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小块茎的形态发生及人工种子制作 被引量:43
1
作者 朱长甫 何孟元 +2 位作者 胡阿林 何奕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2-486,T001,共6页
离体培养中,经过小块茎发生途径从半夏叶柄诱导出完整植株。用实体解剖、连续切片和三维结构重组等方法观察分析后得出:小块茎顶端的叶原基由于不对称生长逐渐将顶端分生组织复盖,随后叶原基的尖端和两侧生长延缓,生长中心转移到背轴面... 离体培养中,经过小块茎发生途径从半夏叶柄诱导出完整植株。用实体解剖、连续切片和三维结构重组等方法观察分析后得出:小块茎顶端的叶原基由于不对称生长逐渐将顶端分生组织复盖,随后叶原基的尖端和两侧生长延缓,生长中心转移到背轴面中央,结果导致叶原基长成帽状结构。不同发育程度的雏叶和叶原基总是相互叠套在一起将顶端分生组织复盖于下面。小块茎顶端形成芽的同时,在顶芽附近分化根。 用4%海藻酸钠(w/v)包埋直径2~3mm的小块茎制成人工种子,在无菌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可达70%,在未灭菌泥炭土中约为30%。人工种皮内添加适当激素可促进萌发,而添加的营养物质作用不大。适当脱水有利于人工种子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组织培养 小块茎 人工种子
下载PDF
豆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安利佳 李凤霞 +3 位作者 张俊敏 罗希明 何孟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0期743-752,共10页
本文采用A和B两种基本培养基,对15属31个种的豆科植物进行组织培养并得到再生植株。同时,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和激素)、光照、温度及种子萌发率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对于多数豆科植物来说,A和B两种培养基... 本文采用A和B两种基本培养基,对15属31个种的豆科植物进行组织培养并得到再生植株。同时,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和激素)、光照、温度及种子萌发率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对于多数豆科植物来说,A和B两种培养基的大量元素,B5培养基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1500—2500 lx自然光为主的光照和18—27℃的变温条件,以及当年采集的豆科植物种子,比较适合于愈伤组织的分化。根据豆科植物愈伤组织分化时形态结构特征上的变化,可将其分为a、b、c、d 4种基本类型,同属植物的愈伤组织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不同属植物的愈伤组织往往属于不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香雪兰外植体形态学极性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丽 鲍晓明 +1 位作者 黄百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在含有2mg/LIAA和3mg/LBAP的改良N6培养基上,香雪兰(FresiarefractaKlat)花序外植体经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新的植株。在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所有的体细胞胚都... 在含有2mg/LIAA和3mg/LBAP的改良N6培养基上,香雪兰(FresiarefractaKlat)花序外植体经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新的植株。在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所有的体细胞胚都出现在花序轴切段的原形态学下端(称为胚发生端,EE),而在形态学上端(称为非胚胎发生端,NEE)无体细胞胚形成。这一形态发生的极性与地心引力的方向和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放置位置无关。在培养的早期,仅于胚发生端观察到了起始细胞的分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培养了1d的外植体的胚发生端出现了两个特殊的多肽成分,而在非胚发生端则未检测到这两种多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培养前外植体切段两端的内源激素(IAA)的含量无显著差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胚发生端的IAA含量明显高于非胚发生端的IAA含量,表明内源激素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香雪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花序轴切段两端在分子水平和生理水平上均存在差异,使这一系统有可能成为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有用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雪兰 体细胞 胚胎发生 外植体极性
下载PDF
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筱娟 曾宪录 +1 位作者 宋朝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31-1035,共5页
肌动蛋白是细胞内含量丰富的蛋白质. 近年来, 肌动蛋白已被证实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胞的细胞核中. 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等蛋白共同参与了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形式和功能的调节, 包括肌动蛋白单体与聚合形式的转换、... 肌动蛋白是细胞内含量丰富的蛋白质. 近年来, 肌动蛋白已被证实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胞的细胞核中. 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等蛋白共同参与了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形式和功能的调节, 包括肌动蛋白单体与聚合形式的转换、染色质结构调整、基因转录调控、mRNA加工和运输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 综述了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染色质 结构调整 基因转录调控 结合蛋白 核质运输
原文传递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胚性细胞蛋白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长甫 镰田博 +2 位作者 何奕昆 何孟元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3-19,共7页
应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胡萝卜胚性细胞、非胚性细胞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中可溶性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结果发现在胚性细胞中特异存在的胚性细胞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中也存在,但在非胚性细胞中不存在。因此,推测... 应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胡萝卜胚性细胞、非胚性细胞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中可溶性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结果发现在胚性细胞中特异存在的胚性细胞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中也存在,但在非胚性细胞中不存在。因此,推测体细胞胚胎发生所需的一些基因在胚性细胞中就早已表达了。我们还成功地分离和测定了ECP 45-2 N-末端和中央部分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氨基酸序列相比,ECP 45-2部分氨基酸序列与ECP 45-1 部分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比例的同源性。因此, ECP 45-1和45-2可能属于同一因基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胚性细胞 蛋白 分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PHB)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珊 刘东波 +5 位作者 夏红梅 何孟元 庄宇钢 安玉贤 董丽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利用DS970 1菌株对聚 3 羟基丁酸酯 (PHB)膜进行降解 ,对降解到不同程度的PHB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 ,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PHB的生物降解首先发生在PHB表面的非晶部分 ,随后结晶部分开始降... 利用DS970 1菌株对聚 3 羟基丁酸酯 (PHB)膜进行降解 ,对降解到不同程度的PHB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 ,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PHB的生物降解首先发生在PHB表面的非晶部分 ,随后结晶部分开始降解 ,并且降解首先发生在球晶的中心部分 .DS970 1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主要降解PHB的第二个酯键 ,降解产物为二聚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 PHB 生物降解 结晶结构
下载PDF
中国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核心资源构建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丽梅 董英山 +3 位作者 刘宝 王克晶 李向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2-999,共8页
对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6172份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soja)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了核心种质构建中常用的随机取样、恒量取样、比例取样、对数取样和遗传多样性取样5种取样策略,确认对于一年生野生大豆,遗传多样... 对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6172份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soja)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了核心种质构建中常用的随机取样、恒量取样、比例取样、对数取样和遗传多样性取样5种取样策略,确认对于一年生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是最简单有效的取样策略.根据起源和生态类型对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进行分组,应用遗传多样性策略和层次聚类,构建一个野生大豆核心资源.该核心资源包括652份材料,取样比例为10.65%.代表性验证表明,质量性状指标代表性为100%,平均指标代表性为98.4%;13个指标群体结构相似系数为0.96;遗传多样性代表性为81.38%;20对SSR引物扩增299份材料,分析结果代表性为83.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野生大豆 构建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 取样策略 种质资源库 代表性 SSR引物 随机取样 核心种质 大豆资源 生态类型 层次聚类 性状指标 平均指标 相似系数 群体结构 分析结果 比例 材料
原文传递
与胡萝卜胚胎发生相关的胚性细胞蛋白63 cDNA分离及其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长甫 镰田博 +2 位作者 原田宏 何孟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2期1091-1098,共8页
以胡萝卜鱼雷形胚状体为材料,以λgt210噬菌体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含有6.0×10^8个重组子的cDNA文库。用PCR法扩增的长度为1.1kb的胚性细胞蛋白63DNA片段作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完整的E... 以胡萝卜鱼雷形胚状体为材料,以λgt210噬菌体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含有6.0×10^8个重组子的cDNA文库。用PCR法扩增的长度为1.1kb的胚性细胞蛋白63DNA片段作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完整的ECP63cDNA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胚性细胞蛋白 胚状体 胚胎发生 基因
下载PDF
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杂种植株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宝 邢苗 +5 位作者 张忠恒 何孟元 顾德锋 赵然 邬信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4期259-266,共8页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肉原生质体和枸杞(Lycium barbarum L.)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在适宜电场条件下能以4% —5% 的频率发生异质融合。用过氧化物酶和超氧歧化酶同工酶方法对随机选取的...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肉原生质体和枸杞(Lycium barbarum L.)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在适宜电场条件下能以4% —5% 的频率发生异质融合。用过氧化物酶和超氧歧化酶同工酶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 个细胞系进行分析,发现杂种愈伤组织形成频率为9% 。其中5个杂种细胞系具有分化能力,再生出大量丛生小苗。这些小苗多数在形态上兼有双亲特征并难以生根和长大。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其中2 个杂种细胞系(NL4 和NL8)再生苗含有一条双亲没有的重组酶带。对亲本和杂种细胞系NL4 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杂种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为2n= 55—80,明显高于亲本。对亲本及NL4 和NL8 愈伤组织的基因组DNA 进行rDNA Southern 杂交发现,NL8 含有双亲的全部谱带,且在3.0 kb 处出现1 条新带;NL4 没有枸杞的特征带,但在3.0 kb 和5.5 kb 处出现2 条新带,说明这两个杂种中的双亲rDNA 可能已发生分子间重组。从NL4 愈伤组织得到4 株形态上近似烟草的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枸杞 原生质体融合 杂种植株
下载PDF
肌动蛋白是多头绒泡菌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的组成成分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曾宪录 焦明大 +1 位作者 王晓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8期691-696,共6页
自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的原质团中分离细胞核和染色体,分别经DNaseⅠ消化和2 mol/L NaCl抽提后制备成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以抗肌动蛋白的抗体作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作二抗进行的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 自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的原质团中分离细胞核和染色体,分别经DNaseⅠ消化和2 mol/L NaCl抽提后制备成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以抗肌动蛋白的抗体作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作二抗进行的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都分别与抗体呈阳性反应。间接免疫斑点印迹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细胞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的蛋白质成分中存在与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显色反应的抗原。以抗肌动蛋白的抗体作一抗、金颗粒标记的蛋白A作二抗的间接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组间期细胞核的核仁、集缩染色质和核基质以及中期染色体上都有很多金颗粒分布。上述结果证明,肌动蛋白是多头绒泡菌细胞核和染色体及其骨架的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绒泡菌 肌动蛋白 细胞核骨架 染色体骨架
下载PDF
普通小麦7B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和低拷贝专化DNA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宝 戎均康 +5 位作者 董英山 韩方普 刘振兰 何孟元 黄百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9-393,共5页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7B单体的花粉母细胞为材料 ,显微分离出 7B染色体 .经蛋白酶K和DNA拓扑异构酶Ⅰ处理后进行 1~ 3轮DOP PCR扩增 ,产生了 1 5 0~ 70 0bp的连续DNA片段 .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的DNA源自小麦基因组 .将大于 2 0...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7B单体的花粉母细胞为材料 ,显微分离出 7B染色体 .经蛋白酶K和DNA拓扑异构酶Ⅰ处理后进行 1~ 3轮DOP PCR扩增 ,产生了 1 5 0~ 70 0bp的连续DNA片段 .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的DNA源自小麦基因组 .将大于 2 0 0bp的第 3轮PCR扩增产物( 5 0 μL)克隆后 ,可产生 2 0 0 0 0个重组克隆 .对随机选取的 5 0个克隆分析表明 ,其中 2 1个克隆产生了大小为 2 40~ 6 0 0bp的清晰PCR产物 .点杂交结果表明 ,2 1个克隆中 1 1个 (~ 5 5 % )为低拷贝序列 ,1 0个 (~ 45 % )为重复序列 .对“中国春”全套“缺体 四体”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产生清晰杂交谱带的 6个低拷贝克隆均为 7B染色体专化或第 7部分同源群专化序列 ;而随机选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显微分离 专化DNA序列 克隆 PCR
原文传递
八倍体小冰麦及其亲本种子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焦明大 韩方普 +3 位作者 何孟元 张延滨 祁适雨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对5个八倍体小冰麦种子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电泳谱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冰麦中1和中2的电泳谱带基本相同,中3、中4、中5的电泳谱带基本相同,但完全不同于中1和中2的类型。八倍体小冰麦中1和中2同... 对5个八倍体小冰麦种子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电泳谱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冰麦中1和中2的电泳谱带基本相同,中3、中4、中5的电泳谱带基本相同,但完全不同于中1和中2的类型。八倍体小冰麦中1和中2同天蓝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Host)P.B.=Elytrigiaintermedia(Host)Nevski=Thinopyrumintermedium(Host)BarkwarthandDewey)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上存在一条相同的谱带,在醇溶蛋白谱带上出现了小麦(TriticumaestivumL.)和冰草均没有的带型。中3、中4、中5在醇溶蛋白谱带上具有一条冰草×染色体组的特征谱带,其基因表达程度同冰草类似。从5个八倍体小冰麦种子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电泳图谱结果,分析了八倍体小冰麦染色体组构成及亲本来源,并探讨了八倍体小冰麦在优质麦育种过程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麦谷蛋白亚基 八倍体 小冰麦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明君 +1 位作者 何孟元 李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带有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小麦和中间偃麦草的酯酶、苹果酸脱氢酶、酸性或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酶谱。通过对各酶谱与染色体组的对比分析表明,中间偃麦草不含与小麦B组或D组同源的染色体,而可能含有两组分别...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带有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小麦和中间偃麦草的酯酶、苹果酸脱氢酶、酸性或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酶谱。通过对各酶谱与染色体组的对比分析表明,中间偃麦草不含与小麦B组或D组同源的染色体,而可能含有两组分别与小麦A组和提莫菲维小麦G组有些同源性的染色体。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构成可用E_(A1)E_(A2)N_G或E_(G1)E_(G2)N_A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同功酶 染色体组
下载PDF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几种细胞器的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喜文 安利佳 +1 位作者 黄百渠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边区域。多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高尔基体内沉积着大量嗜银物质。培养1天后,粗面内质网开始发育。培养3天时,部分叶绿体边缘出现一些空隙结构。随着叶绿体内膜结构的消失,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逐渐转变为造粉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肉 原生质体 细胞器 黄芪 发育
下载PDF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相关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珊 刘东波 +5 位作者 夏红梅 何孟元 庄宇钢 安玉贤 董丽松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4,共5页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 3种可降解聚 β 羟基丁酸酯 (PHB)的菌株 ,编号分别为DS970 1、DS971 0和DS971 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3种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 ,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 3种可降解聚 β 羟基丁酸酯 (PHB)的菌株 ,编号分别为DS970 1、DS971 0和DS971 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3种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 ,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同菌株分泌PHB解聚酶的规律不同 ,但酶活力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为 96h。 3种粗酶液的表观最适反应温度均为 40℃~ 45℃ ,对粗酶液的最适反应pH也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 相关性质 胞外酶 诱导酶 PHB
下载PDF
大豆子叶中蛋白体的形成与贮藏蛋白质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易之 何孟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8期641-644,共4页
大豆(Glycine max L.)和其它豆科植物一样,子叶细胞中的贮藏蛋白质是积累在蛋白体内的。大豆子叶中蛋白体的形成有两种途径。大豆种子中的贮藏蛋白质有两种主要成分:7S豌豆球蛋白(vicilin或conglycinin)和11S豆球蛋白(legumin或glycinin... 大豆(Glycine max L.)和其它豆科植物一样,子叶细胞中的贮藏蛋白质是积累在蛋白体内的。大豆子叶中蛋白体的形成有两种途径。大豆种子中的贮藏蛋白质有两种主要成分:7S豌豆球蛋白(vicilin或conglycinin)和11S豆球蛋白(legumin或glycinin)。7S球蛋白有3种亚基:α’、α和β;11S球蛋白分为酸性亚基区(1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 贮藏蛋白
下载PDF
一株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的真菌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珊 刘东波 +5 位作者 夏红梅 何孟元 庄宇钢 安玉贤 董丽松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聚β-羟基于酸酯 DS9701菌株 生物降解 PHβ 塑料
下载PDF
TAI系列Ⅰ中的冰草染色体与小麦部分同源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明君 +1 位作者 何孟元 卜秀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62-467,共6页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Ⅰ及其亲本的胚乳过氧化物酶(CPXE)、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酸性磷酸酶(ACPH)和碱性磷酸酶(PHE)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t2定位到TAI-13、基因Cpxe-Ag^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t1、Ac...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Ⅰ及其亲本的胚乳过氧化物酶(CPXE)、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酸性磷酸酶(ACPH)和碱性磷酸酶(PHE)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t2定位到TAI-13、基因Cpxe-Ag^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t1、Acph-Ag^t2和Phe-Ag^t2定位到TAI-16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和我们以前的研究工作,结合植株表型分析,推测TAI-11、TAI-12、TAI-13、TAI-14、TAI-15、TAI-16和TAI-17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2、3、1、7、6、4和5同祖群有一定部分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功酶 基因定位 冰草 小麦 染色体
下载PDF
沙打旺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希明 赵桂兰 +3 位作者 谢雪菊 刘艳芝 何孟元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用1%半纤维素酶,0.4%纤维素酶,0.1%果胶离析酶,CPW9M酶液分离沙打旺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原生质体。K8P原生质体培养基悬滴培养。下胚轴原生质体形成小细胞团后用琼脂糖包埋培养,形成小块愈伤组织后转入增殖培养基M1、M2(改良MS培养基)上... 用1%半纤维素酶,0.4%纤维素酶,0.1%果胶离析酶,CPW9M酶液分离沙打旺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原生质体。K8P原生质体培养基悬滴培养。下胚轴原生质体形成小细胞团后用琼脂糖包埋培养,形成小块愈伤组织后转入增殖培养基M1、M2(改良MS培养基)上形成大块愈伤组织。经过两次诱导分化,在分化培养基M3(MS+0.7mg/L BA+0.2mg/L NAA),M4(MS+0.5mg/L BA+0.5mg/L KT+0.5mg/L ZT+0.2mg/L NAA)和M6(MS+3mg/L ZT+0.2mg/L IAA)上分化出苗,再生植株。由子叶分离的原生质体未能形成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 原生质体培养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应用FISH技术鉴定一个小冰麦易位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方普 何孟元 +4 位作者 卜秀玲 黄百渠 马有志 辛志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6期500-502,共3页
以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天蓝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Host)P.B.=Elytrigiaintermedia(Host)Nevski=Thinopyruminterme... 以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天蓝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Host)P.B.=Elytrigiaintermedia(Host)Nevski=Thinopyrumintermedium(Host)BarkworthandDewey)染色体组DNA为探针,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中国春”DNA为封闭,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小冰麦33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对染色体的端部显现出绿色荧光,这说明小冰麦33号携带外源基因的冰草染色体片段位于小麦染色体端部,而且易位的染色体片段是较小的。从DNA水平直接证明小冰麦33是一个冰草染色体片段易位到小麦染色体端部的易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天蓝冰草 易位系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