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宗铎 +3 位作者 张晓冬 朱继 何朝晖 孙晓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50-151,154,共3页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老年(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5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31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术22例(栓塞组)。结果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老年(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5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31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术22例(栓塞组)。结果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4%)明显高于栓塞组(18.2%;P<0.05)。出院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夹闭组预后良好18例(GOS评分≥4分),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栓塞组预后良好19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夹闭组预后良好率(58.1%)明显低于栓塞组(86.3%;P<0.05)。结论对于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采取夹闭术和栓塞术两种方式,但是栓塞术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创伤较小,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开颅夹闭术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老年 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 疗效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小型与中大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晓冬 +4 位作者 郭宗铎 朱继 何朝晖 黄钦江 孙晓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8-291,306,共5页
目的比较颅内未破裂的小型动脉瘤(最大直径≤5 mm)和中大型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54例,根据动脉瘤直径大小不同将其分为2组:小型动脉瘤组16例(最大直径≤5 mm)和中... 目的比较颅内未破裂的小型动脉瘤(最大直径≤5 mm)和中大型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54例,根据动脉瘤直径大小不同将其分为2组:小型动脉瘤组16例(最大直径≤5 mm)和中大型动脉瘤组38例。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疗,出院后3个月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出院后6个月通过我科DSA随访,比较两组栓塞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结果 1小型动脉瘤组16例(100%)完全栓塞,13例(81.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中大型动脉瘤组36例(92.1%)完全栓塞,24例(63.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小型动脉瘤组完全栓塞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型动脉瘤组2例(12.5%)发生脑血管痉挛,中大型动脉瘤组5例(15.8%)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2.6%)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小型动脉瘤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小型动脉瘤组14例(87.5%)恢复良好,11例(68.8%)DSA随访示无复发;大型动脉瘤组30例(78.9%)恢复良好,26例(68.4%)DSA随访示3例(7.9%)复发,小型动脉瘤组良好预后率稍高,复发率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未破裂的小型动脉瘤和中大型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 颅内动脉瘤 治疗性栓塞
下载PDF
基于Lasso回归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张家淳 +4 位作者 李钢 李静 陈桂虎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9,共8页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构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预后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预后通过改...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构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预后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预后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对比预后良好组(mRS<3分,81例)与预后不良组患者(mRS≥3分,17例)的基线资料、首发症状、入院时根据颅内静脉和硬脑膜窦血栓形成的国际研究建立的风险评分(ISCVT-RS)、入院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分级量表(CVT-GS)、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方案、出院时mRS、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因子构建预后预测模型1,再应用Lasso回归筛选出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2。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种预测模型的效能。校准曲线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方法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肢体乏力、脑实质出血、静脉性梗死、乙状窦血栓形成、横窦血栓形成及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占比均较高,入院时ISCVT-RS、CVT-GS评分、GCS、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糖浓度、D-二聚体均较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白蛋白浓度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乏力(OR=9.40,95%CI:1.13~78.4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70,95%CI:1.18~2.44)和血糖浓度升高(OR=1.36,95%CI:1.03~1.79)为CVS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升高(OR=0.05,95%CI:0.01~0.29)以及血清白蛋白浓度升高(OR=0.82,95%CI:0.70~0.96)为CVST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基于以上5个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1。预测模型2基于静脉性梗死、外周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1-368,共8页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脉瘤。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Hunt-Hess分级。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明确动脉瘤特征[动脉瘤数量(单发、多发)、SAH责任动脉瘤形态(存在子囊、多囊或分叶的动脉瘤为不规则动脉瘤)和位置(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和后循环)],根据入院头部CT影像明确SAH的分布情况,使用改良Fisher分级将患者SAH情况分为1~4级,应用Hijdra评分对患者SAH的出血量进行评分。收集患者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将所有患者通过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1~2级为少量SAH组,3~4级为大量SAH组。比较少量SAH组与大量SAH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为因变量,将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中P<0.1的可能影响SAH出血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将患者术前CT可见的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恶化的新发出血定义为再出血,所有患者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比较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再出血为因变量,在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比较中P<0.1的因素中筛选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3例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男103例,女260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5±11)岁。以改良Fisher分级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型动脉瘤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同期栓塞与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郭宗铎 +1 位作者 张晓冬 孙晓川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96-400,406,共6页
目的 评估同期栓塞和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9例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临床分级、动脉瘤... 目的 评估同期栓塞和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9例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临床分级、动脉瘤特点、治疗方式、临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与夹闭组相比,栓塞组同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老年患者比例明显更高(82.2%vs 31.0%,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期治疗所有动脉瘤的出血和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仅治疗破裂动脉瘤的(16.8%vs 5.7%;37.0%vs 21.4%,P<0.05),并且同期治疗所有动脉瘤患者的残疾率明显高于仅治疗破裂动脉瘤的(20.2%vs 5.7%,P<0.05)。结论 同期治疗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有更高的并发症风险,从而增加患者的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动脉瘤 老年 手术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与癫痫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睿 +1 位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对癫痫发作的影响,以及与出血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患者被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比较...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对癫痫发作的影响,以及与出血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患者被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并发症和预后,并根据临床分级,比较癫痫发作率和患者预后<结果363例患者行开颅夹闭手术,21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手术,两组的癫痫发作率无明显差异(P=1.000),但在Hunt-Hess1-3级和改良Fisher1-2级的患者中,夹闭组的患者癫痫发作率明显更高(P=0.036;P=0.013)。在Hunt-Hess1-3级和改良Fisher1-2级的患者中,有癫痫发作的比无癫痫发作的预后更差(P=0.010;P=0.031)。结论破裂动脉瘤患者在两种手术后癫痫发作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分级低的患者中,开颅夹闭手术后癫痫发作率更高,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 癫痫发作 手术方式 预后
下载PDF
床突旁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冬 +4 位作者 郭宗铎 徐睿 朱继 何朝晖 孙晓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旁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床突旁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旁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床突旁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并发症、随访结果等。结果:31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8例(90.3%),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9.7%),术后立即造影,完全栓塞30例(96.8%),次全栓塞1例(3.2%);31例患者出院后3-38个月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29例患者恢复良好,无或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重度残疾,1例患者死亡;25例患者出院后6-24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再通,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血管内治疗ICA床突旁微小动脉瘤是一种有效方法,但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和更长期的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旁 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岭南第一蔬”花开鄂东
8
作者 吴慕枫 王晶 《优质农产品》 2024年第18期0056-0056,共1页
广东菜心以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被誉为“岭南第一蔬菜”。令人欣喜的是,这种蔬菜已经跨越千山万水,在湖北省黄梅县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这一切还得从一位黄梅新农人和一位梅州种菜专家的故事说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