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江北新区292例尘肺患者生存预后及不良预后高危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芳 范远媛 +3 位作者 韩磊 吴文 洪镭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665-667,共3页
目的 掌握尘肺患者远期生存率,分析患者不良预后高危特征。方法 收集1949—2019年南京市江北新区职业尘肺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生存率,采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以自然样条函数描述初诊时间、接尘年... 目的 掌握尘肺患者远期生存率,分析患者不良预后高危特征。方法 收集1949—2019年南京市江北新区职业尘肺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生存率,采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以自然样条函数描述初诊时间、接尘年龄与患者远期生存预后的非线性暴露-反应关系。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生存树模型递归进行亚组分割,探讨尘肺不良预后相关的高危特征。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292例,其中男性270例(占92.5%),女性22例(占7.5%),死亡106例。初诊尘肺年龄为32~77岁,平均(49.76±7.73)岁;最短随访时间为1年,最长为46年。尘肺患者10、20、30、4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0.931%(95%CI:0.902%~0.961%)、0.816%(95%CI:0.772%~0.863%)、0.566%(95%CI:0.497%~0.645%)、0.196%(95%CI:0.083%~0.465%)。初诊年龄>44.2岁(HR=1.125,95%CI:1.097~1.154)、接尘工龄>14.5年(HR=1.029,95%CI:1.004~1.054)的尘肺患者的生存率低于其他类别的尘肺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尘肺患者的10年生存率普遍较高,但远期生存率有明显加速下降趋势。高龄、长期接尘是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应加强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生存率 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生存树 高危特征
下载PDF
2018年南京市江北新区蚊虫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亮 孙燕群 +3 位作者 樊玲 范远媛 张守刚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9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北新区2018年蚊虫密度、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于2018年4-11月采用成蚊诱蚊灯法捕蚊,并对蚊虫分类、计算。结果 2018年江北新...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北新区2018年蚊虫密度、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于2018年4-11月采用成蚊诱蚊灯法捕蚊,并对蚊虫分类、计算。结果 2018年江北新区共捕获雌蚊906只,全年蚊密度为0.472只/(灯·h),其中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淡色/致倦库蚊(98.79%)、白纹伊蚊(0.88%)、骚扰阿蚊(0.33%)。在4种监测环境中,监测密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居民区0.263只/(灯·h)、农户0.456只/(灯·h)、医院0.456只/(灯·h)和公园0.729只/(灯·h)。蚊虫季节消长呈现出平台期,5-9月均为成蚊活动的高峰期。结论江北新区蚊虫控制在较低水平,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淡色库蚊是江北新区的优势蚊种,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密度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