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环境教育的校园户外空间创新
1
作者 刘云帆 申利亭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10期29-33,共5页
项目背景随着国家“双减”政策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创新性与环境教育的融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生态保护... 项目背景随着国家“双减”政策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创新性与环境教育的融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实践活动。环境教育被纳入国家课程体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和学科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生态环境教育 资源节约 户外空间 生态保护 学科渗透 环保意识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江南小都江堰”的村庄水智慧探究之旅
2
作者 李翔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第12期11-14,共4页
水作为地球自然系统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是生命的源泉,是文明的摇篮,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命脉。人类通过认识水逐渐认知物质世界,其科学范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2020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知水善用”系列活动就是以水为线... 水作为地球自然系统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是生命的源泉,是文明的摇篮,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命脉。人类通过认识水逐渐认知物质世界,其科学范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2020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知水善用”系列活动就是以水为线索探究世界,培养先知而后用的科学思维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天然水被人类加以利用后走进人类社会,呈现出更复杂的水过程。水利用过程中的“生活用水从哪来”任务要求学生采用访谈的调查方法,对关键人物进行访谈获取关键信息,进行生活用水过程的调查与追踪,从而了解不同地区生活用水的来源与去向,挖掘古今用水智慧。我国历史悠久,气候地貌丰富多样,人们利用智慧改造自然,形成各有特色的水景观风貌。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仅短短两百年时间,而适应气候的农耕生活和自然村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生活 适应气候 天然水 科学范式 生态文明 自然村落 气候地貌 人类生产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