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戏剧“政治化”与乡村日常生活世界的变迁——以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客家民间戏剧的改造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紫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7,共5页
文化是对生活意义的注入,并决定生活方式的选择。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乡村文化娱乐的重视,通过对以客家民间戏剧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政治化",将革命话语转化、翻译为有效的地方性话语,用左翼文化提升了客家民间文... 文化是对生活意义的注入,并决定生活方式的选择。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乡村文化娱乐的重视,通过对以客家民间戏剧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政治化",将革命话语转化、翻译为有效的地方性话语,用左翼文化提升了客家民间文艺的品格,实践了大众文艺理念,也从文艺角度推动了乡村日常生活世界的变迁,构建了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进而推动了党的乡村文化领导权的实现,同时,也为今天我们处理"现代文艺"与"民间文艺"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实践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时期 日常生活世界 客家民间戏剧 政治化
下载PDF
苏区戏剧教育功能:大众化与化大众 被引量:4
2
作者 紫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
苏区戏剧是产生在苏区特殊历史语境中的一种重要文艺形式,同时又是苏区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教育工具之一。在中国革命现实的需求、苏区的特殊情境以及戏剧本身的教化功能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苏区戏剧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方式... 苏区戏剧是产生在苏区特殊历史语境中的一种重要文艺形式,同时又是苏区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教育工具之一。在中国革命现实的需求、苏区的特殊情境以及戏剧本身的教化功能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苏区戏剧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方式或隐或显地发挥着教育作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苏区戏剧实现了本身的大众化,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化大众的效果,使得苏区的工农兵大众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中共政权为他们所设计的政治行为模式、社会组织模式以及生产和生活模式,在文艺层面推动了中共全面控制根据地乡村社会资源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苏区戏剧 教育功能 大众化 化大众
下载PDF
中央苏区文艺宣传工作与群众基础互动关系的建构
3
作者 曾晓林 紫苑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中央苏区为了实现扩大红军力量等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落实,运用山歌、戏剧表演、游艺晚会等文艺形式作为工具在当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巩固与深化了群众基础,使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强化了宣传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进一... 中央苏区为了实现扩大红军力量等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落实,运用山歌、戏剧表演、游艺晚会等文艺形式作为工具在当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巩固与深化了群众基础,使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强化了宣传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进一步联系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宣传工作 扩红运动 群众基础
下载PDF
戏剧展演与革命文化建构:文化学视野下的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紫苑 《红色文化学刊》 2017年第3期47-52,110,共7页
中央苏区红色戏剧作为产生于革命战争情境中的文艺形式,军民集体参与的形式使其呈现出了广场式狂欢形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艺的娱乐功能。但是为革命斗争服务的要求无疑会强调其社会能动性,因此从深层来看,这种革命情境中的戏剧演出又... 中央苏区红色戏剧作为产生于革命战争情境中的文艺形式,军民集体参与的形式使其呈现出了广场式狂欢形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艺的娱乐功能。但是为革命斗争服务的要求无疑会强调其社会能动性,因此从深层来看,这种革命情境中的戏剧演出又是一种仪式展演。在这种情境中它超越了表层的娱乐,建构了公平、正义的"新世界",塑造了新的民众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从而建构了新的革命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红色戏剧 仪式展演 革命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戏曲流变与文化空间:赣南东河戏繁荣与衰败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政坤 紫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
东河戏是赣南地区诸多民间曲艺形式中的一种,从明中叶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东河戏的变迁过程中,赣南地方社会文化作为背景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空间。河戏的形成时期,弋阳腔、昆腔和乱弹诸腔调的融入极大地促进了它的... 东河戏是赣南地区诸多民间曲艺形式中的一种,从明中叶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东河戏的变迁过程中,赣南地方社会文化作为背景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空间。河戏的形成时期,弋阳腔、昆腔和乱弹诸腔调的融入极大地促进了它的繁荣发展。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作为内在因素的演员、剧目和观众的流变以及作为外在因素国家权力的介入,则共同导致了它的衰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戏 戏曲流变 文化空间
下载PDF
客家花朝戏 被引量:1
6
作者 紫苑 《寻根》 201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起源与意义 广东紫金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而兴起于紫金县的花朝戏由于在展演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客家元素,成为了该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它起源于一种被称为“神朝”的祭祀活动。从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创立“定长春”花朝戏班开... 起源与意义 广东紫金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而兴起于紫金县的花朝戏由于在展演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客家元素,成为了该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它起源于一种被称为“神朝”的祭祀活动。从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创立“定长春”花朝戏班开始后,逐步形成了花朝戏,并于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祀活动 清末民初 紫金县 聚居地 国家级 起源
原文传递
村落语境中的仪式展演与文化认同——以赣南寻乌县南桥村客家“迎故事”活动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紫苑 《嘉应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迎故事"作为南桥村代表性文化,是该村重要的民俗活动。在长期且反复的仪式展演过程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为某种形式的村落记忆,表达出南桥民众的思想情感与文化认同观念,并最终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标志性文化,在村落... "迎故事"作为南桥村代表性文化,是该村重要的民俗活动。在长期且反复的仪式展演过程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为某种形式的村落记忆,表达出南桥民众的思想情感与文化认同观念,并最终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标志性文化,在村落内外社会之间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从整体上来说,这一习俗的产生与发展又是与南桥村所处的整个村落社会文化语境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故事 村落语境 仪式展演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中央苏区戏剧对客家民间文化重构与客家民间文化的自我保存 被引量:1
8
作者 紫苑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客家民间文化是中央苏区时期的重要民间文化资源,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指引下,中央苏区戏剧对其进行了重构。但是由于客家民间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与生存根基,在被改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我保存。这种经过重构和保存两种作用的客家民间... 客家民间文化是中央苏区时期的重要民间文化资源,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指引下,中央苏区戏剧对其进行了重构。但是由于客家民间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与生存根基,在被改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我保存。这种经过重构和保存两种作用的客家民间文化资源也就有了以下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作为一种倾注了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它以革命的核心价值为主要宣传内容,广泛地传播了党的革命思想,号召客家民众积极投身革命。第二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民间文化形态,它仍然保存着自己的部分本真元素,反映着客家民众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道德信仰以及价值标准,体现着当地客家民众的文化心理与精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戏剧 客家民间文化 重构 自我保存
下载PDF
流动的舞台:行走在现代田野上的客家传统仪式——以赣南寻乌县汶口村的扮故事民俗为例的探讨
9
作者 紫苑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0,共6页
赣南寻乌县汶口村的扮故事传统民俗作为该村的一种标志性文化,在官方、村落文化精英和民众的共同作用之下,其仪式展演在现代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迁,使其娱乐功能更为凸显。但是作为赣南客家地区的一种与民间信仰相关的仪式展演,这种变迁... 赣南寻乌县汶口村的扮故事传统民俗作为该村的一种标志性文化,在官方、村落文化精英和民众的共同作用之下,其仪式展演在现代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迁,使其娱乐功能更为凸显。但是作为赣南客家地区的一种与民间信仰相关的仪式展演,这种变迁后的新民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文化"符号。其一方面反映出传统的客家民俗仪式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策略,另一方面在深层仍然揭示了民间信仰在赣南客家民间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扮故事 仪式展演 变迁 客家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10
作者 紫苑 王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79-80,107,共3页
端午节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有些地方它还被称为诗人节。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以大量的诗歌来描述与记载这个盛大的节日。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端午节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民俗节日,它还是一个仪式展示的空间、情感释放的空间... 端午节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有些地方它还被称为诗人节。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以大量的诗歌来描述与记载这个盛大的节日。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端午节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民俗节日,它还是一个仪式展示的空间、情感释放的空间和灵魂寄托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节 古代诗歌 文化解析
下载PDF
文艺与历史:革命史视野下的客家红色歌谣研究
11
作者 紫苑 《龙岩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0-34,共5页
歌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大量的客家歌谣进入革命视野成为红色歌谣。在特殊的革命年代,客家红色歌谣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意义。它不仅是革命动员的工具,还艺术化地记录了中央苏区时期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 歌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大量的客家歌谣进入革命视野成为红色歌谣。在特殊的革命年代,客家红色歌谣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意义。它不仅是革命动员的工具,还艺术化地记录了中央苏区时期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扩红支前、反“围剿”战争以及乡村建设的宏伟画卷,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功绩以及中央苏区地域社会的变迁。尽管作为一种产生于革命时代的文学作品,客家红色歌谣的革命记忆是种诗性记忆,与真实的革命历史事件不完全相同,但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普通民众的革命生活与感情,因此可以与传统文本史料形成对照,对于微观视角下的中央苏区革命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客家 红色歌谣 革命记忆
下载PDF
论客家文学的审美特质
12
作者 紫苑 曾晓林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11期24-25,28,共3页
客家文学是客家人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客家人主观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描绘了客家人的风土民情,同时也表达了客家人的思想。客家文学体现出客家方言、民俗、精神文化等方面鲜明的特质,是客家文化的艺术载体。
关键词 客家文学 文化载体 审美特质
下载PDF
从娱乐到革命:论中央苏区时期乡村戏剧的"政治化"实践
13
作者 紫苑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期4-6,共3页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娱乐高度重视,通过对以乡村戏剧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政治化"改造,将革命话语转化、翻译为有效的地方性话语。这不仅用左翼文艺理论提升了民间文艺的品格,实现了文艺大众化,而且也从文艺角...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娱乐高度重视,通过对以乡村戏剧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的"政治化"改造,将革命话语转化、翻译为有效的地方性话语。这不仅用左翼文艺理论提升了民间文艺的品格,实现了文艺大众化,而且也从文艺角度推动了中央苏区地域乡村生活方式的变迁,构建了新的乡村文化空间,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实现,也为今天我们处理"现代文艺"与"民间文艺"的关系提供了借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红色戏剧 乡村戏剧 政治化
下载PDF
客家研究的范式创新与学科建构--评《客家研究新视野丛书(第一辑)》
14
作者 紫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客家研究新视野丛书(第一辑)》选取了当前客家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使用新的研究资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新的研究理论,以小见大,回应了学术界对客家研究所提出的质疑;传承与创新了传统客家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视野;... 《客家研究新视野丛书(第一辑)》选取了当前客家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使用新的研究资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新的研究理论,以小见大,回应了学术界对客家研究所提出的质疑;传承与创新了传统客家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视野;呈现了客家研究走向整合的新趋势;证实了客家研究的学术意义与现代价值;扩大了客家学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回应质疑 传承与创新 整合
下载PDF
禁戏事件及其背后的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以赣南客家地区禁演采茶戏为例
15
作者 紫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反映的是下层民间社会成员的情感意愿、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追求。然而这种看似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民间文艺形式,却蕴藏着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家一方面禁演采茶戏,... 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反映的是下层民间社会成员的情感意愿、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追求。然而这种看似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民间文艺形式,却蕴藏着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家一方面禁演采茶戏,以避免其所承载的思想意识的冲击,甚至同化其社会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又对采茶戏本身的文化功能重新建构,使其为己所用。在禁演与改造,限制与合作的过程中,国家借助于文化的力量,逐步把自身的权力渗透到地方社会。因此禁演采茶戏的过程实质上是国家持续不断地把赣南地方社会纳入主流社会的过程。而赣南采茶戏也在与国家的斗争与合作之中为自己寻求到了一息生存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客家地区 采茶戏 禁戏 国家权力 地方社会
下载PDF
民俗活动与乡村社会治理--以赣南寻乌县南桥客家迎故事民俗活动为中心的探讨
16
作者 紫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9-23,共5页
迎故事是寻乌县南桥村的一项起源于村落开基史的重要民俗活动。在不断展演的过程中,它建构了一个村民共同参与的,超越了血缘、地缘以及业缘限制的仪式空间。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当地客家民众不仅获得了体验狂欢和拜谒神灵的机会,而且被... 迎故事是寻乌县南桥村的一项起源于村落开基史的重要民俗活动。在不断展演的过程中,它建构了一个村民共同参与的,超越了血缘、地缘以及业缘限制的仪式空间。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当地客家民众不仅获得了体验狂欢和拜谒神灵的机会,而且被唤起和强化了对村落历史的集体记忆,具有沟通人际关系,增强村落凝聚力,促进村落文化与国家认同的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是迎故事民俗在南桥村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重塑迎故事民俗活动的文化价值,对于当代破解乡村社会治理困境,服务乡村美好生活,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故事 民俗活动 乡村社会治理
下载PDF
浅谈动画艺术家创作中想象力与现实的关系
17
作者 紫苑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8期105-106,共2页
本论文通过探讨动画的想象力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另一角度切入动画艺术理论研究。动画作为影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真人拍摄影像手法的一大特征就是高假定性。动画充分依赖超现实、想象力。动画的造型、动作、背景、音效、... 本论文通过探讨动画的想象力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另一角度切入动画艺术理论研究。动画作为影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真人拍摄影像手法的一大特征就是高假定性。动画充分依赖超现实、想象力。动画的造型、动作、背景、音效、音乐、故事情节等设计,都可以运用虚拟、夸张、符号化的表达方法,与现实拉开一定的审美差距。如果想要一部作品真正打动一定的观众群,作品本身无论是表意还是暗示,必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两者紧密联系并互相促进和发展,共同描绘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想象力 现实性 当代语境
下载PDF
寻根问艺 章贡情深
18
作者 钟俊昆 紫苑 《创作评谭》 2010年第5期62-64,共3页
赣州根艺名片赣州市素有根雕传统,目前有中国根艺美术大师3人,高级根艺美术师7人,根艺美术师30多人,根艺专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根艺爱好者10000多人。至今为止,赣州市根雕艺术获得中国根石艺术大展、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国际森林产品... 赣州根艺名片赣州市素有根雕传统,目前有中国根艺美术大师3人,高级根艺美术师7人,根艺美术师30多人,根艺专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根艺爱好者10000多人。至今为止,赣州市根雕艺术获得中国根石艺术大展、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刘开渠根艺奖等全国性金奖21项、银奖24项、铜奖及优秀作品奖160多项。近年来出版了《根艺技法》、《魏夫昌根雕艺术》、《田发建根艺盆竹艺术》、《天趣骄子》、《中国根艺之乡根石艺术精品荟萃》等根艺技法与作品集。2000年章贡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艺术(根雕)之乡"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夫 花卉博览会 根石 刘开渠 中国民间艺术 精品荟萃 章贡区 产品博览会 八境台 艺术构思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紫金县客家花朝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紫苑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花朝戏是河源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它起源于河源客家地区请神禳灾的仪式活动,体现了该地区的文化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起源、意义、文化内涵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若... 花朝戏是河源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它起源于河源客家地区请神禳灾的仪式活动,体现了该地区的文化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起源、意义、文化内涵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县 客家花朝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浅淡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紫苑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7期112-112,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壮大起来,信息传播媒介也逐渐多元化,人们更愿意从轻便简单的手段获取信息。因此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在逐年进行着改变,在向其他发达国家借鉴学习其动画产业链模式的同时,中国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壮大起来,信息传播媒介也逐渐多元化,人们更愿意从轻便简单的手段获取信息。因此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在逐年进行着改变,在向其他发达国家借鉴学习其动画产业链模式的同时,中国也渐渐摸索出了自己风格的动画产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产业 传播媒介 时代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