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子是功利主义者吗?——论墨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8,共9页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任何学派但绝对不是功利主义的结论。论证主要是围绕着"我"、"我们"、"他人&qu...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任何学派但绝对不是功利主义的结论。论证主要是围绕着"我"、"我们"、"他人"三个概念的关系展开的。墨子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它与当代西方伦理思想家莱维纳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现代意义 伦理思想 墨家 莱维纳斯 不对称关系 功利原则 兼爱思想 “我们” “他人” 西方伦理 主要表现 “我” 相似性 思想家 现代性 仁爱 儒家 学派
下载PDF
论现象学中的“神学转向” 被引量:6
2
作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70,共12页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法国学者多明尼哥.杨尼考(Dominique Janicaud)对于法国现象学的神学转向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是对现象学的基本精神的误解。我首先根据胡塞尔的文本,在讨论超越性与给予方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现象学涉及宗教现...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法国学者多明尼哥.杨尼考(Dominique Janicaud)对于法国现象学的神学转向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是对现象学的基本精神的误解。我首先根据胡塞尔的文本,在讨论超越性与给予方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现象学涉及宗教现象或神圣存在是现象学本身所规定或要求的:每类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给予方式,我们不能够把一种事物的给予方式等同于所有事物的给予方式。其次,我主要讨论了莱维纳斯如何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原则,对于"超越性"在伦理学领域的现象学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表述,是对于胡塞尔现象学基本原则的继承。最后,我论述了马里昂为何把现象学理解为"最后的哲学",把现象学原则理解为最后的原则。现象学就是要描述被给予的自我如何转化为现象性的自我,被给予的自我是决定一切的核心,而不是先验自我。神学中关于上帝的描述属于溢满性现象中一部分。马里昂与莱维纳斯一样,都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最核心、最基本的精神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学转向 胡塞尔 莱维纳斯 马里昂
下载PDF
共同体(community)是如何构成的?——基于三种政治现象学的研究
3
作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文章主要讨论了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萨特对于共同体是如何构成的这个问题提供的三种现象学的路径。胡塞尔对于现实的德国和欧洲共同体的理解与他现象学中关于Einfühlung(同感或移情)作为共同体形成的方式之间具有某种张力,但是在胡... 文章主要讨论了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萨特对于共同体是如何构成的这个问题提供的三种现象学的路径。胡塞尔对于现实的德国和欧洲共同体的理解与他现象学中关于Einfühlung(同感或移情)作为共同体形成的方式之间具有某种张力,但是在胡塞尔的理论中我们发现,Einfühlung究竟是“同感”还是“移情”,这个区分成了理解真正的人类共同体的关键。海德格尔认为,移情应该建立在共在的基础之上,他把共在作为此在的内在本质部分,强调的是非本真和本真共同体的关系。萨特认为,海德格尔的共在不应该是理论的前提,而是需要进行仔细分析的对象。在萨特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冲突,不可能存在真正的Einfühlung。文章最后以“同感”(不是“移情”)为核心概念,讨论了community与communion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指出真正人类共同体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同感 移情 共在 冲突
下载PDF
《论语》中“耻”字小议——兼论原始儒家重耻观念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兰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认为中国耻感文化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文明,并从儒家的开创者———孔子的言论中总结耻的内涵:耻与道德相联系;耻不信;耻体现一种担当精神;其次对知耻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发;再次,对现代社会的“无耻”倾向进行了反思并申明研究耻文... 本文认为中国耻感文化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文明,并从儒家的开创者———孔子的言论中总结耻的内涵:耻与道德相联系;耻不信;耻体现一种担当精神;其次对知耻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发;再次,对现代社会的“无耻”倾向进行了反思并申明研究耻文化的社会现实意义;最后针对中国文化为耻文化还是乐文化问题,对两种观点作一粗浅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两种文化的目标都是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文化 儒家 孔子 《论语》
下载PDF
胡塞尔与黑格尔:政治现象学何以可能? 被引量:5
5
作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现象学中如何界定政治经验和政治现象概念,并提出了政治现象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其次论述了为何在胡塞尔的现象学文献中无法发展出政治现象学理论。然后,依据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主奴关系的解读,本文认为,"认可"...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现象学中如何界定政治经验和政治现象概念,并提出了政治现象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其次论述了为何在胡塞尔的现象学文献中无法发展出政治现象学理论。然后,依据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主奴关系的解读,本文认为,"认可"概念是黑格尔政治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政治空间是关于自我意识如何实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验 政治空间 主奴关系 认可 胡塞尔 黑格尔
下载PDF
逆意向性与现象学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5,共8页
作为"显现—显现者"结构的现象在胡塞尔那里被理解为"意向性活动—意向性对象"的意向性关系,而意向性关系是以先验自我为前提的。逆意向性则以显现者的自我为中心,更加符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
关键词 逆意向性 现象 现象学
下载PDF
信仰危机与儒家理想——欲望、理想、信仰的现象学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通过讨论信仰危机与儒家道德理想来探讨欲望、理想、信仰三者的意义和关系。在反映论的知识理论里,只有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符合相一致时,知识才具有真理性。而欲望、理想、信仰则相反:三者的共同点是,正因为它们所意向的对象不... 本文通过讨论信仰危机与儒家道德理想来探讨欲望、理想、信仰三者的意义和关系。在反映论的知识理论里,只有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符合相一致时,知识才具有真理性。而欲望、理想、信仰则相反:三者的共同点是,正因为它们所意向的对象不能够满足它们的直觉它们才有存在的权利。差异、变化、不确定是欲望、理想、信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危机 儒家理想 欲望 理想 信仰 现象学 意义 个体存在 哲学研究
下载PDF
探索哲学教育的新路子——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本科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齐勇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比较哲学 哲学教育 武汉大学 试验班 本科教学 中西 人才培养 教育哲学思想 创造性思维 本科教育
原文传递
审美主体与伦理主体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7,共9页
本文通过对审美主体和伦理主体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个体存在的伦理层面的含义。首先考察了老庄和海德格尔的后现代宗教式的主体和儒家形而上的宗教主体.以及儒家就伦理问题对于老庄的挑战。结论是他们都缺乏把他者的生存作为自己的绝对的... 本文通过对审美主体和伦理主体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个体存在的伦理层面的含义。首先考察了老庄和海德格尔的后现代宗教式的主体和儒家形而上的宗教主体.以及儒家就伦理问题对于老庄的挑战。结论是他们都缺乏把他者的生存作为自己的绝对的责任的伦理含义,因而是审美主体。其次,通过对于环境主体和伦理主体及审美主体的关系的讨论,阐释了这样一个哲学基本问题:伦理存在必须以有限性存在为前提;而后者只是一个哲学的抽象。片面地强调人的有限性(尼采),片面强调有限存在与超越者的关系(老庄和海德格尔),或否认人的有限性,这些观点都忽略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伦理责任。后现代伦理学是指我,作为一个个体(me),对于他者的一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体 伦理主体 环境主体 有限性 责任
下载PDF
论权威的柔弱性:一种现象学视角下的考察
10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自启蒙时代以来,权威概念受到了极大挑战,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淡薄了。在自然主义的理论中,权威被看作是某种衍生性的东西或某种要消失的东西。在笛卡尔和帕斯卡的哲学中,权威与意志概念之间有着本质关系,他们揭示了权威在本源性上具有神... 自启蒙时代以来,权威概念受到了极大挑战,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淡薄了。在自然主义的理论中,权威被看作是某种衍生性的东西或某种要消失的东西。在笛卡尔和帕斯卡的哲学中,权威与意志概念之间有着本质关系,他们揭示了权威在本源性上具有神圣的特征。在克尔凯郭尔和《圣经》的文本中,真正的权威是神圣权威,其根本特征是完全抛弃权力和武力,因此具有柔弱性。个体应该在处理神圣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关系中成为自己,同时也使神圣权威成为真正的权威,使世俗权威回到自己的相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 权力 柔弱性 意志 神圣性
下载PDF
作为先验政治哲学的政治现象学
11
作者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2期82-84,共3页
政治一直是传统政治哲学和当代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政治现象学,作为新兴的学科,既区别于传统的政治哲学,又与当代政治科学有根本的不同。现象学与政治学的一个根本区分就是,现象学是先验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是关于事物... 政治一直是传统政治哲学和当代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政治现象学,作为新兴的学科,既区别于传统的政治哲学,又与当代政治科学有根本的不同。现象学与政治学的一个根本区分就是,现象学是先验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是关于事物自身如何以自身的方式从自身之中显现自身的学问。政治现象包含多种的政治形态,国家、政府、宪法、政党、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政体、意识形态、公民权利,等等,而现象学关注的是所有这些政治现象中的共有的本质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原文传递
论“存在一个不欺骗的上帝”在笛卡尔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12
作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4-84,共11页
美国笛卡尔研究专家阿尔默格从自然主义出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进行的解读存在着严重误读。事实上,倘若仔细分析笛卡尔的文本,就会发现在笛卡尔的整个沉思中贯穿着"存在一个不欺骗的上帝"的假设。这个假设不仅是理解&... 美国笛卡尔研究专家阿尔默格从自然主义出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进行的解读存在着严重误读。事实上,倘若仔细分析笛卡尔的文本,就会发现在笛卡尔的整个沉思中贯穿着"存在一个不欺骗的上帝"的假设。这个假设不仅是理解"我思"和"我思"对象的关键,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关于解决数学和科学研究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的形而上学路径。笛卡尔关于物质世界的三条自然法则也是建立在上帝创造了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假设之上的,而且他正是基于这一根本假设推出了三大自然法则。事实上,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上帝是典型的本体-神学论的上帝,是出于他的哲学与科学思想的需要而设想的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思 上帝 自然法则 本体神学
原文传递
对于价值的形而上学根源的分析
13
作者 《人文论丛》 2005年第1期36-48,共13页
“价值”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从19世纪才出现的。它的原初的应用主要是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主要限制在他的社会经济理论之内。但是,价值这个概念后来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且,对于它的含义也主要转移到道德理... “价值”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从19世纪才出现的。它的原初的应用主要是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主要限制在他的社会经济理论之内。但是,价值这个概念后来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且,对于它的含义也主要转移到道德理论的领域之中了。关于价值的理论(axiology),在哲学里,主要是指道德理论。价值的含义也主要是指道德上的“善”(good)或“值得尊重”(worth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概念 价值 哲学史 含义 领域
下载PDF
从抽象到具体:成为自我--读段德智教授《主体生成论》
14
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生成论 教授 抽象 现代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 西方哲学史 欧洲大陆
下载PDF
对技术的现象学反思之进路——兼谈人工智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汤炜 (指导)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153-164,199,共13页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技术,标志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其前景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回顾现象学家们对技术的反思有助于我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并没有改变现象学家对于技术的本质的判断,它只是技术的一部分。此外,人...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技术,标志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其前景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回顾现象学家们对技术的反思有助于我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并没有改变现象学家对于技术的本质的判断,它只是技术的一部分。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体现了技术向生命活动领域以及现实世界的进一步扩张,代表了现代技术危机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 科学主义 现象学 生命 反思
下载PDF
阿伦特政治现象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尽管阿伦特很少称自己为现象学家,但她的政治哲学完全可以被解读为政治现象学:本文按照现象学的方式解读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中的"劳动、工作、行动"三个核心概念。首先论述阿伦特如何悬置以劳动和工作内涵为基本思想的传统西方... 尽管阿伦特很少称自己为现象学家,但她的政治哲学完全可以被解读为政治现象学:本文按照现象学的方式解读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中的"劳动、工作、行动"三个核心概念。首先论述阿伦特如何悬置以劳动和工作内涵为基本思想的传统西方政治哲学;其次,主要讨论政治空间和行动与人作为人的命题之间的关系;再次,分析了阿伦特如何以现象学的方式利用形而上学命题;最后,就政治现象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总结了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工作 行动 言语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存在、伦理、爱:现象学神学的基本问题研究
17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15,共16页
神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上帝的问题。从现象学的视域出发探讨神学的问题,不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处理神学研究的对象,而是在不断的悬置过程中,使得神学从各种偏见和先见中解放出来,让神学的问题自身来显现自身。现象学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思... 神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上帝的问题。从现象学的视域出发探讨神学的问题,不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处理神学研究的对象,而是在不断的悬置过程中,使得神学从各种偏见和先见中解放出来,让神学的问题自身来显现自身。现象学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思考上帝如何在其自身之中显现自身。海德格尔、列维纳斯、马里翁、克尔凯郭尔和奥古斯丁的现象学神学思想,以解放上帝为根本线索,将神学一步步从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范畴、道德与伦理视域之中解脱出来,在爱的命令的现象性中,上帝作为现象得到了呈现:上帝作为权威和爱在爱之中达到统一性和真理性,从而使得显现与显现者真正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伦理 权威 上帝 现象学神学
下载PDF
作为先验政治哲学的政治现象学
18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0,共9页
政治现象学应该与传统的政治哲学和现代的政治学区分开,政治现象学既不是传统政治哲学的延续或新发展,也不是与当代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政治现象学悬置传统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思想以及当代政治学的自然主义倾向,其目标是让政治经验在自... 政治现象学应该与传统的政治哲学和现代的政治学区分开,政治现象学既不是传统政治哲学的延续或新发展,也不是与当代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政治现象学悬置传统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思想以及当代政治学的自然主义倾向,其目标是让政治经验在自身之中显现自身。通过论述政治经验中的自我与他者的目光、事件(行动、运动和革命等)、语言、身体几个要素,可以阐释人如何在政治经验中发现自我和获得自我肯定,而这种寻求他者认可的过程在事件中使得时间空间化和空间时间化,从而构成了现象中显现与显现者中的显现的一端,成为社会存在和自然事态的出现的先验条件。政治现象学作为先验哲学,既抛弃了传统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前提,又悬置了当代政治学的自然主义假设,面向政治现象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的肯定 他人的目光 事件 语言 身体 政治空间
下载PDF
超越意向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0,共1页
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之后,使得西方哲学彻底走出了自然主义的迷雾,确立了哲学不同于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的领域:作为现象学的哲学,它既不是科学之王,也不隶属于科学,它在科学之外,或者说,它有一个更广更根本的区域,
关键词 现象学还原 意向性概念 胡塞尔 自然主义 实证科学 西方哲学 超越 法国 领域 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