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郝
江
勃
乔枫
蔡子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有机碳(SLOC)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通过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烤林)不同季节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地研究和比...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有机碳(SLOC)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通过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烤林)不同季节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和有效养分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不同季节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均表现为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夏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和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而不同季节SMBC/SMBN差异不显著(P>0.05)。(4)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均呈显著线性关系,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依赖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各自从不同角度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碳的含量。(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EOC、POC、LFOC、WSOC和SMBC与SOC、TN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TP相关性不显著;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其中SOC、TN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养分
土壤活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空间结构
被引量:
9
2
作者
郝
江
勃
王孝安
+2 位作者
郭华
王世雄
范炜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9-2383,共5页
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的树种组成为柴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其他树种=7∶2∶1,林分密度为3064...
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的树种组成为柴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其他树种=7∶2∶1,林分密度为3064株.hm-2,柴松种群优势度明显。2)柴松林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3,处于弱度混交到中度混交过渡时期,种间隔离程度较小。3)柴松林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7,整个林分呈团状分布。4)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52,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53,林木大小比数的分布较为均匀。胸径大小比和树高大小比在反映林木生长优势方面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柴松
空间结构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基于不同植被组织尺度的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5
3
作者
魏丽萍
王孝安
+4 位作者
王世雄
朱志红
郭华
孙嘉男
郝
江
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6,共10页
物种多样性格局随着时空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与植被组织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基于多组织尺度的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规律。在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组织尺度的群落类...
物种多样性格局随着时空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与植被组织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基于多组织尺度的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规律。在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组织尺度的群落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加性分配法分析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型、群系和群丛3种植被组织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物种多样性(γ)可加性分配分为群丛内(α1)、群丛间(β1)、群系间(β2)和植被型间(β3)4个多样性成分,无论用物种丰富度指数还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或Simpson多样性指数,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最大物种多样性都存在于群丛内(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除外),说明群丛尺度是度量该区物种多样性的最佳尺度。(2)植被型、群系和群丛3种组织尺度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百分比均大于Simpson多样性百分比,说明稀有种的分布对马栏林区各植被组织尺度的物种多样性格局起主要作用。(3)各尺度间的β多样性大小顺序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3层以不同多样性指数表示时各不相同,这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3层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以及主导不同植被组织尺度的物种多样性的因素差异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性分配
黄土高原
主成分分析
物种多样性
植被组织尺度
原文传递
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郝
江
勃
冯小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第10期33-35,共3页
文章主要就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保护地生态以及文化等层面的价值。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投入到自然保护地当中的研究内容会比较少,所以需要就我国传统政策以及管理等层面进行深度的探究,找出其所存在的缺陷性问题,明...
文章主要就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保护地生态以及文化等层面的价值。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投入到自然保护地当中的研究内容会比较少,所以需要就我国传统政策以及管理等层面进行深度的探究,找出其所存在的缺陷性问题,明确建设对于大数据层面的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当中建设时期所产生的效应,给我国所开展的管理自然保护地等工作开创出新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自然保护地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郝
江
勃
乔枫
蔡子良
机构
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5-251,共7页
基金
中国-GEF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PRC-TA-8872)
文摘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有机碳(SLOC)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通过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烤林)不同季节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和有效养分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不同季节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均表现为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夏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和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而不同季节SMBC/SMBN差异不显著(P>0.05)。(4)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均呈显著线性关系,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依赖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各自从不同角度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碳的含量。(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EOC、POC、LFOC、WSOC和SMBC与SOC、TN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TP相关性不显著;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其中SOC、TN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养分
土壤活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Keywords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oil nutrients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seasonal dynamics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空间结构
被引量:
9
2
作者
郝
江
勃
王孝安
郭华
王世雄
范炜熠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9-2383,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2002CB111505)
文摘
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的树种组成为柴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其他树种=7∶2∶1,林分密度为3064株.hm-2,柴松种群优势度明显。2)柴松林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3,处于弱度混交到中度混交过渡时期,种间隔离程度较小。3)柴松林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7,整个林分呈团状分布。4)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52,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53,林木大小比数的分布较为均匀。胸径大小比和树高大小比在反映林木生长优势方面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柴松
空间结构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
Keywords
Loess Plateau
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
spatial structure
neighborhood pattern
mingling
neighborhood compariso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基于不同植被组织尺度的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
5
3
作者
魏丽萍
王孝安
王世雄
朱志红
郭华
孙嘉男
郝
江
勃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6,共10页
文摘
物种多样性格局随着时空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与植被组织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基于多组织尺度的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规律。在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组织尺度的群落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加性分配法分析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型、群系和群丛3种植被组织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物种多样性(γ)可加性分配分为群丛内(α1)、群丛间(β1)、群系间(β2)和植被型间(β3)4个多样性成分,无论用物种丰富度指数还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或Simpson多样性指数,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最大物种多样性都存在于群丛内(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除外),说明群丛尺度是度量该区物种多样性的最佳尺度。(2)植被型、群系和群丛3种组织尺度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百分比均大于Simpson多样性百分比,说明稀有种的分布对马栏林区各植被组织尺度的物种多样性格局起主要作用。(3)各尺度间的β多样性大小顺序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3层以不同多样性指数表示时各不相同,这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3层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以及主导不同植被组织尺度的物种多样性的因素差异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加性分配
黄土高原
主成分分析
物种多样性
植被组织尺度
Keywords
additive partitioning, Loess Plateau,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species diversity,vegetation organizational scale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
1
4
作者
郝
江
勃
冯小华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
出处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第10期33-35,共3页
文摘
文章主要就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保护地生态以及文化等层面的价值。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投入到自然保护地当中的研究内容会比较少,所以需要就我国传统政策以及管理等层面进行深度的探究,找出其所存在的缺陷性问题,明确建设对于大数据层面的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当中建设时期所产生的效应,给我国所开展的管理自然保护地等工作开创出新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大数据
自然保护地
应用
分类号
X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
郝
江
勃
乔枫
蔡子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空间结构
郝
江
勃
王孝安
郭华
王世雄
范炜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原文传递
3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基于不同植被组织尺度的群落物种多样性
魏丽萍
王孝安
王世雄
朱志红
郭华
孙嘉男
郝
江
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原文传递
4
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中应用的探讨
郝
江
勃
冯小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