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夏大豆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播大豆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和免耕(NT)_4种不同耕作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测定期间的植株性状、单株绿...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夏大豆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播大豆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和免耕(NT)_4种不同耕作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测定期间的植株性状、单株绿叶面积、净光合势(LAD)、光合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显著影响,且两年各处理的各项指标基本表现为TP>T>RT>NT。其中,TP处理的株高、茎粗、最大单株绿叶面积两年平均值均显著高于NT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出19.87%、36.36%和34.83%;开花期-鼓粒期的光合特性表现为:TP使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而胞间CO_2浓度降低;各处理两年的LAD均表现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结荚期-鼓粒期内达到最大值。产量也以TP处理的最高,两年平均达到2082.69 kg hm^(-2),分别比T、RT、NT处理高出11.32%、24.84%、23.99%,并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两年平均经济效益以TP处理的纯收益最高,达1448.74元hm^(-2),较最低的免耕处理高出164.10%。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夏大豆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播大豆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和免耕(NT)_4种不同耕作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测定期间的植株性状、单株绿叶面积、净光合势(LAD)、光合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显著影响,且两年各处理的各项指标基本表现为TP>T>RT>NT。其中,TP处理的株高、茎粗、最大单株绿叶面积两年平均值均显著高于NT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出19.87%、36.36%和34.83%;开花期-鼓粒期的光合特性表现为:TP使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而胞间CO_2浓度降低;各处理两年的LAD均表现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结荚期-鼓粒期内达到最大值。产量也以TP处理的最高,两年平均达到2082.69 kg hm^(-2),分别比T、RT、NT处理高出11.32%、24.84%、23.99%,并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两年平均经济效益以TP处理的纯收益最高,达1448.74元hm^(-2),较最低的免耕处理高出1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