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有光、蒲松龄科举经历与态度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乾隆 《蒲松龄研究》 2012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科举对于封建文人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但却不是人人都能蟾宫折桂,摆脱困厄。归有光和蒲松龄就是这可悲的大多数中的代表。他们有相似的科考经历,对于科举制度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但他们在批判力度和角度上又表现出了一些差异。
关键词 科举 归有光 蒲松龄 对比
下载PDF
王士禛中年弃词之因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乾隆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55-59,74,共6页
王士禛曾被尊为词坛"斯道总持"。其领导的广陵词坛在顺康之交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词学高潮。但王士禛在入京后却"弃之","禁不作词"。转捩的玄机除了词中的易代之思、其自身性格和为官心态之外,还有险恶的政... 王士禛曾被尊为词坛"斯道总持"。其领导的广陵词坛在顺康之交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词学高潮。但王士禛在入京后却"弃之","禁不作词"。转捩的玄机除了词中的易代之思、其自身性格和为官心态之外,还有险恶的政治环境以及词学观念的不合时宜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中年 弃词 原因
下载PDF
烛幽索隐 考镜源流——评王勇著《明清博山赵氏家族文化研究》
3
作者 乾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6-148,F0003,共4页
家族研究包括如家族志的编纂、家族史的梳理、家族档案的管理、家族教育、家族与社会的互动研究等。家族研究长期受到重视,是由家族的地位决定的。钱穆先生曾说:"‘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 家族研究包括如家族志的编纂、家族史的梳理、家族档案的管理、家族教育、家族与社会的互动研究等。家族研究长期受到重视,是由家族的地位决定的。钱穆先生曾说:"‘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钱穆《中国文化史寻论》)而"文化资源是整个家族能否延续发展的关键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性资源 互动研究 赵执信 考镜源流 中国文化史 钱穆先生 索隐 王士禛 诗歌创作 右参议
下载PDF
贾宝玉吃胭脂新解
4
作者 乾隆 《曹雪芹研究》 2017年第2期117-124,共8页
胭脂在我国产生较早且用途广泛,却罕见人直接吃胭脂的现象。在《红楼梦》中,胭脂在性质上与"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冷香丸"有一致之处,都是由花提炼而成。而《红楼梦》中的花是众位妙... 胭脂在我国产生较早且用途广泛,却罕见人直接吃胭脂的现象。在《红楼梦》中,胭脂在性质上与"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冷香丸"有一致之处,都是由花提炼而成。而《红楼梦》中的花是众位妙龄女子的象征,所以贾宝玉吃胭脂便有了汲取众位女性精华的寓意。贾宝玉吃胭脂的行为遭到强烈反对,暗示出他与诸位女性终生相伴的愿望无法实现,是封建家族和传统观念对他人性的遏制,最终导致他的悲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胭脂 象征
下载PDF
张希杰过录《聊斋志异》原因初探
5
作者 乾隆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4期32-41,共10页
铸雪斋主人张希杰与济南朱家的关系并非一般的熟络,可能还有亲戚关系。从现存张希杰相关文献来看,他晚年在朱家设帐的可能性较小。张希杰过录济南朱家所藏《聊斋志异》的主要原因是张希杰和蒲松龄有相似的经历以及张氏本人搜奇纪异的兴趣。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铸雪斋抄本 过录 原因
下载PDF
尊词之体 辨词之性——王士禛词论之文体论发微
6
作者 乾隆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清词中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明词衰弊之纠正。而明词衰弊的两个重要原因便是词体未尊及、词性未辨。王士禛作为揭开清词大幕的关键人物,他在词学上的贡献不可忽视。他将词纳入"声音之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他还尝试辨明词... 清词中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明词衰弊之纠正。而明词衰弊的两个重要原因便是词体未尊及、词性未辨。王士禛作为揭开清词大幕的关键人物,他在词学上的贡献不可忽视。他将词纳入"声音之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他还尝试辨明词与诗、曲在体性上的不同。这种努力对于清词振起及清代词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 词性 影响
下载PDF
文献丰实功夫密 彰明前贤惠学林——评钱汝平著《董玘研究》
7
作者 乾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相比于流派、母题、时段等的研究,个案研究显得格局相对较小,难以体现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的宏大叙事。然而,个案研究恰恰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种研究方式,为流派、母题、时段等研究范式研究提供最基本、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
关键词 文献 宏大叙事 统一性 连贯性 流派 母题 时段 个案
下载PDF
晚清两大词人的最后唱和——况周颐佚词两首解析
8
作者 乾隆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徐乃昌编《晚清词选》稿本中所收况周颐两首佚词,写于王鹏运去世前两月,堪称况周颐、王鹏运两大晚清词家的最后唱和。两首词中的诸多历史信息补充了况周颐及王鹏运现有的年谱资料,彰显出况、王二人在风雨如晦的时代...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徐乃昌编《晚清词选》稿本中所收况周颐两首佚词,写于王鹏运去世前两月,堪称况周颐、王鹏运两大晚清词家的最后唱和。两首词中的诸多历史信息补充了况周颐及王鹏运现有的年谱资料,彰显出况、王二人在风雨如晦的时代久别重逢的庆幸与喜悦。此两首佚词之所以被收录进《晚清词选》,当与况周颐和徐乃昌的深厚交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周颐 王鹏运 佚词 唱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