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辊轧机冷轧过程边部减薄预报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崔亚亚 白振华 +3 位作者 崔熙颖 刘硕杨 蒋青林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3,78,共9页
针对以往对带钢边部减薄的研究是以减薄量的分析为主而未涉及减薄宽度、不利于现场控制的问题,以六辊冷轧机组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冷轧过程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了一套利用边部减薄区域宽度、平均减薄厚度、中位减薄厚度、最大减薄厚度... 针对以往对带钢边部减薄的研究是以减薄量的分析为主而未涉及减薄宽度、不利于现场控制的问题,以六辊冷轧机组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冷轧过程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了一套利用边部减薄区域宽度、平均减薄厚度、中位减薄厚度、最大减薄厚度等4项特征参数来描述边部减薄的新方法,从工作辊压扁系数沿辊身的分布以及带钢内部金属的横向流动两个方面分析了带钢边部减薄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相应的轧辊弹性压扁系数混合修正模型。随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六辊冷轧机组的带钢边部减薄预报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轧辊弹性压扁系数加权拟合系数求解方法,为现场对冷轧过程中带钢的边部减薄进行有意识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部减薄 减薄宽度 减薄厚度 压扁系数
原文传递
四辊平整机组快速自由变规格轧制技术的开发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青树 +2 位作者 张连东 周莲莲 白振华 《中国冶金》 CAS 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
针对湿平整过程中在进行窄料变宽料生产时支撑辊换辊时间太长的问题,通过在轧制规格从窄到宽的切换过程中有意识地优化工作辊的换辊周期,安排部分工作辊采用小轧制周期轧制,利用新工作辊"磨平"支撑辊辊面在从窄到宽轧制过程... 针对湿平整过程中在进行窄料变宽料生产时支撑辊换辊时间太长的问题,通过在轧制规格从窄到宽的切换过程中有意识地优化工作辊的换辊周期,安排部分工作辊采用小轧制周期轧制,利用新工作辊"磨平"支撑辊辊面在从窄到宽轧制过程沿着辊身方向的不均匀磨损程度,在不更换支撑辊的前提下完成由窄变宽的规格切换,明显节省了变规格时的换辊时间,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避免色差缺陷。该技术已被推广应用到梅钢1420连退机组四辊湿平整机组,使用效果良好,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规格轧制 四辊平整机 湿平整 换辊时间
原文传递
六辊轧机轧辊锥度对板形的影响及其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振华 刘亚星 +3 位作者 冯彬 任亚超 李国忠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轧辊磨削过程中因磨削不良会导致轧辊出现锥度缺陷,而锥度缺陷的出现会引起成品带钢出现单边浪的板形缺陷。以六辊轧机为例,结合六辊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首先建立了存在锥度缺陷的辊型模型与锥度缺陷对板形的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单轧... 轧辊磨削过程中因磨削不良会导致轧辊出现锥度缺陷,而锥度缺陷的出现会引起成品带钢出现单边浪的板形缺陷。以六辊轧机为例,结合六辊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首先建立了存在锥度缺陷的辊型模型与锥度缺陷对板形的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单轧辊锥度缺陷、成对轧辊锥度缺陷以及多轧辊锥度缺陷等3种情况下锥度缺陷对板形的影响。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六辊轧机的轧辊锥度缺陷补偿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某750UCM可逆轧机与450UCM可逆轧机的生产实践。该模型应用后实现了锥度缺陷对板形影响的在线分析与在线补偿,有效地解决了该轧机的固定幅度的单边浪板形缺陷问题,使得成品带钢的单边浪板形缺陷封闭率从6.25%下降到0.5%以内,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辊轧机 锥度缺陷 单边浪 补偿
下载PDF
四辊平整机组复杂浪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14
4
作者 白振华 李涛 +3 位作者 崔亚亚 刘亚星 李秀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7,共5页
针对平整机组因压下量小、变形热与摩擦热少、轧辊热凸度不大而无法采用精细冷却的方式控制中双组合浪、单肋浪、多肋浪、中肋组合浪、边肋组合浪等复杂浪形缺陷的问题,以四辊平整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采用非对称式结构来替代对称... 针对平整机组因压下量小、变形热与摩擦热少、轧辊热凸度不大而无法采用精细冷却的方式控制中双组合浪、单肋浪、多肋浪、中肋组合浪、边肋组合浪等复杂浪形缺陷的问题,以四辊平整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采用非对称式结构来替代对称性结构,将板形控制手段从传统的对称弯辊(对称窜辊)、倾辊等二维增加到左弯辊、右弯辊、上窜辊、下窜辊以及倾辊等五维的板形控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以实际板形与目标板形的差值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四辊平整机组的复杂浪形控制技术,通过左弯辊、右弯辊、上窜辊、下窜辊以及倾辊等板形控制参数的优化设定,有效解决了四辊平整机组复杂浪形缺陷的控制问题,弥补了平整机组因无法采用精细冷却而带来的板形控制先天性不足问题,为现场平整机组板形精细控制提供了一套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整机 复杂浪形 非对称 精细控制
原文传递
AS-UCM机型的开发及其板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白振华 常金梁 +2 位作者 刘亚星 冯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0-1394,共5页
针对普通UCM平整机组因不能配置分段冷却手段而无法对板形的非对称复杂高次浪形进行精细控制的问题,研发了一套配置工作辊非对称弯辊、中间辊非对称弯辊、中间辊上下非对称窜辊的AS-UCM新机型,定量分析了AS-UCM机型对负载辊缝形状的控... 针对普通UCM平整机组因不能配置分段冷却手段而无法对板形的非对称复杂高次浪形进行精细控制的问题,研发了一套配置工作辊非对称弯辊、中间辊非对称弯辊、中间辊上下非对称窜辊的AS-UCM新机型,定量分析了AS-UCM机型对负载辊缝形状的控制能力,建立了一套适合于AS-UCM机型平整机组的板形控制模型,并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将AS-UCM机型与普通UCM机型平整机组对非对称复杂高次浪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采用AS-UCM机型的平整机组比普通UCM平整机组对非对称高次复杂浪形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的结论,从而为平整机组高次复杂浪形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次浪形 AS-UCM 负载辊缝 板形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