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向下”与“深度”:德·昆西的黑暗崇高与心理空间 |
郑鸿升
|
《英语文学研究》
|
2024 |
0 |
|
2
|
俗语不俗——论但丁对俗语的辩护 |
郑鸿升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3
|
颜色词“red”和“红”的意义比较 |
郑鸿升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4
|
重复与死亡——论《玛莎·奎斯特》中的亲子冲突 |
郑鸿升
|
《枣庄学院学报》
|
2011 |
1
|
|
5
|
被遗忘的邂逅——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精神分析学 |
郑鸿升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1 |
1
|
|
6
|
从有神论到无神论——对《丁登寺》的三种解读 |
郑鸿升
|
《唐山学院学报》
|
2011 |
0 |
|
7
|
论G.K.切斯特顿对青年胡适的影响 |
郑鸿升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8
|
文本的空白和实现——以《苏小小墓》为例 |
郑鸿升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9
|
论凯瑟琳·贝尔西的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
郑鸿升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0
|
为意义而战——论凯瑟琳·贝尔西的后结构主义文学意义观 |
郑鸿升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1
|
性别、文本和建构论的局限 |
郑鸿升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2
|
论情节在哈代悲剧小说中的重要性——以《同乡人》为例 |
郑鸿升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3
|
论十九世纪早期英国文学中阿拉丁的形象 |
郑鸿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4
|
论奥基夫/法尔利《阿拉丁或神灯》的特点和影响 |
郑鸿升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5
|
论《阿拉丁:童话歌剧》的自相矛盾 |
郑鸿升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