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泽库剖面(ZK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进行分析,结合14C测年,揭示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剖面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SiO2、Al2O3、CaO为主,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泽库剖面(ZK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进行分析,结合14C测年,揭示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剖面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SiO2、Al2O3、CaO为主,其中SiO2和CaO的标准差较高,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2)自剖面底部向上SiO2含量和残积系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高值指示冷干的气候意义,CaO含量和退碱系数则相反,高值指示温湿的气候意义。(3)9.4 ka BP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气候经历了由温湿向冷干的转变过程,可划分为9.4~4.2 ka BP气候温湿期和4.2 ka BP至今气候冷干期;其中在6.6~6.2 ka BP、2.4~2.0 ka BP和1.7~1.5 ka BP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展开更多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泽库剖面(ZK)风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了169个样品的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并计算饱和度(C^(*))和色调角(h^(*)),在分析风成沉积物各色度参数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辅以磁化...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泽库剖面(ZK)风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了169个样品的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并计算饱和度(C^(*))和色调角(h^(*)),在分析风成沉积物各色度参数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辅以磁化率、粒度敏感指数(SC/D)、Si O_(2)及Fe_(2)O_(3)含量等指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9.4 ka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a^(*)、L^(*)自剖面底部向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h^(*)则自下而上先减小后增大。(2)色度参数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重建古气候的有效代用指标,a^(*)和L^(*)高值指示温湿环境,h^(*)高值指示冷干环境;各色度参数指示环境的敏感性有差异,但均对气候突变反应较为灵敏,可用于判断气候突变的典型冷暖事件。(3)9.4 k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环境整体呈现为由温湿向冷干发展的态势,可分为两大阶段。9480~4290 a BP的温湿期,气候整体呈现向温湿方向发展的趋势,表现为较温湿→温湿→较温湿的波动;4290 a BP至今的冷干期,气候整体不断向冷干方向发展,表现为温干→温润→凉润→冷干的变化。展开更多
本文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古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获得土壤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及黄度(b^(*))值,分析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Fe2O3、有机质及利用磁化率重建的温度、降水量指标探讨色度参数...本文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古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获得土壤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及黄度(b^(*))值,分析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Fe2O3、有机质及利用磁化率重建的温度、降水量指标探讨色度参数的古气候意义,重建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的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L^(*)、a^(*)、b^(*)均值在剖面中整体表现出古风成砂层高于古土壤层的特征, a^(*)/b^(*)与之相反;(2)色度参数可作为有效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古气候,b^(*)及a^(*)/b^(*)对气候转变反应敏感,b^(*)高值指示气候冷干,b^(*)低值指示气候温湿,a^(*)/b^(*)高值代表气候温湿, a^(*)/b^(*)低值代表气候冷干。L^(*)、a^(*)在此区域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色度揭示的气候演变可划分为7个阶段,表现出冷干-温湿旋回的变化特征。展开更多
文摘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泽库剖面(ZK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进行分析,结合14C测年,揭示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剖面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SiO2、Al2O3、CaO为主,其中SiO2和CaO的标准差较高,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2)自剖面底部向上SiO2含量和残积系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高值指示冷干的气候意义,CaO含量和退碱系数则相反,高值指示温湿的气候意义。(3)9.4 ka BP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气候经历了由温湿向冷干的转变过程,可划分为9.4~4.2 ka BP气候温湿期和4.2 ka BP至今气候冷干期;其中在6.6~6.2 ka BP、2.4~2.0 ka BP和1.7~1.5 ka BP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
文摘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泽库剖面(ZK)风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了169个样品的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并计算饱和度(C^(*))和色调角(h^(*)),在分析风成沉积物各色度参数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辅以磁化率、粒度敏感指数(SC/D)、Si O_(2)及Fe_(2)O_(3)含量等指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9.4 ka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a^(*)、L^(*)自剖面底部向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h^(*)则自下而上先减小后增大。(2)色度参数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重建古气候的有效代用指标,a^(*)和L^(*)高值指示温湿环境,h^(*)高值指示冷干环境;各色度参数指示环境的敏感性有差异,但均对气候突变反应较为灵敏,可用于判断气候突变的典型冷暖事件。(3)9.4 k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环境整体呈现为由温湿向冷干发展的态势,可分为两大阶段。9480~4290 a BP的温湿期,气候整体呈现向温湿方向发展的趋势,表现为较温湿→温湿→较温湿的波动;4290 a BP至今的冷干期,气候整体不断向冷干方向发展,表现为温干→温润→凉润→冷干的变化。
文摘本文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古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获得土壤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及黄度(b^(*))值,分析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Fe2O3、有机质及利用磁化率重建的温度、降水量指标探讨色度参数的古气候意义,重建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的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L^(*)、a^(*)、b^(*)均值在剖面中整体表现出古风成砂层高于古土壤层的特征, a^(*)/b^(*)与之相反;(2)色度参数可作为有效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古气候,b^(*)及a^(*)/b^(*)对气候转变反应敏感,b^(*)高值指示气候冷干,b^(*)低值指示气候温湿,a^(*)/b^(*)高值代表气候温湿, a^(*)/b^(*)低值代表气候冷干。L^(*)、a^(*)在此区域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色度揭示的气候演变可划分为7个阶段,表现出冷干-温湿旋回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