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创新约束下双重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李菁 李小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44,共11页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低碳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环境规制作为填补环境方面市场失灵的重要方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双重环境规制为视角能为此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选取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创新约束下双重环境规制对碳排...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低碳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环境规制作为填补环境方面市场失灵的重要方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双重环境规制为视角能为此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选取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创新约束下双重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在中、低技术创新水平区时,正式环境规制的“绿色悖论效应”占主导地位。在高技术创新水平区时,正式环境规制的“倒逼减排效应”开始凸显,逐渐抵消正式环境规制的“绿色悖论效应”负面影响,但不显著,具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此时,正式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双重门槛特征。②在中、低技术创新水平区时,非正式环境规制也表现出“绿色悖论效应”。在高技术创新水平区时,非正式环境规制作为正式环境规制的重要补充对碳减排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时,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双重门槛特征。③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逐渐提高,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逐渐增大,表现出强制减排效应,呈现出倒“V”型单一门槛特征。④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存在一定的“时间惯性”,呈现出“雪球效应”,且在邻近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⑤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及其交互项在不同技术创新水平下呈现出空间极化现象。因此,政府在推进正式环境规制方法创新以及规制执行力度的同时需要加强非正式环境规制实施力度,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以及反馈渠道。构建区域协调机制,形成地区间共同发展、协同管理的联合控污治污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双重环境规制 碳排放强度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基于同城化与产业同构效应的城市层级体系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邱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32,共11页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区域信息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其内部城市间的同城化效应逐步增强,城市体系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城市层级体系,并存...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区域信息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其内部城市间的同城化效应逐步增强,城市体系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城市层级体系,并存在产业同构现象。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同城化指数,且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在多中心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结构关系。此外,为了考察城市的初始禀赋对自身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采用截面OLS回归的方法,并选取2006年和2012年的数据观察城市体系结构的变化。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在特定条件下显著,并通过比较发现2012年次级中心城市尤其是南京市对其外围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大,同城化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增加了产业相似度,且验证了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受到行政壁垒影响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同城化 产业同构 多中心城市体系
下载PDF
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和平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贵州省的三化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较低,且三化协调程度不足。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贵州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并针对贵州省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贵州省的三化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较低,且三化协调程度不足。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贵州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并针对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引入了市场机制来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并提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和增强内部要素流动、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一系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城镇化 工业化 农业产业化
下载PDF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4
作者 肖洋 +1 位作者 杨传明 范凌云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16,107,共9页
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十分重要。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包括推动传统生产力的内容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动力革新,... 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十分重要。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包括推动传统生产力的内容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动力革新,提升社会经济整体效能的逻辑焕新。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苏州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仍面临供需匹配、场景开发、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维度的挑战。为系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多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工智能+本土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机制改革,促进“人工智能+场景开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发展瓶颈;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创新“人工智能+引智育才”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体制机制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苏州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机制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7-50,共4页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城市联系程度最紧密的地区,其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高速发展和城市成员的扩充,其内部逐步呈现产业结构趋同、空间竞争程度增强、城市群协调机制缺乏等问题。借鉴东京...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城市联系程度最紧密的地区,其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高速发展和城市成员的扩充,其内部逐步呈现产业结构趋同、空间竞争程度增强、城市群协调机制缺乏等问题。借鉴东京城市群、纽约城市群和伦敦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特点,可以从打造智能化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化构建高端产业链和推进城市群合作制度常态化等方面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一体化发展 产业同构 合作机制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内涵与思政路向 被引量:2
6
作者 章露 《科学咨询》 2022年第14期81-83,共3页
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立足新国情、顺应新需求、解决新问题的新文科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任。美国率先提出的新文科意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而我国新文科之“新”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维度,新文科承担着摒弃完... 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立足新国情、顺应新需求、解决新问题的新文科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任。美国率先提出的新文科意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而我国新文科之“新”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维度,新文科承担着摒弃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从时代担当,新文科建设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响应国家发展需要,探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文科的交叉融合,引领后疫情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新文科建设的可行路径,明确了要通过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来讲述中国故事的核心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特色 人文社会科学 学科交叉 思想政治
下载PDF
出口专业化、多样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旭 邱斌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6,共11页
基于CD函数,从理论层面描述专业化和多样化生产部门出口状况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结合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专业化和多样化视角考察中国出口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CD函数,从理论层面描述专业化和多样化生产部门出口状况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结合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专业化和多样化视角考察中国出口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出口专业化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出口多样化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出口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出口专业化与多样化均能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中部地区的情况则完全相反,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专业化 出口多样化 城乡收入差距
下载PDF
企业创新是否促进了出口边际的增长 被引量:2
8
作者 邱斌 吴飞飞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7,共7页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一国出口的增长可以分解为扩展的贸易边际和集约的贸易边际。本文在贸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因素探讨了企业创新与出口边际增长的联系机制,然后采用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研究表明,...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一国出口的增长可以分解为扩展的贸易边际和集约的贸易边际。本文在贸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因素探讨了企业创新与出口边际增长的联系机制,然后采用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创新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却抑制了集约边际的增加。创新与生产率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出口扩展边际,但不利于集约边际的增长。由于扩展边际的增加有助于减小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因此创新可以优化中国企业的出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制造业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原文传递
我国“慢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章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年第12期39-39,41,共2页
"慢旅游"强调放慢节奏,注重质量,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放松身心,品味生活,获得更多、更深入的旅游体验。现阶段,"慢旅游"的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国内"慢旅游"... "慢旅游"强调放慢节奏,注重质量,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放松身心,品味生活,获得更多、更深入的旅游体验。现阶段,"慢旅游"的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国内"慢旅游"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慢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对我国"慢旅游"的推广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旅游 旅游者 旅游业 旅游地 旅游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城市蔓延、空间关联与区域协同发展——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
10
作者 赵永蒙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2-41,108,共11页
以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作为经济的度量指标,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蔓延的城市形态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蔓延显著推动了区域的协同发展,相邻城市之间更为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空间蔓延对城市群的协同发... 以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作为经济的度量指标,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蔓延的城市形态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蔓延显著推动了区域的协同发展,相邻城市之间更为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空间蔓延对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也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最为明显。对影响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土地财政驱使下的政府行为加速了城市蔓延,区域协同主要源于由城市蔓延所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而由蔓延所引起的产业空间集聚效应的变化并不利于区域的协同发展。基于此,政府应根据产业集聚规模合理控制城市蔓延速度,并在区域空间融合的过程中加强行政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夜间灯光 区域协同 产业集聚 城市群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的主要障碍与政策选择
11
作者 张天雨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2-15,22,共5页
体面劳动是一种令劳动者感到有尊严的劳动,是一种符合社会前进方向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实现体面劳动越来越受人关注。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主要障碍因素和其产生原因的... 体面劳动是一种令劳动者感到有尊严的劳动,是一种符合社会前进方向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实现体面劳动越来越受人关注。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主要障碍因素和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农民工体面劳动的对策措施,为体面劳动国家计划的完善和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体面劳动 障碍因素 政策选择
下载PDF
企业进入退出、产业动态集聚与城市生产率协同——来自我国制造业的证据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小平 李松林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42-1960,共19页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建立理论模型,将企业进入退出的动态过程融入集聚指标的构建,深入考察产业动态集聚对我国城市生产率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1)199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具有较高的企业净流入,且经企业动态调整的集聚指数呈现&qu...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建立理论模型,将企业进入退出的动态过程融入集聚指标的构建,深入考察产业动态集聚对我国城市生产率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1)199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具有较高的企业净流入,且经企业动态调整的集聚指数呈现"东高西低"的区位差异.2)我国城市生产率整体呈现趋同的特征,在2003年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但产业动态集聚降低了趋同的速度.3)城市规模效率对生产率的贡献度更高,但存在分化趋势,且产业动态集聚加速了规模效率的发散.4)城市群内部的协同性更强且存在区位差异,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生产率分布更加均衡,同时产业动态集聚反而增强了生产率的协同.政策启示在于:在进一步发挥集聚规模优势的同时,充分释放通过技术进步改进生产率的潜能,同时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实现地区生产率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入退出 动态集聚 随机前沿模型 生产率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产业动态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小平 李松林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42,共11页
生态保护与地区生产率之间可以实现双赢吗?两者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机制?本文以2002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划定方案》的实施作为环境规制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以产业动态集聚作... 生态保护与地区生产率之间可以实现双赢吗?两者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机制?本文以2002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划定方案》的实施作为环境规制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以产业动态集聚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方案的实施提高了环境未达标城市的生产率,而且产业的动态聚集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的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时期的滞后而呈现近似"U"型的非线性变化。同时,环境规制也并未降低城市的集聚水平,而仅在初期减缓了企业净流入的速度。结果还显示,环境规制对城市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却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通过分样本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工业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中国"波特效应"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环境规制政策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生产率 产业动态集聚 波特效应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城市蔓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动态集聚的视角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1,共11页
城市蔓延可能通过动态影响产业集聚水平而引起地区生产率的变化。基于产业动态集聚指数构建,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城市蔓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城市蔓延通过降低产业集聚水平而抑制了生产率的增长,而且在2000... 城市蔓延可能通过动态影响产业集聚水平而引起地区生产率的变化。基于产业动态集聚指数构建,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城市蔓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城市蔓延通过降低产业集聚水平而抑制了生产率的增长,而且在2000—2006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城市蔓延与产业动态集聚的交互作用提升了地区规模效率,却不利于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改进。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蔓延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在郊区化指数作用下更加明显。采用地表粗糙度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的结果并未呈现显著差异。政策启示在于:要控制城市蔓延速度,提升城市蔓延与产业集聚的协同水平;同时,避免过度的空间扩张而忽略集约发展,优化区域空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产业集聚 动态 生产率
下载PDF
城市体系结构演变、产业动态集聚与空间效率优化协同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小平 李松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7,共18页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城市集群化发展,优化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成为释放我国区域效率潜能的重要动力。经过学术史梳理可以发现,处于不同国家、不同区位的城市体系,其空间结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并不能断定究竟单中心还是多中心结构更有...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城市集群化发展,优化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成为释放我国区域效率潜能的重要动力。经过学术史梳理可以发现,处于不同国家、不同区位的城市体系,其空间结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并不能断定究竟单中心还是多中心结构更有利于效率提升。文章认为,脱离产业动态调整过程来静态评价城市体系的空间效率是片面的。原因在于,对于产业净流出的区域,无论何种空间结构,其效率损失的概率更高。因此,文章将企业进入和退出某地区的过程融入产业动态集聚指标构建,同时在对折旧率和资本存量重新测算的基础上对城市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城市体系空间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扁平化的多中心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生产率提升,但需要兼顾产业集聚动态变化的影响,该结果进一步说明忽略企业进入和退出某地区的过程可能导致结果是有偏的,同时缺乏解释力。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结构使城市规模效率得到显著改善,却不利于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改进。研究还发现,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多中心特征偏弱,且空间效率尚待进一步优化。相比之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结构与产业动态集聚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此外,考虑产业可能在城市体系内部动态调整,从而产生城市间生产率的不均衡分布。研究表明,多中心结构与产业动态集聚有利于城市生产率协同,但同时发现其更有利于大规模城市的效率提升,反而限制了小城市的发展。该结果影射出在多中心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大规模城市依然是利益最大攫取者。尽管空间计量模型可以弱化内生效应,但为降低结果偏误,文章参照现有研究分别采用城市地表粗糙度和区域河流密度作为产业集聚和城市体系的工具变量,其结果并未出现根本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产业集聚 动态调整 全要素生产率 多中心
下载PDF
房价波动、企业更替与城市生产率优化协同 被引量:4
16
作者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推动经济效率变革是我国面临的两大挑战。首先,构建房价波动、企业更替与地区生产率变化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两个基本假说。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对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房价与生产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过高的...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推动经济效率变革是我国面临的两大挑战。首先,构建房价波动、企业更替与地区生产率变化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两个基本假说。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对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房价与生产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过高的房价会迫使企业退出并弱化集聚效应,进而不利于地区生产率提升;房价上涨对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且房价上涨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工资房价比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同样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房价不利于城市规模效率的释放,但对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却表现出明显的“倒逼效应”。此外,我国城市房价的分化并未带来区域生产率的协同。最后,从稳房价、调结构、促协同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在保障房地产与实体部门有序推进的前提下促进城市生产率的优化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波动 生产率 企业更替 产业集聚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17
作者 李菁 戴晓燕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00,共5页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外部效应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维空间权重下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空间溢出模型,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了负空间溢出效应,二者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外部效应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维空间权重下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空间溢出模型,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了负空间溢出效应,二者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应加快地区间城市群的建设,推进交通一体化,优化房地产开发资本结构实现房地产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溢出效应 房地产开发投资 空间集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