理地确定边坡的最不利滑裂面、探讨坡顶开裂原因及出现滑坡险情时的应急措施,将变分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一个与边坡稳定相关的泛函,根据边界条件选取适当的基函数,获得了边坡最不利滑裂面。基于所得最不利滑裂面,得到垂直边坡和普通边坡最不利滑裂面的分布随土体内摩擦角和内聚力的变化趋势,为垂直边坡和普通边坡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泛函T沿最不利滑裂面的变化将边坡划分为主动滑动区和被动滑动区。比较分析得出:变分方法和Bishop条分法所获得的安全系数比较接近,且变分方法获得的安全系数略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法 最不利滑裂面 应急措施 主动滑动区
下载PDF
浅埋隧道围岩破裂面的极限平衡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子 刘新荣 朱占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17-3224,共8页
为探索浅埋隧道稳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变分原理分别建立自由边界条件下浅埋隧道的垂直型、倾斜型和曲线型破裂面稳定分析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共同分析浅埋隧道破裂面分布形式和稳定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F为静止土压力时,曲... 为探索浅埋隧道稳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变分原理分别建立自由边界条件下浅埋隧道的垂直型、倾斜型和曲线型破裂面稳定分析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共同分析浅埋隧道破裂面分布形式和稳定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F为静止土压力时,曲线型和倾斜型破裂面条件下所获浅埋隧道破裂面分布和安全系数很接近,且所获安全系数最小,选择其作为浅埋隧道稳定性分析比较保守;浅埋隧道围岩破裂面分布受内摩擦角、内聚力和支护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受隧道埋深影响最显著;内摩擦角和埋深对隧道安全系数影响相对较小,内聚力和支护压力对隧道稳定系数影响最显著,增加围岩内聚力和支护压力是提升隧道安全系数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破裂面 稳定 极限平衡 变分原理
下载PDF
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新荣 王吉明 +2 位作者 郭子 林志 裴丽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93,共10页
为分析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立交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对既有隧道2个剖面的围岩压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进行全程监测,通过分析得出:既有隧道Ⅰ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 为分析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立交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对既有隧道2个剖面的围岩压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进行全程监测,通过分析得出:既有隧道Ⅰ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大,Ⅱ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小,各监测点的围岩压力基本处于减小状态,拱底围岩的稳定性降低;拱顶和拱腰围岩内部位移表现为拉伸变形,且拱顶处的变化值远大于拱腰处的变化值;既有隧道支护轴力变化的最终值基本为增加,支护弯矩变化的最终值都为减小;0.25D立交间距下既有隧道的围岩压力、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受新建隧道的影响较大,建议将立交隧道的立交间距控制在0.5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隧道 既有隧道 围岩压力 支护内力
下载PDF
交错近接新建隧道围岩变形三维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新荣 王吉明 +1 位作者 李栋梁 郭子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179,共9页
为了分析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存在及交错间距变化对新建近接隧道围岩形变量的影响,文章以重庆两江隧道交错近接段为依托工程,开展了交错近接隧道相似模型试验和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交错隧道近接距离与新建隧道的拱... 为了分析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存在及交错间距变化对新建近接隧道围岩形变量的影响,文章以重庆两江隧道交错近接段为依托工程,开展了交错近接隧道相似模型试验和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交错隧道近接距离与新建隧道的拱顶沉降量及左、右拱腰收敛值成反比;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拱顶沉降量及左、右拱腰收敛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可归纳为迅速上升、缓慢上升和稳定三个阶段;隧道拱顶沉降量最大且大于拱腰收敛值之和,对于该类隧道,隧道围岩变形设计上限应以拱顶沉降量为主。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隧道变形量H(mm)及隧道交错间距L(m)的关系式,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可为类似隧道预留变形量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近接 围岩变形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浅埋隧道破裂面的极限平衡分析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子 钟祖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8-1233,共6页
为了获得浅埋隧道破裂面稳定性定量评判指标,采用极限平衡原理与变分方法分析浅埋隧道破裂面的分布状态,以此为基础,建立以安全系数为评判指标的浅埋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围岩破裂面接近直线,起始点位于隧道拱腰... 为了获得浅埋隧道破裂面稳定性定量评判指标,采用极限平衡原理与变分方法分析浅埋隧道破裂面的分布状态,以此为基础,建立以安全系数为评判指标的浅埋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围岩破裂面接近直线,起始点位于隧道拱腰至拱顶区域,随着隧道埋深的减小,产生冒顶的区域越向拱顶集中,且数值模拟获得的破裂区域与理论结果较接近;埋深对隧道安全系数影响较小,围岩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对隧道安全系数影响显著,随着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加,隧道安全系数增加;F为静止土压力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所获安全系数发展趋势一致,且所获得安全系数小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破裂面 极限平衡法 安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