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缓慢型心律失常急诊PCI术前应用阿托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建勤 江力勤 +2 位作者 王迎 展雄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年第4期330-331,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疾病过程中的风险,而且增加急诊PCI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可造成严重后果。既往处理常首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或者术中临时予阿托品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疾病过程中的风险,而且增加急诊PCI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可造成严重后果。既往处理常首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或者术中临时予阿托品针静脉注射。但是临时起搏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容易导致心脏穿孔、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故限制了它在急诊PCI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阿托品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建勤 王迎 +2 位作者 江力勤 蒋芬芬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8例,按年龄分为3组,青中年组、年轻老年组及老年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成功率及手术并发...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8例,按年龄分为3组,青中年组、年轻老年组及老年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老年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比例均高于青中年组(均P<0.05)。青中年组患者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以前降支病变为主,病变类型中血栓型病变多见,单支病变例数及血栓例数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与年轻老年组及青中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类型中中重度钙化病变多见,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中、术后并发症老年组高于青中年组及年轻老年组,PCI成功率老年组低于青中年组,死亡率高于青中年组及年轻老年组(均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成功率下降,并发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年龄
下载PDF
数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耿魁 +1 位作者 徐晶 张双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718-719,共2页
关键词 数学 数学教育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冠心宁片对携带CYP2C19中间代谢型基因伴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雪源 罗俊 +4 位作者 徐玲英 赵帅宗 张勤 田才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宁片对携带CYP2C19中间代谢型基因伴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及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62例,随机... 目的探讨冠心宁片对携带CYP2C19中间代谢型基因伴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及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心功能及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变化,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29/31)高于对照组(71.0%,22/31),血小板聚集率及LVESD、LVEDD、TG、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t=21.29、6.01、6.21、8.79、7.84、13.28、22.85,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9.7%,3/31)低于对照组(22.6%,7/31),轻微出血发生率(6.5%,2/31)略高于对照组(3.2%,1/3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0、0,P>0.05)。结论冠心宁片对携带CYP2C19中间代谢型基因伴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良好,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心功能,降低TG、hs-CRP、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片 急性冠脉综合征 CYP2 C19中间代谢型基因 氯吡格雷抵抗 影响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江力勤 王迎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9期986-987,1080,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8例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放置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描记起搏心电图测定QRS时间、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共使用主动电极导线6...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8例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放置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描记起搏心电图测定QRS时间、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共使用主动电极导线68根。出院后1、3、6个月随访无电极导线脱位,起搏参数与置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右心室中部间隔起搏心电图QRS时间较短,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游离壁起搏QR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进行心脏特殊部位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为获得较窄的QRS波形,建议将电极固定在右心室流出道的高位间隔面或者右室中部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主动固定电极 心脏起搏 安全性
下载PDF
雷诺嗪联合伊布利特对心房颤动兔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陆磊 张祥宇 +1 位作者 叶先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9-761,共3页
目的研究雷诺嗪联合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可能的离子机制。方法建立家兔急性心房颤动(AF)模型。按照体重将模型兔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伊布利特组,每组15只。联合组给予0. 1 mg·kg^(-1)伊布利特+2mg·kg^(-1)雷诺嗪静脉推... 目的研究雷诺嗪联合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可能的离子机制。方法建立家兔急性心房颤动(AF)模型。按照体重将模型兔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伊布利特组,每组15只。联合组给予0. 1 mg·kg^(-1)伊布利特+2mg·kg^(-1)雷诺嗪静脉推注,伊布利特组仅给予0. 1 mg·kg^(-1)伊布利特静脉推注;随后2组均以11μg·kg^(-1)·min^(-1)速度静脉滴注维持。每组取12只,根据心电图观察并记录2组给药后的AF转复时间和转复成功率,以及转复过程中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Tdp)的发生率。每组取3只,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组家兔心肌细胞给药前(0 min)及给药后30,60,120和240 min的快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_(Kr))变化状态与动作电位复极90%的间期(APD_(90))。结果联合组和伊布利特组的AF转复率分别为83. 33%和66. 67%;这2组的AF转复时间分别为(12. 13±3. 15),(20. 16±5. 42) min;这2组的Tdp发生率分别为0和8. 33%,2组间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雷诺嗪联合伊布利特可显著缩短AF转复时间,提高转复成功率,降低心房肌细胞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雷诺嗪 心房颤动 膜片钳
原文传递
青、中、老年人冠心病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勤 朱梓丰 +1 位作者 王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年第2期167-168,170,共3页
现在冠心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而青、中、老年人冠心病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国内外文献对青、老年人报道已较多^[1]。本次研究收集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以此能为临床诊断、治疗特别是预... 现在冠心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而青、中、老年人冠心病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国内外文献对青、老年人报道已较多^[1]。本次研究收集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以此能为临床诊断、治疗特别是预防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冠心病 老年人 冠状动脉造影 年轻化趋势 临床诊断 国内外
下载PDF
室早诱发性心肌病 被引量:2
8
作者 庄晓华 廖德宁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42-446,共5页
室性早搏(室早)不但在器质性心脏疾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十分常见,在无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也不少见。过去有小规模人群纵深研究对频发室早(〉1000/24h)但无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随访10年,结果显示新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与正... 室性早搏(室早)不但在器质性心脏疾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十分常见,在无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也不少见。过去有小规模人群纵深研究对频发室早(〉1000/24h)但无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随访10年,结果显示新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与正常人群并无明显差别[1,2],故认为这类室早是良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早 心肌病 原发性 治疗
下载PDF
心脏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强 +3 位作者 周健 韩晨俊 臧旺福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55-256,共2页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5岁,因"心前区疼痛2周"入院,在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50%狭窄,右冠状动脉75%狭窄。患者2003年曾有心肌梗死病史,当时予以保守治疗,有高血...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5岁,因"心前区疼痛2周"入院,在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50%狭窄,右冠状动脉75%狭窄。患者2003年曾有心肌梗死病史,当时予以保守治疗,有高血压病史13年,血压最高200/120mmHg,平时口服厄贝沙坦,血压控制一般。查体:神清,精神可,中等体型,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 高血压病史 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脏 冠状动脉造影 心前区疼痛 二尖瓣前叶 病例简介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迎 江力勤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患者行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治疗,测量螺旋电极固定后即刻和15min后ST段抬高程度和起搏参数。比较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时间,随访6个月。结果53例螺旋电极固定后15min损...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患者行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治疗,测量螺旋电极固定后即刻和15min后ST段抬高程度和起搏参数。比较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时间,随访6个月。结果53例螺旋电极固定后15min损伤电流及起搏阈值较即刻低(7.07±0.1 1mV vs 1.50±0.23mV;1.19±0.40V vs 0.69±0.12 V,均P<0.01)。15例无损伤电流的患者中,6例发生脱位,9例因阈值偏高而重新定位。起搏心电图QRS时间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右心室中部间隔较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游离壁短(P<0.01)。出院后1、3、6个月随访无导线脱位。起搏参数与植入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主动固定导线心脏起搏安全可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或右心室中部间隔是合适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导线 右心室流出道 起搏参数 安全性
下载PDF
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动态血压分析
11
作者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CHF患者48例,依心功能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B组(心功能Ⅲ、Ⅳ级)和C组(晚期心力衰竭)作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各组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结果伴随心功能的变差,收缩压均值呈下降趋势(C组&l...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CHF患者48例,依心功能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B组(心功能Ⅲ、Ⅳ级)和C组(晚期心力衰竭)作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各组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结果伴随心功能的变差,收缩压均值呈下降趋势(C组<B组<A组),但三组之间24 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A组较B组低,C组较B组低,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在A组有10例(占53%),B组有15例占(88%),C组有7例(占58%),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的发生率在三组中呈升高趋势,A、B组低血压负荷接近,但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并与CHF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晚期心力衰竭容易发生低血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有效监测晚期CHF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及血压降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低血压负荷
原文传递
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和心尖部被动固定电极体表起搏心电图的研究
12
作者 王迎 +1 位作者 张建勤 孙勇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观察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电极体表起搏心电图的变化。方法比较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游离壁12例,间隔部16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电极(20例)起搏心电图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及时间,比较6个肢体... 目的 观察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电极体表起搏心电图的变化。方法比较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游离壁12例,间隔部16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电极(20例)起搏心电图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及时间,比较6个肢体导联上起搏和自主QRS波形态的相似性。结果QRS时间间隔部起搏(0.113±0020)S较游离壁(0135±0.027)s和右心室心尖部(0.151±0.032)S起搏短,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个肢体导联上,间隔部起搏QRS形态较接近自主QRS形态。间隔部起搏Ⅰ和aVLQRS波群主波向下的比例显著高于游离壁起搏(P〈0.05)。游离壁起搏QRS波群切迹比例显著高于间隔部起搏(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可指导起搏器起搏位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主动固定电极 右心室心尖部 被动固定电极 心电图
下载PDF
雷诺嗪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犬急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美飞 徐杰 +1 位作者 叶先才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雷诺嗪和伊布利特合用对犬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在24只犬中成功建立了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18只,9只给予伊布利特静脉推注,9只给予雷诺嗪+伊布利特静脉推注,观察并比较两组药物对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 目的探讨雷诺嗪和伊布利特合用对犬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在24只犬中成功建立了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18只,9只给予伊布利特静脉推注,9只给予雷诺嗪+伊布利特静脉推注,观察并比较两组药物对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果,终止过程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以及用药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QT、QTc、Tp-e间期的变化。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为77.8(7/9),雷诺嗪+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为88.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雷诺嗪组转复时间较伊布利特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过程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次数伊布利特组明显较伊布利特+雷诺嗪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静脉推注药物后两组的QT间期、QTc间期、AERP均较基础状态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Tp-e间期与基础状态比较有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诺嗪+伊布利特组Tp-e间期与基础状态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雷诺嗪和伊布利特合用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雷诺嗪联合伊布利特对心房颤动的转复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雷诺嗪 心房颤动 电生理学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迎 张建勤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功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低血压负荷
下载PDF
频发心室期前收缩对犬心功能、交感活性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建勤 +1 位作者 江力勤 王迎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4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频发心室期前收缩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和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8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4只为对照组,4只为心室期前收缩组。心室期前收缩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心室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 目的探讨频发心室期前收缩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和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8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4只为对照组,4只为心室期前收缩组。心室期前收缩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心室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和起搏4周后心脏彩超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抽血测试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电生理检查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和程控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结果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LVEF和LVESD均较起搏前低(均<0.05),LVEDD较起搏前高(<0.05);对照组在整个观察期间未见LVEF、LVEDD、LVESD有明显的变化。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VERP较起搏前有延长的趋势,对照组在观察期间VERP未见明显变化。两组在4周前后均不能程控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结论长时间高负荷的心室期前收缩能造成左心扩大、LVEF下降,还可能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升高和VERP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前收缩 心功能 交感神经活性 心室有效不应期
下载PDF
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驼哥的旗
16
作者 刘云程 《剧本》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0-45,封三,共17页
关键词 赵大朋 日本鬼子 东江纵队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让学生在操作与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科技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
17
作者 焦仪 《辽宁教育》 2012年第10期19-20,共2页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学习 学生体验 校本课程 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 开发 科技 感受
下载PDF
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对犬心肌功能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张建勤 王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对犬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3只犬为对照组,3只犬为起搏组,起搏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房性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和起搏4周后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 目的观察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对犬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3只犬为对照组,3只犬为起搏组,起搏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房性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和起搏4周后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起搏组和对照组在4周前LVEDD、LVESD、LVEF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后LVEDD、LVESD比较未见明显的变化(P>0.05),而起搏组LVEF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组和对照组在4周前后各组内的LVEF、LVEDD、LVESD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高负荷的房性期前收缩对犬心脏LVEDD和LVESD无明显影响。但会造成LVEF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期前收缩 心功能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迎 傅国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年第2期144-146,152,共4页
目的评估本院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60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4例<75岁患... 目的评估本院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60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4例<75岁患者作比较。结果≥75岁老年组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均明显高于<75岁年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4、10.75、4.47,P均<0.05);≥75岁老年组患者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多为复杂病变,和<75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5、4.52,P均<0.05);成功置入支架的比例比较,≥75岁老年组明显低于<75岁年龄组,分别为88.33%与96.8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PCI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比例,≥75岁老年组13.33%,而<75岁年龄组4.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高龄组中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0.00%。非高龄组总死亡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5)。结论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老年
下载PDF
丹皮酚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智姚 赵士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 评估丹皮酚对H9c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缺氧/复氧诱导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根据H9c2细胞是否用丹皮酚(10μmol/L)预处理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根据乳腺癌易感基因1... 目的 评估丹皮酚对H9c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缺氧/复氧诱导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根据H9c2细胞是否用丹皮酚(10μmol/L)预处理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根据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siRNA或control-siRNA转染H9c2细胞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使用商业试剂盒检测总抗氧化能酶(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蛋白质印迹评估BRCA1和Nrf 2转录因子表达水平;使用RNA干扰技术验证丹皮酚可能通过BRCA1调控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治疗组细胞中ROS的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BRCA1和Nrf 2转录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使用siRNA阻断BRCA1表达后实验组ROS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Nrf 2转录因子、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RNA和T-AOC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t=5.862、7.630、5.706、5.914,P <0.05)。结论 丹皮酚可显著抑制H9c2细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BRCA1基因依赖的Nrf 2抗氧化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活性氧 乳腺癌易感基因1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