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永标 冯小仍 +6 位作者 姚艺艺 林进标 郑进 关炼雄 李宇鹏 骆兆配 赵文雅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6-861,共6页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0例以S1及S2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机...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0例以S1及S2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机器人组(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为(38.2±8.8)岁。徒手组(采用普通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37.3±9.2)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螺钉置入所用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螺钉置入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Majeed评分、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螺钉置入透视时间[(8.2±2.9)s]、导针调整次数[(0.4±0.2)次]、手术时间[(67.4±5.5)min]、术中出血量[(36.5±8.0)mL]显著少于徒手组[(40.4±4.5)s、(8.6±0.7)次、(78.4±7.2)min、(41.6±7.8)m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0(4.0,5.0)分]显著低于徒手组[4.0(5.0,6.0)分],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100%,40/40)显著高于徒手组(85.0%,34/40),并发症发生率(5.0%,1/20)显著低于徒手组(35.0%,7/20),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ajeed评分、功能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骨盆折效果确切,可以减少辐射暴露、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螺钉置入准确率,增加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科手术机器人 三维成像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分析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温春霞 李红 郑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恢复情况、血清炎性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脑电图恢复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IL-2、IL-6、TNF-α、血清NSE及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行为及神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保护患儿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 拉莫三嗪 小儿癫痫
下载PDF
对比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进 李宇鹏 +1 位作者 骆兆配 温春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5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在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中采取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以股骨下段骨折为诊断,拟进行手术的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A组(43例)与B组(42例)。A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治... 目的:观察在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中采取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以股骨下段骨折为诊断,拟进行手术的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A组(43例)与B组(42例)。A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治疗,B组患者采取髓内钉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负重情况、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6个月ADL评分、骨折术后下肢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固定物移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6%,B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3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固定物移位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ADL、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下肢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中,采取锁定钢板治疗较髓内钉治疗方式,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膝功能评分,并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髓内钉 股骨下段骨折
下载PDF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温春霞 李红 +1 位作者 李彩玲 郑进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3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简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即G组与A组各40例,其中G组以更昔洛韦治疗,而A组以阿昔洛韦治疗。对照两组...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简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即G组与A组各40例,其中G组以更昔洛韦治疗,而A组以阿昔洛韦治疗。对照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变,G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组患儿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头痛、发热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A组(75.00%),不良反应率(7.50%)低于A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5.541,P=0.012、0.019)。结论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中,采取更昔洛韦治疗,可以明显地减少患儿机体内炎性指标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治疗疗效,控制不良反应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小儿病毒性脑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固定对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术后维持肘关节稳定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进 骆兆配 +1 位作者 李宇鹏 温春霞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2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固定对其术后维持肘关节稳定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与常规外固定)和观察组(尺骨冠状...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固定对其术后维持肘关节稳定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与常规外固定)和观察组(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固定),每组30例。对比两组相关观察指标及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92.03±6.23)d、住院时间(12.02±2.21)d显著低于对照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14.31±6.27)d、住院时间(18.60±2.34)d;观察组Mayo评分(89.08±4.73)分、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Mayo评分(71.40±4.45)分、优良率(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维持肘关节稳定,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冠状突骨折 复位固定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 肘关节 稳定
下载PDF
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永标 李宇鹏 +4 位作者 姚艺艺 骆兆配 林进标 郑进 赵文雅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方法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方法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足部皮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肱指数(ABI)、患侧足背动脉流速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足部皮温、ABI明显高于常规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常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固定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疾病,症状缓解且预后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重建术 下肢慢性缺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标 梁国平 +5 位作者 胡颖 李宇鹏 李长虎 林进标 赵文雅 郑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穿支皮瓣设计及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需行创面皮瓣修复的34例患者。术前采用基于CT血管造影(CTA)数据、结合Mimics 17.0软件的数字化技术,根据损伤特点... 目的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穿支皮瓣设计及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需行创面皮瓣修复的34例患者。术前采用基于CT血管造影(CTA)数据、结合Mimics 17.0软件的数字化技术,根据损伤特点对穿支皮瓣进行精确定位和个性化设计,并与术中皮瓣实际测量值进行观测对比,同时记录穿支皮瓣移植及存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个性化皮瓣切取。术前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观测得到的穿支皮瓣动脉及其降支的血管管径及起始位置、血管蒂最大可切取长度、穿支血管来源及走行等,均与术中实际观测结果一致。皮瓣供区肌间隔穿支及肌皮穿支浅动脉血管体表穿出点处管径为0.5~1.2 mm;32支穿支血管管径>0.8 mm,其中>1.0 mm有10支;管径为0.5~0.8 mm的有30支。术中实际测量分别为35、10、34支,准确率为91%、100%、88%。术后除1例出现血管危象外,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结论在软组织缺损修复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根据缺损部位的特点进行穿支皮瓣的精准定位与设计,对术中操作有指导作用,降低了手术风险,皮瓣移植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肤移植 软组织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CT血管造影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抗体检测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温春霞 关则想 +1 位作者 陈瑞容 郑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5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EBV-DNA与EBV-IgM抗体检测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为诊断的患儿112例,采用EBV-DNA与EBV-IgM进行相关... 目的观察EBV-DNA与EBV-IgM抗体检测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为诊断的患儿112例,采用EBV-DNA与EBV-IgM进行相关的抗体检测,设置为IM组。并选取同期因相同症状接受EBV-DNA与EBV-IgM进行相关的抗体检测的非IM患儿377例设置为对照组。分析其诊断的准确率,并比较患儿在接受治疗后1周、2周时的阳性率。结果IM组EBV-DNA检出率为95.54%,EBV-IgM检出率88.39%;对照组EBV-DNA检出率为3.71%,EBV-IgM检出率9.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6、11.125,P=0.049、0.000)。EBV-DNA敏感性(95.54%)高于EBV-IgM(88.39%),EBV-DNA特异性(96.29%)高于EBV-IgM(90.19%),EBV-DNA阳性预测值(88.43%)高于EBV-IgM(72.79%),EBV-DNA阴性预测值(98.64%)高于EBV-IgM(9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EBV-DNA检出率为57.14%,EBV-IgM检出率43.75%;2周时EBV-DNA检出率为9.82%,EBV-IgM检出率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6.615,P=0.045、0.010)。结论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取EBV-DNA与EBV-IgM抗体检测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相对于EBV-IgM抗体而言,以EBV-DNA抗体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更高,且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治疗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DNA抗体检测 EBV-IgM抗体检测 婴幼儿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应用价值 预测值
下载PDF
改良跗骨窦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
9
作者 王永标 骆兆配 +4 位作者 姚艺艺 郑进 林进标 赵文雅 李宇鹏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7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跗骨窦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90例采用传统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L型切口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同期收治... 目的:分析改良跗骨窦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90例采用传统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L型切口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同期收治的210例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跗骨窦切口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OFAS评分及Maryland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1年AOFAS评分及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切口组(0.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形切口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效果相当,且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较传统L型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传统L型切口 跟骨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牵引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2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吴晓东 林进标 郑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总结股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以尽可能保护骨折血供,促进骨愈合,恢复伤肢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闭合牵引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的新鲜股骨干骨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股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以尽可能保护骨折血供,促进骨愈合,恢复伤肢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闭合牵引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的新鲜股骨干骨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获随访平均1年6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伤肢活动范围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牵引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对骨膜及软组织损伤少,骨折血供破坏少,能大大提高骨折愈合能力,促进伤肢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复位 髓内钉 微创治疗 股骨干骨折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与韧带修复治疗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郑进 骆兆配 +1 位作者 李宇鹏 温春霞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4期69-71,99,共4页
目的观察在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与韧带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以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总计98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49例)与联合组(49例)。对照组仅采取切... 目的观察在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与韧带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以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总计98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49例)与联合组(49例)。对照组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联合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9个月的随访至2018年9月。对照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平均踝关节评分(Baird-Jack),临床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结果联合组患者伤口愈合、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Baird-Jack评分(92.95±0.56)分、9个月随访Baird-Jack评分(96.53±0.87)分,对照组术后6个月Baird-Jack评分(90.03±0.67)分、9个月随访Baird-Jack评分(93.56±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7 8,P=0.000 0;t=15.864 7,P=0.000 0)。联合组患者优良率为97.96%,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4.71%,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 0,P=0.026 7;χ^2=4.900 0,P=0.026 7)。结论在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与韧带修复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韧带修复治疗 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 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PDF
浅谈对产品销售收入确认审计的理解
12
作者 郑进 《审计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4,共3页
产品销售在生产企业是一个关系到企业收入真实性和企业赢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在对产品销售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对产品销售收入是否成立进行审查。过去,我们经常会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销售成立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产品销售 销售收入 审计 企业 内部审计
下载PDF
骨延长骨搬移技术治疗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观察研究
13
作者 李宇鹏 郑进 +1 位作者 林进标 王永标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3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骨延长骨搬移技术治疗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骨感染、骨缺损患者46例,按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24例接受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Orthofix组),另22例接受Ilizarov环形... 目的分析骨延长骨搬移技术治疗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骨感染、骨缺损患者46例,按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24例接受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Orthofix组),另22例接受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Ilizarov组),比较治疗效果,如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结果Orthofix组愈合指数、带架时间、骨延长长度、骨延长区域矿化时间与Ilizarov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DL评分、SAS评分,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izarov组ADL评分高于Orthofix组,SAS低于Orthofix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术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术在治疗骨感染、骨缺损上疗效基本相当,但后者对患者心理影响程度较小,临床治疗骨感染、骨缺损时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感染 骨缺损 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术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术 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