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全新世地层序列与史前灾难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春长 郭永强 +10 位作者 张玉柱 周亚利 赵辉 紫星 周强 庞奖励 王海燕 炊郁达 查小春 胡贵明 刘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455,共22页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出史前多重灾难毁灭齐家文化聚落和人群的骇人事件,成为史前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各类媒体的关注.但是,围绕喇家遗址史前灾难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议.究其...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出史前多重灾难毁灭齐家文化聚落和人群的骇人事件,成为史前环境变化与文明演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各类媒体的关注.但是,围绕喇家遗址史前灾难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议.究其原因,关键是对于遗址区域地表过程、沉积物性质和来源、地层序列和层位关系认知不够.文章对喇家遗址所在的黄河第二级阶地和整个官亭盆地,进行地貌学、土壤学、沉积学和地层学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采样,进行沉积学测试分析和年代测定,建立了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地层序列和年代框架.发现其基本层序与黄土高原中东部地区相同,从下向上仍然是晚更新世马兰黄土(L_(1-1))-全新世早期黄土质过渡层(Lt)-全新世中期黑垆土(S_0)-全新世晚期黄土(L_0)-现代土壤(MS).其中,在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废墟东部,全新世中期黑垆土层(S_0)被两组红色黏土质泥流沉积层(RC_1/RC_2)穿插,分裂成为3个亚层,即古土壤层上段(S_(0上))、中段(S_(0中))和下段(S_(0下)).通过地层对比与OSL测年和^(14)C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中全新世晚期,即3850~3600a BP,受到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强对流天气影响,官亭盆地北部晚第三系红层丘陵沟壑地区,频繁发生高强度暴雨山洪和泥流灾害.它们沿着沟道流经古洪积扇前沿和黄河第二级阶地进入黄河河道.其中有两期多次大规模的山洪泥流过程,溢出沟槽扩散到黄河第二级阶地表面喇家遗址区域.其间还有两场多次大地震及其相关地质灾害与之相伴生,形成群发性巨大灾难事件,共同摧毁了喇家遗址的齐家文化聚落,造成居室内人群的死亡.文章建立了喇家遗址区域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沉积物与土壤地层序列,分析论证了史前灾难的成因,对于深入探索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史前环境变化与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家遗址 齐家文化 地震 泥石流 全新世 官亭盆地
原文传递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滑坡堰塞湖形成年代与发展演变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玉柱 黄春长 +9 位作者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周强 郭永强 陈莹璐 紫星 胡迎 胡贵明 刘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57-1370,共14页
黄河上游史前大洪水与积石峡史前巨型滑坡堰塞湖、及其与中原地区"大禹治水"和夏王朝的关系问题,受到中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黄河积石峡古堰塞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消亡形式问题,成为地学家必须准确回答的前沿... 黄河上游史前大洪水与积石峡史前巨型滑坡堰塞湖、及其与中原地区"大禹治水"和夏王朝的关系问题,受到中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黄河积石峡古堰塞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消亡形式问题,成为地学家必须准确回答的前沿性的科学问题.最近七年来,我们在黄河上游循化盆地、积石峡和官亭盆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古滑坡堆积体和堰塞湖厚达37m沉积物的野外宏观特征观测,沉积物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的测定,沉积物成因综合分析论证,以及光释光(OSL)技术断代,结果表明积石峡中段狐跳峡巨型滑坡堰塞事件发生在全新世中期(8.25±0.39)ka.巨大的滑坡堆积体堵塞黄河形成了堰塞湖,它并没有发生突然地垮坝溃决形成异常大洪水,而是持续存在了2600多年.滑坡堰塞坝体受到溢流缓慢的切割,堰塞湖逐渐变浅消亡,期间有反复地收缩和扩张变化,最终在全新世中期(5.65±0.21)ka消失,黄河逐渐贯通.也就是说,积石峡古堰塞湖消亡的年代要早于官亭盆地喇家遗址毁灭废弃的年代约1800年.在积石峡堰塞坝体下游的调查,没有发现所谓"堰塞湖溃决大洪水"的沉积物.这说明积石峡古堰塞湖的形成演变及其消亡过程与官亭盆地喇家遗址的毁灭废弃没有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史前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正确认识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发展演变,准确回答国际学术界和媒体对于黄河上游"堰塞湖溃决大洪水与大禹治水和夏王朝"关系问题的疑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积石峡 古堰塞湖 大洪水 喇家遗址
原文传递
青海喇家遗址全新世中期土壤与泥流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紫星 黄春长 +2 位作者 赵辉 郭永强 周亚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对青海官亭盆地详细的野外考察,在民和县喇家遗址北部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中期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经过详细的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粒度、磁化率等指标测定,从剖面中初步鉴别出两组红粘土质泥流沉积层(RC_1、RC_... 通过对青海官亭盆地详细的野外考察,在民和县喇家遗址北部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中期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经过详细的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粒度、磁化率等指标测定,从剖面中初步鉴别出两组红粘土质泥流沉积层(RC_1、RC_2),分别记录了发生在3850 a B.P.至3600 a B.P.期间的两场大型泥流事件。该研究主要对剖面中两层红色粘土质泥流沉积层与古土壤层以及岗沟源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两层红粘土层均为喇家遗址后山沟源区域的暴雨山洪泥流堆积物,粘土质细粉沙质地,层次混乱,随古地面地形起伏变化,含沙石、黄土团块、陶片和木炭屑等。(2)单个泥流堆积层中,元素含量变化剧烈且有极值出现,这是多次暴雨泥流间歇性发生的有力证据。(3)两层红色粘土层与岗沟源区第三纪红粘土的理化特征都极为相近,据此,可推断出该剖面中两层红粘土层均源自北侧谷坡大红山(第三纪红色粘土)地区的大规模暴雨山洪泥流。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黄河上游地区史前环境变化及其产生的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家遗址 古土壤 红色粘土 泥流 化学元素
下载PDF
高山绿茶提取物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及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裕沛 杨雪琴 +3 位作者 喻冬柯 紫星 吴梅岭 杜俊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高山绿茶提取物(GTE)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及脂肪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及其加用GTE防治的低、中、高剂量组。喂养28 d后,检测血脂、肝功、肝脏氧化指标,肝脏行HE染色、... 目的研究高山绿茶提取物(GTE)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及脂肪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及其加用GTE防治的低、中、高剂量组。喂养28 d后,检测血脂、肝功、肝脏氧化指标,肝脏行HE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小肠中尼曼-匹克C1样蛋白1(NPC1L1)和甾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GTE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肝功、病理学改变、肝脏氧化损伤与脂质沉积,并降低小肠NPC1L1和SREBP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论GTE可预防小鼠高胆固醇血症及脂肪肝,其作用机制与下调小肠NPC1L1和SREBP2基因的表达、减少胆固醇的吸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物 茶多酚 高胆固醇血症 脂肪肝 NPC1L1 SREBP2 吸收
原文传递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全新世山洪泥流盛行期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戎晓庆 黄春长 +11 位作者 庞奖励 周亚利 张玉柱 郭永强 周强 赵辉 炊郁达 紫星 王海燕 刘璐 尚瑞清 王兆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8-1135,共18页
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区域的史前灾害与形成机制问题,国内外地学与考古学界存在激烈的学术争论。通过多年... 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区域的史前灾害与形成机制问题,国内外地学与考古学界存在激烈的学术争论。通过多年对官亭盆地黄河北岸古洪积扇前沿和第二级阶地及吕家沟、岗沟、马家沟等区域细致的野外考察,在该区域选取4个天然沉积剖面,对其进行高分辨率的系统性采样,并分析测定磁化率、粒度成分和砂级颗粒。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官亭盆地黄河北岸古洪积扇前沿和黄河第二级阶地区域沉积了风成黄土(L1-1和Lt),全新世中期形成了黑垆土古土壤(S0)。该区域沉积剖面结构普遍的特征是,全新世中期黑垆土古土壤被山洪泥流层和山洪砂土层分隔为多个层段,这是发生在OSL年龄3960~3650 a,对应14C年龄3850~3600 a B.P.期间的大规模暴雨山洪泥流灾害事件造成的结果。这期间官亭盆地发生了两场多次大地震,并且伴随短时段高强度暴雨诱发的大规模山洪泥流,其在古洪积扇前沿溢出沟槽,扩散到黄河第二级阶地沉积下来,淹没农田和聚落,以喇家遗址为代表的大型齐家文化聚落由此而毁灭。通过与全球气候变化对比分析,发现这个山洪泥流盛行期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转折阶段。气候恶化造成青藏高原边缘大气环流不稳定,对流旺盛,极端性暴雨频发。在史前人类土地开发利用与多次大地震造成的坡面失稳背景条件之下,暴雨诱发大规模山洪和泥流、泥石流等灾害性地表过程,毁灭了喇家遗址的齐家文化聚落。这个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黄河上游史前气候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和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官亭盆地 全新世 喇家遗址 山洪泥流事件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泸州高山绿茶提取物的品质评价及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紫星 张裕沛 +2 位作者 李雅欣 杨雪琴 杜俊蓉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4期848-853,872,共7页
目的对5种泸州高山绿茶进行品质评价后,选择综合品质最佳的茶,优化其提取物提取工艺。方法用乙醇溶液分别浸提5种泸州高山绿茶后,福林酚法检测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苯酚-硫酸法检测提取液中茶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液中茶氨酸... 目的对5种泸州高山绿茶进行品质评价后,选择综合品质最佳的茶,优化其提取物提取工艺。方法用乙醇溶液分别浸提5种泸州高山绿茶后,福林酚法检测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苯酚-硫酸法检测提取液中茶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液中茶氨酸含量,对其进行品质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优化出最佳提取物提取工艺。结果与分析通过方法学验证,提取物中3种成分的检测方法均稳定可靠。经工艺提取后,5种茶提取物中茶多酚质量分数为18.90~22.48mg·mL^(-1),茶多糖质量分数为4.26~5.58 mg·mL^(-1),茶氨酸质量分数为0.42~1.19 mg·mL^(-1),其中古蔺产花茶提取物综合品质为最佳,将优化其提取工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80 min,料液比1∶30(g·mL^(-1))为其最佳提取工艺,古蔺产花茶提取物中茶多酚质量分数为24.51mg·mL^(-1),茶多糖质量分数为5.85mg·mL^(-1),茶氨酸质量分数为1.12 mg·mL^(-1)。结论古蔺产花茶的综合品质为最佳,经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古蔺产花茶中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等成分的联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高山绿茶 品质评价 茶多酚 茶多糖 茶氨酸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新型天麻素衍生物对大鼠的功能观察组合试验及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梅岭 紫星 +2 位作者 张铭修 陈雏 杜俊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天麻素衍生物(Gas-D)的安全性。方法根据功能观察组合试验(FOB)方法,单次ig给予大鼠30、100、300 mg·kg^(-1)Gas-D、20 mg·kg^(-1)氯丙嗪及溶媒。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0.5、1.5、3、24 h大鼠机体行为、感觉、反射... 目的评价新型天麻素衍生物(Gas-D)的安全性。方法根据功能观察组合试验(FOB)方法,单次ig给予大鼠30、100、300 mg·kg^(-1)Gas-D、20 mg·kg^(-1)氯丙嗪及溶媒。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0.5、1.5、3、24 h大鼠机体行为、感觉、反射等功能。每天ig给予大鼠150、450、900 mg·kg^(-1)(为临床拟用剂量的10、30、60倍)Gas-D,给药30 d,观察给药期间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的一般状况及体质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Gas-D组大鼠在FOB实验中进食、手指接近、头部接触、唤醒、体温等40余项观察指标均未见异常,氯丙嗪阳性对照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中枢神经抑制(包括行动减少、嗜睡、意识反应变慢、肌张力减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连续给药30 d后,低、中、高剂量Gas-D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体质量、组织病理学未见差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Gas-D组大鼠的血液学(16项)、血液生化学(11项)、脏器系数(8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单次ig 30、100、300 mg·kg^(-1)Gas-D未见大鼠神经行为发生明显改变。30 d连续ig给予150、450、900 mg·kg^(-1)Gas-D的大鼠长期用药未见明显毒性,按临床拟用剂量、用药途径和疗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衍生物 功能观察组合试验 大鼠 长期毒性 药物安全性 血液学 血液生化学 脏器系数
原文传递
新型天麻素衍生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小佳 毛晓娜 +2 位作者 紫星 陈雏 杜俊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27-1431,共5页
研究天麻素(Gas)及新型天麻素衍生物(Gas-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损伤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以及安全性评价。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6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as 50(Gas ... 研究天麻素(Gas)及新型天麻素衍生物(Gas-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损伤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以及安全性评价。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6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as 50(Gas 50 mg/kg)组(一次给药)、Gas 50(Gas 50 mg/kg)组(二次给药)、Gas-D 50(Gas-D 50 mg/kg)组(一次给药)、Gas-D 50(Gas-D 50 mg/kg)组(二次给药),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和TTC染色探讨Gas-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ICR小鼠随机分2组,雌雄各6只,分别腹腔给予2.0 g/kg剂量的Gas、Gas-D,记录小鼠1、7、14天体重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Gas-D 50组(二次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行为损伤和脑梗死体积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优于其他组;急性毒性实验中,Gas-D组没有出现死亡,具有安全范围广,毒性低,给药剂量空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天麻素 天麻素衍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