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表现特点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欣 何玲 +5 位作者 张官平 刘先凡 程香 郭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CT特征。结果 117例患儿中,93例(79.49%)CT表现为实变,其中节段性大叶实变影76例(64...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CT特征。结果 117例患儿中,93例(79.49%)CT表现为实变,其中节段性大叶实变影76例(64.96%),伴支气管充气征34例,肺节段性部分性不张18例;小叶性实变17例(14.5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7例,胸腔积液36例;气胸3例;纵隔气肿2例。小气道改变包括树芽征59例,小叶中心结节影54例;磨玻璃影15例,细支气管扩张26例,马赛克灌注征11例。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CT表现为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可与大片实变并存。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原体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春江 王荞 +4 位作者 唐毅 范晓 汪朝霞 陈镜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结论 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肠旋转不良 上消化道钡餐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59例X线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蔡金华 向红 +1 位作者 何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9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 ,其中肠旋转不良 2 7例 ,十二指肠闭锁 2 2例 ,十二指肠狭窄 5例 ,环状胰腺 1例 ,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 4例。结果 平...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9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 ,其中肠旋转不良 2 7例 ,十二指肠闭锁 2 2例 ,十二指肠狭窄 5例 ,环状胰腺 1例 ,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 4例。结果 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 (2 /5 9)、双泡 (48/5 9)、三泡 (5 /5 9)征 ,4 8例双泡征中 14例Dd/Ds(十二指肠泡直径 /胃泡直径 )≥ 1.0 ,其中完全性梗阻 13例 ,与不全性梗阻 1例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 32例 ,鸟嘴状 2例 ,束腰状 6例 ,不规则状 19例 ;14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 7例 (7/10 )。结论 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最常见的X线征象 ;Dd/Ds≥ 1.0时 ,提示完全性梗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十二指肠梗阻 X线 肠旋转不良合 十二指肠闭锁
下载PDF
臀肌挛缩症的一种新X线征象——髂骨致密线 被引量:17
4
作者 蔡金华 甘兰丰 +2 位作者 何玲 余国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明确髂骨致密线与臀肌挛缩症之间的关系 ,探讨髂骨致密线的形成机制。方法分析 10 3例臀肌挛缩症的骨盆平片及其中 8例骨盆CT片 ,并与 2 0 0例非臀肌挛缩症的骨盆平片及其中 13例骨盆CT作对照。结果 臀肌挛缩组 85例 (82 .5 % )... 目的 明确髂骨致密线与臀肌挛缩症之间的关系 ,探讨髂骨致密线的形成机制。方法分析 10 3例臀肌挛缩症的骨盆平片及其中 8例骨盆CT片 ,并与 2 0 0例非臀肌挛缩症的骨盆平片及其中 13例骨盆CT作对照。结果 臀肌挛缩组 85例 (82 .5 % )骨盆平片见骶髂关节旁髂骨致密线 ,对照组仅见 5例 (2 .5 % )。 10 3例臀肌挛缩症中 ,髂骨致密线出现于 5岁以上组和 5岁以下组分别为 81例(81/88)和 4例 (4/15 ) ;出现于臀大肌挛缩为主组和臀中肌挛缩为主组分别为 83例 (83 /94)和 2例 (2 /9)。CT扫描示正常骨盆的髂骨骶髂关节部外缘皮质呈后内向前外走行的斜面 ,而在臀肌挛缩症患者 ,髂骨后部增厚、变形 ,外缘皮质斜面变小 ,近乎前后走行。结论 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髂骨致密线是臀肌挛缩症的 1种征象 ;这一征象是由于挛缩的臀大肌长期、持续的牵拉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肌挛缩症 X线 征象 髂骨致密线
原文传递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雨婷 钦斌 +3 位作者 徐晔 蔡金华 何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4-19,共6页
随着全国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发挥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各自的优势,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同时发挥传统... 随着全国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发挥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各自的优势,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同时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网络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性评价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并将形成性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翻转课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讨了混合式教学在提升师生能力及教学质量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 翻转课堂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网络化教学
下载PDF
浅谈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体会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玲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10期942-943,共2页
通过对高等医学影像教学特点的分析,从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影像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较容易、较好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知识。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影像实习教学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范晓 何玲 +3 位作者 蔡金华 彭雪华 余国容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针对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和医学影像学科特点,在传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并通过实行“导师制”、开展小讲座及借助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形式应用于出科... 针对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和医学影像学科特点,在传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并通过实行“导师制”、开展小讲座及借助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形式应用于出科考试,提高了学生轮转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医学影像学 教学 实习
原文传递
多媒体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何玲 余国容 +3 位作者 余世才 蔡金华 陈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多媒体 医学影像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儿童肾脏和腹膜后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蔡金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母细胞瘤71例(73个肿瘤),神经源性肿瘤89例(成神经细胞瘤70例,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母细胞瘤71例(73个肿瘤),神经源性肿瘤89例(成神经细胞瘤70例,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7例),畸胎瘤18例,淋巴瘤11例。结果肾母细胞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有包膜肿块,常引起肾脏破坏,残肾呈新月形包绕肿块,易形成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及肺内转移。成神经细胞瘤与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表现类似,多有钙化及血管包埋等征象,可侵犯肾脏,以淋巴结、颅脑、骨骼及肝脏转移常见;神经节细胞瘤表现为肾上腺区或脊柱旁体积较小的卵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早期无强化或轻微强化。淋巴瘤发生于中线附近,呈分叶状多中心融合病灶,血管包埋较松散,侵犯肾脏多为双侧。畸胎瘤发生于一侧腹膜后,钙化或骨化以及脂肪密度是其特征。结论CT对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脏肿瘤 腹膜后肿瘤 儿童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欣 何玲 +3 位作者 潘征夏 刘先凡 张官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的16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患儿资料,对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6例;单侧肺动脉起自主动脉10例...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的16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患儿资料,对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6例;单侧肺动脉起自主动脉10例,其中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5例,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2例,右肺动脉完全缺如血供起自降主动脉侧枝2例,左肺动脉完全缺如血供起自降主动脉侧枝1例。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36处,气道狭窄、肺、胸廓等畸形13处。超声心动图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12例,并发的心血管畸形33处,纵膈疝1处。64排螺旋CT和超声心电图诊断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准确性分别是100%(16/16)和75%(12/16),诊断并发心血管畸形数的正确率分别为94.87%(37/39)和84.61%(3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准确性高,对伴发的心血管畸形,尤其是心外血管畸形和气管、肺、胸廓等情况能很好地显示,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气道
下载PDF
重庆市儿童青春期生长突增的骨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金华 李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骨龄与青春期生长突增之间的关系 ,为重庆市儿童青春期生长突增的判断提供骨龄量化指标。方法 :对重庆市 5 0 0名 7~ 16岁健康儿童进行CHN法骨龄评估 ,其中发育正常者以Grave法确定其所处生长突增阶段 ,统计每一阶段的骨龄... 目的 :探讨骨龄与青春期生长突增之间的关系 ,为重庆市儿童青春期生长突增的判断提供骨龄量化指标。方法 :对重庆市 5 0 0名 7~ 16岁健康儿童进行CHN法骨龄评估 ,其中发育正常者以Grave法确定其所处生长突增阶段 ,统计每一阶段的骨龄值范围 ,并求中位数。结果 :男童骨龄从 11.7岁、女童骨龄从 9.5岁进入加速期 ;男童骨龄 14 .2岁、女童骨龄 12 .3岁进入高峰期 ;男童骨龄 15 .9岁、女童骨龄 14 .8岁进入减速期。结论 :CHN法骨龄评估为判断青春期生长突增提供了量化指标 ,对正畸及用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龄 青春期 生长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继续教育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雨婷 何玲 +2 位作者 蔡金华 徐晔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5期2423-2424,共2页
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出现,影像专科医生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该文通过探讨有效的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模式,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既促进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 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出现,影像专科医生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该文通过探讨有效的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模式,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既促进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促进了学科和专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继续 医学影像学 网络化教学
下载PDF
儿科医学影像学“5+”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雨婷 何玲 +2 位作者 蔡金华 徐晔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7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前,儿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参考成人影像学专业的培养模式,缺乏儿科专业性,普遍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完善考核体系、学生创新及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实践中,通过轮转科室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强化临床技能和... 目前,儿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参考成人影像学专业的培养模式,缺乏儿科专业性,普遍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完善考核体系、学生创新及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实践中,通过轮转科室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强化临床技能和影像学基本功培养;将影像诊断技能和操作及临床实践工作量的评分纳入考核评价制体系;加强影像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等措施,以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高层次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医学影像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新生儿苍白球磁共振成像T1WI信号升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懿 蔡金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99-220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苍白球磁共振成像T1加权(T1WI)信号对称性升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新生儿磁共振图像,对苍白球T1WI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苍白球T1WI信号升高与各种临床病因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苍白球/大... 目的探讨新生儿苍白球磁共振成像T1加权(T1WI)信号对称性升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新生儿磁共振图像,对苍白球T1WI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苍白球T1WI信号升高与各种临床病因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苍白球/大脑皮质T1WI信号强度值与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427例中249例(58.3%)出现苍白球不同程度的T1WI信号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红素血症的回归系数B=1.777,OR值=5.915(P<0.01);290例高胆红素血症中209例(72.1%)出现苍白球T1WI信号升高,137例无高胆红素血症者中40例(29.2%)信号升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TSB水平的升高,苍白球/大脑皮质信号强度值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34,关联性系数r=0.407,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苍白球/大脑皮质信号强度值与日龄呈负相关(r=-0.441,P<0.01)。结论新生儿苍白球T1WI信号升高主要由TSB水平升高引起,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球 胆红素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下载PDF
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55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蜜兰 +2 位作者 罗业涛 吴荻 李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PRES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总分、影像学评分。分析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PRES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总分、影像学评分。分析临床症状评分、影像学评分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细胞毒性药物等的相关性。结果55例PRES患儿中,男33例(60.0%),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0(1~15)岁。常见临床表现为惊厥(92.7%),头晕、头痛(52.7%),32例患儿以惊厥发作为首发表现就诊。经去除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后,49例(89.1%)症状缓解,2例有反复惊厥发作,1例发展为脑疝。单因素分析中,女孩的临床症状评分高于男孩(6 vs 4,P<0.05)。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的使用与临床症状、影像学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儿童PRE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惊厥发作,女性患儿临床神经症状可能比男性患儿严重。高血压、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如出现惊厥,要高度警惕P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儿童 临床特点 影像学
下载PDF
胆总管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甘兰丰 +1 位作者 蔡金华 余世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胆总管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实验室检查 中性粒细胞 血红细胞 淋巴细胞 血红蛋白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儿童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金华 杜长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RE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5例,急性肾炎2例,重症肺炎伴高肾素性高血压1例,淋巴瘤化疗1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1... 目的分析儿童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RE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5例,急性肾炎2例,重症肺炎伴高肾素性高血压1例,淋巴瘤化疗1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10例中7例患儿血压有升高。所有患儿行MRI扫描,其中2例增强扫描,2例MR血管成像(MRA)。结果 MRI显示双侧枕顶叶(10例)、额叶(2例)、颞叶(2例)、基底节区(1例)及双侧小脑半球(1例)皮层及皮层下多发T1WI略低、T2WI高信号,4例DWI高信号,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1例MRA表现为基底动脉远端、左椎动脉狭窄。随访MRI显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PRES影像特征为枕顶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水肿,其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所有影像表现。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应警惕PRES并及早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后部可逆性脑病 儿童
下载PDF
矢状位CT扫描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玲 +1 位作者 蔡金华 李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矢状位CT扫描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新生儿均于术前行倒立侧位腹部平片、B超检查和腹部CT矢状位扫描,对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新生儿于术前仅行腹部CT矢状位扫描,并... 目的:探讨腹部矢状位CT扫描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新生儿均于术前行倒立侧位腹部平片、B超检查和腹部CT矢状位扫描,对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新生儿于术前仅行腹部CT矢状位扫描,并分别测量闭锁高度,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手术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0例CT均清晰显示闭锁盲端。CT和B超测量结果与术中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和0.991,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平片测值与术中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35,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腹部矢状位CT判断闭锁高度的准确性与B超相似,明显高于常规X线检查,可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一种选择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CT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临床分析
19
作者 王君言 +2 位作者 丁媛 周娟 唐雪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AAR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资料,合并AARS(脱位组)及未发生AARS(对照组)各60例,并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AAR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资料,合并AARS(脱位组)及未发生AARS(对照组)各60例,并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点。结果KD患儿8365例中合并AARS共60例(0.72%),好发于急性期,好发年龄为3~6岁(P<0.001),其首发临床表现为发热伴颈部活动受限(100.00%)、颈部包块(66.67%)、斜颈(21.67%)、颈痛(11.67%)。颈部CT或X线示AARS表现,部分伴颈部软组织增厚、肿胀。脱位组患儿唇红皲裂(P=0.01)和颈淋巴结大(P<0.001)较对照组显著,中性粒细胞绝对和相对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颈部B超较对照组颈软组织肿胀、增厚更明显(P<0.05),但2组患儿在冠状动脉病变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牵引可一定程度缓解患儿颈部症状,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结大、唇红皲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高和颈部软组织的肿胀、增厚是KD合并AARS的危险因素,但该合并症不增加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无应答风险,KD抗炎治疗是关键,患儿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颈淋巴结炎 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
原文传递
儿童结核性与非结核性纵隔肿大淋巴结的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晔 周翔平 +3 位作者 余国容 李川宝 余世才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474-477,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结核性(TP)与非结核性(NTP)纵隔淋巴结的CT表现,初步探讨纵隔淋巴结肿大组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临床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胸膜炎患者(17例TP,19例NTP)进行CT检查。全部CT片由3位医师盲法观察,不同意见由3... 目的:比较儿童结核性(TP)与非结核性(NTP)纵隔淋巴结的CT表现,初步探讨纵隔淋巴结肿大组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临床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胸膜炎患者(17例TP,19例NTP)进行CT检查。全部CT片由3位医师盲法观察,不同意见由3人讨论后决定。结果:TP的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为(13.3±4.8)mm,NTP为(4.8±4.9)mm(P<0.01)。TP病例的最大纵隔肿大淋巴结中短径最小者为7.7mm,NTP为5mm。除1例外,其余NTP病例的最大淋巴结短径均在10.7mm以下,而TP仅5例。NTP中,无1例出现3组或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而TP组有11例,占73%(P<0.01)。淋巴结环状强化或/和钙化、融合见于7例TP患者(64%、63%),NTP中无1例(P<0.05)。结论:除淋巴结环状强化、钙化和融合以外,纵隔淋巴结短径超过10.7mm及3组或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均高度提示TP;反之,最大淋巴结小于7.7mm时,则提示NTP。纵隔淋巴结肿大组数是一颇有价值的新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结核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