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多用电主体的移动储能点对点交易控制方法
1
作者 刘继春 +3 位作者 杨知方 王晓辉 蒲天骄 刘俊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12,共9页
移动储能作为具有可移动、强灵活性的储能设备,能够对接多类型的用电主体,实现电量的时空转移,与点对点交易具备的去中心化、随时申报、使购售电主体直接对接交易等特性十分契合。文章设计了面向多用电主体与移动储能的点对点交易控制方... 移动储能作为具有可移动、强灵活性的储能设备,能够对接多类型的用电主体,实现电量的时空转移,与点对点交易具备的去中心化、随时申报、使购售电主体直接对接交易等特性十分契合。文章设计了面向多用电主体与移动储能的点对点交易控制方法,建立了移动储能点对点交易运行的框架结构以及交易流程;通过设计移动储能容量使用权拍卖合约及控制合约,构成双层智能合约,以实现移动储能容量的拍卖、容量的控制使用以及对购售电主体的交易信息管理和结算等功能,并构建了购售电主体效益评估指标。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储能 点对点交易 智能合约 效益评估
下载PDF
促进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的市场机制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田 闵睿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3年第4期28-33,共6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占比的提升,其发电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将带给电力系统更大的运行压力,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调节与响应能力以应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弃风、弃光、失负荷等潜在情况,这对系统灵活性有了更高的...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占比的提升,其发电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将带给电力系统更大的运行压力,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调节与响应能力以应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弃风、弃光、失负荷等潜在情况,这对系统灵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还未系统化展开针对灵活性提升的相应市场机制研究,电力系统灵活性供给与需求仍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平衡现象。考虑到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亟待提升的现状,首先通过总结并分析美国、英国关于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市场机制建设经验与研究现状,其次进一步分析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进展与挑战,最后提出促进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灵活性 电力市场 市场机制 市场出清
下载PDF
供电短缺下微网客户与移动储能端对端交易模式及调度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继春 +3 位作者 杨知方 蒲天骄 王晓辉 刘俊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73-4884,共12页
随着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风、光等分布式能源作为微网主体电源在配电网故障发生时具备相当程度的主动支撑、调节能力。当微网预测到由于天气变化导致未来内部分布式能源供电短缺时,可提前与移动储能进行市场交易。端对... 随着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风、光等分布式能源作为微网主体电源在配电网故障发生时具备相当程度的主动支撑、调节能力。当微网预测到由于天气变化导致未来内部分布式能源供电短缺时,可提前与移动储能进行市场交易。端对端(peer-to-peer,P2P)交易模式能保证交易实时性,适合应对紧急度较高的用电需求。设计了供电短缺下微网客户与移动储能P2P交易模式及调度策略。首先,建立微网自主运行及能量互济模型,通过划分供电范围可预测各时段微网内存在电能需求的负荷信息。然后,建立购售电主体申报模型,为双方申报行为提供依据。基于连续双向拍卖机制进行撮合匹配,并提出偏差考核及违约结算机制。交易匹配后,移动储能在交通网-配电网耦合模型基础上进行优化调度,对接需电客户。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P2P交易模式可行性,以及移动储能调度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储能 微网客户 端对端交易 交通网-配电网耦合 优化调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