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17
1
作者 袁群生 法雷 +8 位作者 丁峰 姜筠 郭王 黄峰先 王质刚 余学清 谌贻璞 顾勇 单渊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维乐福)、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120例血透患者分...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维乐福)、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120例血透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60例。静脉组:200mg蔗糖铁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每次透析时使用,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总预计补铁量=体重(kg)×(150-Hb实际值)(g/L)×0.24+500(mg)。口服组:琥珀酸亚铁200mg每日3次,共8周。两组患者均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20~150U·kg-1·周-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静脉组与口服组间在男女性别比例、年龄、体重和接受治疗前维持透析时间及血红蛋白(Hb)、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静脉组Hb犤(90.9±15.8)比(74.6±8.3)g/L,P<0.001犦和口服组Hb犤(84.5±11.9)比(76.6±7.8)g/L,P<0.001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犤(17.9±10.1)比(7.9±11.0)g/L,P<0.001犦;其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犤(5.2±0.4)比8.0周,P<0.001犦;静脉组Hb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犤(3.5±2.0)比(1.0±1.4)g·L-1·周-1,P=0.003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铁注射液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铁剂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98
2
作者 李晓玫 杨莉 +6 位作者 于洋 法雷 邹万忠 陈香美 范敏华 王素霞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81-687,I003,共8页
目的 探讨木通及相关中成药物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 (MT TIN)的临床病理特点 ,初步分析影响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MT TIN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根据病理分为急性、慢性轻型和慢性重型组 ,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 目的 探讨木通及相关中成药物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 (MT TIN)的临床病理特点 ,初步分析影响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MT TIN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根据病理分为急性、慢性轻型和慢性重型组 ,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半定量及相关分析 ,探讨其服药与发病、临床病理、治疗与转归特点 ,并与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A 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 AIN)加以比较。结果 MT TIN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多尿及夜尿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 ,常有明显肾小管功能障碍并可伴肾小球功能异常 ,特征为无明显尿镜检异常 ,以及病变早期无贫血。主要病理特点为急性期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脱落 ,形成裸基底膜 ,细胞再生差 ,肾间质少有细胞浸润 ,纤维化病变出现早 ;慢性期肾小管逐渐萎缩 ,肾间质弥漫纤维化。病人血肌酐 (Scr)增高 ,并与贫血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经停药 ,多数病人在 2个月内病情可稳定。MT TIN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均与A ATN或A AIN有明显不同 ;其多数与过量或长期间断应用木通煎剂及含关木通的中成药有关 ,少数病人常规用药也可发病。结论 MT TIN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药物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主要与应用木通类药物不当有关 ,应尽可能避免应用含马兜铃酸的木通类药物 ,并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木通 马兜铃酸 肾小管坏死 急性 肾小管间质肾病
原文传递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76
3
作者 法雷 张晓明 +2 位作者 黄庆元 李艳 段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 探讨建立马兜铃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马兜铃酸组与对照组。马兜铃酸组大鼠腹膜内注射马兜铃酸 5mg·kg-1·d-1共 16周 ,开始用药后 8、12、16、2 0、2 4周分别处死 6只大鼠... 目的 探讨建立马兜铃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马兜铃酸组与对照组。马兜铃酸组大鼠腹膜内注射马兜铃酸 5mg·kg-1·d-1共 16周 ,开始用药后 8、12、16、2 0、2 4周分别处死 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 (5只 )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 2ml/d ,共16周 ,2 4周时处死。两组动物处死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 ,分别作生化、病理 (光镜 ,免疫荧光 ,电镜 )等方面的检查及应用电脑软件测定肾小管 间质面积。结果 马兜铃酸组大鼠用药后 16、2 0、2 4周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用药后 16周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 ,2 4周时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光镜检查可见马兜铃酸组大鼠有明显肾小管 间质损伤 ,16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增加 ,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2 4周时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 ,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 ,而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 ,肾间质呈多灶性纤维化。电镜检查 16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明显增加 ,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 ;2 0、2 4周时可见胞质内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堆积。结论建立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马兜铃酸具有慢性肾毒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间质性肾炎 疾病模型 实验研究 马兜铃酸肾病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I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1
4
作者 文晓彦 法雷 +3 位作者 高瑞通 李艳 孙阳 张晓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acidI,AAI)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 ,了解AAI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HKC细胞分为无血清对照组 (C组 )和AAI实验组两组 ,在AAI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AAI...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acidI,AAI)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 ,了解AAI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HKC细胞分为无血清对照组 (C组 )和AAI实验组两组 ,在AAI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AAI;两组HKC细胞分别培养 48h后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表达的变化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达α SMA阳性(+)的HKC细胞百分率 ;采用免疫酶标技术 (ELISA)检测HKC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的表达。 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 ,可见不同剂量AAI处理后的HKC细胞表达角蛋白减弱 ,表达α SMA及波形蛋白增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发现不同剂量AAI(1 0 ,2 0 ,40 ,80 μg/L)处理后 ,表达α SMA(+)的HKC细胞百分率与AAI剂量呈正相关 (r =0 0 86 7,P <0 0 0 5 ) ;当AAI为 2 0 ,40 ,80 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百分率为 8 6 % ,9 6 % ,1 3 4 % ,较C组 (平均值为 3 1 % )明显增高 (P <0 0 5 )。应用ELISA法观测AAI对HKC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 ,可见C组HKC细胞有基础水平的TGFβ1分泌 (2 1 7%ng/L) ;当予一定剂量的AAI(1 0 ,2 0 μg/L)刺激HKC细胞 2 4h后 ,细胞上清液中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I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被引量:68
5
作者 法雷 毕增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9-51,共3页
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郑法雷,毕增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疾患所致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从总体上讲,其病程一般是不可逆的... 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郑法雷,毕增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疾患所致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从总体上讲,其病程一般是不可逆的,而且可呈进行性发展和加重,直至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损害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晓明 法雷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0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尿毒症一事在国内外引起关注 ,其主要表现为“急进性肾间质性纤维化” ,病情多为不可逆性。本文复习了国内外有关文献 ,对马兜铃酸引起肾病的发病机理。
关键词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肾病 肾脏损害
下载PDF
钙拮抗剂对马兜铃酸Ⅰ所致LLC-K1细胞凋亡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 被引量:48
7
作者 高瑞通 法雷 +3 位作者 刘彦信 德先 李雪梅 刘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I(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 的变化和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应用已建立的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模型,使用光镜、A...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I(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 的变化和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应用已建立的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模型,使用光镜、AnnexinVFluos 凋亡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经Fluo3/AM 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平均[Ca2+]i 。 结果:0-04 g/L 的AAI 作用24h 可致LLCPK1 细胞出现明显细胞凋亡和平均[Ca2+]i 显著升高;拉西地平(100 ng/L,1 μg/L) 可显著抑制AAI 所致的[Ca2 +]i 升高并能降低凋亡细胞比例。 结论:在体外条件下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Ca2+]i 升高有关;拉西地平可能通过抑制[ Ca2+]i 升高而抑制AAI 所致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马兜铃酸 钙拮抗剂 肾毒性 拉西地平
下载PDF
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马兜铃酸Ⅰ在诱导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法雷 文晓彦 +2 位作者 李雪梅 高瑞通 张晓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31-834,I02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和马兜铃酸Ⅰ (aristolochicacidⅠ ,AAⅠ )及其两者的协同作用 ,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细胞波形蛋白 (vimentin)、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 目的 探讨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和马兜铃酸Ⅰ (aristolochicacidⅠ ,AAⅠ )及其两者的协同作用 ,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细胞波形蛋白 (vimentin)、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及角蛋白 (cytocreatin)的表达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表达α SMA( +) HKC细胞的百分数。结果 HKC细胞经MCP 1、AAⅠ或AAⅠ与MCP 1共同作用后 ,HKC细胞角蛋白表达减弱 ,波形蛋白、α SMA表达明显增强。无血清培养的HKC细胞中有少量细胞 (0 3 %~ 7 5 % )表达α SMA ,当培养液中的MCP 1浓度为 0 0 0 1、0 0 1、0 0 5、0 1、0 2、 0 4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 +) 的百分率为 2 0 0 %、2 6 2 %、2 0 3%、2 3 2 %、11 2 %和 0 4% ,与无血清对照组 (平均为 3 1%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当加入AAⅠ的浓度为 5、10 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 +) 的百分率分别为 0 5 %和 1 4% ,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当AAⅠ为 2 0、40和 80 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 +) 的百分率分别为 8 6 %、9 6 %和 13 4% ,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当培养液中同时加入MCP 1(0 1μg/L)和AAⅠ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 肾小管上皮细胞 MCP-1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凋亡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苏震 徐少伟 +1 位作者 法雷 李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1-304,F003,F004,共6页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 (AA)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A(5、10、2 0和 4 0mg/L)分别加入HKC细胞培养液中培养 4 8h ,应用下列方法观察HKC细胞转分化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 (AA)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A(5、10、2 0和 4 0mg/L)分别加入HKC细胞培养液中培养 4 8h ,应用下列方法观察HKC细胞转分化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测定HKC细胞E 钙黏连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 ,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C细胞表达α SMA阳性百分率 ;应用Giemsa染色、TUNEL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HKC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C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果  10mg/L的AA作用于HKC细胞 4 8h后角蛋白、E 钙黏连蛋白表达减弱 ,波形蛋白表达增强 ,HKC细胞表达α SMA阳性率 (14 .17± 0 .6 1) %比无血清对照组的 (3.5 7± 0 .5 2 ) %显著增高。 4 0mg/L的AA作用HKC细胞 4 8h后细胞凋亡 (5 3.4 % )比无血清对照组 (2 % )显著增高。 5和 2 0mg/L的AA未能引起HKC明显凋亡或转分化。结论 较低浓度 (10mg/L)的AA对HKC细胞有轻度的促转分化作用 ,较高浓度 (4 0mg/L)的AA作用 4 8h后引起多数HKC细胞凋亡 ,AA的上述作用可能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小管上皮细胞 实验研究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马兜铃酸肾病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中药马兜铃引起的大鼠非坏死性急性肾小管损伤和细胞凋亡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薄玉红 毕增祺 +2 位作者 何祖根 法雷 闫彩香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7-308,共2页
近几年来,中药马兜铃引起的肾脏损害已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Lancet,1993,341:637]。初步研究表明,该药导致的肾脏病变以间质纤维化为主,最后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其表现和巴尔干肾病相似,后者的病因至今不明,甚至有人推测可能与马兜铃有... 近几年来,中药马兜铃引起的肾脏损害已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Lancet,1993,341:637]。初步研究表明,该药导致的肾脏病变以间质纤维化为主,最后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其表现和巴尔干肾病相似,后者的病因至今不明,甚至有人推测可能与马兜铃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马兜铃肾病,对其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探讨了中药马兜铃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的肾损害的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马兜铃 肾小管损伤 中药毒性 药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法雷 苏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13-316,共4页
关键词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AAN 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 发病机制 防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与肾脏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阳 法雷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2-204,共3页
据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许多肾脏疾病可以引起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丧失。有关学者发现,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在多种病因所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肾素血... 据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许多肾脏疾病可以引起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丧失。有关学者发现,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在多种病因所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Ⅱ AT1RA
原文传递
国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3
作者 法雷 李明喜 +8 位作者 单渊东 廖红军 赵学智 黄锋先 王力宁 陈香美 梅长林 许乃贵 周希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26-728,共3页
为了观察国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rHuEP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肾性贫血病人194例,其中益比奥治疗组122例,对照组72例,对照药物为利血宝及生血素。结果:治疗组72例中,总有效率917%。对照组72... 为了观察国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rHuEP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肾性贫血病人194例,其中益比奥治疗组122例,对照组72例,对照药物为利血宝及生血素。结果:治疗组72例中,总有效率917%。对照组72例中,总有效率931%。两组显效、有效及无效频数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rHu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且与进口同类产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肾功能衰竭 贫血 rHu-EPO 注射疗法
原文传递
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菟箭合剂的作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尹德海 梁晓春 +1 位作者 法雷 朴元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是否存在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中药菟箭合剂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n =8)、单肾切除对照组 (QC组 ,n =8)、单肾切除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组(DM组 ,n =8)、缬沙坦治疗组 (VT组 ,n =8)和...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是否存在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中药菟箭合剂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n =8)、单肾切除对照组 (QC组 ,n =8)、单肾切除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组(DM组 ,n =8)、缬沙坦治疗组 (VT组 ,n =8)和中药菟箭合剂治疗组 (ZY组 ,n =9) ,缬沙坦治疗组和菟箭合剂治疗组分别在单肾切除STZ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灌喂缬沙坦〔2 0mg/ (kg·d)〕和菟箭合剂〔2 0g/ (kg·d)〕12周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肾小球内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alpha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和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情况 ,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球α SMA和TGF β1染色阳性面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面积比。结果 :NC组和QC组大鼠仅个别肾小球内有少量α SMA阳性显色 ,DM组大鼠肾小球内可见显著的α SMA阳性显色 ,肾小球内α SMA阳性面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面积比和TGF β1阳性面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面积比显著增加 (P <0 0 1) ,2 4h尿蛋白排泄量较NC组和QC组大鼠显著增多(P <0 0 1) ;VT组和ZY组大鼠 2 4h尿蛋白排泄量较DM组显著减少 ,肾小球内α SMA阳性面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面积比和TGF β1阳性面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面积比较DM组显著降低 (P <0 0 1) ;ZY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 菟箭合剂 作用
下载PDF
慢性缺血性肾病 被引量:26
15
作者 法雷 肖丹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88-490,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缺血性肾病 CIRD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6例合并肾脏损害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杨军 李学旺 +4 位作者 黄庆元 法雷 毕增祺 段琳 卜玉芬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26例住院原发性SS合并肾损害行肾活检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其肾损害的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20例、蛋白尿21例及肾功能不全5例;24例肾活... 为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26例住院原发性SS合并肾损害行肾活检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其肾损害的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20例、蛋白尿21例及肾功能不全5例;24例肾活检免疫病理示IgG9例、IgA8例、IgM7例及C310例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区沉积;病理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IN)10例,IN合并局灶节段增殖性肾小球肾炎4例、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弥漫系膜增殖性肾炎和膜增殖性肾炎各1例及膜性肾炎4例。该结果提示:原发性SS肾损害时,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肾小球肾炎并不少见,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肾损害 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公共卫生领域的新挑战——写在2009“世界肾脏日”之前 被引量:28
17
作者 法雷 章友康 +1 位作者 陈香美 吴华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公共卫生领域 DISEASES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世界 流行病学专家 公共卫生问题
下载PDF
改进营养治疗,提高透析患者总体防治水平 被引量:25
18
作者 法雷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11期587-590,592,共5页
近20多年来,人们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L-肉碱等)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及防治措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营养治疗 透析疗法 慢性肾衰竭 电解质代谢紊乱 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磷血症治疗进展——新型磷结合剂的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袁群生 法雷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而言,当磷潴留超过一定水平时,即成为尿毒症毒素之一。目前,磷的清除方法有了很大进展,某些新型磷结合剂相继得到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但许多方面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探讨和改进。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磷结合剂 临床应用 高磷血症 患者 治疗 尿毒症毒素 清除方法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 被引量:24
20
作者 林善锬 谌贻璞 +16 位作者 钱家麒 陈香美 刘志红 顾勇 梅长林 陈楠 李学旺 章友康 王力宁 黄颂敏 余学清 袁伟杰 法雷 王梅 潘长玉 杨文英 翁建平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6,共4页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蛋白质饮食 营养治疗 α-酮酸制剂 低蛋白饮食 氨基酸制剂 慢性肾衰竭 饮食治疗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