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早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叶天申 朱蓓蕾 +5 位作者 韩钊 谢文霞 陈勇 董海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评价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早期介入(48 h以内)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 h内开始针刺治疗,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治疗组,20例)和单纯常规...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评价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早期介入(48 h以内)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 h内开始针刺治疗,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治疗组,20例)和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法(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DWI缺血面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疗效及评价安全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各进行一次DWI扫描,并计算各个时间点缺血最大层面的缺血面积变化程度;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和14 d进行NIHSS评分并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缺血面积扩大的例数少(8比15,P<0.05),且平均缺血面积较小〔(4.26±1.33)cm2比(6.92±1.53)cm2,P<0.05〕。对照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后7 d起即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早期介入能够有效控制DWI缺血面积的扩大,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控制脑梗死病情的进展,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头针 早期介入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围术期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均炉 任秋生 +3 位作者 沈财成 谢文霞 倪剑武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的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选取双侧合谷、曲池和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用HANS穴位刺激仪从麻醉前3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的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选取双侧合谷、曲池和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用HANS穴位刺激仪从麻醉前30min开始实施TAES至术毕,刺激频率2/100HZ,强度8~12mA。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min(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颈内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GRP水平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在T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在T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S100β在T1、T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CGRP/ET,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还可能通过调节IL-6水平而降低其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生物活性物质
下载PDF
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旭 李奇辉 +6 位作者 李营营 陈传帮 卢君艳 朱蓓蕾 练纯 叶天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MRP)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阳明经针刺加MRP组(A组)、防痉挛针刺加MRP组(B组)和单纯MRP组(c组),每组患...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MRP)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阳明经针刺加MRP组(A组)、防痉挛针刺加MRP组(B组)和单纯MRP组(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案的药物治疗和MRP训练。A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和MRP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明经针刺法;B组在药物治疗和MRP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防痉挛针刺法;C组患者不增加任何方法治疗。3组患者均于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综合痉挛量表(css)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仅NIHSS评分与c组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FMA评分、FM—B评分、CSS评分、MBI评分方面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除FM—B评分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评分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的FMA和CSS评分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FMA、CSS和MBI评分差值与B组和C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NIHSS、FMA的评分差值与C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MRP法早期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不同的针刺方法其疗效存在差别,而防痉挛针刺在改善运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地控制肌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针刺 脑梗死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颅脑围手术期脑氧及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均炉 任秋生 +4 位作者 裴圣林 杨涛 虞慧畅 谢文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对脑组织氧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麻醉诱导后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治疗组加用TAES...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对脑组织氧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麻醉诱导后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治疗组加用TAES干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_0)、切皮前(T_1)、术毕(T_2)、拔管后10 min(T_3)取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和计算各时相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动静脉血糖含量差(Da-jvGlu)及脑动静脉乳酸含量差(Da-jvLac)。结果两组患者Da-jvO_2在T_1、T_2、T_3均低于T_0(P<0.05,P<0.01),其中治疗组在T_2、T_3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I)。Da-jvGlu治疗组在T_2、T_3明显低于T_0(P<0.05),而对照组在麻醉前后保持相对稳定,组间比较治疗组在T_2、T_3时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Da-jvLac治疗组在T_1、T_2和T_3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TAES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应用有可能降低脑组织的氧、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颅脑手术 代谢
下载PDF
电针加颈部康复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与对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勇 廖文军 +3 位作者 冯晓珍 高明慧 谢文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0-223,I0030,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颈部康复操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E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康复操组)及对照组(电针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配合自主颈部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单纯...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颈部康复操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E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康复操组)及对照组(电针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配合自主颈部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头痛程度,评价颈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同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改善焦虑的情况。结果: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VAS差值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P<0.05);两组治疗后SAS标准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的SAS标准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改善CEH患者的头痛程度、颈椎关节活动度,缓解其焦虑症状,电针配合颈部康复操治疗CEH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电针疗法 颈部康复操
下载PDF
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谢文霞 曹高忠 +3 位作者 叶天申 王月芬 何金彩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10期5-6,共2页
目的:对4组失眠患者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方法:对80例失眠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胃腑不和型、肝火上扰型4型,然后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问卷调查,4组... 目的:对4组失眠患者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方法:对80例失眠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胃腑不和型、肝火上扰型4型,然后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问卷调查,4组间通过有效率、疗程间的对比、失眠(PSQI)症状评分比较对照分析。结果:心脾两虚型与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效果最好,肝火上扰型则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腹针 体针 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问卷
下载PDF
腹针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方 叶天申 +4 位作者 谢文霞 陈勇 王月芬 张弛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74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内盛组、气滞血瘀组、寒湿阻络组、正虚邪恋组,观察每个患者治...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74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内盛组、气滞血瘀组、寒湿阻络组、正虚邪恋组,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情况评估积分(DAS积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治疗组为优;从DAS积分改变来看,治疗组各分型组治疗前后DAS积分比较,气滞血瘀组、寒湿阻络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热毒内盛组、正虚邪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明确,尤以气滞血瘀型与寒湿阻络型两型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腹针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电针加康复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裘小玲 谢文霞 +2 位作者 陈勇 王月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比较电针加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2例确诊为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电针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康复训练。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后尿... 目的:比较电针加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2例确诊为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电针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康复训练。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后尿潴留率、拔除尿管后患者的第一次平均残余尿量、平均住院日,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积分的改变来看,两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加康复训练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尿潴留 电针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腹针结合雷公藤治疗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天申 李方 +4 位作者 谢文霞 陈勇 王月芬 张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9期1944-1946,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雷公藤对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病程、年龄、DAS均衡后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腹针治...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雷公藤对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病程、年龄、DAS均衡后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腹针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积分。结果:2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组为优。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R itch ie关节指数(RAI)、肿胀关节数目(Sw J+s)、红细胞沉降率(ESR)、通过100 mm水平模拟评分尺(VAS)进行的一般健康状态自我评估(GH)、DAS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除ESR外,其余项目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率比较,除GH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其中治疗组甲皱微循环PU值改善非常明显(P<0.01)。不良反应的累计积分:对照组>治疗组,2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雷公藤治疗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具有明确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甲皱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绝经后 腹针 雷公藤 甲皱微循环
下载PDF
中短期留学生针灸临床带教方法实践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天申 李方 +2 位作者 谢文霞 王若蛟 《科技信息》 2012年第8期143-143,145,共2页
根据中短期留学生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学方案改革,对改革前后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对照,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中短期留学生 针灸 临床带教
下载PDF
针刺辅助碳酸锂和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宏 丛文杰 +5 位作者 赵永忠 王维千 梁艳 林青霞 杨闯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碳酸锂和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4例双相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和丙戊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常规随访6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碳酸锂和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4例双相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和丙戊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常规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BRMS评分、HAMD评分和CGI-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01%)显著高于对照组(85.08%),WCST评分、HVLT-R评分和CP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在各维度上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复发率(14.92%)显著低于对照组(38.81%);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西药治疗双相障碍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认知等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碳酸锂 丙戊酸钠 双相障碍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穴位组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明慧 谢文霞 +3 位作者 廖文军 张劲军 谢凯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加阿是穴与传统针刺加阿是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加阿是穴组(治疗组)与传统针刺加阿是穴组(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疼痛程度,观察颈椎活动度改... 目的观察腹针加阿是穴与传统针刺加阿是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加阿是穴组(治疗组)与传统针刺加阿是穴组(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疼痛程度,观察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的对比。结果虽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取穴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针刺 颈椎病 腹针 阿是 电针
下载PDF
康复治疗师分级管理在康复医学科建设中的应用
13
作者 金珍珍 董海欣 +1 位作者 叶天申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第11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师分级管理在康复医学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35名康复治疗师为研究对象,自2019年1月起医院康复治疗师实施分级管理,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康复治疗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师分级管理在康复医学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35名康复治疗师为研究对象,自2019年1月起医院康复治疗师实施分级管理,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康复治疗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康复治疗师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康复治疗师实施分级管理方式后,有助于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师 分级管理 康复医学 建设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湿热蕴滞型复发性口腔溃疡3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练纯 杜忠衡 +2 位作者 陈秀芳 邵晓梅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4期285-285,共1页
笔者采用双侧针刺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湿热蕴滞型 针刺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