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高精度城区边界遥感提取及时空扩展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宁晓刚 王浩 +3 位作者 张翰超 刘娅菲 庞博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6-1926,共11页
城区边界和城区面积是城镇化的重要表征和扩展分析的基础。然而城区边界存在概念和提取标准不统一、精度较低、可比性较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和地理信息资料辅助的城区半自动化提取方法,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上的城市... 城区边界和城区面积是城镇化的重要表征和扩展分析的基础。然而城区边界存在概念和提取标准不统一、精度较低、可比性较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和地理信息资料辅助的城区半自动化提取方法,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上的城市景观特征、先验地理信息知识和一系列标准规则,以得到精度高、一致性强的数据。以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区,采用该方法得到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4期城区边界成果,并开展了城区时空扩展及用地效率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16年间城区扩展迅速,城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东西部地区差异大;②城市用地效率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城区扩展以外延型为主;③大多城市城区扩展超前于人口增长,少量城市城区扩展滞后于人口增长;④城区扩展以占用耕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边界 城市扩展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地级以上城市
原文传递
基于众源数据的北京市主城区功能用地划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宁晓刚 刘娅菲 +3 位作者 王浩 杨伯钢 王淼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9,134,共9页
城市功能用地划分研究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依赖于遥感数据或行人轨迹数据的划分方法时效性低,数据获取难度大、价格昂贵,分类方法复杂且精度低。该文基于开放且免费的众源地理数据,从"城市... 城市功能用地划分研究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依赖于遥感数据或行人轨迹数据的划分方法时效性低,数据获取难度大、价格昂贵,分类方法复杂且精度低。该文基于开放且免费的众源地理数据,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由其范围内的主导土地利用功能确定"这一原则出发,根据地块内不同类型兴趣点数据所占面积不同设定权重因子,构建了一种街区尺度功能用地划分方法。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将功能用地划分为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风景名胜用地、工业用地和交通设施用地6个一级类。同时,对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进行了二级类划分研究。最后,运用比对分析法和误差矩阵法对功能用地划分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主城区功能用地总体分类精度为77%,Kappa系数为0.72,去除分类精度较低的工业用地后分类精度可达81.8%。北京市主城区整体上呈现出东城、西城区以风景名胜用地为主,海淀区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主,朝阳区以商业服务业用地为主,工业用地多分布在主城区边缘地带的功能用地格局。总体上,各区域功能明确,功能用地布局较为合理。该方法简单可行,不仅提高了城市功能用地识别精度,而且能够识别较多难以区分的功能用地类型,且便于动态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用地 兴趣点 空间划分 北京
下载PDF
“三调”成果数据引导的耕地“非农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刚 宁晓刚 +2 位作者 张翰超 王浩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9-159,共11页
为准确提取耕地“非农化”的变化信息,实现耕地“非农化”遥感监测,提出一种“三调”成果引导的耕地“非农化”遥感监测方法。先从前时相的矢量数据抽取矢量边界、类别属性等先验信息;进行超像素分割,提取像斑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在先验... 为准确提取耕地“非农化”的变化信息,实现耕地“非农化”遥感监测,提出一种“三调”成果引导的耕地“非农化”遥感监测方法。先从前时相的矢量数据抽取矢量边界、类别属性等先验信息;进行超像素分割,提取像斑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在先验信息引导下,利用同质性特征分析、异常检测的方法自动筛选样本,利用影像特征差异分析的方法确定最优影像特征;针对不同的耕地变化类型,选择最优影像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实现耕地“非农化”区域检测。在河北省选取两块区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在已有成果数据的引导下,能够有效检测出耕地“非农化”区域,总体检测精度均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成果数据引导 耕地“非农化” 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房屋物理模型在三维地籍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3,共5页
公寓是地籍系统中最具代表性并应以3D形式登记的不动产单元,其建筑结构及空间形态影响着各单元在三维地籍注册中所占据的空间,将房屋几何信息引入地籍系统可实现法定空间的准确表达。本文以ISO/TC 211土地管理域模型LADM为模板,基于地... 公寓是地籍系统中最具代表性并应以3D形式登记的不动产单元,其建筑结构及空间形态影响着各单元在三维地籍注册中所占据的空间,将房屋几何信息引入地籍系统可实现法定空间的准确表达。本文以ISO/TC 211土地管理域模型LADM为模板,基于地籍管理中"法定空间-物理结构"理论,将房屋物理模型引入LADM,以房屋或建筑物物理实体模型或几何信息为空间参照,在三维地籍系统中实现公寓单元"法定空间"的准确表达与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籍 土地管理域模型LADM 法定空间 物理结构 房屋模型
原文传递
融合LJ1-01夜间灯光和微信定位数据的人口空间化——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熙 宁晓刚 +2 位作者 张翰超 王浩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针对现有单独的夜间灯光数据在街道尺度的人口空间化存在精度有限的问题,该文选用微信定位数据基于不同带宽的核密度估计,结合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LJ1-01),经几何平均融合,再采用顾及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最... 针对现有单独的夜间灯光数据在街道尺度的人口空间化存在精度有限的问题,该文选用微信定位数据基于不同带宽的核密度估计,结合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LJ1-01),经几何平均融合,再采用顾及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最终形成北京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化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宏观遥感数据和微观定位数据的融合,与统计人口的相关系数由融合前的0.565(仅采用LJ1-01夜间灯光数据)和0.795(仅采用微信定位数据)大幅提升至融合后的0.839,平均相对误差(MRE)由35.86%、23.18%下降至19.14%(在城市核心区为13.1%),实践表明融合LJ1-01夜间灯光数据和微信定位数据的方法在城市核心区的人口空间化具有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化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 微信定位数据 核密度估计 几何平均融合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引入路网和建筑物信息的DMSP/OLS数据去饱和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效江 王浩 +3 位作者 宁晓刚 余凡 王成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383,共10页
由于OLS(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传感器的缺陷,DMSP/OLS数据中的城市中心灯光值存在饱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灯光贡献的综合指数去饱和方法,将路网和建筑物引入到去饱和模型中,并将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 由于OLS(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传感器的缺陷,DMSP/OLS数据中的城市中心灯光值存在饱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灯光贡献的综合指数去饱和方法,将路网和建筑物引入到去饱和模型中,并将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作为辅助修正数据对夜间灯光数据去饱和。将该去饱和结果与基于EVI修正的灯光指数(EVI adjusted nighttime light index,EANTLI)从城区内部的地物区分能力、与辐射定标数据的拟合程度、对用电量的估算能力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指数在城市内部的细节刻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地物区分能力较高;综合指数与辐射定标数据的整体拟合程度更高,且抽取穿过城区的单行数据拟合其R2最高可达0.928,相比EANTLI可提高0.1;与地区用电量拟合程度同样高于EANTLI,R2可达到0.901。综上,引入路网和建筑物的综合指数能够更好地解决数据饱和问题,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去饱和 路网 建筑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